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信息周刊|习近平: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教育部对青少年科学教育作出部署

21CEDU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2024-09-26

本周热点

-

宏观教育动态

• 习近平: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 教育部对青少年科学教育作出部署

• 教育部推出《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

• 教育部:探索建立高校“思政指数”

• 新一轮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启动

地方教育动态

• 北京:职校生落户、参加机关招录等与同层次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同等待遇

• 今年起实施!北京部分地区义务教育入学有新变化

• 北京:多部门联动,持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

• 上海:2023 年体育中考统一考试暂停

• 湖北:规范中小学生全省性竞赛活动

• 湖南:今年着力营造清净教育生态

• 河北:重点培育建设 30 所左右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

• 河南:严禁中介参与职业学校组织实习教学

• 黑龙江: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

• 浙江宁波: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正脊行动”

媒体聚焦

• 去年出生人口少于大学招生数,未来不少大学将关停?

习近平: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中共中央政治局 2 月 21 日下午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来源:新华社)
教育部对青少年科学教育作出部署
2 月 23 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持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落到实处。一要扎实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活动;二要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三要实施高校有组织科研战略行动;四要提升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水平;五要强化高校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六要营造良好基础研究创新氛围;七要加强中小学科普和科学精神培育。(来源:微言教育)
教育部推出《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
教育部日前研究制定《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该标准制定了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框架包括 5 个一级维度、13 个二级维度和 33 个三级维度,其中一级维度包括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等 5 个方面。标准将用于对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训与评价,具体内容包括:能够掌握在教育教学中选择数字化设备、软件、平台的原则与方法;能够运用数字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应用智能阅卷系统、题库系统、测评系统对学生知识准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进行分析;能够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发现学生学习差异,开展针对性指导等。(来源:人民日报)
教育部:探索建立高校思政指数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日前发布了 2023 年工作要点,其中强调,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探索建立高校“思政指数”,坚持边建边用边完善,提高相关数字化平台建设、运行、服务质量。要点指出,升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动态分析与会商指导信息化平台动态监测功能,为精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撑,拓展省级校级平台管理运用,实现分层分级的大数据分析及典型案例研讨。依托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提升大数据赋能平台,整合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完善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课程体系。(来源:中国青年报)
新一轮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启动
教育部近日启动新周期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从全国遴选了 300 位教师校长作为培养对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20 家单位作为培养基地,进行为期三年的连续性系统化培养。本期“双名计划”在 18-20 日举行了开班活动,本期“双名计划”的 300 位教师校长是区域教育改革发展和省级教师队伍的领头雁,教育部将为他们建立线上工作室,吸引全国教师加入,通过线上平台共享优质资源、组织开展教研直播等。(来源:央视新闻)

