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中国首个全域性地域型艺术节“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正式亮相。艺术节作为一扇窗,让更多人第一次认识佛山市南海区,也让游客走进那些老龄化严重的乡村和荒废已久的空心村,打开艺术介入的诸多可能。本文将分享串门团队在考察时的行与思,不进行大量剧透和解读。文末还附上了参考书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大地艺术节,望各位舍友们亲历现场时能拥有更佳的观展体验:)2021年5月,我曾带妈妈到景德镇浮梁县寒溪村,参观同为孙倩总策划、北川富朗出任顾问的“艺术在浮梁”项目。
那次大地艺术节让我看到了中国从文化艺术视角振兴乡村的机遇,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的价值所向——让外界对话真实的乡村场域,而非城市中产的乌托邦。不止于想象,2年后的我们正在通过串门实验着这一理念。1月中旬趁着串门乡村杂志舍装修收尾的空档,团队出发前往佛山考(tuan)察(jian),亲身作为观展者感受艺术作品,也从策展人的视角,学习如何通过艺术介入,有机地赋能地方发展。
大地艺术节起源于日本,这股风在近几年从日本吹到了国内。大地艺术节发起人、策展人北川富朗认为此模式可以让游客们更多接触老龄化严重的农村地区,从而为当地带来人气与经济收益。2000年至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共举办8届,吸引超200万人到访。| 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图源网络
作为地方创生的创业团队,希望在这场从艺术视角挖掘文化关联度、发展旅游产业的乡村振兴试验中看到创业项目运营的机会和经验。本文将以自身实操性为基础,从有形的空间,到无形的文化,最后从营销传播角度进行总结。在乡村振兴政策支持下,许多老屋得以保留或翻新。每每见到修缮,总想问一句“然后呢?”心目中最具运营价值的空间TOP 1,向阳的作品《进化中的尘埃——那些来自海角天涯的》,就是最好的例证。在浮梁项目参观时,就对向阳老师作品的精致度赞叹不已。在【儒溪村】,他同样运用了其标志性的凿刻方式,重新粉刷老屋,在新旧墙体创作一幅幅生动的儒溪故事,并将刻落的墙皮和碎屑保存起来贴在作品下方。通过艺术改造,一间老房子变成展现当地人文历史的美术馆,直接的叙事方式和小而美的刻画,让本村人和游客都能得到共鸣与感动。文那的《喵喵妙》则是由【西樵山】景区内闲置的旅游商店改造。艺术家画的神仙富有灵性,有些猫的名字引自附近村落的猫,以轻松好玩的方式呈现在地的民俗传说。我想,若作品能结合原旅游商店的功能出一些周边,猫形象加上保佑庇护的概念或会大受欢迎。如果要找软装灵感,可以到【太平墟】eico《家的风景》看看。知识的阶梯、观海的座椅、植物的非传统容器、家猫的船舱......设计师的点子让老屋鲜活可爱了起来。还有知名建筑设计师马岩松的作品《时间的灯塔》,把曾经的市集场所重新塑造成高耸的灯塔,标志性的视觉效果,唤起当地人沉睡的记忆,远方客人在此聚集,形成新的不灭灯光。【平沙岛】上,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的两个作品值得乘船一看。不看导览以为作品原来就在这里,是真正融于自然、长于土地的建筑。《森林之光》对村口蚕房进行改造,玻璃瓦的应用为之点睛,随着时间流转产生不同的光影变化。现作为艺术服务站使用,展期结束后若赋予其浪漫色彩持续运营,如岛上书店、岛上婚礼等,将吸引人们再次到访。地方产业和文化往往有很好的素材,但缺乏运营与转化的智慧。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用设计与创意探寻土地个性,重焕地方魅力。艺术家彭永坚的《彼得猫卜卜斋》在【凰岗村】古树下打造了集休憩、阅读、分享食物于一体的场域,还设计了一本以植食设计提案为内容的Zine,用纸媒展示了人面子果等本地食物。我们翻阅后购买了黑白封面两个版本带回家,欢迎串门乡村杂志舍开舍后来阅读~到【平沙岛】逛展,别忘了到《海边的餐厅》留步用餐。此作品来自于刘庆元的大排档计划,让我们看见生活现场就是美术馆,灯箱、绘画、剪纸、装置......店内外充满了广府的食肆文化与艺术气息,由餐厅老板阿敏与艺术家团队一起完成布展。艺术设计与业态或产业融合,带动可持续的消费体验,为在地人谋福祉,是艺术节的社会责任与价值使命,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这类作品。每个展区配备的艺术服务站售卖周边产品和配套饮品,用艺术节护照可打折。
