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奇谭》收官全解 | 专访总导演陈廖宇

叶晨玮 得见影视 2023-04-07

“奇谭”故事里的“中国”表达。


在《中国奇谭》2月12日播出的第八集《玉兔》中,玉兔与宇航员,神话传说与现代航天、未来科幻,碰撞出一则温馨纯粹的故事。《玉兔》为《中国奇谭》的“想象力风暴”巧妙收尾。



从“浪浪山”出发,到“月宫”返航,《中国奇谭》带给观众不少惊喜。“我们希望给观众提供不一样的体验,给动画增加更多元化的表现”,在与总导演陈廖宇的对话过程中,他阐释了作品背后的创作脉络及思考。


《中国奇谭》总导演 陈廖宇


01

“中国”是底色,“奇谭”是风格

《中国奇谭》刚播两集时,口碑开始发酵。

《小妖怪的夏天》中的小猪妖和浪浪山,击中了许多年轻奋斗者的柔软处;《鹅鹅鹅》解读空间大,意蕴悠长。

《小妖怪的夏天》


《鹅鹅鹅》


每集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动画风格,观众难免产生疑问——这部作品贯穿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到收官时整体回看,答案逐渐明显,标题即主旨。“中国,代表所有创作必须具有中国的文化特性;奇谭,就是故事类型必须具有传奇、幻想的色彩”,陈廖宇说。

于是,观众看到了神话“大IP”《西游记》、胡同里的石狮子像、中国奇幻小说等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即便是一些看上去不那么具有传统文化符号的作品,肌理中也蕴含着中国特性。


比如《飞鸟与鱼》,三渲二的动画制作风格,有“田螺姑娘”等从中国民间故事中取材的元素;故事的发生地,分集导演寻找到浙江舟山某处小岛作为创作原型,岛上的废弃地堡、废旧渔船,皆有地域特征。


在中国底色与奇谭风格基础上,每个故事又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元解读空间。

比如《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小满》《小卖部》等都予人“往事随之而去”之感,深入探究,又不仅是让过去和当下二元对立、简单取舍的“怀旧”题材。

“《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中,神仙们坐上巴士,其实我们不知道将往何处去,它们不一定是消失,或许某天巴士又带着它们回来了。这集是开放式的结尾,在我看来,它强调‘变迁’,传递出人在面对事物变化时,产生的复杂情绪。”


对于每一个故事,陈廖宇也有自己的解读——比如《小满》讲述孩童成长过程中的幻想与得失;《小卖部》则是城市建设与生活变化带给一位老人的内心体验。

《小满》



《小卖部》


在他看来,这些故事有着完全不同的叙事与表达,“文艺作品不能光看故事的表面元素,还要看创作者注入其中的深层意义”

02

不预设“中国风”

《中国奇谭》的构思缘起于2020年底。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决定为2022年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为上美影建厂65周年,同时也为了迎接中国动画新的百年策划一个项目,立足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的陈廖宇也正琢磨着做一些有探索性又多元化的短片,双方一拍即合。

两年多过去,《中国奇谭》面世,剪纸定格动画《小满》、偶片定格动画《玉兔》等,让观众看到了中国动画与中国动画人的活力。


《小满》


《玉兔》


创作之初,首先要做的是组建创作团队。“主创团队应当满足文化特性与内容特性的要求,我们希望把创作空间留给导演——这是一个‘半命题’式的创作,他要有自己的创作欲望,从而创作出与要求相契合的故事”。团队组建罢,上美影和陈廖宇便与成员开始反复推敲,据介绍,许多导演都提了不止一个想法,最终,按照最大限度做出差异化的思路,确定下如今呈现的8个故事。

关于《中国奇谭》的创作思维,陈廖宇用了两点来概括:一是不预设“中国风”,当中国创作者用真诚去创作,那“中国风”便自然流露;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应当“为我所用”,不成为表达的负担。

无论是《鹅鹅鹅》中阳羡书生变幻莫测的遭遇,还是《小满》中“童年阴影”与“童年记忆”辩证统一,《中国奇谭》表现出中国人惯有的价值观与对事物的认识。 

《鹅鹅鹅》


不止于画面精巧勾勒、故事用心打磨,在配乐等创作细节,《中国奇谭》也出圈了。

当神仙坐上乡村巴士,唢呐声响起,一股辽阔的沧桑感“扑面而来”;玉兔与王小顺返航地球一幕后,片尾曲《神仙谱》结合流行音乐与传统民乐的风格,与全片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视听效果的协调让不少观众在弹幕区留下“对味儿了”等评价。陈廖宇也说,配乐在《中国奇谭》中的作用非常凸显,“可以说如果没有现在的配乐,8个故事艺术表达的效果损失不止一点”。

03

“我们到了吗?”

《中国奇谭》播出后,在哔哩哔哩取得了超过2.1亿的播放量,豆瓣评分9.2。

数据与口碑俱佳,但收官之际,陈廖宇仍有种“当局者迷”的心态。在他看来,作为创作者,很难自己下定义作品成功与否,还是需要观众来给予评判。“我更多的理解是,观众对我们创作态度给与肯定,我们深知在可取之处外,也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深深感到在创作态度上多付出一分,观众的回馈可能是两分。”

2022年,中国动画走过了“第一个一百年”。过去的百年,《中国奇谭》的出品方之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出了一系列经典佳作,形成了“中国动画学派”,其对动画风格、题材的探索,滋养了包括陈廖宇在内的许多中国动画人。《中国奇谭》这部作品,无论是名字还是内容,都充满了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作品的致敬,“含《天书奇谭》量”极高。

《鹅鹅鹅》致敬《天书奇谭》阿拐一角


2021年,《天书奇谭》4K修复版曾重新回到电影院,在陈廖宇看来,让一些国产经典动画进行更高画质地呈现,让更多人再一次欣赏,无论是在精神层面的致敬,还是学术领域的研究,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一件事。


“第二个一百年”开启,《中国奇谭》便展现了上美影“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创作精神。

站在新的起点,陈廖宇对中国动画产业有着不小的期待。“这几年的中国动画作品,创作者们大多带着一种自我意识,都试图在创造或者证明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形式,无论是视觉、听觉,还是叙事方式、镜头呈现。”

在《中国奇谭》收官后,陈廖宇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玉兔》最后一句也是本季《中国奇谭》的最后一句台词是:‘我们到了吗?’玉兔的这句台词也像是对《中国奇谭》的发问——是啊,我们到了吗?我们只是出发了,我们远远还没到,我们会和中国动画一起努力前行。”

陈廖宇与分集导演手绘祝贺《中国奇谭》收官图

(受访者图片由本人提供)

推荐阅读

☞ 新剧测评 | 《狂飙》之后,这四部剧谁能接“春风”

☞ “少年种地”与综艺

☞ 爱优腾芒的内容“供货商”


-END-

主编:依梧

作者:叶晨玮

编辑:五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标注“原创”的文章系文娱头版独家稿件,文娱头版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如需了解转载及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135218591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