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越感的来源丨认知狭隘和惯性思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孙娟的书房 Author 孙娟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 微信公众号“孙娟的书房”
ID l SJDSFSJ
作者 l 孙娟
“这种情况很多。
人对他人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认知和经验。
如果对方低于自己好办。如果对方高于自己很多,而自己又缺乏这方面的反思能力,就会出现这个情况。
尽管两个人平时可能交流很多,但是实际上,甲说的话,乙未必听得懂啥意思。
可能甲都说到了80分的问题,但是乙才理解到20分。那么,乙就一直会以为甲是20分的水平。
有一天,乙自己提升了变成30分,乙就立刻给甲分享30分的东西。
但是甲就会觉得“难道这个我不懂吗”?
但是在乙的视角和认知中,咱们以前压根不懂这个啊!”
所以,人和人的认知差距非常大,达到难以想象。
现实中,没人会觉得自己有优越感,其实,越是认知狭隘的人,越会给人一种优越感。
优越感往往与无知,自大,傲慢,同时出现,其实是因为自己的认知太窄,而看不到他人的认知边界导致。
出过《诗经解读》,《魏晋政治与风流》,《中国书房》等作品以及经常讲座的大生老师,说他也遇到过这样的事。
“大概16、7年前,那阵儿于丹还正大火。
我认识一个朋友。
他问我在做什么,我说我在干什么干什么。
他说:啊,你在搞国学啊。那我觉得你可以看看于丹。
我说:我看于丹!?
他说:是啊。这个人很厉害的。她讲论语。
我说:论语我小时候都会背,于丹讲的特别差。
他非常不信,说:你就吹吧。不要太骄傲。”
对方都不愿意多问一句,你是什么背景,你的国学现在研究到什么深度了,出了哪些书?
傲慢带来的自我封闭,只想着教育他人,却从不反思自己,也没有学习的兴趣。
和人交流永远只是教育,而不是探讨。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永远都是向下兼容的。这是由交流的本质决定的。
一个成年人和幼童交流,永远只能成年人向下兼容交流幼童能听得懂的话题,不可能要求幼童突然提高认知向上兼容成年人,他做不到。
幼童永远会觉得,这个大人和我玩的挺好,我说的他都懂,他说的我也懂,我们是一样的。
他想不到,这个成年人那些没给他展示出来的部分。
认知的高低也是如此。
我和高校的教授会讨论学术问题,和一些读书人会讨论对世界,人生的思考。
但是到我那个妹妹那里,永远只能听她讲讲,谁出轨了,谁流产了。谁离婚了。
我不能发表观点,否则她会觉得我在胡说八道,胡言乱语,在装逼。
所以,我和她之间的话题永远都像两个八婆之间的八卦。
在她眼里,可能一直都把我当不如她的八婆看待。
当然,我也无法从和她的交流中感受到精神沟通的乐趣。
有一次,我和一个彼此惺惺相惜的发小聊天,他没怎么上过学,但人很好。
我和他之间互相尊重,也愿意说一些由衷的话。
他说:“你可能和我们班某某一样,老觉得别人不懂他,我们就是觉得他奇奇怪怪的。”
我问他:“你觉得你说的话我能懂吗?”
他说:“全部都懂啊。你说的话我也都能听懂啊,你为什么觉得我不懂呢?”
我说:“因为我的大部分内容没说给你听。那些哲学的,艺术的,思考的,社会学,人类学的。”
他说:“那些我确实不懂,这些方面我没学过。”
我也遇到一些人,大家都说,真想遇到个高人,给我指点指点,帮我提升一下认知。
但是听说某某很厉害,我和他聊过,没觉得他厉害啊,他说的我都懂。
其实,是因为超出你认知范围的内容,就算是高人,聊天时也实在无法开展。
人与人的沟通是无法向上兼容的。
只能通过自己读书,听课程,多看别人的总结,多经历,才能提升认知。
我希望,我永远不要成为那个端碗的人。
自己的认知狭隘的可怜,还对交换的结果沾沾自喜。
如果有人对我的认知层次失望,我更不能抱怨,因为也许对方有一个我还没看懂的广阔世界。
我要想办法多学习,多思考,扩展认知。
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局限的,这不可怕,但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根据实际情况理解现实。
不能在没沟通的前提下,还不了解对方情况的时候,就想当然的认为对方不如自己,或者和自己在一个层次。
这样很蠢。
我也永远不要成为一个,在现在交通如此发达的社会中,盲目的对一个知识分子说:
“来北京啦,让老公带你去故宫看看,涨涨见识。”这种话的人。
也不能不了解对方的真才实学,傲慢的给人推荐:“你搞国学啊,建议你看看于丹。”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好文推荐 ↓↓
走散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三观一致的读友
可以扫码加维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