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重电车难题:一步错,步步错?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神经现实 Author Xhaiden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 | Xhaiden

来源 | 神经现实(ID:neureality)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文献:Frechen, Niklas, and Susanne Brouwer. "Wait, did I do that? Effects of previous decisions on moral decision‐making."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2022).


DOI:https://doi.org/10.1002/bdm.2279


作者:Xhaiden | 面:Steve Lillie 2016


电车难题,大家都耳熟能详:当一列电车即将驶过,你会选择调整轨道牺牲一侧的一个人救下另一侧的五个人,还是不调整轨道牺牲五个人救下一个人呢?对于电车难题的回答,宽泛来说可以分为义务论(deontological)和功利主义(utilitarian)两种,前者基于普遍的道德准则,重视行为本身,倾向于不调整轨道;后者重视后果,目的是最大化净收益,倾向于调整轨道。

假如电车难题变得复杂,你需要做的决定不止一次,你又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呢?设想一下,你是一位医生,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造成了5人伤亡送至你们医院,他们失血过多、需要大量输血。如果不能及时供血,他们会面临瘫痪。但医院的血库余量不足,目前唯一的办法是从另一位病人身上采集血液——该病人已经昏迷数周了,是否能醒过来谁也不清楚,但采集他的血液会让他瘫痪。医生是否要选择采集他的血液呢?做完决定的几个小时以后,你发现5位事故患者其实还遭受了严重的器官损伤,危及生命,他们都需要立刻进行器官移植,否则就会死亡。那位昏迷的病人器官健康,你可以选择关闭他的生命维持装置,将他的器官移植给事故患者,你是否会这么做呢?面对两次电车难题,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对上述问题,Frechen和Brouwer两位研究者进行了探究。他们招募了239名受试者,设计了包含上述情景在内的共计10则两重电车难题情景,每一则都需要被试做出两次决策。他们发现,对于大多数情景(71.4%),受试者的2次决策是一致的(即均选择拯救5名患者或均选择不伤害昏迷患者)。在受试者2次决策不一致的情况中,超过半数(58.3%)的受试者第一次做出了功利主义的选择,即拯救5名患者,第二次做出了义务论的选择,即不伤害昏迷患者。他们还针对涉及死亡的情景做了单一决策的电车难题研究,在63位参与者中,60.9%做出了功利主义的选择,与两重电车难题相比,这一比例要高一些(60.9% vs. 50.5%)。


俗话说,一步错步步错。从这项研究来看,虽然类似电车难题的道德困境或许没有绝对的对错答案,但先前的决策的确会影响并“指导”人们之后的道德决策。前后一致的决策可能与沉没成本效应(sunk-cost effect)有关,即人们会避免放弃过去的选择,既然第一次已经选择了不救5名事故患者,那么第二次也不救。

前后决策发生转变,这个概率相对更小,这可能有多种原因。根据道德自我概念理论(moral self-concept theory,Mazar et al., 2008),人们有时会做出道德补偿行为,假如第一次选择不救5人,第二次可能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补偿,选择救他们。同时,由于是多重决策,人们会在第二次决策前得知自己第一次决策的后果,人们的道德偏好可能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补偿决策,第二次决策就仿佛是一种内隐反馈,告诉他们第一次决策道德上是“不正确”的。此外,这一研究还发现,人们更多会从功利主义转变为义务论,这可能与决策潜在结果的严重性有关,当决策的潜在结果越来越严重(指患者瘫痪→死亡),人们的功利主义倾向会降低。


来自微信公号“神经现实”,欢迎关注。




往期回顾:

1.多样性与复杂性的权衡:生态系统通过降低复杂性保持稳定

2.何为知识优先的知识论?

3.为什么说阿兰·图灵首先是一位哲学大师?

4.神经复杂系统前沿:关于认知大脑的两种观念





编辑/朱琳琳

审核/范   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