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深圳做家长教育,我们是认真的

卡拉 卡拉与小伙伴 2023-10-15


大家好,我是卡拉老师。


同时,我也是一个7岁女孩的妈妈。


今年是我来到深圳的第13个年头,转行从事基础教育也即将进入第9年。今天以及以后的每一天,在这个新的平台上,我们希望与大家探讨的主题标签是:


深圳、教育、成长与爱。

 



01

走进教育


当我多年前从产业研究的老本行退出、进入教育领域时,是希望能给自己第二次进行职业选择的机会,并且怀揣着要找到一个能带着热情干到80岁的工作的梦想。


在过去的时间里,虽然也经历了诸多挑战,但这份热情与决心,仍然没有改变。

 

我对教育的好奇与兴趣比较广泛,从入门的幼儿园领域,到后面的中小学,再到高中,甚至到大学的职业发展领域,都有不同阶段与程度的研究。


在我自己的职业体验历程中,挑选了私立幼儿园创新进取型的公立学校一贯制双语国际化学校三个各具代表意义的平台,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实践。


虽然我曾扮演过很多不同的角色,从战略、BD、教学教研,到市场、招生、创新教育,但在每一个角色背后所深植的、我的自我定位,则是一名教育研究者——


在这个快速变化、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背景下,截一页历史的切面,看看这时代,教育从学校与家庭两方面,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又如何能理性与平和的看待教育,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02

教育现状


几年前,我完整地参与了一所面向未来的、创新性的双语学校创建的过程。期间,我们线下碰面了上万名家长,解答了无数与教育相关的问题,在双语学校设计、创新教育、课程系统、全人教育、教学方法论、国际教育、个性化教育、教育与幸福等方面都开发了深度的专题内容。可以说,我们做教育的一路,都是伴随着家长教育的,而好的教育,也一定是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协同的产物。

 

做基础教育这么多年,我清晰地观察到:


  无论是公立学校、民办学校还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每个班里最闪耀的那些孩子,都是家长培养出来的,学校更多的是锦上添花。


  孩子身上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都是长期形成的,如果家庭内部不改变,学校单方面无法促使问题解决。


 无论是择校还是在任一兴趣领域的机构选择,很多家长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不足付出大量时间与金钱成本,走了不少弯路,但教育方面认知的提升似乎没有系统的方法论。


看到了大量的案例以后,我发现,在教育问题上,认知先行,“预防”永远好于“治病”早期建立起对现代学校系统的认知、对于学校理性的期待、对于家庭里如何言传身教、及科学育儿的概念,才是最底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我们从学校里面脱离出来,计划将未来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教育研究与家长教育的工作当中去。



03

Why Us?


我们将联合海内外众多的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协力,与大家分享深度、优质、切实的教育内容与建议。


我们的定位与特质是:


  • 我们热爱深圳,我们专注于深圳与大湾区

  • 我们希望建立公允的立场,我们的观点独立于经济利益

  • 我们教家长如何“做减法”、少走弯路

  • 我们平等看待公立教育与国际教育,不诱导“教育消费主义”

  • 我们是深圳唯一一个拥有培训学校管理者的专业资质,而服务于家长的机构


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孩子也各有特点与性格,不同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期待也不同,因此,我们建立了三层人才智库,希望能从更多不同的专业背景、更多视角、更多元化的经验来进行讨论与交流。其中,


第一层是我们的团队成员。


第二层是我们建立的教育顾问委员会。


第三层是来自于基础教育界的教师、校长与教育管理者们。



全职团队


我们的全职团队是三位具有跨界背景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深圳妈妈,我们的孩子的学习经历也覆盖了各种学校教育的类型,是共同的对教育的热爱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左右滑动查看>


顾问委员会


我们着力打造的教育顾问委员会分为「成长与发展」「海外求学」两大线条。


「成长与发展线条」的顾问导师拥有丰富的人生故事,他们是不同行业领域的专家,他们拥有曾经闪耀的教育故事,但更难得的是,他们基于进入社会后的真实人生体验、行业经验,对自己曾经的“一代教育”进行了反思,并将与我们分享他们迭代后的教育理念与观点。


<左右滑动查看>


「海外求学」线条我们特地汇集了英国、美国、芬兰教育三个线条的导师,以自己与下一代的两代切身之感带我们近距离一窥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各国教育。


<左右滑动查看>


外延专业人士


卡拉老师的小伙伴们普遍就职于深圳头部的公立学校、双语学校和国际学校,扮演了从校长到教师的不同角色,传统的探校与采写更集中在学校硬件与基本框架的介绍,而未来我们将邀请到不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从软性的层面,跟大家分享现代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同侧面。



04

现代教育通识基础课


在多年教育内容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与人大附中的前校长一起交流中国的基础教育,与耶鲁大学前校长探讨快乐教育的中西方解读与美国教育改革,与原英国哈罗公学大校长、原英国威雅公学校长探讨什么是真正的英式教育、寄宿制的意义与价值,与前香港汉基杭州学校创校总监合力打造双语教育的科普内容……在与这些中外教育大师的探讨交流中,我们将历史与现代进行了衔接,并对比理念与实践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思考。


在过往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与无数各学科的老师们、与不同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们,学习、交流,甚至辩论,这个过程带给我们极大的积累与收获,也支持着我们对身兼老师与家长两个角色,如何才能知行合一的做好教育与自我教育不断探索


基于这样的内容交流与开发积累,我们花费了数月的时间系统投入,制作了340页、大全式的《现代教育通识基础课》,并分别针对深圳地区5种不同类型的家长群体,定向设计了:


  • 针对公立学校家庭

  • 针对双语与国际化学校家庭

  • 针对幼儿园阶段的家庭

  • 针对港籍学生家庭

  • 针对择校阶段的家庭


这5节打底通识课(课程框架如下),将以部分公益的形式提供给深圳地区的家长。


<左右滑动查看>


通常情况下,家长要建立起对教育的系统认知,可能要通过几十、上百场不同的主题活动或讲座,阅读成百上千篇公众号、小红书、知乎的文章,才能初步获得。


而我们将过去近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集成在一节课中,只要2个小时或半天的时间,不同类型的普通家长就可以初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的教育认知,这对于忙碌的深圳家长而言,可能是最务实的解决办法。




为了促进真实、系统、深度的学习与沟通互动,这系列课程只在线下进行,每个机构申请的第一节课(5节课中自选),将由我们免费提供


如何获取课程?

只要您代表 任一公司、机构、组织、或社群,即可进行反向申请,我们后续将与您沟通并进行具体安排。


(点击【阅读原文】填表申请)


后面的话

我们公众号的内容将体现出来对教育广泛的兴趣与观察,也欢迎广大老师、家长朋友们投稿,或加入我们成为教育科普的志愿者

 

后续我们也将开展探校、下午茶交流、主题讲座等不同类型的线上、线下活动,欢迎大家关注。


最后,请添加卡小拉老师的微信

每天获取关于教育的一手资讯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