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才有能力打败以色列?

吴老师醉后笑谈 近距离2 2024-03-11

早在3、4天之前,以色列就有能力对加沙发起地面进攻了。但直到现在,他们仍然踯躇不前。

他们不是像乌克兰那样没有足够的武器弹药,面对的也不是俄军那样的强大敌人。

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干净、彻底地辗压、消灭哈马斯,他们也不畏惧于牺牲。但有无数圣母一般的人扯着他们的胳膊,要求他们做纯洁的白鸽子。

想像一下这个场景:

一只白鸽子正在蓝天里自由地翱翔,突然来了几只黑色的鹰隼,其中一只向白鸽子飞过来,狠狠地啄它的眼睛,打算把它掳走当作美味的晚餐。
被啄得伤痕累累的白鸽子使出全身力气和狠毒的鹰隼搏斗,那只鹰隼很快就败下阵去,逃进了鹰隼群。

白鸽子忍着伤痛奋力追击,一路上把有意无意挡住自己的鹰隼撞得七零八落,肮脏的黑羽毛漫天飞舞。鹰隼们“呱呱呱”地乱叫“咬死那只白鸽子”,但没有一只敢上前迎战。

就在白鸽子即将追上那只啄它的鹰隼时,一群白鸽子飞了过来拦住了它,叽叽喳喳地说:

你怎么能撞到那些没有攻击你的鹰隼呢?
你看,那只鹰隼被你撞掉了一片羽毛,虽然羽毛又黑又丑,但那也是羽毛呀!

你看,你的白羽毛现在沾染了血,不纯洁了!

停下!回来!咱们是鸽子,是和平的象征,怎么能攻击鹰隼呢?

要爱惜咱们的白羽毛,别弄脏了它!

有一只鹰隼被你撞掉下去了,你是一只有罪的白鸽子!

……

以色列就是那只白鸽子。批评它羽毛沾了血的,既有极左翼,也有极右翼,还有那些指望鹰隼冲撞鸽群时也乘机抓两只白鸽子回家炖汤的人。

没有一个敌人可以打败以色列。能打败它的,只是那些整天爱炫耀白羽毛的朋友。

我多次建议朋友们抽空看一看《果尔达》这部电影(点击标题可看)。

1973年10月6日早上,时任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接到确切的情报,埃及和叙利亚将于当天晚上同时从南北两处向以色列发起猛烈攻势。

军方建议先发制人。

梅厄夫人立刻打电话给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后者要求她不要先发制人,只需加强防御。(不要弄脏白羽毛)

结果埃叙两国提前4个小时发起攻势。
在最初的一个星期,以色列差点被灭国,梅厄夫人甚至向部下暗示,如果战败宁可自杀也不当俘虏的决心。


然而,机智勇敢的以军很快扭转战局,先打退叙军,再将2万埃及军困在没有水源的西奈半岛上。

此时,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以对美国断供石油为要挟,逼迫美国出面要求以色列签订停战协议。

基辛格连夜飞往以色列,在梅厄夫人的家里拿出了停战协议。

梅厄夫人拒绝了。

以色列要求埃及释放以方9000名战俘,并承认以色列,达到这两个条件才会解除对2万埃及士兵的包围。

梅厄夫人告诉基辛格,如果这2万人渴死,埃及总统萨达特一定会被埃及人吊死——所以,“他一定会同意”。

她成功了。

如果当时她被基辛格这只白鸽子拖住翅膀,不知道这些年来要多发生几场战争,增加多少冤魂。

现在,这些白鸽子又飞出来阻止以色列了。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会对战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可以肯定,时间会延长。

延长时间,将世界的眼光和西方的支援拖在中东,哈马斯就成功了——削弱对乌克兰的关注和援助力度。

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既要”以色列打击哈马斯,“又要”在打击过程中不波及误伤到加沙平民。

在战争中,平民被误伤在所难免,这很残酷,但它是现实。国际社会应该关注的是:进攻方有没有尽量避免对平民的伤害;平民所在国的政府有没有努力帮助平民逃离战火。

现实是:加沙北部数千辆私人汽车的钥匙被哈马斯抢走,哈马斯的高层在卡塔尔呼吁平民不要离开,还在路上埋设路障阻止平民离开。

其实,现在所有对巴以、哈以历史及现实关系的讨论都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此次哈马斯的袭击和以前不一样,它是为了帮俄国缓解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困境。

假如,有一天以色列竟然真的失败了,打败他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朋友。

所幸的是,拜登15日在接受CBS“60分钟”采访时表示,哈马斯必须被彻底消灭。他同时警告以色列不要占领加沙,因为发动袭击的是哈马斯,而哈马斯不能代表巴勒斯坦人民。他同时指出,必须有一条通往建立巴勒斯坦国的道路。


在傻白甜聚集的西方世界里,这种招数只有混迹江湖近半个世纪的拜登才能想出来。

但愿以色列的朋友们不要再系住他的翅膀了。

最后介绍一下最新战情。

1.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在与拜登通话中称,哈马斯不代表巴勒斯坦人民,他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的攻击。 

