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逆行灾区|他们第一时间开启震后现场调查进行时

心系震区的 地灾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4-10-19




6月1日在四川雅安芦山县和宝兴县相继发生6.1级和4.5级地震,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迅速响应。利用实验室研发的地震地质灾害近实时预测模型,在震后一小时内,快速做出了分析预测,并发布了该次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概率预测结果。


与此同时,实验室派出多名固定研究人员、博硕士研究生与技术人员,组成地震应急调查小组,分别赶赴宝兴、芦山等地震灾区,并加了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等抗震救灾队伍。


由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罗永红教授带队,与戴岚欣、魏涛博士,马潇、周赞、吴昊宸等硕士组成的调查及复核组第一时间赶到宝兴县,对当地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东河两岸(两河口至华能宝兴电站段)进行了震后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并对前期地震灾害空间分布预测结果进行复核(图1)。


 图1 左右滑动查看预测模型

(颜色由绿到红表示地质灾害分布概率由低到高)


调查过程中使用无人机对该段典型地质灾害进行了排查工作(图2),并对高危与潜在地灾点进行了详细调查,为道路抢通与宝兴水电站库区壅塞体的抢险救灾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图2 无人机航摄工作照


东河段调查结果显示:自东河段沟口深入,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数量与规模呈增加趋势。起初主要以小型崩塌和滑坡灾害为主,对农田、车辆、道路产生了较严重的破坏和损毁(图3)


 图3 左右滑动查看



而后往沟内(图1中的北东方向)出现了部分中-大规模滑坡,在华能宝兴水电站坝前约500 m处发育有一次规模较大的滑坡,并堵塞了河道—新华村壅塞体(图4),滑坡方量根现场估算约15000方。该滑坡堰塞体对水电站大坝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威胁。


PS. 受背坡面效应影响, 即地震波传播的背坡面一侧的滑坡发育密度明显大于迎面坡一侧,东河左岸斜坡灾害明显强于右岸。



图4 新华村壅塞体及堰塞河道



地震滑坡预测模型复核:在地灾调查同时,通过手机加载前期地震滑坡预测模型结果与现场实地灾害分布情况进行比对,显示预测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绝大部分滑坡都发生在预测的中-高滑坡概率范围内,特别是新华村壅塞体、新华村和华能宝兴电站运管中心附近发育的较大规模滑坡都位于预测的高易发区范围内(图5-8)。


左右滑动查看


图5-8 左右滑动查看


预测模型在本次地震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体现了在地震发生后的短时间内,特别是在大部分地震后短时间内,震后遥感影像缺失、道路交通不畅的情况下,该模型预测结果能在很大程度上为抢险队伍找准目标,为震后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信息支撑与决策依据。


模型准确预测了较大规模滑坡的位置,而大规模滑坡恰恰是对居民和重要工程造成巨大威胁的主要灾害。因此,快速掌握中-大型滑坡的分布对应急工作尤为重要。




在“6.1”芦山地震现场,除地质灾害调查复核组外,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王运生教授(图9),作为自然资源厅专家对地震地质灾害危害性进行现场调查与判断,为抢险方案制定等提供技术支撑。

 

图9 王运生教授与自然资源厅工作人员现场踏勘


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汤明高教授(图9)作为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专家,赴“6.1”芦山地震震中及附近区域,调查和评估房屋建筑、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受损情况和地质灾害情况,指导抢险救灾和居民安置工作。


图10 汤明高教授现场调查评估居民房屋受损情况及程度


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董秀军副教授(图11)安排无人机参与宝兴县城区域地形飞测等工作。


图11 无人机参与宝兴县城区域地形飞测等工作



阿重说

本期内容为滑坡灾害的早期识别更多精彩内容,记得关注阿重呀~





专业指导丨罗永红 

文丨戴岚欣

编  辑丨闷 闷

校  审丨林汐璐 刘 琪 

责任编辑丨范宣梅 赵建军 李天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地灾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