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驯“龙”高手,让滑坡灾害提前说话
▼ ▼ ▼
☞点击链接回顾 关于滑坡的线索,也许我们可以“剧透”
什么是滑坡监测预警
滑坡应如何科学监测
#01 区域性气象预警
统计结果表明,70-90%的地质灾害都直接由强降雨诱发或与降雨有关,依托于天气预报和雨量观测的气象预警,自然就成了防灾减灾的首选。我们可通过对某区域历史降雨过程与实际发生滑坡情况的统计分析,找出滑坡与降雨过程(如降雨强度、累计雨量、降雨历时等)的相关关系,或统计得到相关区域启动滑坡的临界雨量,便可建立滑坡的气象预警模型。
但气象预警仅能进行大范围的趋势性和提示性预警,主要用于指导相关区域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要明确、具体掌握某一滑坡是否会发生,以及什么时候发生,就必须开展单体滑坡的监测预警。
#02 单体预警
通过在某些危险性较大、近期可能成灾的滑坡隐患点安设专业监测设备,并根据对现场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在滑坡发生前一定时间内发出警示信息。
#step1
通过对隐患的风险评估和排序
确定重点监测对象
#step2
★
滑 坡
★
• 滑坡形成过程中力(如土压力、支挡结构应力、块体的牛顿力等)和位移(变形)的动态变化可直接反映滑坡的动态演化过程,可作为主要的监测预警指标。外界因素如降雨、含水率、地下水位,可定量反映环境因素对滑坡的作用和影响强度,且这些因素与滑坡的位移、稳定性往往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也应作为主要的监测预警指标。
•其次,滑坡形成过程中岩土体的内部破裂会释放能量,产生微震、声发射等信号。因此,微震、声发射也应成为滑坡监测预警的核心指标。
• 此外,在滑坡发生前往往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持续的小崩小落、泉水变浑浊或流量突变,甚至出现动物异常反应等,这些前兆信息也可作为判断滑坡即将发生的辅助信息。
滑坡应如何科学预警
“阈值预警”
阈值预警就是针对某一滑坡,设定一个预警阈值,一旦监测数据超过此阈值即发送预警信息。阈值预警方法简单易行,在实践中容易操作,因此被广泛使用。但大量监测预警实例表明,阈值预警法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在实际滑坡监测预警实践中,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和凭感觉设定预警阈值,或不管什么滑坡干脆设成统一的预警阈值,必然会导致较高的误报、漏报率。或为保险起见,一旦滑坡稍有变形或稍有一定的降雨,就发送预警信息,这样做很容易产生“狼来了”的负面影响,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滑坡的普适性变形规律与过程预警
既然阈值预警方法存在不少问题,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滑坡预警方法?
既然滑坡本质上就是一个斜坡的变形破坏过程,若其存在普适性的变形破坏规律,就可实施更为科学的预警。
那么,不同类型、条件和成因的滑坡,到底有没有普适性的变形特征和规律?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学者斋藤(Saito)就通过岩土体蠕变试验发现岩土体具有“三阶段”变形规律,即滑坡从出现变形到最终滑坡发生一般会经历初始变形、等速变形、加速变形三个阶段。地灾国重实验室相关团队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国内外具有较完整监测数据的滑坡实例,以及大量的物理和数值模拟实验,发现滑坡尤其是重力型滑坡的位移—时间曲线确实都符合斋藤的“三阶段”变形规律。
日本学者福囿(Fukuzono)在斋藤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模型试验发现:在滑坡的加速变形阶段其加速度与速度之间满足幂率关系,并据此提出了滑坡时间预报的速度倒数法。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沃依特(Voight)指出,福囿的幂率公式不仅适用于岩土体,也适用于金属、合金、冰、混凝土、聚合物等具有速率效应的材料,并认为幂率关系是在恒定应力和温度条件下控制材料变形破坏的普适性物理规律,不仅适用于滑坡,也适用于火山、雪崩、地震等的预测预报。
▲实验室相关团队监测获取的滑坡位移-时间曲线(仅显示加速变形阶段)
既然加速变形阶段是滑坡最为重要和最后的阶段,我们将滑坡加速变形阶段进一步细分为初加速、中加速、临滑三个亚阶段,并分别与滑坡的黄色、橙色、红色预警级别相对应。显然,在滑坡位移-时间曲线中,不同变形阶段的主要差别就是曲线的斜率,斜率最直观的表达便是切线角。理论上讲,在等速变形阶段,滑坡位移-时间曲线的切线角应为45゜,在滑坡发生前切线角应接近于90゜。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可用切线角45-80゜,80-85゜,85-90゜分别作为黄色、橙色、红色预警的区间。再结合地表裂缝分期配套特性、速度增量、加速度等指标,构建了基于滑坡变形过程的四级综合预警体系,并由此将滑坡预警从传统的“阈值预警”升级为“过程预警”。
水动力型滑坡如何监测预警
从理论上讲,斋藤“三阶段”变形规律以及滑坡加速变形阶段的“幂率关系”,仅仅适用于恒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岩土体材料,即仅适宜于重力型滑坡。若滑坡在变形演化过程中遭受强降雨、库水位变动等外界因素干扰,其位移-时间曲线虽然总体趋势上仍会遵循和满足上述变形规律,但会出现一些波动甚至较明显的改变。
