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时候第二波流行高峰?2月还是5月?

互莲健谈 2023-04-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诚君健谈 Author Innorld


导读:凡事都要讲证据,医学更不能信口胡诌!



张文宏:第二波流行高峰在5月至6月

万人敬仰的张文宏教授对我国疫情再次做出研判,称第二波流行高峰在5月至6月,流行规模将感染全人口的25-50%之间,很可能出现很多复阳者。


张教授的上述研判与上海瑞金医院蒙国宇教授于2023年1月2日做出的预判毫无二致,几乎就是完全照搬过来的。

上海的两位“陶(top)”医生做出了100%一致性的疫情研判,病毒这一次应该会乖乖听话,不会再出现从98%无症状到98%有症状的540度逆转了吧?

在我看来,病毒这一次还是不会随两位陶医生的指挥棒起舞。

新冠大流行完全是事件推动的



要对疫情走势做出准确研判,关键在于深刻理解驱动疫情流行的内在动力到底是什么?

在大流行之初,很多科学家预测新冠流行可能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事实证明,新冠疫情流行是完完全全由事件驱动的

驱动新冠疫情流行的事件包括两类:

具有更强传播能力的新冠病毒新毒株的出现

疫情以来,具有更强传播能力的新冠病毒新毒株从不断产生的众多变异体中突出重围,推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流行高峰,是驱动疫情流行的首要动力。

比如,最早引人关注的D614G突变推动了原始毒株在全球范围内的“直达速递”,


随后,首先发现于英国的α,南非的β,巴西的γ,和印度的δ毒株都分别驱动了局部地区或全球性新的流行浪潮。


特别是,德尔塔毒株,凭借一己之力就驱动了2021年4月Z在印度和南亚和8月份在全球的两波流行高峰。

而首先发现于南部非洲的奥密克戎及其亚系,则驱动了2021年年底以来历次全球性流行高峰。

其中,2022年年初,接踵而至的奥密克戎BA.1和BA.2直接驱动了2021年年底和年初的全球性“双峰”流行。


而这种时隔仅仅2个月的“双峰”流行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表现的更加鲜明。

节假日大规模人群聚集事件

驱动新冠疫情流行的另一种事件是,节假日造成的大规模的人群聚集。

其中,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个年底都发生了全球性疫情高峰,这既有2021年年底重合了传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的“出世”,西方传统节假日集中在这个时段的作用同样值得关注。

即使是一直实施“动态清零”的我国,放开之前出现的地方性流行潮几乎全部来自于“五一”、“十一”和春节小长假期间人员的流动和聚集。

“第二波”本质上是地方性流行的开端

放开防疫管控后,人口的普遍性自然感染将极大地降低人口整体的易感性,新冠疫情在我国事实上已经结束大流行,进入地方性流行阶段

很多人对“地方性流行”这一概念缺乏认识,错误地理解为疫情将呈现地区性或地域性流行。

其实,我在“躺平”国家的新冠疫情已经呈现地方性流行病特征一文中对“地方性流行”已经做了较为详尽的解释。

所谓地方性流行病,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随时间反复循环流行的疾病。地方性流行的特征不仅在于流行范围和规模的有限性,更在于疾病是以相对恒定的、具有很大程度上可预测的模式流行

这种模式的一个最大特征是周期性

易感者的积累决定着地方性流行的周期和规模

到了地方性流行阶段,疾病的流行仍不外乎传染病的“三要素”,即传染源、易感者和传播途径。

放开后,我国实际上已经成了全球“躺得最平”的国家,放开后的大流行不到1个月就在全国范围内“过峰”,甚至结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自此之后,新冠病毒在我国的传播途径不再有任何人为干预,可以以最自由的形式想怎么传播就怎么传播。

既然病毒可以自由传播了,第一波大流行为什么会如此迅捷地偃旗息鼓了呢?

这是因为,普遍性感染让人口普遍获得了防止病毒感染的免疫力,绝大部分人由此前的易感者变成了可以免于感染的免疫者,从而出现了“病毒传不动”的“群体免疫”。

又是什么打破了这种“群体免疫”屏障,让病毒再次变得可以传播,从而出现新的流行的呢?

那就是,当人群中易感者的数量累积到一定比例,病毒就会再次传播,出现新的流行波。

新的流行波的规模取决于易感者积累的数量,而周期则取决于易感者累积到再次流行比例所需的时间

对于新冠疫情来说,有两个因素可以让免疫者重新变成易感者。


其一是,病毒不断变异,出现可以躲开先前感染或疫苗接种诱导的预防感染的免疫力的毒株,就会让免疫者变回成为易感者;如果新的变异体免疫逃逸能力越强,就会让更多的免疫者在更短的时间内重新成为易感者。


另一方面,我已经多次强调过,新冠病毒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冠状病毒,无论是自然感染还是疫苗接种,诱导宿主产生的获得性免疫力都不会持久,而是会不断衰退,最快的只需要2到3个月预防感染的免疫力就会丧失,让部分免疫者变回易感者

这不仅是基于其他人类冠状病毒研究的经验,也已经得到了针对新冠病毒研究的证实。

这也就意味着,新冠病毒地方性流行的周期,最短只有2、3个月。


我此前反复举例的世界上躺得最平的法国,在2022年的短短1年时间内就呈现了5波奥密克戎流行,每个波次的周期恰好就是2.5个月左右。

在我国第二波何时来袭?我预计,最快2月份开始一文中,我还罗列了其他很多躺平的人口大国表现出来的新冠地方性流行的实例,流行周期普遍在2.5到5个月之间。

周期间隔较长的往往是那些躺得不够平的国家。

我国第二波的时间和规模?

从传染源来说,我国放开后第一波大流行的新冠病病毒主要是奥密克戎BA.5.2和BF.7,都属于奥密克戎BA.5的后裔。

1月8日起,我国将完全取消入境检疫,所有外国感染者都可以携带全球各地的新冠病毒在我国自由传播。

根据其他国家和地区流行趋势来看,最有可能“接力”BA.5.2和BF.7的是BQ.1和BQ.1.1,以及最近异军突起的XBB,


尤其具有迄今最强免疫逃逸能力和感染性(刺突蛋白与ACE2最强结合能力)的XBB.1.5 。


如果将BQ.1、BQ.1.1,与XBB.1.5 比较,由于BQ.1、BQ.1.1属于BA.5的后裔;而XBB.1.5则属于BA.2的后裔。

这样,我国人口普遍感染BA.5.2和BF.7获得的免疫力对预防BQ.1、BQ.1.1的保护效力可能远高于XBB.1.5。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BQ.1和BQ.1.1,与XBB.1.5同时被引入我国,并可以自由传播。

那么,XBB.1.5将远比BQ.1和BQ.1.1有更大的机会成为引发第二波流行的优势毒株。

届时,我国很有可能出现2022年年初在躺平的英法等欧洲国家曾经出现了BA.1和BA.2接踵而至的“双峰”的局面。

“双峰”的周期最短也就只有2到3个月。

也因为XBB.1.5与我国普遍感染的BA.5.2和BF.7遗传关系更远,也将意味着有更多人变成易感者。


加上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驱动的“病毒大串联”,可以预计,我国第二波流行应该在“春节后+开学季”的2、3月份开始,并迅速达到高峰。



相关文章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