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人在线!科学家创业会是中国FIC新药的答案么?

BiG专栏 BiG生物创新社
2024-10-13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现场部分专家合影


从早期科学家创业,被大众贴上标签的“七宗罪”到如今生命领域科学家创业成风,以诺诚健华、鑫康合、和其瑞、愈磐生物为代表的明星项目从实验室论文中走出,成为新药研发创新大潮中的重要力量。
源头创新如何做?中国药企做全球新的First-in-class时机到了么?出路在哪里?
2021年1月8-9日,BiG联手新生巢之科学家创业工作坊打响第一枪。主题报告,讲案例,排雷坑,谈IP,剖析创业之路从0到1的弯路与新机。灵魂拷问之教授创业能否实现科学创新?3对科学创始人携CXO组团而来,引来线上千人聆听,产学碰撞。
* 以下内容以现场为准,观点未经所有报告专家审核,仅供行业参考交流!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观看本期回放。


01 

专家观点 产学碰撞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项目转化,鑫康合生物的成长之路

鑫康和CEO-王亚宁


2015年,鑫康合成立于中国创新药研发的巅峰时刻。
科学家创业怎么算成功,这分为几个阶段,鑫康合5年历程,从一个纯研发的团队走到了有临床阶段(Anti-IL-17A/F)项目的创新药公司。
 创始人及首席科学顾问董晨院士在免疫耐受和炎症疾病领域有国际领先发现, 参与开创了多个热门领域, 并发现大量的免疫调节分子,这也奠定了公司的核心价值是做全球新,针对自免及肿瘤免疫的新靶点项目。
 鑫康合的未来发展之路也会跟随未来中国Biotech/Biopharma创新成长的趋势:奥运化 (更高,更快,更强)、差别化、全球化。








从投资人视角,你可能不知道的创业N个坑

薄荷天使基金合伙人-包杨欢


创业“失败课”三要素:事、人、钱。Lessons learned总结:  如果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能够解决unmet need,就有成果转化/创业的机会;创业需要勇气、决心才能把握机会、all-in才能成功。
  成功的产品需要solid的科学基础、通过严格的临床验证、突破成本/技术等等各种推广的制约因素;发挥自己的长板,避免自己的短板,科学家/教授创业最好找有经验的人管理运营公司、负责产品开发。
 创业和投资最好的时机通常在整个领域的“风口”起来前夜,生物医药行业需要考虑进入注册临床的时间;VC评估投资机会的时候时时刻刻考虑投资回报、回报时间。
 现在生物药投资是否太热?从前两年讲资本寒冬,到如今风向变突,开始谈泡沫。热,确实比较热,但是我觉得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只有在泡沫中才能够产生大鱼。







生物药 start-up 知识产权/专利规划与常见误区

Tiplab创始合伙人-张琤


专利策略的核心是讲2件事,一是,如何获得权利,即能够阻止他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合法地提供竞品。二来,控制风险,即不受制于他人,能够按照计划和时间线推进产品商业化。
生物医药Start-up三个特点:资源有限、急需证明自己、依赖广泛的合作。
专利是一个非常具体、有很多细节的工作,想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资源有限一定要集中力量办大事、专利申请策略要有规划,把工作做到前面,才会有更多的主动性。





02 灵魂拷问 

教授创业能否实现科学创新?






  拷题:


 

● 教授创业:科学家还是企业家?有没有身份错位的困惑?


●  寻他千百度:

如何相识?

心动时刻?

“恋爱”节奏?


●  相处磨合:

1+1 〉2的欣喜时候;

1+1〈 2的疑惑时分?

学生子弟兵VS工业界科学家?


●  那些突然醒悟的时刻:科学家创业家陷入的误区


● 觅:当前寻求什么资源 


● 我想对你说....



