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牛郎,还我贴身衣物!

风雨归舟 橙雨伞 2021-11-25




导言:


今天一大早还沉浸在“傅恒出征在即,临行前和魏姐相视一笑”,含泪吃下这颗带着玻璃渣的糖。


结果路过四字弟弟代言的花店,被门口满满的鲜花震慑到了。暗搓搓的想,能在这个日子送花,想必也是真爱了吧?毕竟花翻了几十倍的价。


近两年随着电商的兴起,七夕也成了众情侣必过的大日子,什么“七”盼已久“夕”望是你,什么DIY走心七夕送女友,还有什么神秘走心实用送男友......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商家做不到。


但是回归七夕本身——牛郎织女相聚的日子,本身就是个大型性骚扰事件!



我们都以为牛郎织女是相爱的


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


最初,作者是在小学语文课本上看到这个故事的。


它最流行的版本是:


一个叫做牛郎的穷小子,不仅偷看织女洗澡还偷走了她的仙衣。



在这个耍流氓的开场后,令作者不能理解的事情发生了:


织女和牛郎四目相对、互诉衷肠、一见倾心、相见恨晚,然后彼此一发不可收拾地坠入爱河,在儿女绕膝中体会着天伦之乐。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语文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在目前的小学教材中,

已经删去了牛郎偷看织女洗澡的部分。


这个故事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


牛郎和织女是真心相爱的。


纳尼?你在逗我!


牛郎活脱脱就是一个性骚扰的施暴者好不好!


试想,如果你是一个妙龄少女。有男生在你洗澡时偷走了你的衣服,你会作何感受?



反正作者百分之一万是不会爱上他的。


并且,我还会感觉这个男生很没素质!他在当众对我耍流氓!喂!大哥请你放尊重点,注意自己的行为好不好!


然后,我会直接打电话给 110,请他们一起来帮我抓流氓,走法律途径起诉他的无礼行为,要求追究他的刑事责任,索要相应的精神赔偿。



这样才是故事正确的发展逻辑啊。


作者还顺手查了一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关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规定: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现代,那么牛郎很可能就要在铁窗里唱着“手里捧着窝窝头,菜里没有一滴油”了。


图/百度百科


后来发生的故事就更荒谬了。


织女与牛郎相恋之事被玉帝知晓,便派王母下凡来带回织女,但却遭到织女的断然拒绝。


作者立刻脑补出了一幕斯德哥尔摩情结的虐恋大剧:


受害者织女在被性骚扰中爱上了施暴者牛郎。


织女一脸认真地说:


“我和牛郎是命中注定的真爱,谁也不要想拆散我们!”



王母于是用法力将织女带回天庭。牛郎在后面一路追赶。随即王母棒打鸳鸯,抛出玉簪划水为河,将牛郎织女分隔开来。

 

来,请喝下这碗毒鸡汤


牛郎与织女的爱情真像故事中描述的一样纯粹、浪漫而感人吗?


作者并不这么觉得,相反我还认为,这个故事不仅存在逻辑漏洞,并且它所传达出的价值观也是值得商榷的。


故事涉及了牛郎织女爱情的许多起因与结果,但却没有描述二人的婚后生活幸福与否。


他们真会像传说中那样过得的快乐逍遥吗?出身于天庭的仙女与生活在凡间的穷小子,二者的成长经历与教育背景本身就是不同的。在精神上门不当、户不对的他们,能够在婚后幸福美满的概率又有多大呢?



作者对这个故事所传达出的价值观同样表示怀疑:


当大家都在传颂牛郎对待爱情的忠贞不渝时,又有谁关注到他作为一名“性骚扰”者的事实?


男生为了和自己喜欢的女生在一起,可以不择手段,甚至可以违背道德与法律吗?


不尊重女性并且违背道德原则者为何要被当作专情忠贞的正面典型来歌颂?



这个故事难道想要向我们宣扬一种恶有善报的奇葩观念吗?


还是说,故事只是想告诉我们只要男女在一起,男的能耕女的会织,二人能养活一堆孩子,这样的生活就是幸福美满的吗?


一系列灵魂拷问出现在作者的脑海里,真的是“澜”以呼吸!



