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弄清这“四个为什么”,就看懂了《长津湖之水门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你的景和我的桥 Author 景桥先生

文∣景桥先生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你的景和我的桥”(jing6qiao)授权发布


大年初一,起了个早,迫不及待去看了8点45分第一场《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影回家,小区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隔壁村子,时有爆竹欢快响起。


有那么一瞬,我竟出现时空错觉。


耳边轰隆响起的,眼前朦胧闪过的,是志愿军拼死冲锋的枪炮声,是志愿军被燃烧弹化作了一团火仍向前冲锋射击的身影,是那句斩钉截铁的豪言——“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


没有冻不死的英雄,也没有打不死的英雄”。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新中国的尊严。正如片中的台词,“敌人的炮火越猛,我们就越强大,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不好惹的”。


此时此刻,当年七连战士列队瞭望的方向,那伟大的祖国,那深沉的大地,正万家团圆,喜乐祥和,岁月静好。


我很想跟伍千里说,很想和穿插连战士说,很想和志愿军说,今日这盛世,已如你所愿!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他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才能生活在今日之盛世中华。我们决不能忘记!



 

01

为什么是长津湖?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线作战,时间为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


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出国后的第一次战役,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遏制住了“联合国军”狂妄的“圣诞节攻势”。彼时,美军先头部队已抵近鸭绿江。


第二次战役,则是面对面硬撼死拼。


这场战役胜利与否,关系到数十万入朝将士,能否站稳脚跟、开辟战场,可谓生死局。这也决定了,要打就必须把敌人击退揍疼,将那嚣张不可一世的气焰狠狠掐灭。


第一次战役,是“挡”,组织防御,要挡得住;第二次战役,是“攻”,运动歼灭,要攻得下。


军情十万火急,运筹帷幄万里。


事实上,第一次战役尚未结束,高瞻远瞩的毛泽东,就开始了新一轮部署。


1950年10月12日,毛泽东致电陈毅:“请令宋时轮兵团提前北上,直开东北,何日能开动请告。


《长津湖》中,伍万里在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州,正憧憬给家里盖个大房子,却连夜奉命归队,便生动体现了这句“直开东北”。


10月29日凌晨6时,毛泽东又电令彭德怀,“必须使用宋时轮主力于该方面方有把握,否则于全局不利”。


彼时,宋时轮第九兵团刚从江南奉调山东,暂时原地整训。结果,炊事班灶台还没搭好,很多战士没来得及下车,又接到紧急命令,立即轰隆北上。


11月5日晚10时,毛泽东就九兵团作战任务复电彭德怀:“九兵团之一个军应直开江界并速去长津。”


7日,第九兵团三个军十二个师秘密入朝。


11月21日,毛泽东在阅志愿军作战电报后批送周恩来:“请电询高岗,对宋兵团所要求的棉帽、棉鞋、棉手套、棉大衣,是否已在前送,送到什么程度?


这是在作最后准备,下最大决心。


此时,宋兵团已悄然潜入长津湖地区,距第二次战役爆发不到一周。



战场,选在了长津湖地区,分东、西两线。东线作战的部队,即宋第九兵团,辖20、26和27三个军,近15万人。


从地图上看,长津湖地区,属朝鲜东北部盖马高原,地势险恶,崇山峭壁,平均海拔1300米。美军驻扎的古土里到真兴里,直线距离仅11公里,海拔高度差却有730米。


长津湖,则是朝鲜北部最大人工蓄水湖。再往南,是一马平川地带,连接兴南海港,是美军的后勤基地。


选择在长津湖歼灭敌人,是我志愿军扬长避短的战略抉择。


在这里,美机械化部队无法有效施展,而志愿军一贯擅长的“迂回切断、包围歼击”战法,将得到充分运用。更重要的,有群山掩护,美空军优势也有所减弱。


为实现战略突袭,11月7日至27日,10余万将士按既定部署,夜行昼伏、严密伪装、翻山越岭,忍受酷寒和饥饿,悄无声息潜入了预设战场。


同时,为有效截断敌军退路,穿插部队大胆实施大范围敌后迂回,一路急行军,对敌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


用《长津湖之水门桥》中杨营长的话,是“陆战一师要跑,总部命令我们日夜兼程”。


一场惨烈大战,即将猛烈爆发。



 

02

为什么是水门桥?

