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世界、俄罗斯、日本、非洲、阿拉伯社会各界关于中共二十大的若干认知
英文世界关于中共二十大的若干认知
一、关于中共二十大的重大意义
在中共二十大召开前后,国际社会对本次大会给予了高度关注。许多英文文献反映,中共二十大的召开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世界产生积极贡献。
美国记者兼“无冷战”国际运动创始成员丹尼·海洪(Danny Haiphong)认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追求不仅仅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与人民的福祉有着内在的联系。1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的报告认为,中共二十大致力于找到一条解决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方法。2英国地缘战略委员会专家查尔斯·帕顿(Charles Parton)的分析发现,中国的首要任务不再是简单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他认为,中国政策将强调共同富裕、减少不平等,并更加重视改善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3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Shahbaz Sharif)指出,中共二十大的成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巴中双边友谊,将双方信任和合作提升到新巅峰。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主席伊姆兰·汗(Imran Khan)提到,中共二十大传递出实现和平、发展和多维度进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信息。4印度《星期日卫报》指出,尽管中国人口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总人口,但是中国承诺不像美国那样寻求霸权,而是积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尊重各方利益。5英国海外发展研究院(ODI)对中共二十大的分析报告称,从全球治理方面来看,中国倡导建立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全球治理体系,让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事务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6
二、关于过去十年来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在中共二十大召开前后,许多海外媒体或智库专家对过去10年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多方面分析,其中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
法新社的报道从六个方面对中国过去十年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梳理:第一,极端贫困的消除。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行动准则,而消除极端贫困现象成为践行这一准则的重要标志性事件。近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条件大幅度提升,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在2013年至2021年间的大量投入。第二,财富的激增。2013年到2020年中国城市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66%,同期农村家庭收入增长了82%。第三,航天领域的发展。中国在航天领域已经缩小了同欧美国家的差距:2020年中国的探月航天器带回了珍贵的月球样本;北斗系统与美国GPS不相上下。第四,反腐败取得了显著成效。10年间至少有150万人因腐败问题而受到了惩处。此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中广泛倡导“节俭”文化,这有助于遏制奢靡之风。第五,环境的改善。10年间,中国为环保事业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例如,中国政府于2016年签署了《巴黎协定》,并于2020年承诺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经过不懈努力,2015年至2021年间,中国的空气细颗粒物浓度下降了34.8%。此外,中国的垃圾分类计划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第六,中国的交通运输能力大幅增长。中国高速铁路网长度的不断翻倍以及民用机场的快速建设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刺激了经济发展,并为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注入了新动能。7
此外,国际社会还普遍关注过去10年间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荷兰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彭蔼娆(Iris Pang)指出,中国的数字经济在过去数年间迅猛发展。数字经济首先从中国的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中发展起来,很快扩展到网上购物、移动支付和金融技术等领域,随后进一步扩大到地图、打车应用和送货服务,然后又扩展到网络游戏和自媒体。2021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的价值为45.5万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十年内,数字经济产业所产生的价值对GDP的贡献翻了一番,达到近40%。她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经济产业将持续受益于中共二十大关于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8
三、关于中国式现代化
中共二十大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英文文献对中国式现代化给予了广泛关注。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主题论坛上,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解读。美中合作基金会执行主席约翰·米勒-怀特(John Milligan-Whyte)指出,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的成功对全世界来说是一种鼓舞,中国式现代化是21世纪的现代化范式,不仅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选择,也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参考。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科菲·夸库(Koffi Kouakou)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的脱贫模式对非洲有巨大的启发作用,非洲国家从中国学到的最重要经验是,现代化要以人民为中心,不能是一纸空谈、只让富人受益。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所主任凯瑞·布朗(Kerry Brown)强调,中国的现代化不仅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也有目共睹,比如对可持续发展的强调就体现了中国对环境的重视,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为丰富更多现代化模式做出了重要贡献。9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于对联合国宪章的坚定维护,立足于建立和平的外部环境,应为此喝彩。10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研究员贝哈努·阿伯拉(Birhanu Abera)也阐明了自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第一,中国有超过14亿人口,领导这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需要有远见卓识;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息息相关;第三,物质文明代表经济福利的进步,而精神文明代表中国公民自身的现代化;第四,明智地使用自然资源将有助于以现代化的、可持续的方式发展经济;第五,和平与发展需要全世界携手并进,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是以取得霸权地位为目的,而是为维护世界和平付出了巨大努力。11
四、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共二十大报告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相关英文文献认为,中国在经济发展上采取的战略具有促进商业化、引领创业创新、摆脱对外技术依赖、维护经济发展安全等积极作用。
美国《纽约时报》发文指出,在美国对中国全面实施新技术出口管制措施的背景下,中共二十大强调自力更生,并提出要赢得一场“关键核心技术”的斗争。对比5年前中共十九大提出的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一次,中共把重点放在“国家战略需求”上,这表明中国政府将在未来的创新举措中发挥主导作用。12中国香港《南华早报》指出,虽然近期有人认为中国对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强调可能会改变近几十年来优先发展经济的决策导向,并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表示忧虑,但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面对国内外何种不利因素,仍将继续重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13香港协力管理咨询公司旗下《中国简报》(China Briefing)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且是世界上第一大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这反映了对外贸易和吸引投资对中国的重要性。此外,外国投资和商业将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将努力通过扩大国内循环吸引全球资源,加强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联通,提高贸易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14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分析报告指出,中共二十大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表述表明,中国希望加强技术自主,并阐明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将如何为中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战略驱动。中国发展需要高技能工人,包括外国人才,以提升其劳动力水平。与中共十九大报告相比,“科技”一词被提及的频率更高。15
