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家长急了!《海的女儿》被痛批“矮化女性”,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

白璐 橙雨伞 2021-11-25

图/Giphy


这几天,《海的女儿》这部童话又大火了一把,或者说,围绕这部童话的讨论大火了一把。


原因呢,恐怕是这段话戳痛了很多人的神经:

 

“男人写的童话真是完全不讲逻辑。


就为了一个只看过一眼的男人,需要用姐妹的资源(美丽的长发)、自我的阉割(无法说话)和终身痛苦的代价(直立行走如刀割),换一个所谓的“爱情”?


海巫婆作为一个美人鱼群(女性群体)里拥有超能力的神职人员,居然会想出这种没有任何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方案,矮化海洋女性物种,跪舔人类男性?”

 

这段话引发的热烈讨论夹杂着大量的指责,甚至是人身攻击,这无疑形成了一种网络暴力。


图/微博


先避开网络暴力不谈,作为一名性教育工作者以及一位3岁男孩的妈妈,我更想谈一谈,我们该如何看待性别教育,以及在给孩子选择阅读材料时涉及到的性别意识。



怎样才是好的性别教育?



“男孩应该怎么样,女孩应该怎么样”,这恐怕是很多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听到的话。


这样一句话的力量,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虽然孩子出生时,对自己的性别还没有任何的概念,要到2岁左右才初具性别意识,但家长、周围的人、社会、媒体已经开始影响孩子对于性别的看法了。


“男孩不玩娃娃,粉色是女孩的颜色,

男孩才不会哭”

图/Giphy


等到ta们真正能够判断自己的生理性别是男孩还是女孩时,这种影响就变得更大了。

 

这时候,如果说“男/女孩应该怎么样“是一种直接教育的话,孩子看的绘本、听的故事、看的动画片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会从这些信息中习得外界对于一个男孩/女孩究竟有什么样的要求,虽然这些要求细想想也没什么道理。

 

所以,孩子看的东西要不要筛选,我认为是要的。

 

图/图虫


至于如何筛选,以及筛选的标准,这就涉及到了,我们要给孩子的性别教育究竟是怎样的。

 

我认为好的“性别教育”其实恰恰是无性别的教育


什么意思呢?就是在看待自己的孩子的时候,看到的不是一个男孩或一个女孩,而是一个人。

 

我在培训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女性,父母有很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家里却没能生出一个儿子,所以在抚养女儿的时候就照着儿子的“标准”来养,要求她们独立、坚强、成绩优秀、事业成功。


这些女性中有一部分非常痛苦,因为她们时常被焦虑感和自我怀疑笼罩。


图/Pinterest


她们不想那么强,或者认为自己没有那么强,却被父母的要求一直逼着往上走,哪怕在事业上获得了很高的成就,依然生活得毫无幸福感可言。


但却又有另外一部分女性,她们生活得非常幸福,享受着自己的独立、坚强,也享受着自己事业上的成功。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想象中,她们不应该都是不幸的吗?她们不应该都是重男轻女思想的牺牲品吗?


其实,去细细探究,这些女性和父母的亲子关系都存在着问题。


但这些能够过上幸福生活的女性,恰恰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暗合了她们本身具有的特质。



当男孩想去当护士时

鼓励他们

 


在性别教育中,我们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如果家长试图塑造的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孩子本身的特质有着较大差异,就会让孩子内心产生很多的冲突,孩子就容易陷入困惑和自卑中。


比如,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子,家长却要求她温柔细腻;


一个敏感内敛的男孩子,家长却告诉他必须要男人一点,要粗声大气地说话。


这就是在压抑孩子本身的特质,硬把孩子往所谓的“正确”的方向上扭。


图/《假小子》


这让我想起了“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观察团对于程莉莎的评价,我觉得是非常有道理的:


一个人无论选择在家庭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还是在事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都没有问题,只要你坚定想法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好。


但程莉莎面对的问题是,她既觉得作为女性需要照顾家庭,又觉得女性应该在事业上有自己的成就、要独立。


两者都同样重要时,她就混乱了。


或者说,在这样的对于女性的传统和现代的”要求和期待“中,她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份对自己真实需求的了解和信念感已经丢失了,所以她很难获得幸福感。

 

图/微博


而我认为真正有益于孩子发展的性别教育,是帮孩子弄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过程。


而这样一个过程,就要求我们要提供给男孩女孩同样的环境和发展机会。


在《海的女儿》这个争议事件中,博主的这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女孩子都喜欢抱娃娃,这是刻板印象。


我给她买了几十种类别的玩具,包括娃娃也包括汽车人和小手枪,她依然选择抱娃娃,这是她的选择。”


△芭比2015年的广告中

首次出现男孩子玩家的形象

图/YouTube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给孩子同等的机会


当孩子选择玩具的时候,不只给男孩提供车,不只给女孩提供娃娃,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玩什么,即使男孩选择玩娃娃,我们也允许。


当男孩子哭的时候,不用“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子汉不能哭”之类的规矩要求他,允许他表达自己的伤心委屈。


当女孩子想在外面疯跑玩耍时,我们不要对她说,女孩子不能疯跑,这样就不淑女了。


当男孩子说他以后想当护士的时候,当女孩说以后想当消防员的时候,我们不去告诉孩子,男孩不能当护士,女孩不能当消防员……

 

这就是我认为最符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性别教育。

 


男性其实也是性别歧视的受害者?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想,作为男孩的妈妈,我是否和你们女孩妈妈的角度不同呢?


其实我觉得没什么差别。


因为我始终认为,所谓的性别不平等,并不仅仅给女性带来了伤害,对男性来说也同样如此。


比如,男性无法表露自己的情绪,产生了很多情绪问题,甚至导致身心疾病;


比如,男性被要求承担着更多的家庭经济压力,想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男性却因为惧怕周围人的眼光而放弃。


“我越努力,做得越糟糕” 

图/Giphy


我在培训中常常和很多妈妈讨论这样一个话题:


当你觉得自己的老公不懂得照顾自己、关心自己,没有办法和自己好好沟通,有什么事都不愿意说,甚至让你产生了离婚的冲动的时候——


为什么你在教儿子的时候还在教他要坚强、不能表露自己的情绪?

 

我始终认为,有些东西,是无论男孩女孩,都应该教给ta们,比如与人为善、能够觉察自己的情绪并表达出来、能够与人沟通……


而另外一些,让我们尊重ta们本来的样子吧

 

最后再说回童话故事,我的做法是,在孩子还没有办法和我讨论对于这个故事的想法时,尽量避免让他看这些有“性别刻板印象”的故事。


△点击图片,看看小猪佩奇为何被批性别歧视


在他具备了和我讨论的能力之后,不去替他选择,但会和他讨论每个故事、动画片中传递的信息,他的看法是什么,我的看法又是什么。


因为,我们无法永远替孩子选择ta所接触到的东西,但我们可以让ta具有辨别信息的能力。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白璐


北京大学医学心理学硕士

性心理专家, American College of Sexologists注册性教育师

著有畅销书:《和孩子谈谈性:0-12岁家庭性教育全读本》


👇点击下图或“阅读原文”

观看中国首部反家暴VR视频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你点了好看

才是真的好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