 

1950年11月27日夜,寒风怒吼,冰封万里。


驻扎在柳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的美军,突然听到枪炮声大作,数不清的志愿军士兵,仿佛突然从地底冒出来,哗哗地往前勇猛冲锋。


长津湖地区的敌军,是美陆战一师和第七步兵师。尤其陆战一师,是美军“王牌师”,约25000人,组建160年以来未尝败绩。


但这一次,师长史密斯彻夜未眠,天刚亮,他就乘坐直升机巡视战场,凭着肉眼,以惊诧不可置信的目光,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各团沿着一条公路被分割成多段,陷入包围。


为争取战场主动权,敌我进行了殊死决斗。被围的美军,在求生欲望催使下,更是急红了眼、困兽犹斗。


不久,下碣隅里机场也被炸毁,美军利用飞机撤退的希望破灭。


11月30日清晨,终于意识到无法突破后,美军只得下令全面撤退,否则将面临灭顶之灾。史密斯师长面对损失惨重的陆战一师,则说了一句“我们没有撤退,只是换了一个方向进攻”。




但他没想到,噩梦才刚刚开始。

虽然他们的撤退,沿途飞机、坦克开路,但志愿军先头部队层层阻击、围追堵截,让美陆战一师步履维艰,遭遇最惨烈战斗,是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第九兵团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奉命阻击敌人,一夜急行军130里,翻越4座大雪山,攻克下碣隅里1071高地。

在坚守阻击的过程中,3连接连打退敌人8次强攻,第9次,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一人,最后时刻,他抱着炸药包,如猛虎下山冲进敌军。

这个场景,在《长津湖之水门桥》中,换了个时空,再现这一壮举。

在最后一次炸桥中,七连指导员梅生,开着缴获的步兵车,装满炸药,嘴抿着最心爱的女儿的照片,从山上势不可挡冲向水门桥。

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仅22公里,美陆战一师走了59个小时,平均每小时走300米,共有1500人伤亡。

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仅18公里,走了38个小时,平均每小时500米,累计661人伤亡。

战斗最为激烈的一天,美军仅撤退了500米。

败退中的美陆战一师

撤到古土里,美陆战一师仍有14000多人,距离兴南港,还有70公里。那里,有7艘航空母舰和190多艘舰艇在等候。

但就是这70公里,似乎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时,敌我双方的焦点,都集中到了一个地方——水门桥。

这座桥位于长津湖水库,跨度只有8.8米,路面仅容一辆车通过,下面是四条巨大陡峭的引水涵洞。

但因周边地势险峻,别无他路,是机械化的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是典型的军事“绝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可以说,只要炸断这座桥,就能截断美军退路。这座桥,成了美军生死存亡的“命门”。

显然,双方主官都看透了这一点。

一场围绕水门桥的“炸”与“修”,成了双方激烈交锋的焦点。


 
03
为什么要三次炸桥?
 
三次炸桥,不是说志愿军没炸成功。恰恰相反,三次都炸断了,而且一次比一次炸得彻底。

之所以反复炸,说明了两点:

一是现代化的美军,在工业化支撑下后勤保障能力超乎想象,炸断了没多久,又给修好了;二是水门桥确实是“华山一条路”,但凡有其他选择,溃败的美军也不会在这里死磕到底。

美军当然不是傻瓜,先头部队早已抢先驻扎,计1个营加40辆坦克的兵力,死守此桥。

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也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把水门桥炸掉

1950年12月1日,志愿军第二十五军第五十八师127团,派出工兵,第一次将水门桥炸毁。

没想到,两天后,美军工兵利用木头,又重新修好了桥。

随即,该团又于12月4日,派出敢死队,再次炸毁了水门桥。令人咋舌的是,没多久,美军又一次架设了一座钢制桥。

两次炸桥后,美军再次加强了防守。志愿军也意识到,普通的炸法,可能无法奏效。于是,这次任务改由增援抵达的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师执行。


