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被刑控,只因身边少了这位高人?
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道德经》
中国古谚云:刑不上士大夫。今有美利坚前总统名特朗普者,两个月遭到二次刑事检控,打破美国历史上刑事侦缉档案记录,开“刑上前总统”之先河。
川宝第一次遭刑控,是因为给成人女星塞封口费,算是桃色新闻的一种,这第二次刑控则无关风月,兹事体大。
根据周五公开的起诉书,川宝此番二进宫,被控37项罪名,指他将有关美国军事和核计划等高度敏感文件藏在别墅內,置于舞厅、浴室甚至淋浴间。
一份长达49页的起诉书指出,被川宝“到处乱丢”的机密文件包括一下内容:
1美国的核计划。
2美国的国防和武器能力。
3美国及其盟国在军事攻击方面的潜在弱点。
4音轨外国袭击的报复计划。
据检察官透露,川宝卸任时,将大约3000份机密文件运送到私人别墅海湖庄园,那里是一个大型私人会员俱乐部,数万名会员宾客曾到庄园出席活动。
川宝仿佛凌凌漆附体,担着天大的干系,冒着坐牢的风险,将美国机密文件从庄重的白宫运送至其酒池肉林的别墅,还大大咧咧将这些严肃的文件置于暧昧的舞厅和浴室,当川宝与佳丽们在舞池翩翩起舞或独自于浴室享受泡泡浴时,这些机密文件似乎成了他花天酒地的“下酒菜”,或是赏心悦目的小玩意,噫吁嘻,城会玩,川宝真乃古今第一妙人也。
川宝快乐的代价写在美国《间谍法》的字里行间,川宝触犯的保留国防信息等31项罪名,最高刑期为10年,另有四项罪名涉及共谋和扣留或隐瞒文件,每项罪名最高刑期为20年,最后两项罪名,即计划隐瞒以及虚假陈述,每项罪名刑期为5年。
敢笑林肯不丈夫的川宝,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说,他已被要求于6月13日星期二在迈阿密一个联邦法院出庭。
关于川宝这事儿,一些比较天真的人士认为这凸显了美国的“法治精神”,但明眼人都看出,“美国政治韩国化”无疑意味着美帝的衰落,类似青瓦台魔咒那样狠戾的内斗大戏活久见地在白宫上演了新番。
美国历史上不乏比川宝更能捅娄子的总统,但在下台后二遭刑控的却除了川宝绝无仅有,这不是因为川宝特殊,而是时势使然,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昨日之美国是处在巅峰的美国,今日之美国乃是下沉之中的美国。
论好色和捣蛋的实力,昨日美国的总统克林顿比起今日美国之川宝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刚登上白宫宝座就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官司,从琼斯性骚扰案到白宫实习女生莫妮卡的小裙裙,从扑朔迷离的“克林顿裹尸袋”到惊动世界的弹劾案,克林顿门前的是非比寡妇还多,以致于在离开白宫时,克林顿欠了一大笔私人律师费用,但这个娃娃脸的嬉皮士总统过五关斩六将,潇潇洒洒任完两届,其身尚存,其威犹在,何解?
美国人搞过一个调查统计,克林顿被认为是历代美国总统中最没有道德的总统,这个调查是在特朗普当总统之前搞的,若克林顿、特朗普二人总统山论剑,孰高孰低,胜负难说。
但另有一个统计,克林顿在1998年的支持率高达58%,且在其下台后盖棺论定的评价中,克林顿的好评率依然抢眼,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经济繁荣。
克林顿时期美国的经济繁荣跟一个名字脱不开关系……总算写到这了(擦汗状),以上用特朗普和克林顿两位性情总统作为引子只为烘托出我们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角——格林斯潘。
1992年底,即将入主白宫的克林顿邀请格林斯潘到家里聚会,询问治国安邦大计,格林斯潘用手指比出一个剪刀的形状,吓得浪荡子克林顿一跳,以为要把他咔嚓掉,听罢才松了口气,格林斯潘的意思,是让他在上台后削减财政赤字。
克林顿与格林斯潘搭伙,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经济萎缩百业萧条的两极之间纵横驰骋,将美国经济引入战后持续最久的增长期,而繁荣的经济也成为克林顿纵容下半身胡搞瞎搞的“免死金牌”。
2018年圣诞节前,美国股市暴跌,推特治国的特朗普怒发推文,暗示要炒掉刚上任不久的美联署主席。
特朗普不稀罕克林顿别的,就稀罕克林顿能有格林斯潘这么一位“经济军师”。
格林斯潘
可惜时代不同了,格林斯潘取得的成就跟他所在的那个年代是同频的,即使格林斯潘还在位,也无法改变美国这艘巨轮的下沉趋势,但作为中国人,了解格林斯潘的故事,有助于我们在披荆斩棘的复兴路上知己知彼。
1986年1月23日,白宫西厢的罗斯福厅召开经济会议,会议被定为保密级别,时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睁着鹰隼般的眼睛,打量着与会的深藏不露的大咖们。
