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阴德帖】一个普通女生学德语专业的四年半
Editor's Note
理论上没有要到授权,但原文设置可以转载,我们就直接转发过来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小景的厨房 Author 反诈志愿者
没错,这是一篇德语专业(以及其他小语种专业的)劝退帖(七千多字,字字怨念,十分诚心),针对和我一样的普通人,看不下去的自行退出,别来后台骂我,我没素质,谁骂我我骂谁。幸存者偏差受益者别来说教,大过年的别挡着别人积阴德。本文开了快捷转载,可以转,一起积阴德。
本文只适合年龄小、刚上大学的大大大大大大大俗人看
这篇推文我写了好长时间
如果你年纪很小(高三、大一)就看到了
可以转发给朋友和同学
当然也可以劝仇人学小语种啦hhh
劝小镇做题家学小语种天打雷劈
劝小镇做题家学小语种天打雷劈
劝小镇做题家学小语种天打雷劈
写 在 前 面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高中文科生,啥也不懂,我劝你:高考志愿别报外语专业,真的很难找工作,基本上没什么前途(如果你很卷、很有理想、且是男的,当我没说)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高中理科生,我劝你:大学里不用学高数的专业基本都没什么发展潜力,大学选文科专业一定要非常谨慎。
如果你是在读高中的小语种保送生(考上大学后不能转专业),我劝你:就算再累也要选修双学位,大学可以不谈恋爱,可以不翘课,但是学语言不学别的基本废了(男的除外)
如果你是德语系大一新生(大一结束可以转专业):不管男女,能转则转,除非你真的对语言专业十分热爱。都2023年了,你能跟同一个人坚持谈4年恋爱吗?你能保证你对这个专业保持4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感情吗?不要害怕降级转专业耽误一年时间,学完德语专业以后好多人没办法去德国重读本科,时间花得更多。如果你学校的转专业条件十分苛刻,需要很卷,你怕卷,怕也要坚持,千万别放弃,回头就算继续在德语系待三年,依然很卷。
如果你大二大三,准备考研/保研:能跨专业就跨专业,德语都学下来了,不要担心自己卷不动。考研文学类国家线那么高,你就能卷得动了吗?
如果你打算出国读研:反正别学本科专业就对了,最好别去难转专业、对本科专业匹配度要求高的国家。
如果你条件十分优越:以上建议都可以当没看见,但是条件那么好,干嘛不去学更有意思的/自己更喜欢的/更容易水毕业的/更能赚钱的/对自身资源要求更高的专业呢?
01
本科四年学德语专业的总体感受
过年期间,看了安藤樱的新剧《重启人生》,引发了我对人生的很多思考。女主从出生开始重活一次,天界扯皮一通,归来仍是素人。即使在保留前世记忆和生活经验的第二次生命里,她的学习能力也没有大的提升,也没有变得很厉害,依然很普通。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一生吧,我开始思考,如果我也有这样的机会,但却只能改变一个决定,我会改什么——答案很简单,我绝对要在更早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转专业,人生有时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这几年的大学时光过去,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整个人情绪稳定了(持续丧逼,稳定发癫),共情能力提高了(看电影时看到不切实际的的happy ending时十分愤怒,面对底层叙事时感同身受),越来越乐观了(好耶( •̀ ω •́ )y人类都是走向死亡的此在,活着不是累就是烦人人都一样),语言表达能力大幅度提升(能靠着实打实的吐槽功力走上校园巅峰)。
