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微信系统听语音点文章顶部的耳机图标。如果没有,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击里边“听全文”即可收听。如果还没有,请升级你的微信客户端。
印度现在究竟是什么套路?打的是王八拳,七伤拳,还是别的什么邪门武功?这莫迪天天干砸别人饭碗,杀鸡取卵的事情,印度经济发展却依旧迅猛,就连股市都不声不响地涨了100倍。中国经济几十年的飞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和人口红利,主打的就是一个对外资优惠,开绿灯,而印度呢,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基本上90%的外资进入印度,都要被印度政府宰一刀,甚至是好几刀,有的还赔了夫人又折兵,没在印度捞到一点油水。但奇怪的是印度经济仍然在高速发展,即使莫迪搞的是“闭关锁国,关门打劫”。 所以,印度政府发展经济究竟是什么套路,大家都看不明白,为什么莫迪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收割外资,他的底气又在哪儿呢?总之,莫迪老仙的套路,极其飘忽,不是一般人所能看穿。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对待外资都是客客气气,大开方便之门,生怕外资不来,因为只有外资来了,本国经济才能快速发展,与世界接轨。尤其是对于新兴经济体,外资的进入几乎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中国改革开放如此,越南革新开放也是如此,包括东盟国家,以及二战后的日本、韩国经济而言,为了吸引外资都是使出浑身解数,要政策给政策,要土地给土地,深怕得罪外资分毫。我们看一组数据,对待外资,印度主打的就是一个一视同仁和雨露均沾:2007年,沃达丰被以偷税为由罚款21亿美金,李嘉诚个人也挨了12亿美金的罚款,沃达丰拖了12年,罚款翻到51亿,沃达丰上诉到国际仲裁法庭,胜诉了,印度连夜修改国内法律,追溯税应运而生。2013年,印度税务部门以诺基亚违反公平竞争为由,敲了诺基亚2.56亿美元的竹杠。2013年,印度以垄断性经营和不公平竞争为由重罚了IBM 8.6亿美元。2013年,印度以违反进口法为由罚款宝马1亿美元。2021年,印度以违反外国投资法为由罚沃尔玛13.5亿美元,沃尔玛受不了,2022年退出印度市场。2022年,印度以三星逃税再次罚款2.12亿美元。2022年,印度以亚马逊违反了相关财务规定为由,对其罚款1.72亿美元。2022年以谷歌公司违反印度反垄断法为由,一周内两次累计罚款2.75亿美元。2022年5月,印度以小米缴纳专利费涉嫌洗钱为由,冻结小米48亿人民币存款。2022年7月印度以逃税为由罚OPPO5.5亿美元。2022年8月,印度指控vivo避税18.9亿人民币。这还不包括亿元以下的。根据印度政府的数据,过去10年,累计超过2700家跨国公司逃离了印度,从汽车产业的福特、通用,到零售的麦德龙、家乐福、沃尔玛,再到银行界的花旗银行、苏格兰银行,再到日用的汉高,建筑的拉法基水泥……纷纷光着腚逃离印度。对待外资印度有多么无下限,看沃达丰案就知道了。印度政府为了把对沃达丰的罚款收入囊中,甚至三次修改法律,直到沃达丰认缴罚款为止。这次对待VIVO的高管,印度又故技重施,居然由一纸密文就暗箱操作定了罪,说你洗钱就是洗钱,不是洗钱也成了洗钱,总之,这笔竹杠,印度政府是敲定了。大家可能会说,印度不就是依仗着自己市场大吗?就是不依赖外资,它自己就可以养活自己,而且还可以活得很好。相比于中国市场的成熟和放缓,印度市场还在开发阶段。印度有着已经赶超中国的人口,而GDP在2022年达到3.38万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五,仅次于美中日德四国,增幅更是达到7.5%,但人均只有2379美元,排名仅世界的141位,相当靠后。这说明印度整体经济发展迅速,人均GDP和收入水平有待提高,市场前景广阔,可以说,印度市场就是下一个中国市场,这也是许多国内外人士的共同认知。最重要的是,印度不仅要蛋,还要把鸡留下。不仅要留下利润,就连赚钱的工厂和产业链都得留下。这些外资前仆后继,去了就在印度设厂,请的必须全部是印度工人,什么市场换技术,不存在的,市场让你赚点,技术全部留下,甚至有的外企辛辛苦苦在印度建了个厂,还没开工就被印度政府没收了。