北京:职校生落户、参加机关招录等与同层次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同等待遇
日前,北京市起草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出 21 条重要举措,其中明确将高技能人才配置状况作为生产经营性企业及其他实体参加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评优和资质评估的重要考核因素。同时,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招聘、职称评审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期末,首都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 31%,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 35%。力争到 2035 年,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来源:北京青年报)
今年起实施!北京部分地区义务教育入学有新变化
从 2023 年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区、平谷区等义务教育入学政策迎来新变化,涉及申请入学方式变动、划片方式调整等。各区教委在以往个别区域和学校参与多校划片招生基础上,扩大了参与多校划片学校的数量和比例,从而让更多学生获得分配优质资源机会,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来源:北京考试报)
北京:多部门联动,持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会议,2023 年北京市教育、公安部门将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强化警校联动,持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办好市政府民生实事对 72 所学校周边交通秩序进行综合治理。加大上下学高峰时段校园门前秩序疏导,加大校园三防建设,全面排查各类校园安全风险隐患,确保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来源:首都教育)
上海:2023 年体育中考统一考试暂停
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关于 2023 年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及相关考试文件。文件指出,综合考虑本届学生实际情况,名额分配到校志愿数由 1 个增加至 2 个,其他各批次志愿数保持不变,各批次志愿填报均在市级统一平台上进行。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批次现场综合评价暂停,相应成绩按满分 10 分计。体育中考统一考试暂停,相应成绩按满分 15 分计。(来源:上海教育官微)
湖北:规范中小学生全省性竞赛活动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实施细则》,进入中小学校的学生竞赛活动实行项目清单管理,项目清单以外的学生竞赛活动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治理。清单每年动态调整一次,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官网上公布。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竞赛活动的获奖结果,视为中小学的荣誉,记入中小学生成长记录,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不得作为中小学校招生的参考依据和入学条件。(来源:湖北省教育厅网站)
湖南:今年着力营造清净教育生态
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出台《2023 年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工作要点》,将 2023 年定为“校外培训机构党建质量提升年”,实施“党建‘两个全覆盖’、数字化监管 2.0、执法队伍锻造、安全强基、‘共话双减’主题宣传”五大工程,切实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和家庭教育支出,着力营造清净教育生态。要点提出,升级“违规培训‘随手拍’投诉举报平台”,提升智能处理、研判预警、数据分析等功能,推进“互联网+监管”;进一步强化培训材料“编审用”监管,落实抽查巡查制度;持续开展机构风险排查,向社会发布风险提示预警。(来源:湖南日报)
河北:重点培育建设 30 所左右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
近日,河北省教育厅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若干措施》,提出从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激发职业学校办学活力等方面,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其中提到,深入实施省级“双高”计划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培育建设 30 所左右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一批高水平专业群。支持河北省 3 所公办职业本科学校提档升级,力争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示范学校。(来源:河北日报)
河南:严禁中介参与职业学校组织实习教学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紧密对接本省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建立专业动态调整优化机制,推动每所职业院校聚焦服务 2-3 个主导产业,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意见》明确,切实加强实习环节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做到实习备案、保险全覆盖,严禁学校和企业向学生违规收取实习实训费用、严禁中介参与学校组织实习教学、严禁克扣学生实习报酬。(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黑龙江: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
近日,黑龙江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印发《黑龙江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全省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从 195 所减至 160 所左右;明确全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学校比例:到今年底达到 80% 以上,到 2025 年底达到 90% 以上。《方案》明确,鼓励各地统筹区域内办学资源,优先供给区域内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在选人用人上进一步扩大学校自主权,允许学校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网站)
浙江宁波: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正脊行动
近日,宁波在浙江省内率先启动为义务教育段学生开展正脊筛查工作,今年将为全市共 42.3 万名义务教育段学生开展脊柱健康筛查,为该市儿童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2023 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全省 300 万名义务教育段学生开展正脊筛查,并将其列为今年全省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来源:中国教育报)

去年出生人口少于大学招生数,未来不少大学将关停?
2022 年全年出生人口 956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6.77%,这是 1950 年以来,我国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 1000 万。根据《2021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 年普通本科招生 444.60 万人;职业本科招生 4.14 万人;高职(专科)招生 552.58 万人(含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 45.20 万人)。也就是说,2021 年本专科招生规模达到了 1001.32 万人,比2022年出生人口多了 40 多万人。
出生人口下滑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是分时间段的,就目前来说,学前教育首当其冲,受到较大冲击。相比之下,小学教育仍存在延后效应,所受影响要延后几年。并且,受二孩效应影响,2016 年、2017 年出生的孩子目前正进入到读小学阶段,部分人口流入、年轻人集中的城市,学位出现了较为紧张的局面。广州、济南、成都、长春、南昌、大连等多地,均发布了针对 2023 年秋季义务教育入学的“学位预警”。
不仅如此,未来中学乃至大学的生源也将受到较大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此前曾撰文分析,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第八次全国人口普查之间的十年,将会经历由于初中和高中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占比下降而导致的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数量减少的过程。在青年人口转型过程中,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的招生生源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张翼建议,如果要加强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教育,就应该及时促进高教改革,使其从规模扩张阶段过渡到内涵式发展阶段,从而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来源:第一财经)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出品


整理: 姚远    排版: 孔庆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