这一巴掌不知道打肿了多少脸!
不过,我还是不明白:为何欧洲能够接纳乌克兰1000多万难民,而巴勒斯坦“血浓于水”的阿拉伯兄弟却用混凝土把边境堵上,不愿意接受一个加沙人?
也许,他们彼此之间太了解了。
欧洲、北美,包括伊朗,都有大量的巴勒斯坦人在那里正常生活(有未经证实的媒体披露消息称:住在卡塔尔的哈马斯最高头领哈尼亚的三个姐姐都在以色列生活了30年以上,都是以色列公民),但有多少人正常生活在其他阿拉伯国家呢?
我没有调查,但我相信,肯定不会太多。
下图中的绿色部分都是阿拉伯国家,只有我用蓝线圈起来的一小块是以色列。
——如果它不强悍,这地方早就是“以色列遗址”了。

2.以色列官方称,加沙北部已经有60万人向南部转移。根据哈马斯在加沙30%多的支持率来看,再转移20万人以上,以军就可以行动了。
3.拜登称以色列如果占领加沙将是一个“大错误”之后,以色列驻联合国特使告诉CNN,以色列“没有兴趣”占领加沙。

占领或者统治,既是一项权力,也是一项义务。占领者必须保证被占领领土上居民的生活和物资保障,这是国际法基本的战争规则。对以色列来说,最有利、也是最少被批评的做法就是,铲除哈马斯之后,将加沙交给被100多个国家承认的巴勒斯坦法塔赫政府。

4.拜登任命美国驻土耳其大使大卫·萨特菲尔德担任美国中东人道主义问题特使,其职责是“专注于确保拯救生命的援助能够送达整个中东地区的弱势人群”。

5.当地时间16日上午,马斯克发了一条X文说:“没有一颗狠心,你能战胜仇恨吗?”

目前不清楚他这句话想表达什么意思,但根据此前他在谈论哈以战争时的话,可以确定他表达的是有关以色列与哈马斯的话题。
“仇恨”指的是哈马斯,“狠心”指的是以色列。

也许,马斯克理解了以色列成为“狠人”的原因。
6.德国《世界报》15日头版全部用来登载10月7日袭击中遇难者名单。


但整个版面只登得下不到一半的遇难者名字。
7.以色列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总理内塔尼亚胡辞职。原因是他即便在以色列遭到凶残的恐怖袭击之后,依然与侵略乌克兰的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

观察人士普遍人认为,哈马斯袭击以色列的目的是缓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困境。
世界就是这么复杂。我支持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反恐战争,很多人要和我探讨以色列这样那样的毛病和罪恶。在他们眼里,支持谁、反对谁都是100%,一个国家、组织或个人要么是白的,要么就是黑的。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国家、组织或个人都是灰色的,只是深浅程度不同而已。
如果按100分的标准来打分,在我眼里,以色列在60分以上,巴勒斯坦在60分以下,而哈马斯是负分。

顺便说一句,如果我是以色列人,我也会呼吁内塔尼亚胡辞职。

8.哈马斯首领之一哈山·尤索夫的长子马沙贝·尤索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时,出乎意料地公开指责哈马斯欺骗国际社会,利用巴勒斯坦人民制造灾难,是腐败的恐怖主义组织。尤索夫发言时,全有人都懵了,全场鸦雀无声。

为哈马斯洗地,别不好意思,请继续。
9.突发:穆斯林枪手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枪杀死2人,多人受伤,据称凶手已经逃入法国。此前一个美国老头杀害了一名定居美国的巴勒斯坦儿童。
世界正处在分裂与仇恨之中。而仇恨的始作俑者,毫无疑问是恐怖组织煽动起来的。
10.突发:布林肯躲进地堡避难。16日,布林肯结束访问后再次返回特拉维夫,与内塔尼亚胡及以色列战时内阁举行会议。会议过程中响起了突袭警报,参会人员一起到防空地堡里躲避了大约5分钟。

11.以色列拒绝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访问请求,理由是“时机不对”,以后再说。
这就是亲俄的以色列右翼。当今世界的势力划分早已不再是国民利益,而是价值观代表的组织利益。而不明真相的底层——比如巴勒斯坦人——就这样被裹挟着却不自知,自己热血沸腾,其实只是高层的盾牌工具。
12.感悟:战争之门已经打开。几乎可以肯定,煽动哈马斯恐怖袭击的势力正在谋划下一次的局部战争,也许1个月,也许2个月、3个月,第三场战争就会爆发。
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只有当全世界的底层都觉醒了,这世界才有和平。
——正文完——
通知:吴老师的兴化大闸蟹正式上市了,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官场小说荐读:

《漫漫官路》|《官道天骄》|《官场红颜》|《问鼎官路》|《平民首长》|《首席御医》|《博弈》|《仕途无悔》|《官场红人》|《官路留香》|《权色仕途》|《1号首长》|《1888》|《奇谋》|

近期文章荐读:
哈马斯赌赢一局:以方表示等平民撤离后才会采取重大军事行动
不要把恐怖袭击等同于战争;最新战情
小泽宣布战后不竞选总统;如何评价以色列对加沙的极限封锁?
俄乌、哈以战争:评判交战方正义性的一条铁律;最新战情
哈以战争的三个谎言和一个真相;最新战情
哈以战争是乌克兰战争的空间延续;最新战情
从一个问题开始,对哈以冲突抽比剥茧
哈马斯突袭以色列:醉翁之意,或不在酒
遭到5千多枚火箭弹袭击后,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谁才有能力打败以色列?

吴老师醉后笑谈 近距离2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