五、关于中国的对外政策
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了中国不断对外开放的决心以及开放的中国为全球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一些英文文献聚焦中国对外政策的相关内容,对中共二十大后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布的一篇分析报告认为,中共二十大报告虽然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内问题上,但也表达了中国如何看待世界和中国在其中的地位的观点。报告提出要“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将“和平共处”放在对主要国家关系的描述中,可能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危机或冲突风险不断增加的担忧。该分析报告认为,中共二十大将国家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专门阐述了国家安全问题,将国家安全表述为“民族复兴的根基”,这表明中国政府想要通过加强国家安全应对日益恶化的外部环境。报告中“安全”一词出现了91次,远高于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50余次。16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报告认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将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环境带来重要影响。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或美国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能否进入这两个国家的巨大市场将成为他们能否实现繁荣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贸易双方任何一方的扭曲性贸易行为,如扭曲贸易的补贴、倾销,或者强调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保护主义措施,都会减少发展机会。同样,大国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蔑视,尤其会为中小经济体造成困难。在金融领域,美国和中国会为全球经济创造低通货膨胀环境发挥重要作用。17《外交学者》总编辑、前美中政策基金会研究助理香农·蒂耶兹(Shannon Tiezzi)提出,中共二十大报告在总结过去十年成就时将“共建‘一带一路’”概括为一个“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同时,在阐述中国外交政策时,中共二十大报告还提到了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这是继“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中国提出的新的重大倡议。18
六、结语
通过文献梳理,本文发现,英文世界对中共二十大的重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给予了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在梳理英文文献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有些西方媒体或智库在报道或评价中共二十大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偏见或忧虑,比如,质疑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猜测中国会收缩“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怀疑中国科技政策的激励力度,误读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担忧中国与美国的紧张关系。造成这些偏见或忧虑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对中国缺乏深入的了解,这进一步凸显了我们客观真实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新时代故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02 俄罗斯社会各界关于中共二十大的若干认知
一、中共二十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新图景
俄罗斯社会各界人士认为,中共二十大在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是决定中国未来五年及之后国家建设主要目标和政治进程的重大事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新图景。
(一)开启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久加诺夫(Г.Зюганов)对中共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并指出:“中共二十大将成为制定中国共产党纲领性方针的重要里程碑,为社会主义鸿图大业做出新的建设性决定。”1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国家研究所所长、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成员阿·马斯洛夫(А.Маслов)在国际事务委员会圆桌会议上发言表示,中共二十大是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会议,因为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努力在各方面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崭新篇章。2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雅·列克休金娜(Я.Лексютина)在瓦尔代国际俱乐部辩论会上论述,中共二十大是决定中国未来政治进程的重要事件,会上发布的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建设成就,提出了党的建设路线图,最值得关注的是,报告划定了中国未来五年的战略基准、优先事项和国家发展目标。可以看出,中国将着眼技术自给自足和关键性技术突破,释放国家发展新活力。3
(二)开创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模式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东方学院院长安·卡尔涅耶夫(А.Карнеев)指出,中共二十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在于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战略意义,深刻把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历史主动性,并对新时代新征程下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在他看来,报告是在强调中国共产党不害怕在“自我净化”之路上前行,因为这是获得民众支持的必要条件。4列克休金娜指出,报告展示了中国对自我改革、自我净化和国家战略调整政策的最新认识,这主要体现在坚持从严治党,完善制度规范体系,坚定不移地消除党、国家和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等方面。5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专家理事会主席尤·塔夫罗夫斯基(Ю.Тавровский)发表评论文章称:“习近平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自信地带领中国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从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可以看出,在实施该计划时,中国共产党发起了一场新的全面‘自我革命’。”6
(三)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事务学院教授谢·齐普拉科夫(С.Цыплаков)指出,中共二十大报告的经济部分着重探讨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前景。其中,“‘高质量发展’的概念要求中国经济的体量不仅要大,而且要全且强,还要加快打造在航天、交通、网络和数字领域的‘高质量强国’。”7列克休金娜称,中国共产党优先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不断满足人民需求,确保社会稳定。至2021年,中国已经消除绝对贫困,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体系。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具体最充分的体现。8塔夫罗夫斯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提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没有褪色,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智慧和中国共产党集体的才华,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放异彩。中共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表述,并将以此为指导打造国家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的宏大引擎。”9
二、中共二十大为俄中关系深化发展注入新助力
