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季度全国结婚数据更新

Jason不跪 不跪的世界 2023-12-27


最近民政部更细了三季度数据,其中结婚数据同比增加4%,不过考虑到去年基数的特殊情况,把时间拉长到2年平均,增速只有-1.6%。

与2013年的巅峰相比减少了有41%之多。

由于结婚数据往往领先于生育数据(未婚先孕少数),把两者历年趋势图放在一起看——

 

或许今年和明年的出生人口能较之前的大幅下跌更平和一点。(盲猜850万/年)

如果真的850万,就只有2015-2016年出生数的一半都不到。(总和生育率或小于1,成为继韩国之后唯二小于1)

另外我也对比了初婚vs一胎的历年对比——

 

估计今年一胎出生人口会降至400万左右。(去年一胎/总出生=46%)

一胎/总出生的比例(近十年趋势线向下),我用它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做了个对比图——

 

由于之前我们讨论过,出生人口直接相关20年后的劳动人口规模,所以会间接影响GDP的供给端——

如果,宏观对生育加大了财政补贴的力度,能在未来(2024-2030年)把出生人口拉升至1500万,那么将会有效的拉升2044-2050的GDP增速。

如果,宏观对生育采取了负向的财政补贴力度(把资源投入到拉房价),那么也会有效的降低2044-2050年的GDP增速,并且在2044年前,0-20岁的消费也消失了。

很多人担心的是,房地产由于占到了国内居民财富的7成,如果房价下跌,势必会造成居民财富效应的负溢出,则会导致居民投资、消费行为的减弱。

所以,如何“利用好”明后年美元指数的下行,来做资本市场(股市)的文章,对于宏观来说就非常重要。

如果能用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来抵消房地产市场的负向,那么宏观经济的转型(从房地产为支柱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换)就成功了。

上次我说过,对于耶伦来说,最希望的外部局面,就是欧洲衰退、东亚举债。前者靠俄罗斯(俄、欧同时消耗资源)和人口-债务陷阱,后者靠东亚实施“房地产+出口”的宏观工具(逻辑是东亚居民部门在人口红利期越“超买”房债,则出口输出通缩,即把利润转移给消费经济体的程度越深)。

所以耶伦希望生产经济体在美联储QT(通胀)期间,配合汇率贬值+出口降价,在美联储QE(扩表)期间,配合承接美债+炒作资产价格。

只要这个美债-货币的游戏能一直持续,那么耶伦赌的是其他经济体的经济问题,会比美元信用破裂到来得更早更快。

她乐意看到投资型GDP对美GDP的追赶,因为这是无持久力的;

她不愿意看到消费科技型GDP对美GDP的追赶,因为这是动摇美元体系的。

最近彭博等外媒就在吹风“PSL棚改”重新上马,为什么吹这个风?

因为PSL棚改的本质,是对房地产定向注水,并且是以一种杠杆的方式,来撬动居民部门举债,耶伦们很清楚这种杠杆工具对人口结构是有很大的杀伤力的——

 

这也是为什么2018年之后,宏观就选择停下来的原因(2022年使用也不是对房地产,而是对基建),看看2015年之后居民总和生育率就一目了然。

但读者或许会疑惑,即使2018年停了杠杆撬动,生育率也没有立即抬升?那是因为就像08年的四万亿基建造成了直到2018都在产能过剩一样,PSL棚改对人口的负向影响,也不是两三年,或长达7年以上(依据是韩国宏观做的实证测算)。

但PSL棚改对房地产的正向影响,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仅拉动当年的GDP)。

另外一个要思考的是,根据七普数据测算,这几年退休人口的数量应该是激增的——

 

退休=退出劳动力市场=流出就业岗位;(这几年都在2000万+)

但青年失业率高企,说明青年找不到就业岗位(这几年青年找工作的人数低于2000万)。

从数字看,退出劳动力市场>进入劳动力市场。

那怎么看青年失业率的问题?

这两者相背离,说明宏观要做的,是抓紧做大匹配青年求职方向的产业,说白了就是要将利润向小微、民营端倾斜。

这个过程中,广义财政的现金流压力会增大,只能更合理的使用宏观举债空间(之前文章解释了在相同老龄化程度下,中国的宏观债务已远超日本),居民杠杆率,即使用GDP作为分母,也在日本之上——

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数清楚家底,才会摒弃掉对“投资”的执念,更好的做实居民财富-消费经济的正向循环。(之前是居民债务-投资经济的负向循环)


老了,没钱

从数据看,房住不炒是有效果的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最终建立自己的魔镜体系

每天不到1块2-扫下图二维码(4000人后,星球1即不再加入,只能加入新星球)

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