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123456
5
kN
6
朱令
7
@调研纪要
8
张靓颖
9
抖音
10
鱿鱼游戏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123456
5
kN
6
朱令
7
@调研纪要
8
张靓颖
9
抖音
10
鱿鱼游戏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鱿鱼游戏2》今天下午四点开播,网友无心上班了,导演悄悄剧透
人民日报征集“中美友好合作故事”,令人感奋
刘恺威近况曝光,父亲刘丹证实已分手,目前失业在家,没有资源
紧急通告!三高的“克星”终于被找到了!!不是吃素和控糖,而是多喝它....
话费充值活动来了:95元充值100元电话费!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印度的B面
哲空空
蓝钻故事
2023-06-21
从2月底到5月底,与读者们三个月没见,甚是想念。
蓝钻故事之所以这么久未更文,是因为“被休息”了三个月,这事来得特别突然,所以没来得及通知大家,关于这事只说一点,以后我们的文章评论会有选择性的放出,请大家理解。
蓝钻故事创立三年多,第一次遇到这种突发状况,以前有朋友建议做个预防失联的备用号,我总不当回事,现在觉得确实有这个必要。
这三个月时间,我看了不少书,建了名为“
蓝钻硬派故事
”和“
哲空空
”的两个公众号,发了一些文章,但因大号处在“被休息”的状态,所以无法通知大家,以至于跟绝大多数读者处在一个“生死茫茫两不知”的状态。
历史写作是我毕生致力之事,也是我最乐意从事的行当,只要手中有笔,我愿意写到老写到死,这周会陆续将“休假”时写的几篇代表作陆续发出,目前已发了两篇,今天发第三篇——《印度的B面》。
为了勿失勿忘,请大家点击下面两个公众号名片,关注
蓝钻硬派故事
和
哲空空
。
1975年6月,印度高等法院判决尼赫鲁之女、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竞选舞弊,甘地夫人宣告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解散国会,此事令印度备受世界瞩目。
擅长把握热点的西方出版商闻风而动,预付了一大笔稿费邀请印度裔英国作家奈保尔就此事写一本书,在此之前,奈保尔曾于1962年造访印度,写下《幽暗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这部作品。
奈保尔的祖先于19世纪以契约工身份被送到大英帝国种植园劳作,处处遭人冷眼,被视作奴隶般的存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30万印度士兵奔赴欧洲赴汤蹈火为英国而战,数十万印度人血流漂杵,为圣雄甘地、尼赫鲁等精英的“独立梦”奠定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基础,也略微改善了奈保尔这样的印度移民后代的生存环境。
尽管如此,出生于20世纪大萧条年代(1932年)的奈保尔犹如一头困兽,睁大惊恐的双眼瞪视着失业率飙升、哀鸿遍野的四周,他的世界仿佛一间行将崩溃的牢狱,作为被困其中的囚徒,奈保尔憋着一肚子数代先人活得像狗、被白种人歧视的胸中闷气,如饥似渴地读书,用知识的力量东冲西撞,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隙的疯狂年代完成了自我进化的迭代。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位漂流过海的种植园奴隶的后裔,已经是西装革履、油头粉面、擅长在伦敦的高级咖啡馆里扮沉思状吸引白人妇女目光的大作家。