俄罗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中共二十大,并以此为基础,回顾了中国国家建设成就的示范效应,展望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以及两国共同推动全球治理的合作前景。
(一)为俄罗斯国家发展提供了新借鉴
马斯洛夫指出,中共二十大报告总结了中国在过去10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经济、科学技术、教育体系、医疗健康、电子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许多国家以中国为榜样”。在他看来,取得这些成就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科学、高效的路线方针政策,瞄准现代技术及其在实践中的快速应用,并且以社会为导向,高度关注民生。他还强调,由于中国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大会报告再次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也为俄罗斯“向东看”提供了范本。10久加诺夫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个多世纪以来,走过了一条光荣的创造之路。它按照最初的目标,履行社会重组使命,将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带领人民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将为广大人民谋福利和经济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的生动范例,为俄罗斯提供了全新的标杆。11塔夫罗夫斯基认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中,中国共产党不但没有被压倒,反而展现出了卓越的动员力、纪律性和执行力。12
(二)为俄中深化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发言人玛·扎哈罗娃(М.Захарова)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共二十大旨在预先确定未来五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的建设方向。俄罗斯密切关注大会进展,有意加强与中国的全面合作。她指出:“令人欣喜的是,友好的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正在稳步增长。俄方愿一如既往地继续加强同中国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全面合作。”13俄罗斯亚洲工业家与企业家联合会主席维·曼克维奇(В.Манкевич)称,中共二十大的召开是2022年世界主要政治事件之一,其成果对俄罗斯和其他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大会通过的决策将影响中国对外政策的路线。14塔夫罗夫斯基在接受《共青团真理报》采访时表示,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共二十大的决策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这个战略伙伴的稳定和实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对俄罗斯更有利。俄罗斯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中共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俄中两国拓宽合作窗口创造了新机遇。15
(三)为俄中共同推动全球治理指明了新方向
马斯洛夫指出,在俄中两国共同利益和国际秩序共识的基础上,中国未来的对外政策将为俄中两国共同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借鉴参考。16久加诺夫认为,目前俄中关系处于近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俄中官方层面将其描述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中在现阶段的合作特点是双方资源的高度互补、坚实的法律框架、在世界重大问题上的共识以及民众对两国友好进程的积极态度。”17他进一步援引习近平关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表述,强调按照这一理念,俄中需要继续积极携手开展活动,以维护和促进对公正世界秩序的看法。届时,世界各国人民将看到人类生命中的春暖花开。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当代亚洲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亚·卢金(А.Лугин)在国际事务委员会圆桌会议上对未来俄中关系进行了展望。他指出,中共二十大“表明中国共产党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深化俄中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将俄中合作推向新高度”18。此外,卢金还认为,中国积极的外交政策和与西方关系的恶化可能意味着俄罗斯与中国在全球治理合作方面将会迈出更重要的一步。
三、中共二十大为国际社会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树立新典范
俄罗斯专家学者认为,中共二十大报告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立志复兴的大志向、引领时代的大担当、不负人民的大情怀,也蕴含着中国政府兼济天下的大格局、普惠包容的大思想、创新驱动的大智慧。
(一)为全世界社会主义者指明了新方向
久加诺夫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过去的100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地球上最大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政治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竞争出现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要转折。中共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本身对于全世界社会主义者就是极大的鼓舞。19
(二)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和非洲研究所副教授瓦·莫罗佐娃(В.Морозова)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今天的中国是整个国际关系体系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在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不断贡献中国价值。”20 她认为,中国致力于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愿同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大会报告体现出的普惠包容精神无疑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俄罗斯《专家》杂志特邀记者阿·多尔任科夫(А.Долженков)认为,中共二十大报告展现出中国面对世界的开放性精神。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建立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包括21个专注于创新发展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国政府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国际合作的平台,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此外,中国在吸引外国投资和对外投资流动方面仍然是领导者。在中共二十大开启的新征程上,中国势必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1
(三)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担当
俄罗斯地缘政治问题科学院院士、中国问题专家弗·帕夫连科(В.Павленко)称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解决当前积累的许多矛盾奠定了最重要基础”。他指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共二十大的成果不仅具有国内意义,而且具有国际意义,象征着全人类期待已久的‘清风’吹向世界。”22“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现实,又将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光大,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是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担当精神。
从俄文文献梳理的整体情况来看,中共二十大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擘画的宏伟蓝图在俄罗斯社会赢得了普遍赞誉。但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也有个别俄罗斯学者和媒体在观察和评议中共二十大时仅侧重强调或一味夸大中国存在的问题,这暴露出他们对中国的国情了解不足或研究方法不当。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谱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绚丽篇章。
03 日本社会各界关于中共二十大的若干认知
一、中共二十大擘画新征程路线图
中共二十大是在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日本主流媒体和知名学者积极评价大会至关重要、影响深远。《朝日新闻》指出,中共二十大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也将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1《日本华侨报》在关于大会的专题评论中称,中共二十大是事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中共二十大不仅影响当下,也影响未来。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历史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成的目标同样是历史性的。2日本“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表示,中共二十大举世瞩目,因为中国取得了人类历史上了不起的发展成就。大会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3