事情要从高考填志愿开始说,我高中的心理状态一直不太ok,差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差到我发到公众号会觉得极大影响我个人形象的程度(毕竟我们的社会和学校对消极情绪和负能量的容忍度极低,我感觉就比对LGBTQ的接纳程度高不了多少吧)。我的高中生活十分痛苦,也没几个朋友,到了最后一个学期我每天睡不了几个小时,早晨四点就自然醒了。毕业后我只跟两个同学联系,联系也不多,加微信的同学也不多,基本上属于谁给我发消息我就删谁微信的程度。因为那段时间过于痛苦,后来和同学聚会时她说的好多事我都想不起来,感觉脑子都有点保护性失忆的样子。我还是前几天在家失眠的时候,脑子里突然一闪,才想起来我在高中有哪些舍友(因为之前一直只能想起来一两个)。
高中时期对我来说基本上算是心理创伤,和父母的关系大学时期才缓和和变好。同样,父母有时说我那时候做的一些事我也想不起来。高考考完以后的夏天我病了且需要休息,反正就在这种状态下填了志愿,基本上也是破罐破摔型,基本上有种隐秘的自毁倾向。
我报了我一个亲戚的母校,是一所地方985。德语是我的第一志愿,以我当时的高考成绩基本上别的专业也可以报,但是那时候我的精神状态还没恢复好,谁劝我我也听不进去。大学第一节专业课时,老师问大家的爱好,有的人喜欢足球,有的人因为看电视电影喜欢德国的某个艺人。只有一个同学和我一样,都是因为没有法语才报的德语。(注意:其实法语也不是啥好专业,我是因为喜欢文学才想报的,要是报了法语专业我可能照样会在今天发一模一样的帖子)在填这个志愿之前,我根本就没去过德国,虽然我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德语国家也根本就不是我向往的旅行地。到了大四、到了研一,我还是没喜欢上我的本专业,课余时间我还是不会去看德语电视剧、电影,听德语歌,也不关注德语区的博主。
网上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对,就是你喜欢的东西你往往会再次喜欢上。一开始就不喜欢,可能后来也喜欢不起来。换个思路,你会和一个你不喜欢没感觉的人结婚四年,混一张国家级证书(结婚证)吗,应该不会吧?但是人经常会为了混一张国家级证书(学位证),在自己没感觉的专业混四年。
对于热情驱动型的人(我本人)来说,长期努力地做自己不是很感兴趣的事基本做不到,我觉得持续性摆烂、短暂性努力比较有用。总之这四年也不能说混吧,还是比较努力的,但我也不敢说努力,跟商科和理工科卷王根本不能比,最后的结果:保研(本专业)、德福19(一次过)、专八(成绩也一般)、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校级优秀毕业生,跟运气也没啥关系,因为结果并没有很好,只能说是我应得的。
本科毕业的时候,因为学校和我们系要求好高,大家都好痛苦,连写毕业论文都感觉压力好大,我就觉得自己应该不适合搞学术。不过我写毕业论文初稿的时候还是很顺畅的,有精神的时候一晚上能写十页,主要还是因为确实有兴趣,没有兴趣还硬写一篇水论文体验基本跟便秘差不多,还不如找个有兴趣的题目写。其实我对文学是真的有爱的,只是可能没有我中学时候想的那么多,而且我上了大学以后才发现,前两年基本上就是干学语言、无聊死,即使到了后两年,外院本科生的文论基础跟文学院的学生比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的,就平均水平来说,说是依托答辩也不为过。
对文学感兴趣的同学还不如报考汉语言文学或者比文,对于一般的学校(基本上大部分985也是这样)来说,那才是大学里真的学文学的地方,报班或者自学个小语种照样可以搞外国语言文学,哲学系学生的德语不也是报班和自学的么。就算不想干了,还可以考公考编啥的(和我ip没关系,就是个人选择可以多一点,总比小语种命运里的三不限好),找工作的岗位也比外语多,就算是考教师编,对语文老师的需求也比较多。
注意:
(1) 比文还得看每个学校的专业设置,看挂在哪个下面,有的学校挂在中文系下面,应该会比较有好处。
(2) 区分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是两个专业。