奈保尔从小到大受到的冷眼和嘲笑都跟他的印度裔移民身份脱不开关系,这也是他功成名就后心里最难解开的一个疙瘩,以致于他在书中如此自我剖析:我先人为了生产而离开的那个印度,成为我心中最可怕的地方,它就像是盘踞在心头的恶魔。
除此之外,奈保尔心中还有第二个印度,这第二个印度是独立运动时期的印度,伟人辈出的印度,也是拥有伟大文明和伟大历史的印度,多少次,当奈保尔在白人统治的大不列颠被人视作弱小低贱的虫豸时,都是这第二个印度赐给他力量,让他可以挺起胸膛,在飘荡着种族歧视意识形态的刺骨寒风中永不言败地怒闯。
1962年,奈保尔首抵印度,大失所望。
奈保尔仿佛诡异地转换了角色,戴上白人殖民者的有色眼镜,嫌恶地打量着屎尿横流的恒河和垃圾遍地的街道,因种姓撕裂的人群各自沉沦于自己的天地,五颜六色的香料混合七七八八的偏见外加5亿人的体量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盘散沙。
这两次印度之旅留下的思考结晶,即是奈保尔印度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幽暗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
这本书充满了千沟万壑般的分裂,既有作为印度后裔对千疮百孔的古老文明的欣欣自得和自怨自哀,又夹杂着一股黑皮白心的“白种人的傲慢”,还时不时夹枪带棒地突兀地来上一句对殖民主义的控诉和诅咒。
1975年,英迪拉·甘地和印度成为全世界焦点之际,奈保尔第二次来到印度,写下了印度三部曲的第二部:《印度:受伤的文明》。
在第二本书的序言中,奈保尔对上一部充满分裂的书写做了解释:印度诞生于多次的征服,征服的现实决定了印度的多种面向。
奈保尔的第二次印度之行看到了一些更黑暗的东西,他造访的那个村子里,四户家庭只有一户有土地,四个孩子中只有一个能上学,四个男人中只有一个有工作。因童工比成年人节省成本,儿童作为劳动资源被“自杀式”地使用。
一个男孩因无法偿还一百五十卢比的债务,被村里的放债者抓去做了四年奴隶。村里的男人为了给有种姓的地主偿还小额债务,将妻子卖到德里的妓院……
在印度种姓的世界里,不可接触者被视作行尸走肉,被视作可以任意蹂躏的脚底之泥。被称作圣雄的甘地以仁爱之心和干瘦之躯、胼手胝足、绞尽脑汁地将“不可接触者”融到印度教体系之中,称他们为哈里真——神之子民,让这些被弃之如敝屣的人感受到自己在这个冰冷世间曾经被爱护被珍视,可惜圣雄虽寿,犹有尽时,这位身体极弱精神力极强的圣雄在1948年德里的巴利亚宫向神祈祷时被RSS(国民志愿服务团)成员射杀,在后来的日子里,该组织的另一名习得杀人技的成员莫迪成为缤纷世界的风云人物。
奈保尔第二次到访印度时,甘地已死了二十多年,被圣雄称作神之子民的哈里真又还原为任人欺凌的不可接触者,被困在种姓的最底层难以翻身。
更可怕的是甘地的精神遗产让哈里真们进入了另一个误区——将贫穷奉为神圣,乃至成为所有真理的基础,心甘情愿的忍受其他种姓的压迫和歧视,并在一个自洽的系统里自我感动。
奈保尔的第二次印度之旅让他和自己的故乡相看两厌,在一位印度企业家的豪奢晚宴上,奈保尔以为能找到一些共同语言,他像个思想小贩那样谈到印度的种姓制度和西方的自由平等,却没成想换来后者的冷嘲热讽。
这个印度企业家曾是一位大公,三个世纪之前,他的士兵先祖在一次血染恒河的战役中从尸堆里将国王的某个亲戚背了出来,因此而获得了几百平方英里的封邑。1971年,甘地夫人废除了所有印度大公的头衔和用度,令后者心中充满怨毒。
企业家忆当年,1947年以前,我统治这块领地二十八年,掌握生死大权,我能吊死一个人而没人能动我分毫,现在他们剥夺了我的荣耀和特权,我什么都不是,但我仍然可以出去走动,没人会像射杀肯尼迪那样射杀我,这是我们的爱和感情。你出去跟那些人聊聊,他们是穷,但他们不是没人性,你和你的英国主子少来管我们,你少来跟我们说我们是蠢人,你们在英国活得幸福吗?顾好自己吧。
奈保尔听闻此言,肝火上升,声音变得颤抖,眼中泛着泪花,扯着脖子叫喊:我们在英国很幸福!