产品比2021年浮梁项目丰富,有主视觉延展的产品、艺术节导览手册和读物、代表南海特色的醒狮挂件和西樵大饼、品牌联名的灯和包等产品。板凳咖啡饮品以咖啡为主,购买即送品牌联名贴纸,价格亲民,几乎每个观众都会喝上一杯。
在衍生消费上,像地图、护照包、斜背小包、咖啡这类满足即时功能需求、有标志性打卡特色且单价低(客单价为5~30+元)的产品,决策成本低,易于销售。但sku、销量和复购率,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或许需要突破传统的零售思维,探索是否能加入直播电商等中国特色经验。想让经济发展最终落到乡村,各个环节都需要商业配套运营与管理,在艺术之外,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艺术节未必挣钱,北川富朗带领的创始人团队在二十多年的努力下也只能“基本收支平衡”、“有时还往里贴一点”。主要营收不在于艺术节本身,而是引流后所转化的新商机,形成多方共赢。明朝时【太平墟】热闹的商贸景象早已消逝,如今通过青年设计师的招牌设计和品牌快闪店,串起往昔繁华和今时新生。在这里可以逛到单向空间、ICICLE之禾、delicates、好望水等新生活方式品牌的pop-up商店,品牌为艺术节带来了策展内容,艺术节为品牌提供了场所意义和艺术平台,相互借势营销。期待未来街区除了艺术节的限时快闪,可以真正被活化开发、招商运营,重回繁盛与烟火气。在吃住行游购娱上的旅游联动,主办方做的攻略推荐很全面,实用性和便利性强,南海区官方宣传也十分给力,围绕艺术节从地域、业态和线路游的角度推出多条攻略。
同时还举办了多类型的配套活动,有免费和付费活动,如文艺演出、讲谈分享、自然体验、生活市集、艺术工坊等,通过活动营销引发持续关注。如果能多结合一些SP活动和异业联动,业态和节事互相导流,或对旅游消费的促动会更大。在传播上,艺人“国民舅舅”王耀庆的加盟成为一大亮点。荧幕上的他是霸总专业户,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早些年开始跨界艺术领域,18年作为艺术家参与了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还拍摄了《职人访谈录》系列纪录片。这次南海大地艺术节他继续担任《职人访谈录》编创,用五集内容深度展现艺术节开幕前后的来龙去脉,通过艺人传播扩大艺术节在两岸三地的影响力。| 王耀庆《职人访谈录》,图源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公众号
大地艺术节虽然是以艺术振兴乡村的节事活动,但其本质仍是“社区营造”。与其他艺术展不同的是,大地艺术节的项目无法独善其身,都需要获得在地民众的认可和支持,甚至是参与或协作;项目完成后进入运营期时也需要吸纳本地村民为志愿者,承担讲解和协调等现场工作,由此创造了全新的就业机会。讲解作品的多为本地的阿姨阿叔,热情友善,能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西樵山】《共聚之桌》的讲解员阿姨让我记忆犹新。在傅氏家祠前,她从民国历史讲到傅氏一生,由艺术作品引到建筑内涵,最后还帮我们拍照,值得五星好评。【松塘村】的阿姨休息期间仍在“卷”,我们碰运气想看看室内项目是否有开,她不知从哪出现,迎面而来为我们开门介绍,笑着说“你们买了票来的,顾客至上”,不愧为八百年人才辈出的“学霸村”的学霸阿姨。| 松塘村带着我们向前进的“学霸阿姨”
【渔耕粤韵】展区内 One Room计划系列作品,由10个90后新锐艺术家在闲置空间中围绕桑基鱼塘主题,运用本地的乡土材料和传统物件进行创作表达。这些青年艺术家多为国内美院毕业或在读,是产学研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青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鲜活体现。《阿墙》的艺术家陈粉丸的灵感来自于【太平墟】沿街剥落的墙皮,明朝时繁华热闹,现如今仅留下几户人家居住,两家老商铺尚在营业。
艺术家经历了三次在地考察,还通过组委会获得曾经的居民名单进行创作。一张张镂刻着人名的粉色剪纸闪烁着回忆,映照着阿珍们与阿强们的故事。