这场会议聚集了一群西装革履、吃骨头不吐渣子的华尔街之狼和美国学术界呼风唤雨的大师级专家,前者的代表是将花旗银行打造成全美最顶尖商业银行的驼背佬沃尔特·瑞斯顿,后者的代表是来自芝加哥大学、捍卫经济自由主义的身材矮小的矬子米尔顿·弗里德曼。
米尔顿·弗里德曼
主持会议的是富有魅力的的演员总统里根,他在会议上反复唠叨着一件事——如何把通货膨胀搞下去,当时美国的通货膨胀经过多年调控,已控制在4%,比起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15%已经好了太多,但里根仍嫌不够,他对在座的有头有脸的各界人士不停碎碎念——最好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0的位置,否则我们将会倒退回原来的水平。
这类似点兵点将了。
言外之意是,哪个大聪明能把美国通货膨胀控制在0,吾可光耀汝之门楣。
万马齐喑之际,一个美国“民科”弱弱举起了手,众人目光刷刷刷刷向举手者扫去,原来是格林斯潘。
里根暗自撇了撇嘴,这块料他是知道的,不久前,格林斯潘穿着一件宽肩西装,在电视节目上推销最新的苹果电脑,在向观众演示了如何使用苹果电脑来查询银行账号后,格林斯潘幽了一默:如果你的账户上还有剩余的钱,那么恭喜你,你比我们的政府做得更好。
里根问,汝有何能?敢毛遂自荐。
格林斯潘布拉布拉了一通关于金融脆弱性的理论,听得里根直打哈欠,但别忘了,里根是演员出身,虽听不懂经济理论,却颇能察言观色,他看到格林斯潘讲话时,与会的华尔街大鳄和经济学家都仔细倾听,有的还频频点头,便觉得这事有戏。
1987年8月,里根任命格林斯潘为美联署主席,自此,从1987年到2006年,格林斯潘一直担任美联署主席,任期横跨6届美国总统。
其在任的18年间,美国只出现过两次轻微的经济衰退,却搞出了历史上最长的增长期,并在克林顿时期完成了里根的“夙愿”——创造出所谓“零通货膨胀型”经济的奇迹。
《财富》杂志曾在1996年美国大选前夕的一期封面上这样写道:谁当美国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格林斯潘当美联署主席就行了。
对于格林斯潘,我们没必要将他的生平事无巨细娓娓道来,最关键的,是要知晓他是以何种思想和理念在美联署的位置上推动美国这只经济巨兽张开血盆大口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中吸纳全球财富而自肥。
格林斯潘生于20世纪20年代纽约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股票经纪人,母亲在零售店工作,格林斯潘四岁时父母离异,跟着母亲过的格林斯潘爱上了爵士乐和金融,格林斯潘一度想奔赴乐坛,还成立了乐队,谁料当时美国乐坛太卷,遂进入纽约大学学习经济学。
那个年代,美国凯恩斯主义盛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轮椅上的伟人罗斯福总统通过对美国大萧条力挽狂澜式的操作,成为凯恩斯主义最拿得出手的实践案例。
罗斯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虽拯救了许多无家可归吃不饱饭的底层失业人士,但也动了有钱人的蛋糕,以哈耶克、安兰德为首的经济自由主义者都举起了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旗帜,这帮人有一个理念——只有在无限增长的环境下,经济才能充分发挥潜力。
格林斯潘攻读经济时,成为哈耶克迷弟,后来进入社会,又成了俄裔美女思想家安兰德开设的沙龙的座上宾,跟着哈哥和安姐混了一番,格林斯潘终于在经济自由主义的观念中找到了归属感。
这么说,大家可能还有点蒙圈,我们再深入讲讲。
安·兰德的代表作是《源泉》,提倡绝对甚至极端的个人主义,特朗普曾自诩为《源泉》主人公洛克。特朗普痴迷安兰德不难理解,因为将《源泉》中的个人主义转换到经济学里就是哈耶克的那套理论,而这套理论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垄断性的资本家。
欧美作家和知识分子“学成文武艺,售与资本家”的这套路径是比较清晰的,这里不一定指他们有心而售,而是在客观上有意或无意成为思想工具,以资其用,在时代巨轮碾压过的美国二战后的叛逆思潮中,女有安·兰德,男有哈耶克,各自疯狂,各自精彩。
上图:哈耶克,下图:安兰德
美国工业巨头科赫兄弟就是哈耶克的信徒,他们在数十年间,出资亿万美元,以非公开的方式投给许多看似独立的公益组织,这些组织奉哈耶克为神明,将政府监管妖魔化,声称不受约束的巨额财富增长,才是美国梦的基础,以达成科赫兄弟那个疯狂的计划——从根本上消灭政府监管。
顺嘴说一句,安·兰德的粉丝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那年(2016)也正好是哈耶克信徒科赫兄弟这两个思想小贩耕耘多年后的收获季节,科赫兄弟将彭斯和蓬佩奥两个大马仔塞进了特朗普政府。
言归正传,由格林斯潘崇拜的哈哥、安姐诠释的这种不受监管的极度自由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会带来什么呢?
