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途》为何需要“小白”成朗?
年轻的成朗,或许也会在日后成为宗大伟。
“您现在看到的是喜马拉雅山脉,已经进入中国领空,欢迎您投入祖国的怀抱!”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档,上映11天的《万里归途》以11.71亿的票房领跑大盘,也以15.8万场的单日场次,成为内地影史国庆节总场次榜冠军。
热度之下,讨论声也颇多。豆瓣上(截至发稿前),《万里归途》获得中规中矩的7.4分,围绕片中几位重要人物,有网友评价:
“张译yyds,演得出神入化,王俊凯的角色扣一星。”
“四星都是给张译的,演技太赞,独挑大梁。一星扣在剧本上,一个25岁的外交小职员没有大局意识,不服从指挥,怒怼经验丰富、荣誉等身的老同事,这事就鬼扯。”
“外交小队的每个人都生动丰满,老油条章宁,理想主义的菜鸟成朗,还有孤勇而睿智的宗大伟。”
首先,成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从人物画像来看,这是一个25岁初入职场的热血外交官,titl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随员。在原本的工作任务中,没有接受过培训、不懂外语的他,甚至连机场都不需要出就能安然回家,却因为撤侨任务紧急,临时被留下参与撤离工作,意外卷入这场惊心动魄又险象环生的“万里归途”中。
理想主义,是他所有行为动机的来源。最初,他是主动举手参与撤侨工作的,而相比下,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油条”们选择静观其变、不动声色。他的勇气与敬业值得鼓励,但换言之,这样的选择也是一种对职业的理想主义——无牵无挂的他,还没真正走入外交官的工作,却已经听了太多荣耀的故事,对于外交工作有一层神圣的滤镜。
在理想主义的光环下,他举着摄影机在炮火纷飞的街头到处记录,在异国他乡的街头,内心充满新鲜感与职业满足感。同时,这份理想主义也让他凸显出幼稚的一面,即是对外交官的实际工作认知不足,包括对战争毫无认识,比如反复与一个经验老道的前辈争执对错,不懂复杂形势、人情世故、拿捏人性等,这些执拗也导致了后面撤侨团队的内讧,间接导致了瓦迪儿死在了归家的路上。
“面具戴久了,真成你的脸了”,成朗也曾这样与宗大伟争执。
两人年龄不同、title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在开始时,年轻气盛的成朗面对“老奸巨猾”的宗大伟时,是有些怀疑、不屑与鄙夷的,认为他是尸位素餐的胆小鬼。但是,随着他进入到宗大伟的角色,成为带领一群人回家的精神领袖时,才能理解他的一些抉择,与处事方式的智慧之处,也在成长之后有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用摄影机的谎言,解救身陷险境的宗大伟。
从痛恨谎言到主动撒谎,成朗开始明白谎言的多重含义,不再纠结于对错,而是开始权衡利弊。这样的人物,高开低走又幡然醒悟,不算特别动人,却十分真实,可以说他的人物关键词是成长。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一等秘书,刚出场的宗大伟是冷漠,甚至怯懦的,他对于这次艰巨任务是战友章宁身亡后的临危受命,不得已而为之。他有在家待产的妻子,尚未出世的孩子,意外牺牲的同事——他的身上,到处是现实主义,充满无奈与权衡。
没有枪支弹药,如何把一百多号人从战乱之地安稳运送出来?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需要理想主义的冲劲,更需要现实主义的理智。
作为一组镜像关系,成朗是超级英雄身边宗大伟的成长型小白,两人互为映照、对比,凸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质,比如成朗身上年轻人的冲劲、热血、执拗,对比宗大伟身上中年人的圆滑、责任、理智,更为深刻形象。
正是因为成朗这一角色的存在,也让“超级英雄”宗大伟的形象更为立体化——他的许多不完美或是人物特质,正是以成朗的视角与两人的冲突来展现。比如他在撤侨时选择隐瞒部分事实,而成朗坚持要让所有人知道真相,尽管这个所谓的真相毫无意义,这样的设定展现出的两种处事法则,让两个角色呈现地自然而不面孔化。
另一方面,“小白”视角也方便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入戏,这样的搭配也出现在《长津湖》等电影里,如伍千里与伍万里这对兄弟的设定,亦是如此——以弟弟新兵蛋子的青涩视角,带领和平年代的观众循序渐进了解战争,成朗的外交小白视角,也在带领从未有过撤侨经历的观众入戏,与他同行于炮火中。
另一方面,从市场选择来看,流量小生搭配老戏骨的选角公式,也是主旋律大片的票房保证:老戏骨保证路人缘与口碑,流量小生带来自来水与宣传热度,在公式的叠加下,以此来实现市场与口碑的双赢。因此,年轻、成长型的角色也是影片演员阵容的刚需。
有观众评价:“从成朗到宗大伟,是成长;从宗大伟到成朗,是传承”。年轻的成朗,或许也会在日后成为宗大伟。
☞ 国庆档的“慢”与“快”
☞ 周末荐片丨爱情的千百种模样
☞ 《三悦有了新工作》:放下对死亡的“偏见”
-END-
主编:依梧
作者:Siberia
编辑:卡卡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标注“原创”的文章系文娱头版独家稿件,文娱头版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如需了解转载及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135218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