金句节选 


* 现场惊喜与彩蛋众多,敬请期待后续深入报道

 

  董   晨: 

与部分刻板印象不同,鑫康合这个公司一开始其实我们定位没有那么清楚,一开始考虑的就是这几个靶点、几个有意思的分子能不能变成产品应用到临床。形成产品后,考虑的是要自我造血,弄到足够的基金把临床验证做出来。到了去年夏天,鑫康合的定位就比较清楚,我们不只是形成产品的一个公司,而是希望做源于中国、面向全球市场的创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研发公司。有一个比较全面、比较大的运作,这显然需要有一个人(CEO)在这里开车,2020年12月,我也正式将鑫康合这个baby交给了亚宁。

 

  王亚宁: 

鑫康合已经走过了五年,从研发团队走到有临床阶段项目,phase 1已经圆满完成。董老师是我们的科学灵魂,缘分使然,隆重接过这个baby,我也在考量自己以前的经验能给鑫康合带来什么价值,把这些下面的项目在临床阶段快速验证,把未来3-5年的产品线快速建立。

 

  肖瑞平: 

我倒是好几顶帽子,可能第一是科学家,但是我正在向企业家学习,不知不觉多了一顶帽子成了“肖总”。为什么企业家的精神在鼓舞我,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每天有惊喜,必须从新的角色,新的目标才能去体会到这种成长。好奇心驱动,从实验室新发现想到在临床应用前景,越想越激动,越想越兴奋然后就睡不着觉,把这些东西变成服务人类、服务患者的东西不能只是在校园里面写文章。

 

  娄  实: 

我常说自己是工程师,这不是谦虚,工程实践在我的理念上甚至是高于发现,它可以真正让一个理论,一篇文章甚至是很多篇文章可以变成用在人身上的药物。从2015年行业开始讨论创新、讨论FIC新药,到2018年PD-1终在国内上市,创新遇到了新的瓶颈。如何说以前工业界认为中国没有做FIC的这个基础,那么到了当下这个节点,国内确确实实有了多年基础研究积累,有这么好的IP和产品,还有在全球成功的可能性。这一年,也正式有了和其瑞的诞生。

 

  钱  锋:

我现在清华实验室做的这些发现或者发明也好,其实我们后面一旦到了真正去转化,需要有一个人来领导一个team,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这其中有很多在大学里面工作的教授们根本就意识不到的问题。开始做愈磐,把脑子里面的朋友过了一下,开始想挖谁的墙角,寇翔和我2013年早就认识,算是闪婚加自由恋爱加上挖墙角的一个组合。

 

  寇  翔: 

突然意识到我好像是女主角,这个选择跟我职业发展、价值观、人生观相关。愈磐这家公司是以患者为中心,我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观也是一样,也是今天愈磐风格之一,我们强调患者的需求,强调为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战略层面讲,跟钱教授决定做这个公司,其实根本就没有2分钟、5分钟,应该算是上大学十多年的积累。公司第一个项目主攻胰腺癌,因为这个领域长久以来无有效药物,这个疾病很可怕,很危险,希望团队的研究成果能够惠及到更多的病人。



03 精彩一刻

创业路上有酒有故事



线上&线下抽奖




现场略影









关于BiG

(Biologics Innovation Group)


2014年2月,一个非营利性专业机构:BiG生物医药创新社(Biologics Innovation Group)在充满药味的上海张江应运而生,六载春秋,伴随着中国新药的黄金十载,BiG以“开放、民主、平等“的精神为宗旨,旨在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滋养原创的生态环境。








关于新生巢


北京新生巢位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源头创新资源聚集地,聚焦生命健康早期成果转化及企业孵化。新生巢与科学家和创业者为伴,打通“专业的载体平台+充裕的资金渠道+活跃的互动信息库”,定制科技转化全流程解决方案,同时由薄荷天使基金主导推动并精心打造专业化服务,为医药健康创业者减负、赋能、加速,最大程度提高成果转化及孵化效率。





如何加入会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BiG生物创新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