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战争,我们都想做个好人,但这个世界不允许

吴老师醉后笑谈 近距离2 2024-03-11

昨天,法国总统马克龙于去年俄乌战争之初患上的“左派幼稚病”又发作了,他公开指责以色列说,加沙的“这些婴儿、这些妇女、这些老人都被炸死了!”

这种“左派幼稚病”的症状是:因为不懂得坏人的虚假而盲目地相信坏人;有时候只看眼前不看未来,在俄乌和哈以战争中,具体表现为只要求停火、和平,但不管暂时“停火、和平”的未来如何;有时候只看表象不看本质,为战争造成的苦难而难过,却不分析苦难的根源。

我建议这些“左派幼稚病”患者都去读读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了解一下书中所说的“锯箭杆法”。

所谓“锯箭杆法”,就是当一个人身上中了箭之后,只把露在外面的箭杆锯掉,把箭头留在肉里,然后就说治好了。
在哈以战争中,战争中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破损就是露体外的箭杆,哈马斯及其要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的宗旨就是箭头。

一天不拔掉这个箭头,它对肌体的伤害就一天不会停止。

自哈马斯诞生至今的36年里,每当以色列试图用目前这种方式彻底拔掉它时,都有一大帮“左派幼稚病”患者拦住以色列,逼迫其与哈马斯签下和平协议。据说,这样的协议签过20多次,根据我查到的资料,仅2023年上半年就签过2次。

如果一开始就将其彻底歼灭,30多年来,会少死多少无辜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平民!

这一次,以色列如果仍然不把哈马斯这颗箭头挖出来,以后还会继续互相杀戮,遭难的无辜者只会更多。

这个道理,连同样患有“左派幼稚病”的马斯克都看明白了。日前,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认为以色列找到哈马斯成员并杀死他们或监禁他们是适当的,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否则哈马斯会继续对以色列人做10月7日的事。” 

看来,马克龙并没有从俄乌战争中悟出足够多的道理,或者他只是想展示一下自己的爱心。

马克龙的话音刚落,内塔尼亚胡就回应说:“哈马斯今天在加沙犯下的罪行,明天就可能在巴黎、纽约和世界各地犯下!”他表示:“对任何平民造成的任何伤害,责任都在于哈马斯伊斯兰国,而不是以色列。”

这个逻辑并不复杂,只是很少有人会把它讲出来。

所以,马克龙很快就调整了立场,他表示:“以色列必须与哈马斯作战——毫不留情,但不能没有规则。” 

这才是一个清醒的左派该有的认知,正如前两天希拉里所说的话,也正如拜登对以色列所提的要求:在清除哈马斯的过程中,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避免平民的伤亡。

但是,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还没有哪一场战争能完全避免波及到平民,尤其是哈马斯违反国际战争法的规定,穿着平民的服装混迹在平民之中。

很简单,如果警察在解救人质的过程中误杀人质,责任当然在劫匪身上,而不是警察。

如果哈马斯真的在乎加沙人的安危,他们就应该答应以色列释放人质后停火的条件。

绑架平民当人质是《日内瓦公约》和《罗马规约》所认定的战争罪,拒不释放人质意味着这个战争罪的行为还在持续。

如果哈马斯真的既要消灭以色列又很爱惜加沙人的生命,他们就应该让平民离开战区。

事实上,他们在全力阻止,甚至不惜对试图撤离的平民扣动扳机。

昨天,以色列国防军出具的报告称,他们包围了哈马斯的军事总部。这个军事总部就设在加沙最大的三所医院——希法医院、印尼医院和圣城医院的地下。

这里也是目前整个加沙城内唯一发生激烈交火的地方,也是哈马斯全力阻止平民撤离的地方。 

上面这个视频截图是一名被阻止离开希法医院的加沙平民,摄影“记者”本意是要求他控诉以色列炸伤了他,但他却开始控诉哈马斯,结果被摄影“记者”呵斥并打断。

虽然我相信加沙平民的伤亡远低于哈马斯的宣传,但再少的伤亡也是生命。

然而,喊几句口号很容易,谴责几句也不难。难的是解决问题,让悲剧不再发生。

作为非当事人,如果真的出于爱心、同情心,应当对所有的平民——无论他是以色列人还是加沙人,包括在这场战争中丧失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抱有同样的态度。

谁杀害了他们?

战争!

谁挑起了这场战争?

哈马斯。

如果不尊重如此简单的逻辑,片面地指责以色列,那我只能认为,这些人的所谓“爱心”和“同情心”都是虚假的,背后有不可告人的动机。

事实上,为了减少平民伤亡,以色列做得比大多数人知道的更多。

除了我们在公开报道中可以看到的措施——开通安全走廊护着平民撤离战区、对准备袭击的建筑提前通知等——还有一个隐性措施:以色列军方对进入加沙参加地面行动的士兵进行了严格筛选,专尽量挑选那些结了婚而有责任心和同情心、平时心理特征比较稳定不容易冲动暴怒、没有家人死于加沙人之手的士兵。

请问:战争史上有哪一支军队曾经这么做过?

作为一个没有特殊身份的普通人,我和大多数头脑清醒的普通人一样,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杀戮,所有人都能在享受和平的温馨生活。

我们都想做一个好人。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总有一些自己和家人都不需要上战场的人用各种宏大叙事蛊惑人心,挑起战端。

在俄乌、哈以战争中,除了为在战火中丧生的平民而心痛,我既为牺牲的乌克兰和以色列士兵感到悲伤,也为普通的俄军士兵和哈马斯成员而难过。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时,都是一张白纸。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因为其成长环境想把他塑造成那样的人。

一个哈马斯成员,如果他出生在文明之地,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他之所以成为嗜血的哈马斯,主要是因为他出生在那个地方。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权力决定他人的命运和生死,只能遵从于这世界现有的逻辑,从最好的结果去判断当下。

当下的世界,战争之门已经打开,未来不可预期。

我们普通人所能做的,就是扩大视野、掌握逻辑、保持清醒,形成正确的认知。

每个人的认知,决定他能否安然度过未来至少20年的动荡期,决定他在这动荡期中的命运。

认知决定立场,立场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

在此自己做个广告。我的腾讯视频号“近距离二”已有6500多关注者,计划等关注人数超过1万时,开直播讲“逻辑思维”课程及其他话题讨论。
欢迎朋友们通过下面的视频关注我——
——正文完——
通知:本人专售名扬全国的兴化大闸蟹,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官场小说荐读:

《漫漫官路》|《官道天骄》|《官场红颜》|《问鼎官路》|《平民首长》|《首席御医》|《博弈》|《仕途无悔》|《官场红人》|《官路留香》|《权色仕途》|《1号首长》|《1888》|《奇谋》|

近期文章荐读:
刚刚,美国向以色列提供地狱火导弹
以色列的秘密调查,揭开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真相
如何看待奥巴马所说“没有谁的手是干净的,我们所有人都是同谋”?
俄罗斯终于承认;美阿就加沙问题存在分歧?
这世界,只配得上一曲挽歌
恶者浇灌仇恨之花,普通民众吞咽苦难之果
以色列拒绝停火,哈伙伴再出大招
以色列有两个战场,加沙不是重点
以色列大举进攻,国际红十字会发出理性呼声
加沙是一座“露天监狱”吗?
解决巴以问题的“两国制”方案,为何难实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面对战争,我们都想做个好人,但这个世界不允许

吴老师醉后笑谈 近距离2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