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3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优越感的来源丨认知狭隘和惯性思维

维罗听涛 2022-03-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孙娟的书房 Author 孙娟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 微信公众号“孙娟的书房”

ID l SJDSFSJ

作者 l 孙娟





先了解一个故事,《端碗的人和端锅的人》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就像两个端着不同容器的人面对面站着,交换容器里的东西。

两个人之间隔着一块帘子,谁都看不见谁。

一个人端着碗,容量小;一个人端着锅,容量大。

就像人和人精神世界的丰富和认知范围的大小不同。

他们都装满了东西,都能从给予和接收中体会到快乐。



端碗的人每次将自己的全部东西给出去后,对方都全部成功接收了,他觉得很满意。

每次接收对方的东西,都满满一碗。

端碗的人觉得,我和对面这个人的交流好满足,好舒服,他又能懂我,又能给我。

我和他真是心灵契合,幸福满满。



而在帘子的另一头呢?

端锅的人每次给予的时候,发现只给出去一小部分,绝大部分给不出去了。

每次满怀期待接收的时候,接收到的东西连自己的锅底都铺不满。

他憋屈,孤独,失望,失落。

他觉得这场交流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他从和对方交换的过程中,既感受不到被理解,也感受不到被满足。

对这段关系,两个人的感受完全不同,评价也完全不同。



在现实中,人和人的认知差异,大到我们无法想象。

问题是,看问题只看表面的人,当看到对同一段关系,一个人很满意,一个人很失望时。

往往会认为失望的那一方事多,毛病多,不懂知足。

殊不知,人和人的精神世界,认知范围的大小差异很大。

他是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端锅的人,可惜端碗的人意识不到看不到,其他人不了解情况,也看不到。



端碗的人以为,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就是全世界。

因为人永远无法意识到自己意识不到的东西。



我想,我不是端碗的人,我端着一口小锅,但一定有人端着更大的锅。

因为我看到了有些人的认知比我狭隘,就能意识到,一定还有很多人的认知和精神世界要远胜于我。

谦卑由此而来。

所以,越是认知狭隘的人,越容易自以为是。



大学毕业后,从开始挣钱的那天起,我没想过给自己买包包和奢侈品,心里想的是:我终于可以经常买书,经常出去旅行了。

十几年来,我也是这样做的。

当初之所以选择当老师,也是为了有寒暑假,时间自由,能有大块的时间出去旅行。

刚毕业时,很多人说你这么会写文章,又懂那么多社科知识,建议我考公务员。

但我一想到一年到头坐在办公室里上班,只有在黄金周的人群中出门匆匆一趟,根本不可能深度游,这样的人生让我恐惧。

所以从来没尝试过考公务员。



工作后的这十几年里,我基本把国内走遍了,后来又学习了文化人类学和深度访谈,旅行起来更加有趣。

旅行,读书,交友,对我的帮助非常大,让我见识到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思维逻辑,不同的世界观。

让我在没形成对一种文化的固有认知之前,就懂得理解和认可不同的文化模式,也懂得如何多角度分析问题。

对世界的探索是有瘾的。

随着自己的认知边界越来越大,人会发现更多自己之前没意识到的事情,也有更强烈的好奇心。

同时也更加频繁深入的审视自己,审视生活。

在这些乐趣面前,物质层面的愉悦感,确实不值一提。



这个放下暂且不提。

去年冬天我从呼和浩特的高校离职了,因为先生目前在北京创业,所以我就先暂时来北京了。

其实我对北京的感觉是复杂的。

我不喜欢现代化的浮躁,极其厌恶人们之间的攀比,也不想让自己的生活消耗在时代的快节奏榨取劳动力中。

所以这也是我们计划只是在北京暂住的原因。

但是,现代的北京没引起我兴趣,历史的北京却沉淀厚重,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也基本走遍了历代王朝留在这块土地上的古迹。



那天遇到这样一件事。

去年冬天,正好朋友小聚,当时在场的有位第一次见面的女性。听说我是从内蒙古来的,辞职了。

于是就问我:“你老公带你去过故宫没?”

我第一反应是没有,于是回答“没有。”

心里想,故宫太熟悉了,年轻时候去过几次,最近几年没再去,也许会有新的认识。

不过也不用老公带着去,他那么忙,再说我一直习惯自己独自旅行。



对方说:“哦,你还没去故宫啊,这下来北京了,要好好转转,像颐和园啊,圆明园啊,北京的好地方挺多的。”

我猛然觉得,我在对方眼里,是不是那种生活在偏僻农村的,没出过村的,上个世纪的老太太?我的名字是不是应该叫翠花?

我当时没说话,觉得我要是梗着脖子辩解:我去过故宫。

是不是就透着一股子傻气?



我有个妹妹,从小家庭优越,总是觉得其他人见识,修养都和她有差距。

但成年后基本不读书,不出门,不交友。信息完全封闭,人是会傻掉的。

我已经习惯了她带着优越感居高临下的和我说话,对我评判,给我建议。

也总是只谈两个人能谈的来的话题。

在她面前,我从不谈读书,电影,旅行,艺术,个人追求,一般都是一些家长里短。

偶尔我说一些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分析,她也总是听不懂,但还用一种鄙视的神情毫不在意:

“就你那家庭,你从小就傻,快自己别瞎想了,不行让别人替你做决定吧”。

这是她对我常说的一句话。



其实这些年,为了解答心中困惑,我从读研期间就开始自学心理学知识。

后来,读佛洛依德,荣格,研究社会心理学,与系里社会工作系的老师一起修萨提亚家庭教育课程,也经常参加线下的心理学咨询机构的活动。

但是我在她面前,从来不提这些事情,因为我知道这些她不关注,没兴趣。

结果前年有一天,她突然对我说:“昨天办公室来了一个心理咨询师,聊了一会天让人好舒服啊,心理学挺好的,你也去了解了解。”

嗯?我已经研究了十几年,早已经成了我的专业,你现在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对我说心理学挺好的?


