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竟然有这么多“国家级”,长见识了!(下)
上一期
洋芋君给大家介绍了
舞蹈、音乐、戏剧类的国家级非遗
今天让我们接着这趟旅程
一起去看看手工艺和民俗的非遗吧~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
东巴画 图源:丽江日报
东巴画 图源: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东巴画是东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古代纳西族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以及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生活方式。
常见的东巴画
有经书的封面和题图
做法事时用的布帛画 木牌画
......
东巴画以线条表现为主,朴实生动,色彩多用原色,鲜艳夺目。
许多画面亦字亦画,保留了浓郁的象形文字书写特征,被誉为研究人类原始绘画艺术的“活化石”。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术
傣族手工造纸 图源:云南日报
芒团村傣族手工造纸 图源:恒春临沧
纳西族手工造纸 图源:丽江日报
傣族与纳西族的手工造纸,多以纤维较好、较细的树皮为原材料制作而成。
造纸工艺完整保留了造纸术发明初期的“浸泡、蒸发、捣浆、浇纸、晒纸”5步流程共11道工序。
与《天工开物》和《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枸树皮造纸术一致,是研究我国造纸术的“活化石”。
这样做出来的手工纸
薄而软
韧性好
凑近细嗅还有树木的清香味道
主要用于制作孔明灯和书写佛经;此外,还可用于制作油纸伞。
白族扎染
白族扎染
大理扎染 图源:中新网
扎染是白族的传统民间工艺,古称“扎缬”“绞缬”,俗称“印花布”或“扎花布”,扎染工艺出现较早,始于公元前二世纪。
扎染天然原料 摄影:十一
因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而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
云南大理喜洲镇周城村,一直沿袭着扎染传统制作,因此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
捆扎染色后的“布疙瘩” 图源:中新网
染色 图源:中新网
扎染全靠手工制作,经过手工绘图、扎缝、染漂、扎花、碾平等工序制作而成,在大理甚至云南的街头小巷,随处可见它的踪影。
扎染文创产品 摄影:十一
传统大理白族扎染主要以白、蓝两色为主,近年又开发出很多大理扎染的文创产品。
景颇族目瑙纵歌
景颇族目瑙纵歌
景颇族目瑙纵歌节 图源:目瑙纵歌之乡陇川
“目瑙”意为一起来跳舞的意思。“目瑙纵歌”是景颇族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大型歌舞盛会,也是景颇族人民歌颂吉祥幸福、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
参加聚会的人们,少则上千, 多时过万,故又被称为“万人之舞”。
领舞者 图源:目瑙纵歌之乡陇川
目瑙纵歌”的领舞者头戴着插有孔雀尾、嵌着犀鸟头的竹篾冠,身着红绿绸缎制龙袍,手执长刀,在激昂的鼓锣声中,带领数万人踩着同一鼓点豪放起舞,震撼力十足。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 图源:中新网
火把节 图源:红火楚雄文旅资讯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每天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是彝族传统火把节,彝族人民也称之为“过大年”。
在这个节日里,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活动,来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美好祝愿。
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的意思),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
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
图源:西双版纳发布新浪官方微博
泼水节起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
聪明的傣族人民逐渐把它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图源:中国新闻网
由于欢度新年的时候,要举行热烈而隆重的泼水祝福活动,外地人都把它称为泼水节。
文山壮族坡芽歌书
文山壮族坡芽歌书
图源:微视富宁
坡芽歌书合唱团 图源:富宁融媒
坡芽歌书于2006年在坡芽村被发现
一块小小的土布上
用红色仙人掌汁绘成81个古老图画符号
一个符号代表一首壮族山歌
记录了一对青年男女
从相遇、相知、相恋到白头偕老的情感历程
原始的图画文字将古老的壮族情歌记录在土布上,填补了壮族没有自源性古老文字的空白,印证了文字发展的过程。
坡芽歌书也是研究壮族人民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反映了壮族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
合唱团演唱《坡芽歌书》 中新网
如今,坡芽歌书合唱团漂洋过海走出国门,他们带着状族人家的情怀,向世界演绎一个绚烂的民族文化品牌。
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级非遗呢
留言区告诉洋芋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