(3) 汉语言文学考研依然卷死,可以说文学考研国家线就是被他们卷起来的。《被嫌弃的文学专业大学生的一生》
反正就我个人而言,没去报中文系,是挺后悔的。
不过外国语学院也有自己的优点:同学大部分都是女生,好相处;思想比较自由包容,如果你不是异性恋的话,对性取向也比较包容(根据我个人的见闻,学哲学、社会学、新闻学也有这个优点),老师同学基本上也不会在这方面管你的闲事(就我本科时的感受,毕竟读研没读多久)。
不过说实话,就目前的社会来看,如果一个专业内大部分都是女生,基本上这个专业也不是世俗意义上(防杠)的好专业,至少很难得到资源和赚钱的机会。如果一个专业很有发展潜力或者很容易赚钱,基本上我们从小就会一直听人说“不适合女生学”,一边打压你,一边提高女性的准入门槛。
即使是小语种,男性也不愁找工作(只要学历尚可)。以前秋招的时候我就听舍友说过,校招的时候成绩好的女生人家爱理不理,对于连简历都没打印、专四都没过的男生人家还态度蛮好(反正我们学校不过专四是没学位证的)。不过看到这的男生也不用偷着乐,就算是男性,学这个也比其他专业差一截。
语言类的一个大坑就是,过得好的前辈对你说,学妹我可是你的亲学姐/学长,不会坑你的,你只要努力也能像我一样nb。但前辈可能运气好,可能吃了时代红利,他们有的在外贸发达年代就以外语为跳板转行了,有的一开始也很普通但都做到管理层脱离一线了。
可以说,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坏心,但最重要的是那些优秀校友都是隔着好多年的学长学姐,学校夸奖的优秀校友都没这几年毕业的,不仅是因为他们年轻,所以才没年龄大的成功,而是因为外语专业确实一直在走下坡路,这几年毕业的有几个是过得好的?
最直观的结果是看高考生用脚投票透出来的分数,大家可以自己在网上查询。即使在河南河北这样的高考大省,外国语院校的分数线也是越来越低。这说明现在的中学生在现实的毒打下,越来越懂得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不再在18岁这个冲动得要死的年龄像赌博一样轻易决定接下来的几年要在哪过了。
闪婚是一定会后悔的,闪填志愿也是。虽然这两者都有一定的概率获得好运,但那都是幸存者偏差。电视剧和大众都会教育年轻人,不要闪婚啊(虽然他们一样希望你结婚)。但是电视剧可能会美化语言专业的形象,让你产生错误认知。旧社会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但是新时代,女性应该比男性更怕入错行,因为对于女性来说,出坑难度更大,因为男性一旦决心转行,更容易得到家庭的支持和社会的资源,而女性除了同行难就业、转行难成功,还要面对职场的性别偏见、催你结婚的男友、可能拉胯的父母(甚至弟弟)。
如果以就业和获取社会资源的难易程度为标准,画一个金字塔,文科生基本上就在最底层,小语种简直就是底层中的底层,小语种的女生就是底层中的底层中的底层。说起来很悲伤,但是如果不达成共识,分数的泡沫就不会被戳破。
尤其对于综合性大学的同学来说,发现大一的时候不同专业的大家起点差不多、毕业时却差距极大的时候,真的非常容易失衡。对于高敏感、高神经质的一些同学(比如我本人)来说,心态经常容易崩。具体可能体现为:为了过去自己没有做出最好的选择而不停自责;对未来的图景进行灾难化的想象;社交困难等。
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容易内耗,我一直为了一些小的选择而后悔,比如后悔刚入学的时候没有报名转专业,后来看了转专业的公示名单和他们的条件后我发现可以转到好多专业去;大一结束仍然没有转专业;大一结束的暑假没有出国交流而是去支教;大二暑假找好了实习,但在20岁生日的前一天晕倒,去医院的时候医生让我住院检查,我吓得赶紧推了实习赶飞机回家检查。就这样一次一次,连本科仅有的几个比较好自由安排的假期也没有抓住。
