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癌症如同阴影般伴随着人类。与癌症的这场漫长的斗争中,无数的新技术、新疗法不断涌现,虽取得一些成绩,但远未到达终点。自首个肿瘤根治手术诞生至今的139年中,抗癌手段在不断演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从最开始的放射性疗法,到如今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医学界对癌症的了解和治疗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物靶向、如新型疗法、抗体偶联药物(ADC)、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在部分癌症的治疗中展现出强劲的治疗效果,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据《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于2023年7月披露的一项数据显示,2000年1月-2022年10月,共有206种不同的肿瘤学产品获得了573项肿瘤适应症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获得批准,其中50项为细胞毒性药物,277项为靶向药物,246项为靶向生物制剂。自2015年以来,获批最多的是肺癌、淋巴瘤、泌尿生殖系统癌症、乳腺癌和白血病,在过去8年中,这几种癌症的每一种药物的获批量均超过了35个。在相当长的一段人类抗癌历程里,欧美药企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2000年中国加入WTO,原研药才开始逐渐被重视。虽然起步较晚,但国内药企已成为全球抗癌药研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当前,靶向药物的开发也是国内药企的最主要研发方向之一。“靶向药物以癌细胞上的驱动基因作为靶点,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比起传统药物更为精准,也不会杀伤健康细胞。”11月6日,某国内头部药企资深研发人员刘浩(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为了提高中国制药的质量,2015年,政府出台促进创新药研发和仿制药质量提升的政策,并拉开了药监系统近10年最大力度的改革大幕,重点提高药品审评审批速度。2015年是中国创新药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这一年被誉为中国创新药元年,中国创新药自此进入井喷式发展时代。2018年,中国药企终于敲开了原研靶向抗癌药的大门。和黄医药(00013.HK)旗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药物呋喹替尼胶囊(爱优特)正式在中国获批上市。呋喹替尼是国产1.1类化学新药,100%的国产新药,是首个从发现到上市申请都在中国完成的药物,也是我国抗癌靶向药从仿制、自主研制向自主研发迈进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