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层警察的上升之路在哪?挨了处分,感觉天要塌了,怎么办?

镇长助理 大树镇巡抚 2022-07-21


最近被“大树镇长”之名投诉,只能改作“大树镇巡抚”了,麻烦各位读者重新星标一下。名字虽变,信箱服务未变,欢迎各位发来邮件,共同探讨问题与困局及其解决思路。


由于今天内容比较专业,因此小镇请来了两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体制内朋友为大家作答,希望各位读者们喜欢。


镇长您好。我是西北人,90后,警校本科毕业,如今在华北一地级市的郊区派出所工作,同时在本地成了家。


每天工作不忙也不闲,但都很鸡毛蒜皮,感觉很消磨人。我现在一眼就能望得见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活,感觉有点不太甘心,可警界里人多岗少,也很少有能跨出政法系统进行交流的机会,自己作为外地人又没有什么背景,请问我该怎么规划自己的生活,趁现在还有心气,多往上走走呢?


大树镇信箱回复: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之前就有发现,读者朋友中公安民警所占比重很大,大家都是充满热血的年轻人,不甘平庸和琐碎,希望有所作为。


因此,今天就结合身边的事例对几类成长路径做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但有些内容只能点到为止,相信大家也可以理解。


目前的形势:公安民警约200万,再加上行业公安近220万,是公务员队伍中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纵向从公安部一直到最基层的村镇全覆盖,横向各地特殊行业、大型活动、互联网都有公安参与管理,且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权责结构下承担了很多维护安全秩序方面承担了兜底工作(如疫情防控中公安的作用可见一斑),可以说“人多面广事杂”。


而“成长发展找路径”也是公安民警朋友来信中讨论最多的话题。按照我们一贯的原则,认知问题是基础,一要明确价值排序、二要找到自身节奏。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有所准备、把握机会、发展壮大。


道路千万条,如果自我认知足够准确、视野足够宽广,就要从中要选择那些既值得走又愿意走的交集。


对于基层公安来说,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逐级发展。


即,从警长、队长、所长逐级干起来,这条路适合综合能力强的人。


综合能力就是整体上把握事的能力,方法论很简单,像是贾诩给曹丕的建议一样, “摆正心态,把手头工作干好”,抓好业务、带好队伍。


当前日渐明晰的责任管理制度下,自上而下都需要能干事的人把一摊工作扛起来,所以提拔任用有能力的人,完全不是自上而下的施舍,对上级而言是对自身和事业负责任的做法。


因此,如若有上进心,就不要把工作上的责任当成负担,有锻炼的机会一定要抓住,这是普通人脱颖而出的不二通路。


二是专业发展。


公安内部有很多技术警种,由于政策限制新警大都会在“三所三队”,但公安系统内部调动的机会非常多,比如专案组、内部遴选、青年座谈会以及各类文体活动比赛等等渠道。


除此之外,指挥、调研、政工、保障、纪检等公安综合部门,或者法制、涉外、经侦、刑侦、治安、禁毒等警种,还是警犬、痕迹、大数据等专业技术以及一些涉密岗位,都是通过各级公安机关的内部二次分配实现(包括系统内的借调)。


方法论是“人岗匹配”,第一是专业资质法考、外语、注会等,第二是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专业,第三则是业务相近岗位的衔接(如督查和纪检监察)。


公安也是职场的一种。掌握一技之长,修炼一技之长,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专家,才能得到更多机会或青睐。


三是向上遴选。


主要有两类。首先,公安部一些岗位会面向省级以上公安机关工作经历的人员选拔录用,有心人可以多关注公安部官网或内部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去了公安部,工作模式和后续发展路径和地方公安机关会存在很大不同,有心遴选的,要提前做好了解、规划和准备。


其次,就是每年年底的面向全社会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遴选考试。涉及这个问题的细节极多且与本题关联不大,下次单独讨论。


总之,想要寻求变化和进步,时刻保持信息畅通是第一道门槛。


四是调离系统。


首先,政法委、纪委、司法局(2018年改革后政府法制办职能并入)、检察院、法院等和法沾边的部门,都是公安民警比较常见的去处。其中,前三者因为和党政机关关系更密切,未来转岗党政机关的概率也会更大。


“有为才有位”,从工作角度来说,想要转岗,抓住机会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上述部门不具备的公安优势,聪明如你的小脑瓜好好想想就知道是什么了。


