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速览 | 地方行政部门如何支持区域教育生态构建
2022 年 6 月 11 日-12日,由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教育局与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乡村教育振兴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共同体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共设置五个线下会场,分别位于浙江省缙云县、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河南省濮阳县、山东省曲阜市、湖南省平江县及沅陵县,线上线下,五地联动,为乡村教育工作者营造了丰富的交流空间。大会以“村小不小,协力同行 —— 共筑面向未来的乡村教育生态”为主题,邀请了诸多地方行政部门、著名学者专家、教育管理者、一线工作者、教育公益组织与媒体朋友,结合宏观视野和实际探索经验共同探讨乡村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点击查看 6 月 11 日会议速览)
现将“空中对谈”环节整理如下:
空中对谈
地方行政部门如何支持区域教育生态构建 —— 经验和展望
空中对谈环节中,主持人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教育局副局长吴丽明,河南省濮阳县第一中学校长、教育部国培专家、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申建民,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潘巧明,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雄辉,山东省曲阜市教师教育发展服务中心教科室主任陈立峰、贵州省沿河县沿河民族中学校长李胜君共同围绕“地方行政部门如何支持区域教育生态”主题展开深入讨论。缙云县教育局副局长吴丽明认为,教育行政需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第一,应当重视基本法律的实施、尊重教学规律、落实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法规,不能片面强调分数,片面关注知识技能和技能的掌握,而是要把教育部门最应该做的保障底线的事情贯彻到位。第二,不能单纯用名校升学率等单一化的评价标准替代学校真正的价值,抹杀学校的主体性,替代学校的自主发展。他说,“双减”从教育本质来讲,第一“减”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的控制,第二个“减”是对孩子过高的共性目标的要求。“双减”的背后是“双增”,是支持孩子主体性的自主发展,是支持孩子个性化的自我发展,这才是“双减”背后我们要做的。
河南省濮阳县第一中学校长、教育部国培专家申建民提道,国家的政策和法律的规定边界是比较明晰的,关键在于教育行政部门是不是恪守了这样的边界?这个事情难在认知,认知转变了就好办了。政策中各类帮扶措施,无外乎是让学校外部的人帮助到学校内部的人,提升育人方式,把理念落实到学校中。认知改变了,才能有后面的科学办学的行为。校长应该聚焦在学校的内涵上,梳理清楚教育的本质。首先关注教师,然后才有可能根本上落实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其次是关注课程的建设,关注我们的教学实施。
科学的评价不能仅仅盯住高考,高考是一种评价的方式,我们无法回避,也没有必要回避考试、分数和家长、学生、社会对于升学的诉求。重要的是我们怎么用绿色的综合性的评价,改善校内的教育教学。濮阳这些年跟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对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学业发展水平以及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进行综合性测评,引领办学,做扎实的事情。
关于“双减的背景下农村学校怎么样提质增效”,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潘巧明说,首先,需要县域里机制体制的创新,资源共享,县域的管理者通过信息化工程把城市里好的一些资源尽可能地数字化,推广到乡村中去。第二,在“双减”政策下最关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整个建设最关键的要素。优质的资源改革的手段和方法不可能通过特色的课程来实现,大部分还是要关注学科的课程。第三,有效建立教师发展机制,丽水学院承接了面向 336 位山区教师,为期三年的丽水市“绿谷双名工程”,旨在通过三年系统培养,形成一批在省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型校长和知名教师,夯实山区教育的发展基石。“绿谷双名工程”项目在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这些探索促进教师发展。第四,行政部门推动学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需要怎样的外部知识环境和教育生态?”的话题,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雄辉介绍了他负责的大样本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相关调研,他说,根据调研,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到乡村学校去当校长,县域需要建立机制,把这些年轻人选拔出来,送到乡村学校去锻炼。他提出:首先,是要推动建立乡村资源与乡村教育共建共享机制。其次是要畅通乡贤参与乡村教育治理的渠道,允许乡贤担任乡村学校的名誉校长、兼职副校长等职务,扶持一些农村的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在校收徒传艺,发展优秀的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鼓励和引导乡贤积极参与到乡村教育治理。并倡导乡村教师成为乡村社会的贤达之士。
山东省曲阜市教师教育发展服务中心教科室主任陈立峰介绍道,往往是尽管我们把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进行了传达,但是在考评的时候突出甚至聚焦了学科成绩,生态确实是不理想的。在我们偏远的小规模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研讨才能提高。我们曲阜几个校长 2016 年就组建了一个小规模学校的共同发展体,形成这个共同体以后,通过集中力量、汇聚信息,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落实我们初心理念。主要措施是通过校长论坛、教务处主任论坛、辅导员论坛、青年教师论坛,通过促进公开课,带动了我们的培训。教育政策很好,但是怎么落地?小规模的偏远小学怎么落地?缙云的经验给了我们启发,可以基于生态的理念,转化发挥我们身边的资源。
贵州省沿河县沿河民族中学校长李胜君聚焦招聘教师和留住人才方面,他表示,对于老师的评价体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科学管理。他说,教育是慢动作,而社会要求快,县中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小版,需要校长对整个教育生态进行兼容,对行政主管部门、家庭、社会、学生等等方面都要有平衡,尤其是利用外援的力量。比如说国家的托管政策,最关键的还是要让本地的教师实实在在动起来,不让他们躺平,才能把自己的事情干好。
敬请期待
—
在城市化进程时代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普遍面临生源减少、经费分配、教师结构与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困境,但近年来我们可以惊喜地看到,面对这些困境,有一批村小率先进行自主探索与创新,为翻转乡村教育开创出一条发展新路。本次论坛,有来自全国各地的 12 所村小校长进行闪电演讲,为大家分享他们的实践探索。另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 6 家教育公益组织线上分享社会力量推动乡村教育公平,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和行动方式。会议通过视频展播环节也为大家展示更多村小创新案例以及优秀教育公益项目。更多干货将陆续在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公众号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共同体公众号上放出,敬请期待!
会议相关信息
—
会议议程(向👆滑动查看)
主办方、协办方、合作方(向👆滑动查看)
如您所在的学校为农村小规模学校,且您尚未加入“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共同体”(原“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