该师组建了两个连“敢死队”,200多人,每人背着几十公斤的炸药,趁着夜色发起突击。

《长津湖之水门桥》中,伍千里率领的穿插连,冒着狂风大雪急行军,指北针都被冻坏了,差点迷路,听到前面枪声大作,才知道抵达了水门桥。

最终,穿插连战士以血肉之躯,又一次炸毁了水门桥。这次炸得非常彻底,连桥的基座都给炸毁了。

被炸毁的水门桥

情况报至九兵团,有位副师长亲自前往察看,得出一致结论,这次炸得彻底,美军短期内应无法修复,而全速追击的志愿军主力,至多三四天就能赶到。

但,工业的落后,再一次限制了志愿军的想象力。陷入绝地的美陆战一师,请求美军高层,连夜指令远在日本的“三菱重工”,设计制作了M2型钢木桥梁。

连夜,又用8架C–119大型运输机运至水门桥上空,以巨型降落伞,将8套、每套重1.1吨的M2型桥梁组件,空投给了美陆战一师工兵。

美军空投M2型钢架

12月9日,一座钢木结构桥梁,又凭空般架了起来。

“三炸三修”,水门桥之战,成了长津湖战役的一个重要节点。

志愿军凭着血肉之躯,三次炸毁了水门桥;美军依靠强大的工业能力,三次修好了水门桥。

最终,美陆战一师从水门桥侥幸逃出生天。

登舰离港前,兴南港堆积成山的战略物资,被美军在无奈中销毁一空。

陆战一师从修好的水门桥败退
 
04
为什么说长津湖战役赢了?
 
很明显,长津湖之战,志愿军未能实现围歼之战略意图。

事实上,这次战役,被整个吃掉的,只有美陆战一师“北极熊团”(3300多人)。

而这个团,也是整个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唯一成建制歼灭的团。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最善于在战争中学习的毛泽东,很快发现,美军不是国军,长津湖也不是孟良崮。他曾在致彭德怀的一封电报中指出:

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

这一决策,后来发展成志愿军“零敲牛皮糖”的战争艺术。


而且,志愿军第九兵团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惨重代价。

据官方资料显示:长津湖一战,我志愿军第九兵团战斗伤亡人数为2.1万余人,其中阵亡人数为7034人;冻伤减员3万多人;总减员达5.2万余人。

美军公布的资料显示,陆军一师的战斗伤亡总数为4418人,非战斗减员7313名,再加上美陆战七师和南朝鲜军,总减员大概在14000人左右。

仅从歼敌数看,第九兵团似乎不算取胜。但战争的胜负,决不仅仅是简单看伤亡数据。

在小维度看,第九兵团全歼陆战一师的目标未完成。但从大维度看,则是志愿军第二次战役完成了战略意图。

数十万志愿军将士,在朝鲜战场完全站稳了脚跟,随后一举将美军赶回“三八线”以南,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妄图圣诞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取得了重大战略胜利。

而且,志愿军超越生命的顽强意志和牺牲精神,打出了军威和国威,给予强悍不可一世的美军极大心理冲击,动摇了美军的战斗意志。
12月1日,志愿军第80师242团5连奉命在美军撤退途中的黄草岭高地设伏,埋伏在寒风中坚若磐石。
最后,全连100多名战士,以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简易掩体中。

许多士兵的手冻结在枪上,再也无法分开,枪口直指岭下公路,保持战斗姿态,整个阵地只有凛冽寒风呜咽。

该连史称“冰雕连”。

美陆战一师战地日志载:“此处的中国兵,没有1个人投降,全部坚守阵地而战死。”

美国防部长马歇尔事后抱怨:“我们认为什么都知道,而实际上什么也不知道。”

美军陆战一师军官甚至致敬:“他们穿着单薄的军衣,端着老旧的步枪,冒着严寒和陆战队的猛烈炮火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


美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甚至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美军)在和钢铁的人(志愿军)作战。”

毛泽东收到彭德怀、宋时轮(第九兵团司令员)发来的电报后,脱帽默立良久,说了一句话:
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

电影最后的镜头,展现的是1952年9月九兵团奉命回国的一个历史细节。

司令员宋时轮要求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凝视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

抬起头时,这位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将军,已是无法自持、泪流满面。

他们一代人,吃完了五代人的苦,做出了五代人的事,打完了五代人的仗,建立了五代人的功!

今日盛世已如所愿,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作者简介:景桥,工作之余写温暖人间,写家国天下,全网近亿阅读量爆文《清明为什么要回乡扫墓,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作者,新书《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正在当当网、京东、天猫平台热卖,多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之声转载。个人纯原创微信公众号“你的景和我的桥”(jing6qiao),欢迎前来做客,愿世间所有温暖的人,都能在景桥相遇,就像久别重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