我想,大概没有几个人会因为自己晕倒而耽误实习来责怪自己,但是学了小语种可能就会这样,因为课多,因为课不多学校也不爱放你出去,因为封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后来的焦虑也越来越重了。
因为自己身体不舒服而反复责怪自己的时间安排有问题就是傻逼才会干的事,我就是那个傻逼,哈哈。明明当时吓得要死。
如果说小语种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优点,应该第一个就是教你这个社会多么残酷,生活多么艰难,这种艰难让人成熟得快一点。就我本科的经验来说是这样。
第二个就是让更多人在毕业时知道女权主义是什么,我们在课堂上发言,我们在交上去的作文里可以说两句,黯淡的前途让本来就苦苦寻觅机会的小语种女学生意识到结婚和生育的负担是多么重。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们写黑板画,有几个同学在底下喊要写“不婚不育”。就半年以前来说,我感觉我的本科同学至少50%都有这种想法吧,以后就不知道了。但是我觉得女性如果能有女性主义的意识,即使选择结婚生育,也会更能权衡利弊和保护自己,是一件大好事。
可能有人说,你自己发展不好是因为自己不优秀,但我决定大家既然小语种学得动,都能识破这种鬼话。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梦想都不是成为人上人,大家只是想吃好喝好睡好、获得平均水平的机会而已,这都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底层,这种欲求难道就夸张离谱吗?在人类历史上劝别人压抑自己欲求、勤劳吃苦都是靠压迫他人而活着的特权阶层,无一例外。
刚上大学的时候,家里长辈说保研率按平均水平来说只有10%-20%,要好好抓紧,以外院一般的班级设置(约20人)来说,就是2-4人。后来上了大学,发现我们专业的保研率根本没有20%那么多,也就是10%-15%。
刚上大学的第一学期和第一年谁爱学啊?还不都是混。大二刚开学发现我考了第四,感觉应该没救了,就基本放弃了保研的想法,然后决定出国,为了提高成绩也上头小小努力了一下,但是中间因为健康焦虑又很难受,又说这辈子一定要躺平,绝对不能卷啊。结果后来又有疫情这样那样的,一会上网课一会封校,谁还能好好过下去,基本上每天都在骂学校和吐槽。
大二学年学业成绩排名排到第二,大三终于排到第一。加了跟德语没有一毛钱关系的学科竞赛分以后,推研成绩终于up up到第一,我在网上狂找一通新闻学等跨保的信息,但是因为在家为了要不要出国跟父母吵架颓废了一个暑假,错过了太多时间和机会。
跨保要出具其他学科能力的证明、推荐信(要求对应学科一到两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老师)、个人陈述(有的还要3000字以上)。这种除非提前一年准备,基本上弄不出来。如果你打算跨保的话,最好早点去别的专业蹭课,最好能选上,保证成绩单上有对应学科的成绩(起码85吧),去对应专业职称副教授以上的老师面前努力刷脸,具体操作如下:
一边努力蹭课学习写作业问问题,课下可以找她/他说你想跨保啥的,先说你多么热爱这个专业,但是还不能说你不爱本专业,也别说“外语只是工具,只会外语没前途,所以才想学XX”的话。可以先找一个德国专家,以她/他为切入点,说自己对XX产生了兴趣,说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想在XX领域做研究。
傻瓜模板如:“老师好,我叫XXX,是咱们学校德语专业的,在看文学作品的时候发现有一些作家受到了马克思·韦伯的影响,我拜读了一下他的《XXX》,发现XXX,感觉很有意思,对社会学产生了兴趣,我现在在德语系成绩尚可,排名XX,希望之后能跨保到(X大)社会学,请问您有什么建议吗?XX学的老师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接纳程度怎么样呀?”之类的。
