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科技重演自然,置身于“集光片羽”的数字风景之中

UCCA Edge UCCA Edge 2023-06-18

正在UCCA Edge展出的年度大展“集光片羽”汇集了27位(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涵盖数字影像、电子游戏、交互装置等形式多元的视听艺术作品,聚焦多界面切换状态下的当代生活切片,展开对人类数字生存图景的全息读解。


崩塌的冰架、虚拟的山谷、秘境般的水塘、烟雾朦胧的星星……在本次展览作品中,我们眼见的风景不再是纯粹的自然。参展艺术家游走在数字与物理世界的边界,借助当代数字技术、计算机生成图像与电子元件模拟、重演甚至改变了现实景观,为观众带来了别样的沉浸感受。



🧊


施政,《熔于时间》,2022,单频数字影像,8分钟,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委任。图片由UCCA Edge提供。


在展厅入口处的屏幕中,一座冰山在无声中缓缓崩析,最终融入海洋,观众也由此被推入全面流动的液态生活。


受到一段记录格陵兰峡湾巨大冰山坍塌视频的启发,施政采用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在这件影像作品中重现了冰山轰然消融的全过程。在艺术家看来,冰架坍塌的自然现象并非“自然”发生,而可以看作是气候变暖的趋势下人类时间、地质时间与技术时间的对抗。


通过数字手段的操纵,自然可以被高度逼真地模拟、重演,这也隐喻着人类行为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影响与改变。艺术家旨在对人类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提出质疑:自然原本安如磐石的结构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变动愈加频繁和剧烈,逐渐失控的局面?


“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


邵纯作品《浮生》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在这组全新委任创作的雕塑中,邵纯以一系列电子织物与日常物件构建出一个水塘般的秘境。水塘的意象来自于19世纪英国画家约翰·艾佛雷特·米莱的名画《奥菲利亚》:将死的奥菲利亚躺在一片浅溪中,她脸上如梦似醒的神情与手中轻握的鲜花仿佛仍在诉说着对爱与生命的深痛渴望。对不同材料展开探索、编排与重塑,邵纯将生死的交织、情感的缠绕重新演绎,置于当下这个有机与数码之物相互裹挟的现实中。


通过手工缝制与编织的工艺,艺术家将互联网上寻得的物品制成人造藤蔓,从天花板上垂下。而布料与编织物中则安插着电子元件,将观者置身于虫鸣、水流与风涌之中。手工与技术的塑造并行,物质在不断的拆解与混合中,承载着全新的隐秘生命,为理解后数字时代的生活栖居带来别样的感官体会。


邵纯,《浮生》,2022,硅胶面料、TPU 复合面料、软性亚克力、假发、珍珠、化妆品着色剂、钢线、水管、各类电子元件,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委任。图片由UCCA Edge提供。



🌟


安·维罗妮卡·詹森斯,《hou hou》,2022,灯光投射器、人造烟雾,由艺术家及施博尔画廊(柏林)提供。图片由UCCA Edge提供。


安·维罗妮卡·詹森斯擅长运用光线、色彩、烟雾等元素,构建出极简迷幻的沉浸式空间,以此来挑战观者时空感知的边界与真实性,艺术家自2004年起创作了一系列雾气雕塑(至今已经有16件作品)。


本次展览中的《hou hou》是由7组灯光投射器与喷射的烟雾共同组成的一颗雾蒙蒙的星形物。它似乎有物理实体,但又缺乏物质性,不断生成而又虚无缥缈。艺术家以此将流动性、非物质性与变化无常的状态,注入固化的雕塑概念之中,同时提醒我们习以为常的星星的概念只不过是光线传播的结果。


“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


孙一钿作品《看什么看》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看什么看》脱胎于艺术家孙一钿的“空洞”系列绘画作品。在这个自2020年开始创作的双联画系列中,蓝天绿树的风景贯穿了两联木板丙烯;其中一联描绘着艺术家搜集的随机卡通玩具形象;另一联中,玩具主体消失,只留下扁平的黑白双眼在半空漂浮。


本次展览中的这件作品是为连接美术馆三、四层的阶梯空间量身打造:艺术家将“空洞”系列中的背景以大幅墙纸和地贴的形式覆盖在楼梯的墙壁和地面,高饱和、微微虚化的透亮色彩让这片风景有了计算机生成图像的质感,仿佛将观众置身于数字世界。


孙一钿作品《看什么看》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而在三层楼梯入口内侧的上方墙壁上,悬挂着“空洞”系列中两幅作品的右联。原本就小巧的卡通双眼在挑高空间的衬托下显得更发迷你,仿佛刻意藏身在风景之中,悄无声息地从后方凝视向四楼前进的观众。在此,“凝视”这一普通动作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得到了反转。玩具的卡通双眼看似空洞,却为我们打开了反思作为观看与被观看对象的空间。观众由四楼向三楼下行时,会和画中的眼睛对视,并可以使用作品旁的望远镜近距离地观看画面。在与被放大至近乎黑洞一般的眼睛四目相对之时,我们仿佛能听到一声怒斥——“看什么看!”


