开馆论坛 | 张敦福:消费社会大背景下的艺术与社会:文化消费的视角
9月13日,巽美当代艺术馆开馆展以“愿你生活甜如蜜”的主题组织展览,而巽美当代艺术馆特邀王南溟策划并主持了开馆论坛,着重以“消费社会研究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现场:艺术与社会理论的再讨论”为议题,针对最敏感的当代艺术与消费社会的关系,从理论的视角来重新梳理后现代以后“消费社会”的文化语境带来的新话题,并且讨论在这样一个语境当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和它发展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消费社会学这样的新学科在艺术领域中更为直接的进入,更能使美术馆同样成为讨论社会问题的场所而体现其新美术馆学的价值。
本篇文章是本次论坛的主题演讲嘉宾是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学会消费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张敦福教授,以“消费社会大背景下的艺术与社会:文化消费的视角”为主题进行探讨。(本文为论坛速记整理稿)。
张敦福,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学会消费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节选自演讲PPT)
左图:《区隔:品位判断力的社会批判》(Pierre Bourdieu)
右图:《Popular Culture and High Culture》(Herbert J. Gans)
第一个话题是谈本真性、民族主义与消费主义问题。
(节选自演讲PPT)
“Chinese and dogs not admitted”,这句“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从来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个被批准公布的标语中,尽管上海租界区工部局(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管制下的公园确实在1928年之前长达60多年的时间里禁止绝大多数中国人入内。上海租界区工部局管制下的公园确实在1928年之前长达60多年的时间里禁止绝大多数中国人入内。
即便是上海历史学家也承认这一点,包括熊月之先生,他除了承认这一点还把话题引向别的方面。他说:实际上还有另一面,即对华人在公园摘花践草等不良行为的批评与反思,认为应加强文明教育、提升公德意识。时至今日,外滩公园留在人们历史记忆中的,似乎只有外争权益,而内省公德则被遗忘、被忽略了。
左图:外滩公园标语
右图:中山公园标语
左图:惠州公安签发护照夹页提醒
右图: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签发护照纸头
(节选自演讲PPT)
举个给小孩子讲故事的卡通片、动画片为例,这里我想提到两个故事的比较:《星月之旅》与《停下,小火车,停下》。人们常说旅行之中见真性情,因为在旅行中才能看出来你的性格是怎么样的,那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和表达,平时可能因受各种约束、拘谨得看不出来。《星月之旅》来自于《喜洋洋与灰太狼》。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哈哈又是广东!)。说的是羊群到月球上旅行,不知怎么被狼跟踪上,这里不仅用上了火箭这一现代飞行器,传统的绳索也被用来捕杀对方;期间,红太狼怒打灰太狼,惊喜地发现脚下有金子,立马停止厮打共同捡拾金子。另外一个故事,同样是商品化,同样是外出旅行的儿童故事,情节内容、寓意等等却大不相同。
这个故事来自英国的儿童作品《托马斯小火车》,跟《喜洋洋与灰太狼》一样都有书籍、卡通片、玩具、衍生商品等等,都在做商业化。这里也有个外出旅行的故事:《停下,小火车,停下》。故事里说,托马斯是一个小火车,每天都要按时出行,每站都停靠下。第一个车站停下来时,有一个小男孩朝他招手;第二个车站歇脚的时候,有一个花奶牛向他哞哞地叫;第三个车站停靠的时候呢,有人上车、有人下车。这是一个非常合乎常规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图景。有一天托马斯突发奇想:我有点厌倦这样整天这么跑跑停停,我觉得无聊了、乏味了,“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从头跑到尾、从始发站直达终点站,一路不停,豁出去了。就这样,当它到第一个车站时,小男孩习惯地向它招手它看不到;路过第二站时,它也听不到花奶牛的哞哞叫声;第三站时,既无人敢上车,也没人能下车。过瘾倒是过瘾了,但显然小男孩、花奶牛都失去了往昔相遇的欣喜,因为没有办法上下车、乘客们也不高兴,结果托马斯也觉得高兴不起来,它感觉有点想念小男孩向它招手的样子,想念花奶牛的叫声,而人们上上下下的感觉是如此美好。此后,它就不紧不慢、每站必停地旅行。这个故事的意境是,托马斯这个小火车跟花奶牛、小朋友们、乘客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来来往往,彼此已经成了对方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往来非常有意义,这是社会学非常看重的一点:交谊、日常交往、打招呼、亲切感。个人、群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即便是看似有点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都非常重要。这一点让我想起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前一个意境就是去赚钱,但你的亲人、孩子、家人、社区、共同体在哪里?就可能丢下不管了,而后一点正是我们这个学科很看重的。“重利”是经济学在意的,社会学则特别关注“别离”。故事里谈的就是小火车与小男孩、花奶牛、乘客之间的伤别离。