整体而言,日本各界认为,当前中国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国际影响力,期待中国积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日本山口大学名誉教授纐缬厚认为,中共二十大是全球瞩目的大事,全世界都对中国继续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充满期待。4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名誉教授村田忠禧认为,在当前美国国力衰退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在今后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5此外,《日本华侨报》发表题为《中共二十大将肩负起世界强国的使命》的文章,强调过去10年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实力和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大幅提升。无论是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中,还是在亚太地区,中国都是更加自信、更加积极的国际参与者,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着自己的强大和自信。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正肩负起自己的使命。6
二、中国正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世界人民
继中国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共同富裕”成为境外媒体报道的高频词。部分日本媒体和专家学者认为,中共二十大将为“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给出明确的答案。《朝日新闻》评论表示,中国在过去数十年中逐步走向繁荣,并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取得卓越进步,全世界都关注中共将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中国正将着力点放在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上,努力推进教育改革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7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表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让14亿中国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成功地消除了绝对贫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功绩”。8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大西广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不同时代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政策和规划。在中国步入经济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10年间,中国政府正着力解决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遗留下的问题,因此经济政策从鼓励“先富”逐渐转向寻求实现“共同富裕”是必然的。9日本国际大学客座教授西园寺一晃表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国家,经过这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壮举和奇迹。未来中国发展将面临更大挑战,任务也将更加艰巨,大会报告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带领中国人民涉险滩、攻难关的气概和决心。10
在过去10年里,“共同富裕”的理念不仅带动着中国国内的发展,在国际社会的发展实践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少日本学者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普遍性的世界难题,中国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和进步,这是促进全球“共同富裕”的重要实践。纐缬厚指出,国际社会应以中国为榜样,以建立一个繁荣富裕的世界为发展目标。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致力于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的中国方案。11大西广也表示,中国不仅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当前推动国内发展的奋斗目标,而且在国际上积极践行“共同富裕”的理念。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推动发展中国家进步,是实现“世界版共同富裕”的重要实践。与某些想要通过军事力量掌控世界的国家不同,中国倡导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为全球做出贡献,这样的理念很有必要向世界进一步推广。12日本资深媒体人木村知义发表文章称,中国这10年可谓是“进化”与“深化”的10年。中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同时在引导理念和政策的创新上不断阔步向前,步履不停地走在“进化”与“深化”的道路上,令我们感受到了新世界秩序的胎动。与此同时,中国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同中国过去10年间的发展进程完全吻合。13
三、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期待中国同世界分享更多发展红利
大会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述成为吸引世界目光的关键词。日本共同社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14日本执政联盟的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高度评价中国过去10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他表示,一直以来,中国都在用长远眼光制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相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将不断增进中国人民的福祉。15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日本媒体和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存在“本质区别”。日本广播协会报道,报告提出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明确了中国的发展目标与西方不同。更进一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独特发展模式。16《日本经济新闻》刊文称,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表明中国不会选择过去西方国家依靠战争、殖民、掠夺等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幸的现代化道路。17日本共同社客座评论员冈田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多元价值观的多极秩序,中国正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前进。18村田忠禧称,中国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一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他强调,在世界和中国即将发生重大变化之际,中国畅谈未来5年的广阔前景,同时明确2049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相比之下,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施加干涉,并因国内矛盾而削弱自身实力。相信中国所扮演的角色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19
与此同时,报告中提到的“高质量发展”也是备受日方关注的热词之一。1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在全球仍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中国在2021年疫情防控、经济总量发展等方面均交出了令人赞赏的成绩单。中国经济为何能率先走出疫情阴影?未来中国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更好共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这些问题引发了日本各界的热烈讨论。日本日中经济协会董事、研究部部长高见泽学表示,中国通过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之一。20《日本经济新闻》指出,中共二十大报告在支持扩大消费的同时,强调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报告再次强调了中国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且提出推进这一构想的具体思路。21日本丸红(中国)有限公司经济调查总监铃木贵元发表文章称,从报告对重大经济问题的认识来看,小康社会实现后,以农民为主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共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经济社会从高增长向高质量软着陆的过程。22木村知义表示,报告提出对经济、技术、文化、生态系统、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一体化发展方案,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可以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髓。大会报告详细地呈现出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走向新发展阶段的思想和政策。23
