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院故事会 | 父子汉教接力,中非友谊绵长
CI STORIES
孔/院/故/事/会
CI STORIES
父子汉教接力,中非友谊绵长
在刚果(布)冈波·奥利卢-革命中学孔子课堂,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三十五年始终与教育相伴,三十五年始终与中文相随,儿子自小跟随父亲学习中文,坚定地接过了汉教事业的接力棒;他们热爱中文,把中文变成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与中文结下了意义非凡的情缘。正如郑燮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 + + + + + + + + + +
巴希
巴希,原名PASSY NTOUMBA,是刚果(布)冈波·奥利卢-革命中学孔子课堂的刚方负责人。
巴希用毛笔写下自己的名字
1984年,巴希受刚果(布)教育部选派,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1988年毕业后回国教授中文。谈起留学中国的经历,巴希老师兴奋陶醉、滔滔不绝。
“留学期间,学校安排专职老师负责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这让我们很省心也很温暖。我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体验了许多中国的特色活动。我也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见过很多风景。上海、西安、昆明、广州、杭州等城市让我眼界大开,外滩、大雁塔、石林、西湖、少林寺等景点让我更深刻、直观地领会中国文化。”
巴希留学期间与同学的合影
即使时隔多年,对于在中国时的所见所感,巴希老师依旧如数家珍、兴致盎然。显然,中国留学的点点滴滴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巴希在中国
“三十五年来,我一直坚守在中文教育领域,在多所大学、中学任教,教过的学生足有2000多人。他们有的是军人,有的是公务员,还有教师、学生等。他们虽然年龄不同、职业各异,但都向往中国,喜爱中国文化。现在,作为国家的中文督学,我的主要精力是培养中文教师。目前刚果(布)四十多名中文教师都是我的学生!在每月一次教研活动的带动下,他们的中文教学水平稳步提升。”谈起工作,巴希老师的骄傲之情、幸福之感溢于言表。
巴希与孔子课堂老师合影
其实巴希老师留学归来可以有很多选择,比如,当年与他一起留学中国的同学,大多选择了从政或是移民,但巴希老师却坚定地选择了中文教育行业,并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巴希老师已于2021年从刚果(布)初教部高中督导组退休,但他的中文教育事业却未止步。目前他仍然担任刚果(布)的中文督学,仍然活跃在马利安·恩古瓦比大学、革命中学以及孔子课堂的中文讲台上。巴希老师对中文教育事业初心不改,热爱满怀,三十五年如一日,这种执着的精神、这份深沉的情怀让人动容。“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种“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刚果(布)中文教育的幸运,也是中刚文化交流的幸运。
张旋
张旋(PASSY NTOUMBA JOCE)是巴希老师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担任中学的中文教师。他的中文发音、语法、书写基本功都不错,站在讲台上,像一棵沐浴在阳光下的非洲铁木树,活力四射、挺拔自信。
谈到自己学习中文的过程,张旋感慨颇深。
“小时候,爸爸教我学习中文。刚开始我觉得很好玩,天天跟着爸爸读啊说啊,但没过多久就不想学了。因为有几个拼音的发音我总是发不对;某些字的发音在一个词语里是这样的,到另一个词语里又变成那样的;方块汉字就像画一样,那么多笔画,我不知道该怎样写……唉,真是太难了!我爸爸脾气好,我不想学习时他从不打骂我,只是慢慢地等我愿意学习的时候再继续教我。就这样,点滴积累下,我就能说一些中文了。”
张旋上高中时,他的爸爸在马利安·恩古瓦比大学孔子学院教课,他也在那儿学习。在孔院学习期间,他的中文口语、听力、写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张旋在马利安·恩古瓦比大学孔子学院学习
“2018年,我参加‘汉语桥’,在中国呆了两个星期,去了北京和云南。中国现代化的高楼、美丽的风景、丰富的美食,都深深吸引着我,从那时起,我就决定要到中国留学。2022年,我申请到了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被云南师范大学录取,学习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受疫情影响,第一学期只能上网课,如今疫情结束,3月初我就可以到中国学习了!”
张旋参加“汉语桥”获奖
张旋参观故宫
提到能到中国学习,张旋十分激动。他认为,能够像父亲年轻时一样在中国学习中文,是一件无比幸运与幸福的事情。对他而言,这将是一趟圆梦之旅。
张旋在云南师范大学
巴希对中文教育的坚守与热爱令人感佩,张旋接续汉教接力棒的决心令人动容。先天的血缘纽带,接续的中文情缘,巴希与张旋父子,凭借着满腔热忱,薪火相传、承续接力,以一言一行讲述着对中文的热爱,推动着中文教育在刚果(布)落地生根、硕果满园。
张旋与作者王玉兰合影
+ + + + +
作者信息
王玉兰
刚果(布)冈波·奥利卢-革命中学孔子课堂中方负责人
推荐阅读
1 | |
2 | |
3 | |
4 | |
5 |
内容编辑:吴晓静 刘希 姚媛媛
美术编辑:王菲菲(实习)
点击分享+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