答曰:大吞小,强凌弱,众暴寡,其背后隐约能望见的东西,西方思潮名社达者是也(社会达尔文主义)。
用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的话说,就是——狼群的全部自由,意味着羊羔的死亡。
被哈哥、安姐调教出来的格林斯潘走进白宫执掌财政权柄,之所以能风云二十载如鱼得水,让美国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是因为格林斯潘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思想底色恰好与美国的霸权主义模式相吻合。
冷战后美国独大,靠着美元的铸币权如坐地吸土一般轻轻松松从全球各地吸收财富。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赤贫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暴富,当一部分人在享受触手可及、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财富,肯定有更多的人为这些“享受”承受着狼狈不堪的苦难和代价。
《道德经》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美国营养过剩的肥己之道亦如是。
但是,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格林斯潘主政美联署的这近二十年,世界在一点一点起着变化,只是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起初几乎无人注意到格林斯潘心底深处的“不干预”理念将酿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相信很多经历过的人都忘不了那一年,并在读出这个年份的阿拉伯数字时带着一丝低落惊惧而五味杂陈的韵律感——2008。
2006年1月31日,格林斯潘担任美联署主席的最后一天。
25岁的艺术系女生艾琳·克罗在美国财经频道演播室直播自己用画笔绘画格林斯潘的过程,她用纤纤玉手将格林斯潘描绘成一个站在阴郁荣光下的圣人,并搞了个名为“再见格林斯潘”的画展,展示了30幅格林斯潘的“伟人画像”,每幅售卖6000美元。有人问这小妮子,是否也会给下一届美联署主席伯南克画几幅?小妮子撇撇嘴,五大三粗的伯南克算不上伟人,顶多算伟哥。
卸职这天,一场细雨湿润了华盛顿,格林斯潘穿着黑色细条纹西装,系上鲜艳的红色领带,老来俏地走进美联署会议室,同僚们纷纷起立,爆发出一片热烈掌声,格林斯潘辈分够了,像个教父那般跟每个人握手。
在当天的告别午宴上,有一块巨大的饼干,饼干的形状是按照格林斯潘的轮廓裁切出来的,并用彩色糖霜勾勒出他的衬衫、领带和后框眼镜,最抢眼的是格林斯潘的人形饼干前的银色喷泉,注满了冒着泡沫的香槟。
咕嘟嘟的香槟泡沫在格林斯潘的告别午宴上自洽而低调地存在着,不知是否有人会联想到它和经济之间的隐喻。
从危乎高哉的美联署主席职位上卸任的格林斯潘起初有点不适应,当他的保镖小分队从他家的花园撤离时,格林斯潘忍不住惊呼:卧槽,保镖就这么走了,万一有人要暗杀我怎么办?
