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荐片丨这张“十年一更”的片单,藏着多少好片?

Siberia 得见影视 2023-04-07

两部“第一”,都是“超现实”。


如果选一份你心中的TOP 10最佳片单,哪些影片最值得推荐?

从1952年起,每隔十年英国电影学会旗下老牌杂志《视与听》(Sight & Sound),都会组织一次“影史最佳电影”评选,自1992年起,影评人与导演的投票被分为两份独立的榜单。

今年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包括影评人、节目策划人、策展人、档案管理员和学者在内的1639名参与者,分别提交了他们的TOP10选票。片单有一些惊喜:在影评人版中,香特尔·阿克曼导演的《让娜·迪尔曼》爆冷登顶,也是女性电影人首度问鼎该榜单;而导演版则是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2001:太空漫游》。

《让娜·迪尔曼》《2001:太空漫游》

华语影片中,王家卫导演《花样年华》在导演版和影评人版中均进入前十,杨德昌导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皆入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

首届评选时,维托里奥·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位居第一,随后的五十年中(1962年至2002年),奥森·威尔斯拍摄的《公民凯恩》连续五届夺冠,直到2012年,这个垄断被希区柯克的《迷魂记》打破。

偷自行车的人》《公民凯恩》《迷魂记》

几十年来,片单的更迭也见证着世界电影的发展,太多好片值得一看。以下两部“第一”,都是“超现实”~

1968年上映的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由曾执导过《光荣之路》《发条橙》《洛丽塔》《闪灵》的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操刀,根据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仰望星空,不断求索,是数千年来人类的愿望。从人类起源非洲大草原的猩猩群,到无垠太空中直击心灵的对话,影片以一种超现实的手法,将一个静谧神秘又璀璨的太空,在银幕之上展现出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从形式到内容,影片都充满着对未来世界的大胆想象与深深恐惧——无论是人工智能“哈尔9000”与人类的对话,漫漫太空之中的一个个脚步,还是使用工具对文明的推动,《蓝色多瑙河》在太空回响,头发花白的老人与胎盘里的婴儿等,都足以让人震撼,联想起那些亘古不变的哲学命题,如宇宙、时间、极限、生命等。

该片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也捧回了无数的奖杯:影片获得第41届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4项奥斯卡奖提名,获最佳视觉效果奖;获1968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美工奖。

影片在拍摄时放弃了数字特技,转而使用无声电影时代的逐格拍摄技法,并开创了前投影视觉特效技术。更让人拍案惊奇的是,1968年观众看到银屏中想象的登月流程,竟与未来真实登月计划相近,可谓是超前的震撼!

为了纪念这部特别的作品,美国航天航空管理局将一颗火星探测器命名为“2001火星奥德赛号”,并于2001年升空,主要任务是寻找水与火山活动的迹象。

相对于太空大片的漂浮感,这部接地气的电影《偷自行车的人》,来自于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之作。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指20世纪40年代在意大利开始的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有其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二战后的意大利,电影人从废墟中站起来,将镜头对准受重创的家园、苦难的人民、破碎的城市,影像拥有现实主题、纪实风格、大量运用长镜头、非职业演员、方言叙事等特点。如“战争三部曲”《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以及《罗马十一时》《大地在波动》《橄榄树下无和平》等。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罗马十一时》《大地在波动》

《偷自行车的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影片讲述在二战后民生凋敝的罗马,一个贫困家庭里,妻子将自己的嫁妆六件床单当掉,给刚找到工作的丈夫赎回当掉的自行车——这是全家人活下去的希望。

但在一场意外中,这辆宝贵的自行车被偷了,男人和儿子决定一起去找回这辆车,而在屡屡碰壁后,走入绝境的他让儿子先回家,决定偷一辆车。

该片像纪录片一样,定格下永恒之城罗马的窘迫一面——贫民窟里到处游荡的闲人,为了吃免费饭而来做礼拜的老头,家徒四壁、破烂不堪的房间,当铺里一排排物品,男人们抢破头只为一份刷海报的工作,组团求问鬼神的妇女,被迫打童工的孩子,拉帮结派的小混混,而有钱人依旧可以优雅地吃着大餐,开着汽车......跟随自行车穿行在大街小巷中,这样真实的场景触目惊心,无一不昭示着战争对人们造成的伤痛。

从“被偷自行车的人”,成为“偷自行车的人”,这样滑稽的悲剧、循环的叙事,正是导演对现实生活的讽刺与深刻反思——在那样一个时代,底层百姓们无奈又可悲,一点点“沙砾”足以压倒一个家庭,让一个父亲在孩子面前丧失尊严。

好在结局稍显温情,失主看在孩子的面上放过了这位笨拙的父亲,只剩两人茫然站立于罗马的街头。

“生活即艺术”,生活在二战后的罗马,或许谁都可能成为“偷自行车的人”。而片中有些演员,本身也是失业者,在拍完电影后继续失业。

纵观这张“十年一更”的片单,宛如打开一本精彩的世界电影史:有初生时的青涩珍贵,革命时的大胆新潮,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有对历史的记录,时代的反思,人性的探索......百年白驹过隙,电影,始终不变的是向前的步伐。

推荐阅读

☞ 周末荐片 | 世界杯时刻,这几部片子得刷

☞ 周末荐片丨来不及看《万圣节的新娘》?这两部“最佳”值得N刷

☞ 周末荐片丨在光影中抓住秋天的尾巴


-END-

主编:依梧

作者:Siberia

编辑:卡卡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标注“原创”的文章系文娱头版独家稿件,文娱头版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如需了解转载及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135218591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