上面这两个故事,在意义和价值观、生活魅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同样地,我想到微信朋友圈看过的另外两个小视频,所谓中国的5G宣传片和日本的5G宣传片之间的差别。如果我没有记错,中国的5G说如何迅速准确的在上海人民广场定位并捕获犯罪嫌疑人。日本的5G好像是说大都市里的大男孩如何尽快与乡村里父母团圆,并以远程视频乐队表演为父母庆贺金婚。我相信我已经传达得比较清楚了,两者的意境真的很不一样,甚至有天壤之别。
左图:非洲部落传统身体泥塑彩绘
右边:美洲原住民服饰
左图:缅甸女孩脸部、颈部的装饰艺术
右图:Elizabeth -Taylor扮演的克丽奥佩特拉
(节选自演讲PPT)
以上三个方面已经讲完,现在不知怎么结尾好。就算狗尾续貂吧,如果我想到用大的话题,比如像梁漱溟先生“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样的问题,但好像太大了。当我问这个世界会好吗?有人不同意了,因为有人比如崔灿灿在说“愿你生活甜如蜜”。那我换个说法,“未来是否可期许?”国人到国外旅游,消费主义什么的,我在巴黎、日内瓦观察到买名牌包包的有很多亚洲面孔,不少是说中国话的华人,但跟欧美游客相比真正看展览馆、艺术馆、博物馆的人比例非常低,在巴黎看骷髅博物馆的中国人则难觅踪迹。问题来了,我们的消费能提升文化资本吗?我们的消费主义多大程度上是为了社群的福祉?这些都成了值得反思的问题。现在中国的情况是怎么样呢?正如大家看到的,民间的和官方的艺术馆、博物馆在兴起,给人一种我们在80年代《在希望的田野上》歌里唱出的感觉。但大家不要忘了,田野里乱七八糟的,田野里也有沟,在田野上也可能会把你带沟里去。我个人想说的是,艺术也罢、文化消费也罢、社会风尚也罢,如果没有一个对别人、对你熟悉的人、甚至陌生的人,对更广大的社群,乃至对这个世界的关心、关爱和亲情,如果没有这些诉求与关怀的话,这种艺术之路绝非希望之旅,真有可能把人、把社会带到沟里去。
张敦福在巽美当代艺术馆开馆论坛现场
消费社会研究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现场:
艺术与社会理论再讨论
策划人&主持:王南溟
论坛嘉宾:鲍昆、崔灿灿、渠岩、沈森、王宁、严俊、张敦福
2020年9月13日 9:30-16:15
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美食博物馆(巽美当代艺术馆旁)
论坛议程
上半场
9:30-9:40
吴美曼(巽美当代艺术馆馆长)
开场致辞
9:40-10:00
王宁(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
演讲主题:后物质主义时代的体验经济、艺术消费与心理产权
10:00-10:20
鲍昆(文化学者,摄影评论家)
演讲主题:消费社会批判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历史角色与作用
10:25-10:45
沈森(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师)
演讲主题:从“批判实践”到“实践批判”——消费景观下的中国当代艺术与机构反思
10:50-11:10
王南溟(独立策划人,艺术批评家)
演讲主题:在美术馆中讨论消费文化——2000年“艺术中的个人与社会”的策展回顾
11:15-11:45
Q & A
下半场
14:05-14:25
崔灿灿(独立策划人,写作者)
演讲主题:愿你生活甜如蜜
14:30-14:50
张敦福(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学会消费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演讲主题:消费社会大背景下的艺术与社会:文化消费的视角
15:05-15:25
严俊(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IESM)联合主任)
演讲主题:抽象艺术、中国中产与符号意义:对一份经验研究的再思考
15:25-15:45
渠岩(当代艺术家,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演讲主题:“拟像之外”——我们是否可以重回现实界?
15:45-16:00
Q & A
论坛现场,巽美当代艺术馆馆长(右二)与专家学者合影
巽美当代艺术馆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华侨城欢乐海岸1栋105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11:00-20:00
(逢周一闭馆)
Duende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No. 105, Block 1, OCT Harbour PLUS, 1 Huanle Avenue, Daliang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Opening time: Tuesday to Sunday 11:00-20:00
(Closed on Monday)
*文章素材,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