四、中共二十大开启中日合作发展新篇章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越来越为日本社会各界所接受。《日本经济新闻》刊文称,报告提到中国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24鸠山由纪夫表示,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非常契合时代、非常必要。他认为,树立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对于世界避免割裂、应对挑战以及亚洲维护和平、共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25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表示,习近平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想传达的信息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要同其他国家一道发展。26西园寺一晃十分赞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他表示,世界大国不仅要自己发展,还要为整个国际社会的安定和繁荣以及人类整体的生存和发展做贡献。习近平在报告中再次强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大国应有的责任和担当。27日本“纪录中国”(Record China)株式会社总编辑八牧浩行在“纪录中国”网站发表文章表示,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经济和军事强国,作为国际秩序稳定与和平的推动者,肩负着重大责任。28此外,他在日本“新征程的中国与世界”专场圆桌会议上强调指出,中共二十大重申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强调走合作路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并提出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期待中国继续秉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他表示,日本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促进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9
部分日本政界和知华友华人士从世界格局与中日关系的发展大局出发,结合2022年对两国关系的特殊意义,探讨中共二十大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日本自民党总裁、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愿同习近平总书记向两国民众和国际社会指明日中关系发展方向,大力推动构建建设性、稳定的日中关系。30山口那津男表示,双方应积极主动为维护日中良好关系而努力,积极开展对话交流,不断加强互信,维护并发展友好、稳定和建设性的关系。此外,双方还应共同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31日本自由民主党干事长茂木敏充表示,日中两国肩负着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重要责任,日本自民党愿同中国共产党加强交流,推动构建稳定、建设性的日中关系。32纐缬厚强调,扩大与中国的合作符合日本的利益,日本应该把与中国的合作政策放在优先位置。33公益社团法人日本中国友好协会会长丹羽宇一郎表示,期待中国在中共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实现更大发展,为东亚的繁荣稳定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日中友好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34高见泽学表示,希望分别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和日本继续携手并进,为国际社会的安全与和平作出贡献。35日本知名国际政治学者、青山学院大学名誉教授羽场久美子表示,希望日中两国人民不断通过人文和经贸往来加深友谊,携手构筑美好未来,期待中国为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发挥更大作用。相信日中两国的合作将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36
综上所述,日本社会各界对中共二十大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立场观点,对于引导日本涉华舆论走向可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在看到诸多正面报道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部分日本媒体仍在老调重弹“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闭关锁国论”等错误言论。过去三年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日人员交往大为减少,加之国际或地区局势动荡不安,大国竞争和地缘对抗不断升温,这些因素都不可避免地对日本社会各界的对华认知和日本政府的政策取向产生了影响。如今,中日关系不仅对两国而言是重要的双边关系,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也具有重要影响。虽然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曾经几度跌入低谷,但是也在经历一次次考验、战胜一次次困难中愈发强韧。对日本社会各界关于中共二十大的最新报道和解读观点进行跟踪与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日方对当代中国的认知情况,这是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向日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前提。
04 非洲社会各界关于中共二十大的若干认知
一、非洲社会各界热议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原因
中共二十大通过的报告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非洲社会各界也纷纷参与讨论。非洲各国媒体、智库和学者对中共二十大关于中国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的总结表示高度认可。回顾中国不断前进的发展步伐,非洲社会各界从以下五个方面围绕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因进行了解读和思考。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取得瞩目成就的关键
非洲社会各界高度认同中国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大会后,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向习近平发来贺电指出:“您领导中国在各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巩固并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1尼日利亚《国民报》认为,习近平作为全党核心,坚持以“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及“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自我革新理念,指引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和发展,带领中国实现跨越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速度、规模及影响都是全球独一无二的。2埃塞俄比亚执政党繁荣党副主席、总书记阿登·法拉赫(Adem Farah)对中共二十大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强调:“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繁荣党对此深感钦佩。中国成功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为全体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光辉榜样。”3乌干达学者阿瓦·赛曼达(Allawi Semanda)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他举例道:“从中共二十大报告表述中可以看到,习近平从未使用过‘我’作为汇报主体,而是始终强调‘我们’,这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性和包容性,即在国家决策和治理方面遵循倾听、协商、多方合作的民主原则。”4
非洲社会各界高度认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安哥拉交通部部长里卡多·维加斯·德阿布鲁(Ricardo Viegas de Abreu)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出色领导是中国取得今日成就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不仅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和发展理念,也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5乌干达《新愿景报》记者尼尔森·基瓦(Nelson Kiv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等,这些发展成就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能力。6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格万加(Peter Kagwanja)指出,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及其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不仅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以发展中国家的成长轨迹促进其他国家的互动式发展。7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成功之路
