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区委工作报告解读之八】非遗城
记者:荣昌非遗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如何?有何优势?
郭晓波:我区非遗资源丰富,已累计命名3项国家级非遗、23项市级非遗、138项区级非遗。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的荣昌夏布织造技艺,被誉为纺织品的“活化石”;始于宋代的荣昌折扇,也叫“巴蜀扇”,与江苏苏州的绢绸扇、浙江杭州的书画扇共誉为“中国三大名扇”;有800年生产历史的荣昌陶器和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同时,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三大国家级非遗及关联产业产值超过150亿元。
荣昌猪品种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以其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瘦肉率较高等优良特性而驰名中外,是世界八大优良种猪之一。2021年,在重庆市旅游资源普查中,荣昌陶和荣昌猪被评为五级旅游资源单体,编入《重庆市特品级旅游资源》。
记者:“非遗城”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郭晓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功能名片,它们是这座城市的形象代表、展示的“窗口”,是由城市发展阶段决定的。对现阶段的荣昌来说,非遗文化、产业转型、生态绿色、城市更新等逐步成为城市特点,诞生新名片理所当然。基于我区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提出的“非遗城”,正是秉承优化城市建设的初心,创新城市更新路径,在城市建设“骨架”中,填充文化“血肉”,以非遗魅力增强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质。
记者:“非遗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郭晓波:“非遗城”就是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迎宾大道、昌龙大道为纵横分隔线,辐射峰高、双河、广顺、安富、直升、万灵等区域,创作以“猪陶扇布”为代表的城市IP形象,分别对应布局在城市的东、西、南、北方向,作为该区域的主导形象,集中展示在迎宾大道、昌龙大道的纵横线和延伸线,让非遗文化成为城市灵魂,打造非遗文化消费体验新场景。
记者:我区将如何打造“非遗城”?
郭晓波:我们将从优化顶层设计,展示城市文化空间个性,创新城市更新路径等方面,加强荣昌非遗元素与城市建设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打造“非遗城”。
一是优化现有的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将荣昌非遗元素融入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筑空间、文化开发项目等,赋予城市新的文化内涵和魅力,凸显城市品质。
二是将非遗资源应用于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应用非遗元素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景观、建筑、雕塑等标志性文化符号,形成独特的城市风格。以城市道路、广场公园、市政设施、户外广告、建筑外立面等为载体,在城市中再现非遗艺术,展示非遗作品,科普非遗知识,渲染非遗文化氛围。
三是创新城市更新路径。对已建成的城市景观、公园、广场等文化空间进行改造,以壁画、小雕塑、微花镜等形式将非遗元素植入滨河步道、主干路网、景观道路改造中,构建既体现品质,又突显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城市景观。
记者:“猪陶扇布”如何分块布局?
郭晓波:分别布局在城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城东,以荣昌猪文化为主,重点在黄金坡新区新建的公园、道路,昌龙大道、昌州大道、东湖东路等主干道,通过沿街的墙绘艺术、地面装饰、园林景墙、景观图腾、绿化模纹、景观小品、雕塑艺术等展示猪文化。
城西,以荣昌陶文化为主,结合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将荣昌陶美学特征融入地面装饰、休闲设施、标识标牌,彩绘荣昌陶工艺流程、造型分类等打造非遗文化墙;结合道路品质提升、绿化补缺提质,在公厕、垃圾桶、井盖、道路隔离栏等市政基础设施更新上融入陶文化元素。
城南,以荣昌折扇文化为主,在拟建的荣昌高新区科技创新中心,开设荣昌折扇代表性作品展示厅,现场展示折扇制作工艺技巧;在中央公园建设、海棠广场改造时,增添荣昌折扇文化符号,打造折扇塑石、折扇广场、扇形文化墙。
城北,以荣昌夏布文化为主,在夏布小镇围绕非遗文化知识普及、亲子互动体验、非遗文化展示,辅之相关的配套餐饮、文创产品及旅游纪念品开发销售,让市民就近亲身体验和感受、触摸非遗文化;新建夏布文化主题口袋公园,点缀具有夏布元素的公园设施,展现夏布制作工艺。
(区文化旅游委非遗中心供图)
推荐阅读
记者/蒋坤红 通讯员/夏华梅
文字编辑/屈婷 新媒体编辑/殷利
编审/李娟 值班编委/龚淑
副总编辑/薛晓霞 总编辑/胡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