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给浙大带来了什么?
马一浮与浙江大学有着特殊深厚的渊源,浙大是他曾经担任教职的唯一一所大学。1938年4月,马一浮应时任校长竺可桢之邀任教浙大,为浙大师生带来了系列国学讲座和一部校歌歌词,给浙大西迁校史增添了绚烂的一笔。
浙江大学已故教授李絜非在《浙江大学西迁纪实》一文中,盛赞马一浮给浙大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际兹颠沛动荡之中,得当代大师之启导,益有无形的升华。今马先生以公车之征,入蜀开讲。而其《泰和会语》《宜山会语》所留遗于本校精神的影响,则永垂不朽。”
那么,马一浮到底给浙大留下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
一
弘扬正道精神,追求家国理想。
马一浮对家国的赤诚热爱、对道义的不懈追求,贯穿了其学思生涯的整个过程。马一浮出任浙大教职,借讲学之机保存国粹、弘扬正道。
1938年抵达江西泰和后,马一浮就决定将遗留在浙江桐庐的古书转移过来,这在战火纷飞的当时,谈何容易!这一切并非是为了保存私有藏书,而是为了保存国粹,保留“文化种子”:
“吾所蓄虽乏精刊善本,然将来战后书史荡然,况在边境,益为难得……念此收之于煨烬之馀,亦是中国文化所寄,不忍舍弃。欲携以俱行,明知深为道路之累。然吾用意不为敝帚自珍,欲为边省苟全之地,稍留文化种子矣。”
这批图书历经战火,损毁不少,从浙江桐庐到江西泰和,再到四川乐山,而后迁回浙江杭州,最终悉数捐给了国家。如今,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与浙江图书馆等机构内,仍能看到这批珍贵的文物。
如果说作为有形的载体,图书价值是有限的,那么马一浮追求人生理想与家国命运的不可分割,则为后世留下了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
在为浙大师生开设系列“国学讲座”时,马一浮要求师生振奋精神、自强不息,对国家命运持有信心:
“宁可被人目为理想主义,不可一味承认现实,为势力所屈。尤其是在现时,吾国家民族,方在被侵略中。彼侵略国者,正是一种现实势力。须知势力是一时的,有尽的;正义、公理是永久的,是必申的。吾人在此时,尤须具此坚强之信念,以为行为之标准。这是审其所由。”
他不仅自己创作诗歌以自警自省,还劝勉丰子恺等弟子创作抗战文学鼓舞大众,这就是几千年来华夏大地上无数仁人志士的赤诚之心、爱国之情。它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时至今日仍鼓舞并激励着我们对家国命运的深度认同与关切。
二
倡安身立命之学,育博雅通达之才。
从1938年4月至1939年1月,马一浮虽然在浙大仅仅任教两个学期,但他为了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维护传统人文精神薪火相传所做的教育实践,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当下高等教育仍有启发价值。
马一浮倡导安身立命之学,这在他为浙大创作的校歌歌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念哉典学,思睿观通。有文有质,有农有工。兼总条贯,知至知终。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
马一浮认识到现代教育存在知识与德性的割裂,知识教育能为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加快社会产业发展的专业化与精细化,但是没有德性发挥价值引领的支撑作用,知识教育将有沦为工具之嫌。
这不仅将造成大量徒有知识与技艺的“空心人”,在个人利益面前置公共道义、民族大义于不顾,更会引发社会撕裂与文化断层。
真正的教育是唤醒人内在的“清明”本性,这是一种超越知识教育、充实个体精神、高扬人文价值的博雅教育。
在给浙大师生讲课的过程中,马一浮始终坚持并实践完善人格教育、建立文化自觉、优化民族素质的教育理念,成为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在泰和第一次国学讲座上,马一浮用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鼓励学生在国难当头时更要勇猛精进,勇往直前,“养成刚大之资,乃可以济蹇难”。
这些经过精心拣选、铿锵有力的智慧箴言,传递出浓厚的人文关怀,蕴含着对学生心性成熟、人格独立的殷切期盼。在1938年6月26日举行的浙江大学第十一届毕业典礼上,全校师生共唱“横渠四句”,蔚为壮观!
马一浮教育实践始终围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的通达人才,这与当代国内外高校推崇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理念高度契合。马一浮追求“复性”的教育思想,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六艺一心——马一浮学术思想及其世界意义”特展
三
他立足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追求个人理想与家国命运的不可分割,追求万世太平的世界愿景,彰显了中国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责任担当意识,其所传递的入世精神与仁者情怀,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被传承与发扬。
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超越小我、心怀天下,将个人、社会与人类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让个人价值在个人生存、社会责任和人类命运的统一中绽放,其蕴含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超功利、和谐一体理念,对当下建设以心智成熟、宽容有爱、独立自主等为目标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丰富独特的启发意义。
作者介绍
今日编辑:林文慧图片来源:卢绍庆 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浙大艺博馆责任编辑:金云云 李真鸣
往期推文: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浙江实践杨华勇院士: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新时代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人民日报》丨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以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蹲”下来方能“讲”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