我们所感受到的居民热情和主人翁意识,背后是策展团队看不见的努力。在乡村运营中,许多“社区营造”仍停留在人情沟通和文明治理层面,当然这也和当地发展阶段有关。艺术所带来的感性价值在社区营造层面蛮值得被实验的。不是抽离居民生活的开发利用,而是通过艺术潜移默化地带入新的生活意识,将传统与时代理念融入其中,社会各界参与并带来多元文化理念,促动乡村活化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当地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共同守护和延续社区精神。
效率化是城市的特质,不少人的生活浓缩成了朋友圈的九宫格和小红书的打卡美照,主办方们也在追求好看的流量数据。跟城市许多网红展不同的是,大地艺术节的观众虽然也拍照,但大多数时间还是在探索作品和聆听讲解。134组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分散在南海区西樵镇8个区域,辖区总面积176.63平方千米,比厦门岛内还大。观众们需要摒弃过往集中式观展的习惯,克服部分乡村交通不便的条件,还需要花两至三天时间住在这里,才能观看完整个展览。为此我们翻烂了地图,村庄与城区、古街与新市、海岛与山景,通过自驾、步行、游船的方式深入,较为完整地体验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在【儒溪村】,我们以水为线索,参观了《西樵禅钟·朱哲琴声音艺术装置》、《我即是水》、《Akinorium在樵山》。这三个作品的共性在于,除了观看,从听觉上更能感受主题——闭上眼睛停留一会儿,从水声中聆听自我的流动,以及村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在《人人皆赢家》投篮,我们都没有一发命中,Jeremy开玩笑说也可以理解成“生活把这么多框摆在你面前,告诉你照样可以进不了”。| 罗伯茨&彭斯《人人皆赢家》(西班牙)
装置旁便是篮球场,年轻人常在这里活动,沿途的篮球赛等墙绘大气吸睛,展现村落丰富的文体活动,没想到我们通过艺术作品间接地参与了在地日常。| 儒溪村的特色墙绘
在《高升》荡秋千玩得尽兴,接好运的同时也勾起了童年的快乐回忆。
看到喜欢的展品,插画师三生Yoosa习惯性拿起画笔驻足速写,记录每天的观展小美好。在《鱼跃鸢飞》前,她带着两个孩子一起画大鱼;在【凰岗村】,她把最多的时间留给了《豹猫和他的朋友们》,在笔触中与动植物们进行对话......每一笔每一划的缤纷色彩,表达着她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孙姐姐带着女儿Mia的亲子研学游,耐心地引导孩子观看作品。《这里虫子美术馆》穿越虫洞的沉浸式探索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阿墙》挑一片喜欢的墙皮临摹;在《“丁老头”乔迁记》学认字......跟着妈妈一起“二创”,共度特别的亲子时光。
艺术巡礼的同时,一路品尝了组委会官方推荐的在地美食,农家菜分量足、价格实惠(人均50-60)、口感地道,没有一家踩雷。
逛累了【西樵山】,来碗村民爷爷手工自制的山水豆花,淋上姜汁,暖胃舒心。
每天结束观展行程后,返回位于观心小镇的酒店,晚上没有停下来,闲逛充满烟火气的新春花市、了解南海醒狮和功夫文化。清晨在【听音湖】边围湖散步、观看展品,十分惬意。
整个观展过程,因为“艺术+漫游”的形式,因兴趣的停留,因亲子的共创,因在地的体验,而无法快起来。
虽是旅客,却像在地人一样生活,也让我们从紧锣密鼓的装修生活中松了口气,回归慢生活,借艺术的妙笔生花,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①《乡土再造之力-大地艺术节的10种创想》 北川富朗(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②《乡下创业学-27个日本+台湾地方商业案例观察》游智维(著)/ 写乐文化出版
③《大地艺术节如何在中国乡村落地》第一财经周刊2022年03月第574期
④《地方创生设计》专题 360° Design 2020年06月第87期
欢迎关注我们
初创团队需要你的宝贵的建议才能成长
与我们一起探索「不设限」的生活
和那些美妙的“非必要”吧 :)
询问艺术节观展Tips
可添加舍长阿慢微信哦~
扫一扫·添加串门乡村杂志舍舍长
欢迎关注「串门Chitchat」
视频号/小红书/B站/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