2004年,韩国浦项钢铁在印度投资120亿美元建厂,当钢铁厂建成即将投产时,印度政府眼瞅“母猪出栏”了,施展手段各种刁难,罚款、打官司各种手段齐上阵,软磨硬泡长达12年之久。最终韩国浦项钢铁在一斤钢铁没生产还倒贴超过120亿美元的情况下,落荒而逃,等于白给印度建设了一个钢铁厂,开发了铁矿石。 更多的是像小米、VIVO这样的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布局十几年,早就帮助印度建立了自研自产的产业链,所以,鸡都孵出来了,宰你几个蛋不是轻轻松松。在中国手机品牌入驻印度后,这些品牌也在印度建立了大量的生产基地,为当地就业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另外,这些工厂还为印度提供了更多的出口机会,推动了印度的出口贸易发展。随着印度制造业的逐渐崛起,印度本土品牌也开始加大研发和生产力度,以提高其竞争力,从前些年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到这两年印度本土品牌的份额开始有所恢复。这也让印度政府错误认为这是一个对中国企业“摘桃子”的好机会。印度政府的流氓做派,确实很有用。这么多年,不仅把外资构建的产业链留在了印度,而且真正做到了印度赚钱印度花,被印度政府取其卵还杀其鸡。为什么明知道印度政府是这番德性,外资们还要趋之若鹜往前冲呢?虽然印度营商环境不佳,但其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较快,又拥有大量低廉劳动力,成为一些跨国企业眼中的“香饽饽”。据2023印度数字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电子商务销售额比上年增长3.4%,达到了882.9亿美元。这也是一些国际性企业押宝印度的重要原因。比如类似小米、微软、三星这种轻资产的高科技企业,印度不会“一棒打死”,只是时不时的罚钱“割韭菜”,但仍然保留这些外资企业的利润空间。事实上印度人很明白不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道理,只要留给你利润空间,企业就会坚持做下去,毕竟这些企业来印度是赚钱的,只不过是赚多赚少,好赚难赚,赚的舒不舒心的问题。印度对待外资的策略,其实和它的外交策略和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和印度这个国家在地缘政治中的特殊地位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拉拢它,把它当成遏制中国的重要落脚点,美国为了对中国搞脱钩断链,不惜砸重金将一些高端制造业迁入印度,比如苹果、微软这样的硬科技公司都在印度有布局。美国为了强化印度遏制中国的地位,会在对外政策上积极扶持印度,因此,给了印度肆意割韭菜的机会。在左右逢源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中,印度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外交策略,它不会彻底倒向谁,而是一切以自身利益为标准。比如,即使俄乌战争爆发期间美西方一致制裁俄罗斯,但印度还是任性地买俄罗斯的石油,然后倒卖到欧洲,大赚特赚。再比如,就连美国的铁杆小弟加拿大,莫迪都敢得罪,不留一点情面,这说明印度将恃宠而骄做得极有段位。这种投机主义的外交策略,和印度敢肆意对外资割韭菜的内里逻辑是一致的。但是,印度这种没有格局的经济发展策略势必不会长久,尽管它的人口红利还能吃好一阵子,它庞大的国内市场还能足以支撑其经济高速发展很多年,但是投机主义思维只能得一时之利,却不能得长期发展的空间。 中国俗语有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种割韭菜的强盗逻辑是不可能长期自洽的,一旦印度的营商环境彻底崩坏了,外资纷纷对印度敬而远之,以后莫迪想再修复信用将无以为继。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衰。印度靠吃老本,靠割韭菜,靠投机取巧,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如果不尊重资本,不尊重市场经济,那印度和莫迪都注定只能是一个流星般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