但是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礼貌真诚才行,不然只会被老师觉得是一个艾斯比。这样看起来貌似有点功利和厚脸皮,但千万别不好意思,功利的人怎么会学小语种啊?(对部分群体持保留意见)而且学小语种的话,基本上在学校也属于查无此人的小透明,基本上大学生活开的就是hard模式,人家假期刷一堆经历,我们写一堆寒暑假作业,最后水平依然被学其他专业的留学生吊打。。。
因为大一太拉胯,所以我三年综合的学业排名还是第三。对于德语系查无此系的普通985三年成绩排第三的学生来说,跨保想进985基本是做梦,211也不一定能进,因为还有他们本专业的985本科逆向保研去211。至少对18级是这样,当时都各种海投,巨卷。现在放开了如果改线下应该不会这么卷了,应该也挺难的,再难还是要试试啊。要是读研还在德语语言文学就有点艰辛了。
但是无论如何都要乐观!千万别被pua,焦虑基本上是必然的。这年头大学生和研究生都没几个精神正常的,不正常占大多数,根本就不是我们的错。也别被考研保研洗脑了,他们煽动焦虑是能赚钱的,我们被煽动焦虑只能花钱。有机会就冲!没有机会也可以创造机会,我看到网上有人花点小钱找人代上大课(注意是大课不是小课),自己去学别的或者刷其他行业的经历,想尽一切办法转行。我觉得如果在大城市上学,放开以后完全是可行的。但是作业(至少专业课的大作业)一定要自己写,不管怎么说,个人诚信和专业课成绩水平还是要保住的。
还有就是别对自己的要求那么高,大家一路从小到大应该都吃了超多苦,成年了以后也不用对老师和学校有太强的信念感。有时候学校坑起学生来绝不心软的,反正各种学校都有,各种事情也都有,不好说。前年看到某德语系教授老头性侵女学生我真的气,选了没前途的行业,人生已经够难了。这种人真的没有阴德。
我的老师都还是很好,这方面比较幸运。老师也不骗你说这个专业好,有的私下里还劝你出去找工作和早点转行。我保研结束以后的第一个月超级闲,那时候拉着几个跟着我一起干活的学妹谈心,苦口婆心地劝她们全跑路,她们也都觉得很有道理。要是放在《重启人生》里,我这阴德量都爆表了。那时候还跟舍友开玩笑说,要去b站开直播,每天劝人别学小语种,她们听了都说,能积不少德。
但是很多学校的老师还是会说小语种就业好,小语种确实就业好(九十年代和零几年),但是现在都2023了。俄语更惨,俄乌冲突以后雪上加霜,俄语学生更找不到工作了,俄语还那么难,真的倒霉死了。又不是每个人都要搞科研,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对学校有心理阴影,一到学校就觉得好压抑。这几天看朋友圈也有一些学弟学妹说开学期末考好焦虑啥的,想开点,其实大家都这样,我刷豆瓣的时候看到教师组有人发帖说自己一点都不想开学,一想到开学要见到学生就在家焦虑到大哭。
我本科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因为各种事身心俱疲,因为行政流程上一点小流程没走好(具体来说就是我着急收拾东西没有去及时盖章),辅导员威胁我说不给我开病假回家。我当时就一个大崩溃,病假也是能说不开就不开的吗!放开以后校园生活其实各方面还是好多了,大家一定要坚强。。。
还有一个给年龄小的学弟学妹的建议,就是千万别信学院的就业率。宁愿相信世上有鬼,也别信外院就业报告里灌的大水。劝人考研就能有效提高就业率。(毕竟没法提高保研比例)反正提高就业率还有很多别的办法,全职在家备考/找工作的姐妹们保住自己的应届生身份,如果为了提高学院就业率或者自己的面子随便找个工作挂靠弄没了应届生身份,考公考编、找体制内工作和部分体制外工作会对自己很不便利。
一句话总结:学了德语专业以后,可以直接坐着无情道的电梯飞升了。(不针对语言、不针对文学,仅针对本专业,上等人别批评,本文只适合年龄小刚上大学的大大大大大大大俗人看)
02
推 荐 链 接
宜
说实话
走出象牙塔
2023
01.29
想听实话的推荐看豆瓣的
大学后悔学小语种组(37168人)
心态不好受不了的可以慢慢看
早看早悔悟,早看早飞升
早看早筹谋,早看早发财
当然,如果你觉得学这个很好
可以参考大学不后悔学小语种组(45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