若遭受的是强度不大的周期性扰动,其位移-时间曲线总体上仍符合“三阶段”变形规律,可通过平滑滤波等数据处理措施消除外界扰动,仍可用“过程预警”思路和方法开展滑坡的预警。
但若滑坡在形成过程中,突然遭受非常强烈的扰动,如地震、强降雨或剧烈的人类工程活动等,可能会使本不应该发生的滑坡提前发生,表现出明显的突发性,此类滑坡提前预警的难度较大。
滑坡的形成演化与自然界其他生命体类似,也具有从生到死的“成长”过程,从其开始出现变形的那一刻起到最终滑坡发生,若未遭受较强外界因素的影响,将经历初始变形-等速变形-加速变形三个正常变形阶段,就像人生需经历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等阶段一样,并形成平顺、光滑、标准的斋藤“三阶段”曲线。
但若滑坡形成过程中遭受各种外界扰动,就像人生遭遇各种坎坷和挫折那样,将形成阶梯状或波状起伏的位移-时间曲线。而滑坡遭受超强扰动的情况,恰似人生在成长过程中突遭意外(如车祸)或染上重大疾病(如新冠肺炎),可能使其生命提前终结,形成突发性滑坡。
滑坡演化过程犹如人生,想明白这些道理,对滑坡预警将大有裨益。 既然滑坡的形成和演化也需经历与人生类似的“过程”,我们就不能仅仅将外界扰动因素作为预警的依据,而更应重视滑坡的内在演化规律和过程,只有将内在演化规律与外在诱发因素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水动力型滑坡科学准确地预警。
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以3D WebGIS技术为基础,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构建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云平台,不仅实现了对地质灾害相关资料和数据(如地图资源、空间数据、三维模型、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勘察资料、监测数据等)的全面全过程管理,而且实现了现场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远程无线传输、数据实时自动分析处理、预警级别自动划分和预警信息自动发送等功能。
“锁定恶龙” 预警预报立大功
由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智能化裂缝计对滑坡变形和失稳破坏过程进行了全程的跟踪监测,“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提前14天向当地政府发送橙色预警信息,提前近6小时发出滑坡红色预警信息,致使此滑坡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自2017年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已有卓越的表现:
2017年5月13日,提前39分钟预警甘肃省黑方台陈家6号滑坡;
2017年10月1日,提前8小时预警甘肃省黑方台党川5#滑坡群,引起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
2018年11月,直接用于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现场应急处置,先后3次提前半小时成功预警滑坡源区的局部垮塌,经受住实战考验与检验;
2019年2月17日,成功预警贵州省兴义大型顺层岩质滑坡,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2019年3月4日,成功预警甘肃省黑方台陈家6号滑坡;
2019年3月26日,成功预警甘肃省黑方台党川6号滑坡;
2019年4月19日,成功预警甘肃省黑方台党川4号滑坡;
2019年10月5日,成功预警甘肃省黑方台党川7号滑坡;
2021年1月27日,成功预警甘肃省黑方台党川5号滑坡。
▲滑动阅读成功预警记录目前,“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已全面部署到贵州、四川、山西等省市,对上万个专业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控和自动预警,逐步实现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常态化、业务化运行。2020年汛期,贵州和四川利用该系统成功预警地质灾害60余起,保障了数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阿重说
【参考文献】[1] 许强.对滑坡监测预警相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工程地质学报,2020,28(02):360-374.[2] 许强,汤明高,徐开祥,黄学斌.滑坡时空演化规律及预警预报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06):1104-1112.[3] 许强,董秀军,李为乐.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44(07):957-966.[4] 许强,郑光,李为乐,何朝阳,董秀军,郭晨,冯文凯.2018年10月和11月金沙江白格两次滑坡-堰塞堵江事件分析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8,26(06):1534-1551.[5] 许强,曾裕平,钱江澎,王承俊,何成江.一种改进的切线角及对应的滑坡预警判据[J].地质报,2009,28(04):501-505.[6] 新华每日电讯. 2020. “空天地”锁“恶龙”,我国地质灾害预警能力实现突破
责任编辑丨范宣梅 赵建军 林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