部分非洲媒体和学者认为,在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其具体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博茨瓦纳《每日新闻》报道称,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探索出的一条独特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选择。8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中非研究中心主任孟大为(David Monyae)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中国探索出符合本国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也为世界提供了更加公平的发展道路。9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卢旺达记者让·德拉克鲁瓦·塔巴罗(Jean de la Croix Tabaro)认为,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以及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为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希望。10尼日利亚《领导者报》认为,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利益,努力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科技进步、提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并取得巨大成效。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中国脱贫的成功是全人类的成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11
再者,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津巴布韦《先驱报》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开拓者和守护者,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建设者。12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Charles Okechukwu Onunaiju)表示,中国主张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走对话优先于对抗、多边优先于单边的和平发展新道路。在当前全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刻,中非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典范,中非加强合作对世界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13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发展思想
非洲媒体和学者聚焦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肯尼亚《星报》记者布莱恩·奥蒂诺(Bryan Otieno)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举措。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维护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通过脱贫攻坚等系列举措,不断满足中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目标。14刚果(金)学者安托万·罗杰·龙刚(Antoine Roger Lokongo)指出,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15塞内加尔《太阳报》评论道:“中国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在实践中,中国人民为促进国家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同时人民也共享了发展的成果。”16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强国之路
非洲社会各界认为,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格局下,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之锚和动力之源。加纳记者马里克·苏曼娜(Malik Sullemana)认为,中国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7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阿代尔·卡文斯(Adhere Cavince)指出,近10年来,立足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做出的决策,带来的结果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巨大经济贡献。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中国对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18 南非《独立传媒》报道称,新时代的中国坚持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政策,为世界经济共同发展注入新力量。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相继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坚持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为全球发展创造了新机遇。19
还有部分解读主要聚焦对外开放和多边主义的关系,认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方面深入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另一方面高举多边主义旗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津巴布韦新闻部部长莫妮卡·穆茨万古瓦(Monica Mutsvangwa)赞赏中国对多边主义以及全球和平与稳定发展的贡献,指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促使全球经济朝着更加稳定、包容、开放的方向发展,这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投资发展的机会。20刚果(金)学者龙刚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在抗疫合作、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为世界未来的多边主义合作指明了道路。21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里夫·加里·易卜拉欣(Sherrif Ghali Ibrahim)强调,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言出必行,通过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全球性事务治理,将全球化进程推向更公平、更具包容性的发展变革之路。例如中国提出构建“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借助中非合作论坛开展“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多边发展议程,对非洲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他总结道:“中国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是国际秩序的捍卫者,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是世界和平的缔造者。”22
(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断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
部分报道尤为关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谈到的反腐败斗争。塞拉利昂记者协会主席艾哈迈德·萨希德·纳斯雷拉(Ahmed Sahid Nasralla)表示:“我最欣赏的部分是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上强调反腐败斗争精神的讲话。他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从严治党并加强廉政建设,打赢反腐败攻坚战。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敢于审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原因之一。”23索马里《国家新闻报》报道,中国打击腐败的系列举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敢于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是其改善国内政治生态治理和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关键因素。24
二、中共二十大对非洲发展的借鉴意义
多个非洲政党表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值得非洲学习和借鉴。南非共产党第一副总书记索利·马派拉(Solly Mapaila)指出:“国家机关的执行力更多与执政党的领导力息息相关,而执政党领导力是国家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国家机关的执行力超过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非洲领导人应该从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运行力、战略决策力、社会动员力、统筹协调力中学习执政经验。”25中非共和国团结一心运动全国执行书记、国民议会议长森普利斯·萨兰吉(Simplice Sarandji)表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为中国的发展而不懈奋斗,希望能够学习并借鉴中国发展的务实经验。此外,喀麦隆人民民主运动主席、总统保罗·比亚(Paul Biya)、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主席、总统菲利佩·雅辛托·纽西(Filipe Jacinto Nyusi)、肯尼亚执政党联合民主联盟领袖约翰斯通·穆萨马(Johnstone Muthama)等多国政要在对中共二十大的召开表达衷心祝愿时,也对本国学习中国治国理政经验、加强政党交流表达了殷切期盼。