很快,格林斯潘丢掉包袱,开始搞钱,他接了一份价值800万美金以及有人给他代笔的出版合同,建立了一家咨询机构,从白宫挖了几个年轻小伙子做助手,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他与里根、撒切尔夫人、克林顿等要人的合影照片。
格林斯潘的新公司开业时只接待了一个客户,这个客户是英国时任首相布朗,而且这次咨询是无偿的,此后,络绎不绝的付费客户汹涌而至,一个比一个有来头。
其中有位客户是雷曼兄弟公司,该公司老板与格林斯潘吃了顿饭,闲聊几句,便往格林斯潘的账户打了25万美元。
就在格林斯潘享受天南海北的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飞”到他荷包里的快感时,美国的房价突然崩了,利率不断攀升,数不清的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申请破产。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损失累计增加,包揽美国近一半抵押贷款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相继触礁,股票价格狂泻,美国时任财长汉克·保尔森要求美国国会授权美国财政部接管这两家公司。
就在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接管的次日,更刺激的来了,雷曼兄弟公司垮了,吃人家嘴短的格林斯潘出现在一个周日清晨的谈话节目中,呼吁政府展开公开救助。美国财政部长没理人走茶凉的格林斯潘这茬,任由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由此,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美国最著名股票经纪公司美林在垮掉前,将自己匆匆卖给美国银行,9月16日,美国保险巨头AIG告急,说我还可以抢救一下,这一次,美联署终于没有袖手旁观,提供了850亿美元贷款援助,换取了该公司80%的股份。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人痛定思痛,方悟昨日之非,一路追查上去,发现被他们奉若神明的格林斯潘就是最该上审判席的那个。
在次贷危机的地火在地下越演越烈之时,格林斯潘的下属格兰姆里便已发现猫腻,并多次向格林斯潘发出警报,甚至就在格兰姆里死于癌症前的两周,他还写了一封信“死谏”,但格林斯潘每次给他的回答都是——无需干预,市场可以纠正任何错误。
次贷危机爆发后,格林斯潘成了美国人的终极标靶。
美国大小媒体连续发文,将格林斯潘架在火上烤;推特上出了个名为“格林斯潘引起的死亡人数”的标题,标题下面持续更新着与抵押贷款相关的自杀案件;一本名为《格林斯潘的泡沫:美联署的无知时代》的书因销量太好,不断加印。
2008年4月,格林斯潘终于走上“审判台“,接受美国国会质询。
美国国会议员问道,随着时间推移,你是否担心,对你过去的记录所进行的批判性解读将成为多数人的想法,即认为你的货币政策太宽松,而监管政策又太过于强调不干涉?
格林斯潘回答,是的。
现在你是否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
格林斯潘低头犹豫了一下,似乎在回忆年轻时代沉迷安·兰德和哈耶克思想时的婆娑往事,片刻之后,格林斯潘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用下巴尖逼视着议员,以唯我独尊的口吻说道:
是的。我认为自己是对的。
格林斯潘自身有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思想底色,但他同时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当两种互相撕裂的想法在他脑中天人交战时,我从格林斯潘担任美联署主席的传记和履历中推断出,他在年轻(相对年轻)时尚能顾全大局,违背安兰德和哈耶克在他心里播下的极端自由主义的种子,遵从现实主义的逻辑行事,但他会把这当作一种“不体面的妥协”,一种不得不为之的“灵魂背叛”,用他的话说,就是:在美国的心脏,如果没有为人所不齿的策略和妥协,任何事情都不能达到。
而恰恰是这种市场原教旨主义加上偶尔从权的妥协令格林斯潘在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中阴差阳错地具备了一种“中庸”的智慧,令其收获了战后美国最长一段时期的繁荣和增长。
随着格林斯潘年纪越来越大,名声越来越响,身价越来越高,他似乎更偏向于按照理想中的理念来行事,以致于“晚节不保”,成为次贷危机后美国千夫所指的活靶子。
然而,我想说的是,如果格林斯潘这位“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美国人精在晚年不那么任性,从“市场解决一切”转到“加强政府监管”上,那么,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是否就可以避免呢?
我觉得终究还是会发生,只是发生的时间和形式可能会略有不同。
《摩登时代》中有个片段,卓别林蒙着双眼,穿上旱冰鞋,在百货公司的地板上,踮起脚做旋转动作,却不知自己只差毫厘,就会从开阔的阳台上掉下去。长袖善舞的格林斯潘就像电影里的蒙眼溜冰者,低估了自己脚边的深渊。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在前面分析的——格林斯潘之所以能在美联署的位置上取得可观成就,是因为他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思想底色恰好与美国的霸权主义模式相吻合。
但经过若许年,世界已经改变,美国的霸权主义也到了强弩之末的极限,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即便美国再出十个二十个格林斯潘,终究是无力回天,像“刑上前总统”这样的事件还会继续发生,这正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美帝不自由。
本文6000多字,如果喜欢,欢迎来个一键三连,我谢谢大家。
END
本文作者:哲空空,蓝钻故事创始人
部分参考资料:
《格林斯潘传》,(美)塞巴斯蒂安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繁荣与衰退》,(美)格林斯潘 著,中信出版集团
《艰难时代:亲历美国大萧条》,(美)斯特兹著,中信出版集团
《美国底层》,(美)克里斯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