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歌舞少了,印度电影走向另一极

宵夜 得见影视 2023-04-07

有时看得真让人生气。


春节档前的电影院,正在蓄力。

蓄力池里,《阿凡达:水之道》仍展现着很强的票房号召力,新上映不久的《绝望主夫》和“剧而优则影”的《想见你》热度也不浅。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一批引进片正在“回到”影市上。

比如——2016年的印度电影《女生规则》。


不过,首映3天,从首个周末的成绩来看,票房情况不佳,仅有区区百来万(当然,这其中自然有一层因素是《女生规则》为多年前的老片)。不过,口碑方面,观察豆瓣平台评分和微博等社交平台评论区,《女生规则》倒是和之前一众引进的印度电影一样,得到了认可。

事实上,多年来,国内影市对一些已获得一定口碑的印度电影引进数量不少,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影片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

2017年,《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大陆累计票房达12.99亿,这是阿米尔•汗主演影片在国内最高票房成绩,同时,他主演的《神秘巨星》获得了7.47亿票房、《我的个神啊》获得1.18亿票房。除开阿米尔•汗这位具有极强票房号召力的印度电影“金字招牌”,2018年于国内上映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分别获得2.85亿、2.1亿票房,2019年于国内上映的《调音师》获得3.25亿票房,表现均相当突出。


由是,不少网友还抛出引进的印度电影有“质量保证”的观点。

细数这些引进的印度电影,早些年的片子呈现了一个鲜明特征:有大量的歌舞元素——这也是国内观众对印度电影最大的记忆点。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男主开场便有段4分钟的热舞


不过歌舞元素看一部两部能有新鲜劲儿,三部四部还能获得高评价,肯定还有其他原因。

可以看到,这些引进的印度电影,在“唱唱跳跳”之外,皆有共性——明显的直击社会议题的现实题材特点

近年,国内观众对印度电影的“初记忆”《三傻大闹宝莱坞》,探讨着教育体制的弊病;《起跑线》亦是如此,还兼有代际间、阶级固化的议题;《摔跤吧!爸爸》在人物传记之外,有印度女性职业选择狭窄的思考;《神秘巨星》在一出常见的不知名女孩“一夜成名”的励志故事里,花大量篇幅对家暴问题加以鞭笞;《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小萝莉”的归家途中,令观众格外动容的是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相互理解。

《三傻大闹宝莱坞》


《摔跤吧!爸爸》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作为印度电影的海外受众,咱们暂且不论印度社会究竟如何,但就电影作品传递的东西来看,印度有相当一部分创作者是很有人文情怀,且兼具批判思维的。

近期,印度电影正给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观感。

用一句话来概括:更深入地提取社会议题,减少甚至抛却了歌舞元素。

或许不能以偏概全地说印度电影风格已完全改变,但至少在创作上已呈现一定趋势。就观感而言,近些年触及到国内观众的印度电影,观看起来显得不那么轻快,甚至还让人有些压抑、看得生气,比较明显的案例便是曾被国内创作者翻拍并引起很大反响的《误杀瞒天记》。


包括此次上映的《女生规则》,还有2022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入围“天坛奖”主竞赛单元,被豆瓣平台2021年度冷门佳片榜单排到第二位、仅次于后来奥斯卡最佳影片《健听女孩》的《杰伊比姆》,皆如此。

这两部影片有着同样的叙事主线,两起反映社会不公的案件,均以法庭对弈为主要场景,正好可以拿来集中讲讲。

《女生规则》,英文片名只有简单的“Pink”一个单词。“粉红”,这一被视作女性力量的词汇,直接有力地点出了影片鼓励女性思想抬头、呼吁男女平权的内核。

一场聚会上,三名女生在摇滚音乐节后与刚认识的三名男士相谈甚欢;酒过三巡,其中一位家境优渥、有社会地位的男士开始对女生“手脚不规矩”,米纳尔表示拒绝后并未阻止住对方从而失手砸伤男生。此后,三名女生的生活不断受到威胁和骚扰,并被男方以“故意伤害罪”告上法庭,法庭之上,一项项侮辱、黑白颠倒的指控向她们“袭”来。


提前剧透一下,影片在片尾处用抽帧方式还原了案情发生当晚情况。此前的正片均在指控、回答与辩护中逐渐讲述案件原貌——其中,女方或许会有名誉所顾有所隐瞒;男方更是谎话连篇。

已上岁数、对耗日持久的诉讼颇显无力的迪帕克,主动请缨担任三名女生的辩护律师。法庭上,他有些生疏,在对方咄咄逼人之势下,戏谑地总结了几条“女生规则”:





不管道貌岸然的人会不会同意这些“女生规则”,在迪帕克看来其实不重要,重要的观点就在他的两句陈词中:

  • 我们一直都在朝错误的方向努力。我们应该拯救的是男孩,而不是女孩,如果我们拯救了我们的男孩,那么我们的女孩也就安全了。
  • “不”就是“不”,男孩必须意识到,不管这些女孩是熟人、朋友、女朋友,还是性工作者,甚至是自己的妻子,“不”的意思就是“不”,当别人说出来,你就必须停止!

《女生规则》预告片(要看到最后“不”就是“不”~)


平心而论,《女生规则》的亮眼之处就在于影片对于探讨议题的观点输出,而人物塑造上,律师迪帕克的人物弧度太过抢眼,在“Pink”的故事里完全盖过了三位受害的女性。


这一点,原本也是《杰伊比姆》的隐忧。

《杰伊比姆》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印度社会的真实故事。众所周知,印度社会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影片便是由一起低种姓男性被冤枉偷窃,他与他的兄弟在狱中不断被折磨致死的案件说起。



影片前半个小时,花大笔墨描绘了男子含冤受刑的片段;而后,男子失踪,被警方当作越狱提交至法庭。此时,律师钱德鲁才在男子妻子森格妮的请求下“姗姗来迟”。


钱德鲁的出场有别于迪帕克,光环太过强烈,“舌战”无有不胜——如果是低种姓人群借助他力得到公正对待,那影片也就不免落入俗套。《杰伊比姆》的精彩在于,低种姓女性森格妮在长期压迫下的觉醒与反抗,当她面对威胁坚韧地诉说着自己的主张、面对警方的示好毅然不受转头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这个人物散发出了比有真实原型的男主律师更强的人格魅力。




钱德鲁最后陈词中对于森格妮的一番描述,也比他精彩的辩护更有力道——


“这里没有人是神,不用献上花环”,自身的觉醒才更应是探讨社会议题时需去鼓励的。从这一点来看,《杰伊比姆》多少是比《女生规则》更优一些。


当然,无论是《杰伊比姆》《女生规则》还是《三傻大闹宝莱坞》《小萝莉的猴神大叔》,都绝非是刻意强化现实意义而牺牲艺术的电影,将它们糅到一文中剖析,仅是寻找到“出品地”共性,这些影片真正获得肯定仍然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共性和思考力量,这在全世界的影片创作中,都受用。


推荐阅读

☞ 《我们的客栈》开播,导演又双叒是吴彤

☞ 广电总局发布2022中国电视剧选集,20部剧迎高光时刻

☞ 周末荐片丨国漫的漫,是浪漫的漫


-END-

主编:依梧

作者:宵夜

编辑:五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标注“原创”的文章系文娱头版独家稿件,文娱头版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如需了解转载及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135218591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