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港真档案 │ 了解香港,绕不开这支独特、传统的文化!

小河 港真生活 2024-01-13


在上一期港真档案中,我们简单了解了尚武的客家武术文化,由于当时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客家人有了习武的风尚。



香港的客家研究学者林文映提到:“先有客家殖民,后有英国殖民”,客家人在800年前已经落户香港,客家文化作为香港文化中重要的一支,如果只是尚武,又怎么可能流传至今?


这一期港真档案,就让我们继续翻开香港与客家文化的历史绘卷,看看保存在香港的客家文化。



客家与香港的渊源


1898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了《英属香港拓展新界条约》,从深圳湾到大鹏湾的九龙半岛全部,都被租借给了英国99年。


租期内英国人把抢来的地区统称为新界,但对于客家人而言,却是老区,因为客家人在香港的第一个脚印,就是踏在了现在的新界上。


1669年,康熙解除之前的海禁,之前无法回来的围头人、疍家人、客家人可以回到沿海地区。同时,山区里的客家人也开始迁入香港。



如今的新界的大埔、锦田、沙田、西贡、荃湾、屯门的村落,处处可见客家人的足迹。其中沙田和大埔原来是一处河谷,聚集了大约60条邨,超过八成都是客家村。


随后,客家人大约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南迁,逐渐在我国的南方省份、台湾、东南亚地区定居。


这里小编要强调一下,客家不是少数民族,跟汉族人同根同源。在学术上,算是汉族的民系之一。


不过目前民系划分并不统一,主要可以从方言划分。比如广府民系、湖湘民系、吴越民系,等八个民系。



所以,客家有自己的方言——客家话。


客家话与粤语


大家可以先听听客家话是怎样的。



由于客家人如今分布五湖四海,在不同地方的客家话,都有了当地的客家口音。


有学者研究,香港新界的客家话,更接近马来西亚的客家音。回顾历史,香港在历史上隶属于宝安,受到惠州客家乡音印象最大,马来西亚也是同源。


除此之外,就不得不提粤语与客家话的联系了。


语言学家徐通锵通过对于基本词汇的统计,在全国几大方言中,粤语跟客家话的基本词汇最相似。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这里的客家人逐渐适应了客粤双方言模式,在家生活使用客家话,对外交际则使用粤语。



在我们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了一些粤语的发展历史,不过由于早些时候并没有录音机这样的设备,语言的历史很难找到对应的证据,如今广东省也成了粤语、客家话、潮汕话三大方言的战场。很难笼统地用都是“广东话”这样去概括,都有各自的特色。


屏幕前的你如果对于这些语言的历史有所了解,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客家文化


今天我们先从吃和穿两个角度简单看看客家文化。


要说客家服饰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妇女的传统服装。




我们从凉帽开始说起,客家妇女的凉帽,遍布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乡村,用薄薄的篾(mie第四声)片(竹片)、麦秆或者漂白的棕叶编成/形状类似斗笠,圆形、平面、顶部中间留空。


比较有特点的是帽檐垂挂下来的布巾。其实不仅有深色,还有白、蓝、红、以及花布。



你可知道,这种帽子还可以去分女孩是未婚还是已婚。如果在垂布两端编制两条五颜六色的彩带,人们一看知道是未嫁的姑娘。已婚少妇的花带是红色,中老年妇女多用青色、黑色或者红绿黑杂色。


在那个田园诗意的年代,这种帽子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凉帽有防晒、防雨、防尘三种功能,歇脚的时候,还能拿下来当扇子。


关于凉帽的传说有很多,相传几百年前,从北方逃来的难民中有一位贵族公主,为了躲过敌兵,来到难粤的一个小山村,为了防止被发现,几位在编竹条的农夫急中生智,把半成品戴在了公主头上,再用客家妇女的头巾往上一搭,挡住了脸庞,让她混在人群中一起进行劳作。躲过一劫。


帽子记载的传说,还暗含了客家人逐渐南迁的历史。


从实际角度出发,由于北方南迁的客家人,需要适应南方酷热的天气,客家女性为了防晒,但也要像男人一样垦荒种地,就发明了这种帽子。



小小的帽子,还展现了客家妇女的勤劳与智慧。


除了帽子,能体现客家文化的服饰还有很多,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展开了。我们赶快来看看大家最感兴趣的饮食文化。




客家菜讲究“油、咸、香”,油是因为平时难得吃肉,所以做菜多下点油。在过去,香港客家人大多以耕种为主,体力消耗大,汗如雨下都是常态,为了补充流失的盐分和体力,再加上食物不容易变馊,咸便是首选。香自然不必多说,增加胃口。


所以客家人腌制菜肉比较多,咸菜、酸菜、菜干、腊肉等等。


而说到客家菜,不得不提客家人节日会吃的九大簋,簋(gui第三声),是盛装食物的器皿。


九大簋顾名思义由九道菜组成,取“长长久久”的好意头,其中菜式随着饮食文化和习惯有所变迁,但菜式的数量仍然得以保存,包括猪、鸭、鸡、鱼、虾、蚝、蔬菜、汤等样式和食材。




除此之外,九大还有指风、云、雷、雨、海、火、水、地、天,都是造物之初相争的产物,都是万物之最。



说客家文化在香港文化中的重要性,可以从香港众多的客家餐厅中体现出来。在香港能尝到客家美食的机会还不少,我们港真生活的《港真好味》栏目,也给大家推荐过几家客家餐馆,有兴趣品尝的朋友可以看看


港真好味 │ 老菜馆系列(三)在沙田寻找传统客家味道



在香港感受客家文化


就在去年年末,位于西贡的荔枝窝故事馆揭幕,故事馆收录了“医食嫁唱”四大主题展品,让市民更加了解客家文化。



故事馆以客家房屋改建,内部有80多个村民的访问故事,更有客家山歌的录音可以聆听。



除了山歌,还向大众展现了传统医术、婚嫁习俗等,展示了客家人的传统生活模式。


从2010年开始香港举办了客家文化节,去年11月,2021年客家文化节在乡议局大楼举行。


市民可以通过游戏摊位、客家小吃摊位、观赏表演、麒麟扎作坊、茶粿工作坊活动区体验客家文化。可见香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关于客家文化,还有很多,比如最著名的客家土楼。如果大家感兴趣,未来港真生活将会继续给大家介绍保留在香港的传统文化,促进两地间文化的交流,也让传统文化得以流传、保护!


 港真生活

港真CLUB已经建立22Fall群,来年准备到港读书的同学们

可扫码备注“22Fall”👇👇👇进群

此外,我们还有,就业创业群、户外活动、粤语、交友群等

扫码添加备注,统统为大家安排!


参考文章:《林文映:香港在全球客家族群中的角色与定位》—思考香港,《林文映:客家妇女的凉帽》—思考香港

来源:香港商报、香港01、搜狐新闻

声明:本文章只提供分享和交流,转载及商业合作请联络我们,如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

/

商务合作请扫码港真经理


往期推荐:

港真档案 │ 大热游戏竟与香港渊源深厚,高楼大厦里还有这么多师傅

港真档案 │ 香港有什么活动是疫情都挡不住的?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港真档案 │ 了解香港,绕不开这支独特、传统的文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