二是调任,与本题关系不大,作为课外知识点了解一下。


《公务员调任规定》原则上处级以上可以直接调任到政府部门任职。身边朋友就有从部直属机关调任直辖市的镇长(正处级)、从地级市职能部门内设机构一把手调任乡镇书记(副处级)的,调任以后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不同了。


客观来说,对于确有管理才能的人,社会价值可能也更大一些,毕竟这是从“吏”到“官”的重要转变。


镇长您好。我在中部某省地级市的区里,单位是某冷门专业性部门。


因为事情不多,所以单位同事也比较佛系,而我还算上进吧,一直坚持尽量不迟到不早退。可最近还是不幸破功了,上个月女儿在幼儿园出了点事,我想着大家平日作风,所以没请假就旷工了,结果正好赶上市里巡查,被从重处罚,挨了处分。


这是我工作以来的第一次处分,感到天都要塌了,睡也睡不好,还开始掉头发了。作为一个不想躺平的人,请问这会对我未来前途有很大影响吗?我该怎样消除这样的影响?


大树镇信箱回复:


近年来,干部评价体系逐步健全。行政层面有平时考核(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其中后两档——提醒、函询和诫勉——法定六种行政处分——移送公检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党委层面就是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通常,如果存在以上任意一项,年度优秀资格、功奖以及提拔任用就会受到影响,并且每个层面的后三项都会影响遴选、调动、选任等组织人事变化。


因此,“挨了处分”在职业发展中确实是一件影响很大的事。作为一名从事多年纪检监察工作的工作人员,看过很多因种种原因得到负面评价的干部陷入懊恼、不安、愤怒、无助等情绪交织中,甚至还有个别因为冲动而采取鲁莽行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先给你一些安慰。


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严实主体责任的大背景下,背负一个处分确实是不利的,关键是责任在你自己本身。


但对于如题所说“中部某地级市冷门部门”,其实这已经体现了两点,一是同事之间竞争不会那么激烈,二是相互竞争的未必是工作成绩。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并没有因为“挨了处分”而减少,只不过是相对于“过去的你”多了一些外部约束、放缓了一些进步速度。


对于“小兵”们来说,体制内几乎没有值得追责的事件,很少发生全部责任仅仅在一个人身上。特别是你直接领导没有追究领导责任的时候,那么独自承担本身也是一种积累吧,特别是在小单位。


毕竟,这看起来虽然只是你个人的旷工,本质还是单位作风建设不到位。从你的描述来看,似乎是没牵连到领导,那一切都还好说。


其次,作为一个不甚重要的冷门部门,因旷工而受处分确实是过重了,但毕竟已经发生了,除了服从,没有其他道路。


错误已经酿就,破罐破摔,或是只怨恨运气不好而不反思自身错误,都是绝不可取的。你需要做的,是对自己的“小惩大诫”,真正以此为契机深入反思,找到自己性格、行为、习惯中可能的弱点短板(如从众、怠惰、眼高手低等),及时修补完善。


可以说,这个处分是一个温柔而善意的提醒。如果不能在自我建设中不断提升应对风险的的能力水平,未来你犯的错误,可能结局就会是牢狱之灾了。


绝大部分的普通人都不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客观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足,而这些短板很可能就会成为事业发展中潜在的风险源。


善于发现、应对、完善是每一个依次为事业的人都应该不断思考的课题,特别是如果能善于“于挫折中奋起、在总结中提高”,那么他的政治生涯也就就多了一层保障。


不要灰心,比如江苏省新一届常委班子中,两位都是有处分经历的


简而言之,面对处分的挫折,我们需要接受现实、吸取教训的同时,重新找准自我定位,从绝望中看到希望,尽早轻装上阵、有所作为。

欢迎读者朋友们给小镇发送邮件,和我讲一讲你的困惑,说一说你的困局,看一看小镇和朋友们有什么能帮助和开导你的地方。


为了帮助到更多的读者,小镇将不定期地刊载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案例,与大家一起分享问题的解决路径。


请放心,小镇会事先征求来信者的首肯,同时所有个人信息都将被隐去,为你的隐私绝对保密。小镇等你。


请记住这个邮箱:dashuzhenzhang@163.com


其他文章推荐

大树镇信箱问答精选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