昨天,和大生老师提起这个事,他的解释我认为非常到位,他说:

“这种情况很多。

人对他人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认知和经验。

如果对方低于自己好办。如果对方高于自己很多,而自己又缺乏这方面的反思能力,就会出现这个情况。

尽管两个人平时可能交流很多,但是实际上,甲说的话,乙未必听得懂啥意思。

可能甲都说到了80分的问题,但是乙才理解到20分。那么,乙就一直会以为甲是20分的水平。

有一天,乙自己提升了变成30分,乙就立刻给甲分享30分的东西。

但是甲就会觉得“难道这个我不懂吗”?

但是在乙的视角和认知中,咱们以前压根不懂这个啊!”



所以,人和人的认知差距非常大,达到难以想象。

现实中,没人会觉得自己有优越感,其实,越是认知狭隘的人,越会给人一种优越感。

优越感往往与无知,自大,傲慢,同时出现,其实是因为自己的认知太窄,而看不到他人的认知边界导致。



出过《诗经解读》,《魏晋政治与风流》,《中国书房》等作品以及经常讲座的大生老师,说他也遇到过这样的事。

“大概16、7年前,那阵儿于丹还正大火。

我认识一个朋友。

他问我在做什么,我说我在干什么干什么。

他说:啊,你在搞国学啊。那我觉得你可以看看于丹。

我说:我看于丹!?

他说:是啊。这个人很厉害的。她讲论语。

我说:论语我小时候都会背,于丹讲的特别差。

他非常不信,说:你就吹吧。不要太骄傲。”



对方都不愿意多问一句,你是什么背景,你的国学现在研究到什么深度了,出了哪些书?

傲慢带来的自我封闭,只想着教育他人,却从不反思自己,也没有学习的兴趣。

和人交流永远只是教育,而不是探讨。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永远都是向下兼容的。这是由交流的本质决定的。

一个成年人和幼童交流,永远只能成年人向下兼容交流幼童能听得懂的话题,不可能要求幼童突然提高认知向上兼容成年人,他做不到。

幼童永远会觉得,这个大人和我玩的挺好,我说的他都懂,他说的我也懂,我们是一样的。

他想不到,这个成年人那些没给他展示出来的部分。



认知的高低也是如此。

我和高校的教授会讨论学术问题,和一些读书人会讨论对世界,人生的思考。

但是到我那个妹妹那里,永远只能听她讲讲,谁出轨了,谁流产了。谁离婚了。

我不能发表观点,否则她会觉得我在胡说八道,胡言乱语,在装逼。

所以,我和她之间的话题永远都像两个八婆之间的八卦。

在她眼里,可能一直都把我当不如她的八婆看待。

当然,我也无法从和她的交流中感受到精神沟通的乐趣。



有一次,我和一个彼此惺惺相惜的发小聊天,他没怎么上过学,但人很好。

我和他之间互相尊重,也愿意说一些由衷的话。

他说:“你可能和我们班某某一样,老觉得别人不懂他,我们就是觉得他奇奇怪怪的。”

我问他:“你觉得你说的话我能懂吗?”

他说:“全部都懂啊。你说的话我也都能听懂啊,你为什么觉得我不懂呢?”

我说:“因为我的大部分内容没说给你听。那些哲学的,艺术的,思考的,社会学,人类学的。”

他说:“那些我确实不懂,这些方面我没学过。”



我也遇到一些人,大家都说,真想遇到个高人,给我指点指点,帮我提升一下认知。

但是听说某某很厉害,我和他聊过,没觉得他厉害啊,他说的我都懂。

其实,是因为超出你认知范围的内容,就算是高人,聊天时也实在无法开展。

人与人的沟通是无法向上兼容的。

只能通过自己读书,听课程,多看别人的总结,多经历,才能提升认知。



我希望,我永远不要成为那个端碗的人。

自己的认知狭隘的可怜,还对交换的结果沾沾自喜。

如果有人对我的认知层次失望,我更不能抱怨,因为也许对方有一个我还没看懂的广阔世界。

我要想办法多学习,多思考,扩展认知。



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局限的,这不可怕,但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根据实际情况理解现实。

不能在没沟通的前提下,还不了解对方情况的时候,就想当然的认为对方不如自己,或者和自己在一个层次。

这样很蠢。

我也永远不要成为一个,在现在交通如此发达的社会中,盲目的对一个知识分子说:

“来北京啦,让老公带你去故宫看看,涨涨见识。”这种话的人。

也不能不了解对方的真才实学,傲慢的给人推荐:“你搞国学啊,建议你看看于丹。”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好文推荐 ↓↓


科技不是第一生产力,自由才是。


不来一次战争,有的人会忘了自己是最底层


远离喧嚣,追求真理丨打通世界的六个认知


张文宏再出金句丨如果你没活到85岁,别说自己很长寿!


大西洋月刊丨地球上最大的专制“国度”,扎克伯格的野心






走散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三观一致的读友

可以扫码加维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