好奇心驱使着作者想去翻一翻资料,想看看历史上相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


不看不知道,故事(世界)真奇妙。


果然,真相并不像我们今日所流传的那样简单。

 

建国前,牛郎织女是相杀的


牛郎织女的传说素来版本众多。现在最流行版本的内容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戏曲改革运动有关。


漆凌云先生认为,在建国前,牛郎织女故事的最广泛的传播模式是“窃衣成婚”,而非是我们今日所听到的“真心相爱”。


画下银河的人不是王母,而是织女自己。


听到这儿,您是不是觉得很一脸震惊,真相竟然是这样的。



作者接下来就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的本来版本:


穷小子牛郎整日遭受兄嫂虐待,在分家后得到一头牛。


老牛告诉牛郎,某日织女在湖中洗澡,你只要把她的仙衣偷到藏起来,就能娶到她做老婆。


因为织女没了仙衣就飞不回天庭了。


这真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啊,俨然是一个老司机教唆愣头青如何进行性骚扰的大型教学现场。



牛郎听了依计而行,偷走织女的仙衣,并用胁迫式的方式逼织女嫁给自己。


此时织女是并不情愿的,但是她也知道如果自己一旦不同意,也就失去了找回仙衣、飞回天庭的机会。不得已的她忍辱负重,只得同意。



如果再给织女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她一定不会选择下凡来洗这次澡的。


这趟下凡的体验真是不太不美妙,骗财骗色还误终身,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不久之后,老牛就去世了。但他却在临死前拼尽最后一口气对牛郎说:


自己的皮在紧急关头可以帮到牛郎,要他好好保留。



后来,织女骗牛郎说出仙衣的藏处。找到后,她旋即披上飞升,真是一刻都不想留在凡间。


牛郎见自己好不容易骗到的妻子就这样飞走了,心有不甘,于是便披上老牛的皮飞上天庭,追赶织女。


一边走还一边喊:


“无恩义的东西!往哪里跑!生了两个孩子你就逃了吗?”


织女为了不再遭受牛郎骚扰,于是拔下玉簪划出银河自我保护,让牛郎不能再靠近自己。


玉帝与王母出面说和,问织女更愿意待在娘家还是夫家,织女回答说娘家。于是王母遵从织女意愿,让两个人每年七夕相会一次。


如果王母知道了今天故事的流行版本,她一定会一脸状况外的表情喊冤道,棒打鸳鸯的锅我不背!

 

不论牛郎多重情重义

他还是性骚扰了织女


在翻阅材料时作者发现,湘潭大学的漆凌云先生对该故事的传统形态做出过认真研究。他搜拣出 12 篇建国前所流行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并通过分析比对发现:


织女在得到仙衣后逃回天庭的有 11 篇;讲织女抛簪画河,自我保护的有 7 篇;王母为保护织女画出银河的有 3 篇;而讲王母棒打鸳鸯的只有 2 篇。



总之,牛郎织女故事传统模式中,通常以“夫妻反目式”的性别冲突为主题。这暗示出织女对自己在凡间生活状态并不满意。


这种冲突体现在很多处:


第一,织女因为仙衣被偷,而失去法力飞不走,遂无奈成婚。


第二,织女伺机找寻仙衣,并在找到后飞转天庭。


第三,牛郎追织女并痛斥她无情无义无理取闹。织女讨厌牛郎穷追不舍,于是划水为河。


第四,牛郎气急败坏,用牛锁子砸向织女,而织女也拿出织布梭子反砸回去。



第五,王母与织女间的亲情关系明显比牛郎织女间的夫妻关系稳固得多。王母大多以织女保护者的形象出现,并且织女也更愿意待在娘家。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一个神话故事而已,至于这样小题大做、严肃认真的掰扯吗?


作者认为这样的分析是很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女孩子们。无论现代故事将牛郎包装得多么重情重义,这些都无法掩盖他作为一名性骚扰施暴者的事实。



对牛郎无理行为的诟病不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被逐渐冲淡。相反,它还会伴随着社会性别平等程度的提高而被人们作为批判的反面典型。


大家所公认的观点就一定是真理吗?


如果是因三人成虎而掩盖了真相呢?


毕竟,我们从小就知道“灰姑娘”与王子的故事只能出现在安徒生童话中,那么“灰小子”牛郎与织女恩恩爱爱的故事又怎可信以为真?



虽然在传统版故事中,牛郎织女之间不似我们所想象的那般如胶似漆、甜蜜美满,但是它却更符合事情的发展逻辑,有利于积极正面的婚恋观传导。


我们所期待的另一半一定不会是牛郎式的性骚扰者,而是一个真正懂得尊重与珍惜我们的人。


女孩儿们,我们要敢于运用理性去质疑那些被奉为圭臬的惯例传统。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我们批判性的思维与敢于质疑的勇气,而非人云亦云地怯懦跟从。


那么,那就让我们快乐地思考,理性地去爱,潇洒地做自己吧!


参考资料:

王统照《山东民间故事·牵牛郎》,上海:上海儿童书局,1948年版,第64—65页。

漆凌云《性别冲突与话语权利——论建国前后牛郎织女传说的嬗变》,《民俗研究》,2014年第5期。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风雨归舟


时常发呆的脑洞星人,热爱传统艺术,愿为平权事业尽绵薄之力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