不少非洲学者和媒体都表示,中国的前进道路是一条基于本国国情、适时改革、不断创新的发展之路。对于非洲国家而言,应根据各国国情因地制宜找准发展模式,走出适合非洲人自己的发展道路。
首先,道路自信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非洲人民需要加强非洲文化的认同感。南非大学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谭哲理(Paul Tembe)在其著作《南非人眼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激励中国人民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一步,这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涵之一。中国对人民群众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培育,值得非洲各国学习借鉴。26南非学者布莱恩·索库图(Brian Sokutu)也指出,中国近十年来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大幅提升。未来非洲应在《2063年议程》框架下逐步加强非洲文化认同,从价值观及发展理念上形塑非洲人民的文化自信。27喀麦隆《论坛报》指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是确保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一步。非洲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史的大陆,中非又有着相似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观,如何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以凝聚非洲人集体的精神内涵,中国有太多值得非洲学习借鉴的地方。28
其次,中国的脱贫经验可供非洲国家借鉴。肯尼亚资深媒体人卡文斯·阿德希尔(Cavens Adhill)认为,在非洲人眼中,中国近1亿人在短短10年内成功脱贫,这是人类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29索马里《国家通讯社》指出:“我们要从中国发展实际中学习处理包括饥饿、疾病和社会冲突等发展挑战的成功经验。”未来索马里可以通过系列交流活动向中国学习其在消除贫困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旨在缓解索马里因严重干旱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30
三、中共二十大与中非关系的未来
部分非洲学者认为,依托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双方将共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马达加斯加学者迪迪·拉钦巴扎菲(Didi Ratsimbazafy)认为,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中国“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发展导向及“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政策,未来马中将借助中非合作的优势,逐步落实已签署的“一带一路”倡议备忘录,继续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深化经贸往来。31《非中评论》期刊创始人杰拉尔德·姆班达(Gerald Mbanda)认为,非洲国家期盼着中共二十大后推出一系列加强对外开放的举措。中国是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未来“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以及非洲各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的更深层次的对接和融合,将为拉动当前疲软的非洲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32
另一种解读指出,中非在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下将迎来更大合作空间。津巴布韦《先驱报》指出,中共二十大召开之际,正是中国和非洲寻求安全治理和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新举措之时。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让非洲国家看到以发展为导向的合作机会,将助力非洲消除社会动荡和安全威胁,加强国家维稳能力建设,为可持续、包容性和高质量的全球和平安全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33尼日利亚《领导者报》指出,非洲国家期待中国在全球稳定和繁荣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遭受严重影响,非洲国家期待着中共二十大强调的发展议题的落实,希望未来同中国在经济、安全、绿色、人文、教育等多领域加强发展合作。34肯尼亚学者朱迪斯·姆瓦伊(Judith Mwai)认为,中共二十大表明中国未来可能会根据“重塑以正义原则为基础的中国国际秩序观”的主张,支持非洲参与全球治理议题的讨论与决策,这对激发非洲国家的能动性、重振集体发展的自信心而言十分重要。35
部分非洲媒体和学者强调,未来中非将朝着绿色发展领域持续大跨步。尼日利亚《领导者报》发表题为《中国在支持气候变化适应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的报道,指出中国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重点提及绿色发展,未来其将在碳排放、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帮助非洲国家加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36肯尼亚记者埃里克·比贡(Eric Biegon)认为,中国承诺将鼓励更多的中资企业赴非开展投资,特别是扩大对绿色制造业、绿色农业、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关注。37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戴维·蒙亚埃(David Monyae)指出,发展空间技术及相应的能力建设是中国与非洲未来开展绿色合作的关键领域。非洲期待中国运用空间技术管理和治理水资源、海洋资源、环境及气候变化,为非洲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8布隆迪《复兴报》指出,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将继续呼吁全球开展绿色经济合作。未来中国将继续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规定,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开展同非洲大陆在内的多个国家间的绿色发展合作。39
四、结语
通过对非洲新闻报道、评论文章和学术研究文献的梳理可知,总体看来,非洲社会各界对中共二十大的认知较为积极,渴望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借鉴中国领袖的领导力等发展经验,并对中国共产党国内国际角色抱有积极期待。同时他们也对中共二十大报告里提及的、与非洲发展议题相契合的重点领域例如经济发展、中非合作等给予高度重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非洲社会各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解和思考存在不足,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议题上,部分非洲媒体或智库对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所采取的积极稳妥方式尚不能完全理解,甚至存在误解。未来,中国学界应同非洲社会各界进一步开展多维度、深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化解非洲各界因信息欠缺或理解不够而产生的消极误解,从而为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05 阿拉伯社会各界关于中共二十大的若干认知
一、关于中共二十大的重大意义
阿拉伯社会各界主要从历史、理论和现实三个维度出发,探讨中共二十大的重大意义。
(一)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阿拉伯各界认为,中共二十大是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界标,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黎巴嫩国际政治学者沙希尔·阿尔沙希尔在黎巴嫩主流媒体广场电视台(Al-Mayadeen)官网发文称,中共二十大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这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建党一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关键时刻召开的大会,在实现建党一百年实现脱贫攻坚的历史性任务之后,大会正式提出了下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他认为,中共二十大的召开,将开启当代中国发展史上新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正在发挥执行力、规划力强的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精准战略部署,持续缩短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1
(二)实现了全球现代化理论的创新