在与印度企业家的暴力对话中,奈保尔失控了,仿佛多年来披在身上的那张“作家”的画皮被一把扯下,露出童年时作为印度裔移民后代饱受屈辱的经历,那是一道不断受伤又不断结痂的伤口,一经触碰,流血不止。
在第一部关于印度的书中,奈保尔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读起来有一种一气呵成的速度感,对印度各阶层人士都有着细腻入微的描画,而在印度三部曲的第二部中,奈保尔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只写了不到十万字,而且在这十万字中,最深刻的部分,不再是对印度现实社会的解剖,而是他对另一个作家纳拉扬创作的故事《桑帕斯先生》的解读,这个故事暴露了印度人精神世界里共有的某种真相,也记载着“印度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印度”的答案。
斯里尼瓦斯是《桑帕斯先生》的主人公,此人是个喜欢沉思的闲人,他曾从事过许多职业,却都无法长久,37岁的他回到家族的宅院里,每日看着时光流逝。
有一天,斯里尼瓦斯正在屋里读《奥义书》,他哥哥走进来说,你这辈子究竟想做什么?
斯里尼瓦斯回答,你没看到吗?书里写着人生有十项奥义,我要完成它们,现在已经进行到第三项了。
话虽如此,斯里尼瓦斯还是接受了哥哥的督促,决定创办一份报社,入世的他有了新的人际关系,每天形体奔波劳碌,忙得像个陀螺,但他很快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他因公司业务忙得不可开交或者像个公知那般对社会大加鞭挞时,有个声音一直在他脑中回响:个人的生命和整个世界都在走向消逝,为什么要烦恼呢?完美与不完美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要真的烦恼呢?
在某个瞬间,斯里尼瓦斯发现自己完全理解了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所有形式的非暴力,无论大小,无论个人与国家,都会让人产生一种没有焦躁和纷扰的安宁,这种安宁接近于佛陀倡导的最高境界——涅槃。
认识到这点后,斯里尼瓦斯从报界抽身而退,再次回归自身,回到那种沉思的生活。
奈保尔在这个寓言般的故事里发现了印度的终极秘密。
印度自公元前1750年被外族入侵,先后被征服过30多次,波斯人,匈奴,突厥人,阿拉伯人,英国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印度文明从未能像中华文明那样同化“异族”,而是选择听之任之。随征服而来的不是对被毁灭的恐惧,更不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而是一种漠然处之的态度。
这里面暗含着对“业”的接受,印度教的教义告诉其信徒,人要在此世为上几世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所以你看到的一切都是“公正和平衡”的,人应该把眼前的苦难当作宗教的戏剧效果细细品味,它提醒着人们对自己对来世的责任。
奈保尔从斯里尼瓦斯的清静无为中看到了整个印度的历史进程,并一语道破:印度的无为是普遍痛苦中的自怜自爱,是对尘世挫折的宗教性回应。
1988年,奈保尔第三次周游印度,写下印度三部曲的最终曲《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这个书名彰显了奈保尔的某种态度,奈保尔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逝世于2018年8月11日,享年85岁。
人时已尽,人世很长,奈保尔以一个作家所具有的高潮迭起的洞察力洞穿了印度的历史和现实,如今的他安枕于冰冷坟墓中无法涅槃,悔不多活几年,就能目睹仍在继续的印度的“业”结出的令世人侧目的“因果”,写出关于印度系列的第四部。
1990年代,另一个印度裔移民后代苏纳克带着弟弟妹妹外出游玩,他们进入伦敦一家快餐店,邻桌的白人瞅见他们,加以嘲笑讥讽,并使用了针对印度裔人P字开头的歧视性用语,时年十岁的苏纳克心如刀割,暗自咬牙。
1950年代,大洋的另一侧,毕业于印度德里大学的印度少女沙亚马拉·戈帕兰做了个决定——逃离固化的种姓制度,来到美国西海岸讨生活,在这里她结识了牙买加裔移民、其先祖为爱尔兰裔英国白人奴隶主的唐纳德·哈里斯,二人诞下一女,取名卡玛拉·黛维·哈里斯。
本文4000字,感谢老铁们耐心阅读。
最后
再说一遍,为了勿失勿忘,请大家点击下面两个
公众号名片,关注
蓝钻硬派故事
和
哲空空
。
END
本文作者:哲空空,蓝钻故事创始人
部分参考资料
《幽暗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英)奈保尔 著,南海出版社
《印度:受伤的国度》,(英)奈保尔 著,南海出版社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英)奈保尔 著,南海出版社
推荐阅读
克林顿的“裹尸袋”
美国分裂真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