“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


“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在影像装置《谷边》中,艺术家对瑞士汝山谷脚下的湖光天色进行了一次“时空挪移”:展厅中安置着一座湖型水池,湖面上缓慢流淌着一片光影交替的天空。艺术家曾亲临汝山谷,深受水天一色的美景触动,于是历时四个月收集了大量不同时间段当地天空的照片,将其作为训练数据输送进计算机深度学习的模型。机器通过多层神经网络的复杂学习与运算,依据即时的风速与风向数据,实时渲染出动态的天空影像,投影在展厅内的湖泊之上,以光影重现了瑞士山谷景色的一隅。


刘佳玉作品《谷边》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视频拍摄:New Action。


影像模拟了流体的质感,呼应着投影下水波自身的细微颤动,让隐形的自然灵力变得可感可知:观众可以亲自触摸湖水,在粼粼波光之中感受真实与虚拟、自然与科技之间的流动与共生。而观众在湖面中看到的不仅是自己的倒影,也是这片模拟天空的数据“倒影”,似乎也在提示着这片蓝湖的数字本质。现实中的山谷湖泊所承载的季节流转和时间变化,在这里被凝缩成数字的时间胶囊,经由机器的“想象”,在现场宁谧释放成一处周旋于虚实之间的风景。


刘佳玉,《谷边》,2018-2022,不锈钢、半透明液体、深度学习、实时渲染影像、投影设备,0.1 × 10.66 × 3.4m。图片由UCCA Edge提供。




🏛


陆明龙作品《忘忧谷》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忘忧谷》是陆明龙自2022年开启的全新系列创作。得名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忘忧药”,这一系列在延续艺术家对于“世界构建”探索的同时,试图挖掘计算机模拟环境作为疗愈之所的可能。


本次展览呈现了《忘忧谷》第一章中的四个场景:在山谷的底部,矗立着由计算机建模完成的建筑结构——“喷泉”“小屋”“树屋”与“神殿”。这些结构的样式富有古代文明之韵,却被笼罩在蓝紫色的荧光之中,仿佛是全息投影一般的存在。周遭的山谷地貌同样由计算机模拟技术生成,逼真地复刻出自然风光。舒缓的配乐搭配着“忘忧谷”里的树叶窸窣、水波荡漾,将观众置身在介乎于古老与未来、真实与虚拟之间的梦幻空间。


陆明龙,《忘忧谷》,2022,计算机生成影像、3D 打印元件、乙烯基墙贴,由HORIOZONS(AORA 与 SO-FAR合作项目)委任。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这些场景的设置参考了第一视角角色扮演游戏中常见的“魔法之地”,也旨在唤起游戏时的阈限体验——随着玩家不断沉浸于游戏打造的幻想之境,划分模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边界也愈渐模糊,左右着玩家对自我的感知与记忆。在陆明龙看来,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为观众创造了反思、重塑自我身份的契机,而“疗愈”正是一个对自我展开漫长探索的过程。


滑动查看:陆明龙作品《忘忧谷》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展览信息 

2022.9.30 – 2023.1.8

周二至周日

10:00-19:00(18:30最后入场)

* 展期内周一闭馆(逢法定节假日除外)


上海市静安区西藏北路88号

盈凯文创广场2层UCCA Edge


 点击下方小程序购票 


 参展艺术家 

大卫·奥瑞利、帕斯卡尔·伯奇勒、泛生成器小组、郭城、林科、柳迪、刘佳玉、陆明龙、拉斐尔·洛扎诺-亨默、佩恩恩、强家栋、上下工作室、邵纯、申承帛 金容勋、施政、宋礼焕、孙一钿、唐潮、科娜莉·沃基拉、武子杨、辛云鹏、叶轩、殷漪、安·维罗妮卡·詹森斯、张文心、张英海重工业、郑曦然


 展览同期公共项目 

“集光片羽”展期内,我们将举行丰富多样契合此次展览主题的公共活动,其中包括策展人导览、与展览主题相关的对谈、邀请观众参与互动的表演型讲座、分享和工作坊,以及“艺术一小时”系列抖音直播活动。此外,还将举办多场以建筑和城市为主题的特别策划活动。所有信息均以官方最新活动预告为准,欢迎关注UCCA Edge官方网站及其他社交媒体平台。


 展览相关阅读 



如何成为UCCA会员?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加入UCCA会员,

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或致电垂询UCCA会员部

UCCA Edge:+86 21 6628 6861

 UCCA 北京:+86 10 5780 0200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