大会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蓝图,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阿拉伯各界认为,这是对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令科学社会主义再次焕发蓬勃生机。叙利亚记者阿卜杜曼阿姆·阿里·伊萨在叙利亚主流媒体《祖国报》发文称,大会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铸就社会主义新辉煌的重要篇章。他提及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一书中的论断,认为在19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导致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唱衰社会主义中国的言论甚嚣尘上。以福山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断言西式民主将成为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然而,中国在过去数十年取得的成功经验证明,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中国成功的根本动因。2约旦作家萨米尔·艾哈迈德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重大理论创新,将引领中国发展迈上新台阶。3阿联酋记者阿卜杜拉·巴尔齐兹在《海湾报》发文称,中国的现代化模式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他列举了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例子,指出“国强必霸”的判断遵循的是西方哲学和历史经验。而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现代化模式“聚焦在国家内部的发展”,“中国首创性地向世界提供了一种建立在和平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化模式,它不同于西方模式,不建立在殖民扩张、掠夺、战争、划分势力范围等传统西方大国崛起的实践路径之上”4。
(三)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了展望,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规划,在确立战略目标的同时形成了有效的实施方略。阿联酋智库未来中心研究员阿麦勒·阿卜杜拉·海达碧认为,中共二十大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对于确定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采取什么样的执政方针、什么样的理论和政策,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5埃及学者、中国问题专家艾哈迈德·萨拉姆在埃及最古老的出版社新月社官网撰文称,中共二十大是中国最重要的会议,因为“每五年举行一次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规模最大的政治盛会,它对中国政府今后采取的内外政策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的决策者可以借助大会了解这个世界新兴大国的未来政策取向”6。
二、关于大会确定的中国对外政策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将采取怎样的外交战略,尤其是如何处理同美国之间的关系,这些成为阿拉伯各界关注的重点议题。
(一)中国在重大外交政策上保持了一致性与连续性
大会报告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精练概括,重申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在许多阿拉伯学者眼中,这彰显了中国在重大外交政策上的一致性与连贯性,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了稳定因素。埃及学者、翻译家艾哈迈德·赛义德认为:“中国与众多国家都在强调支持多边主义而非单边主义,力求构建公正和平的国际新秩序,要合作不要冲突,分享利益而不是互相剥削,共享成果而不是互相消耗,中国始终在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以期实现世界的安全、稳定与和平,从而增进全世界的福祉与繁荣。”7突尼斯学者贾麦义·卡西米发文介绍了自己对于大会报告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部分的理解。他认为,当前国际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做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并呼吁世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反映了中国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一贯宗旨,也显示了中国未来外交政策的可能趋势。8
(二)中国正在理性应对中美关系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近年来,美国固守冷战思维,对华遏制不断升级,甚至外溢至阿拉伯等地区。面对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竞争态势,阿拉伯各界分析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趋势,并对中国在中美关系处理中保持的战略定力和理性决策表示赞赏。阿联酋学者阿麦勒·阿卜杜拉·海达碧指出:“就在大会召开的前几天,美国刚刚发布了最新版的《国家安全战略》。该战略将中国视为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威胁。”“习近平在大会上所作的将近100分钟时长的报告中,并没有提及这些内容,而是将重点集中在未来中国的发展规划上”9。她认为,尽管中国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甚至面对潜在的军事和安全威胁,尽管当前世界各方力量正在发生巨变,不确定性增加,但是中国对国际局势保持了清醒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保持了战略定力,坚定地制定并执行未来发展纲领,避免陷入人为制造的矛盾冲突,这正是一个不断崛起的大国展现出的过人之处。同时,她援引报告中提及的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不放弃使用武力的权利,以及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等相关表述,对中国在原则问题上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表示赞赏。黎巴嫩国际政治学者沙希尔·阿尔沙希尔也强调了中国对于国家主权和安全的维护。他重点提及了报告中“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表述,认为这并不代表着中国希望诉诸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争取和平统一仍然是符合中国现实利益、符合大陆和台湾人民利益的最佳方式。这一表述表明了中国对实现国家统一、反对外来干涉和反对“台独”分裂的坚定决心。10
三、关于借鉴中国发展经验
实现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是阿拉伯各国的长期诉求。刚刚闭幕的阿盟首脑峰会发表声明强调,“阿拉伯世界应加强共同行动并实现现代化”11。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双方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与发展任务,更有友好交往的历史与现实,此外,阿拉伯国家曾经历过照搬西方发展模式遭遇失败的惨痛教训。这些因素都促使阿拉伯国家对中国式现代化表示赞赏,将之视为对社会发展模式的一大贡献,期待借鉴中国的宝贵经验。
大会报告提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此,许多阿拉伯人士认为,中国经验中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力更生,从自身实际出发。阿联酋记者阿卜杜拉·巴尔齐兹高度称赞中国在过去十年间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认为“中国成功的秘诀”同自力更生、充分发挥国家自身优势是分不开的。12
也有学者结合本国国情,围绕如何借鉴中国经验这一主题展开了更为具体的讨论。埃及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专家阿迪勒·艾哈迈德·迪卜和国际政治学者阿穆鲁·绍基对中共二十大进行了热烈讨论,后者将自己的一封回信发表在埃及主流报纸《今日埃及人》上,引起了普遍关注。在这封信中,阿穆鲁写道,在中国发展模式的启发下,埃及应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助推国家发展和进步。在谨慎对待外部潜在威胁的同时,也要把握住潜在的发展机遇。他认为,埃及需要一定时间学习、变通并应用中国经验。这些经验包括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纠正官僚主义风气、重视人才培养、加强法治建设、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环境等。他在文章的最后强调,学习和借鉴中国经验,必须建立在与埃及国情结合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开放、包容的心态之上。13
总体而言,阿拉伯社会各界对中共二十大的解读和评论采取了较为客观理性的态度。他们对大会的重要意义做出了积极评价,肯定了中国未来对外政策的方向及其对阿拉伯国家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表达出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的愿望。但需要指出的是,受西方媒体导向、国家利益、个人立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少数阿拉伯媒体和分析人士仍存在一定的误解。这些误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舆论对阿拉伯国家的强势影响,也表明阿拉伯国家对中国政策的既有认知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这进一步凸显了我们在新征程上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01赵启威,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02纪悦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戢炳惠,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五研究部
03赵庆,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04王婷,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李洪峰,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05吕可丁,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
文章来源:国外理论动态. 2022(06)
终审:“科社共运动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