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我们要谈在地关系

杨金 黄河 鱼盐村 2022-05-05


在地关系


源起:我曾在不同场合分享过在地关系和相关思考,此文作为记录和梳理呈现在此,全文分成2个部分,分别是在地关系的故事和思考,那我们就开始吧。
 
90年代初,我出生在东北的小城市,那时候东北城市化率已经很高,1997年左右,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家里平房拆迁,从此生活场景成了楼房,现在回想起来,断了一些关系,新生成了另一些关系。
 
我自幼对关系就比较重视,2019年初,我从北京搬到成都生活,机缘巧合之下,住在了这一片,说机缘巧合是指,进去后才发现,周边很有生活气息,菜市场,小餐馆,理发店,药店一应俱全,并且租户比例低,也无高层,很舒服的地方。从2019年3月到2020年11月,我所讲述的是在这里的生活。
 
从苹果到饺子
 
C大叔是我们小区的门卫,50岁左右的年纪,胖胖的身材,每次见面都打招呼,最开始的时候,彼此都是点头之交,每次路过大门,只要是C大叔在的时候,相互之间都会说句:“出去哦”,“是哈”,“今天回来的早啊”,“是的呢”,很少超过3句话。时间长了感觉C大叔人很好,从内在就有种想拉近关系的渴望,之后去菜市场的时候,特意多买些当季水果,路过大门塞给他,当然还是要谦让一番,最后还是收下了。
 
通过频繁接触所建立的关系,天然地感觉到熟悉和亲切,彼此之间不是陌生人的状态,感觉到十分顺畅。
 
随着交流的加深,也逐渐了解到门卫群体的日常生活,小区有2个门卫,早班是6:00-18:00,18:00-次日6:00是晚班,每星期换一次班,每月休息2天,节假日不休息但工资会多。月工资2100-2400元(节假日给300元左右补助),包住不包吃,虽然工资不多(从我的角度看很少了)但是C大叔每个月还能存下1800左右寄回家里,有个读初中的儿子,他爱人在给政府做饭,月收入不足2000。
 
跟C大叔聊这些时候,是很震惊的,门卫很辛苦,并且夜班不能睡觉,对身体的影响大,并且300元/月一个成年人怎么吃饭呢,他每次从家回来都要带很多自家辣椒酱,同时储备很多挂面,日常去菜市场买一些菜叶子,比如生菜,小白菜这些,煮好挂面放上青菜,偶尔买个鸡蛋,配上自家的辣椒酱,这样下来,一个月300刚刚好。而对比看快递员4000元/月,外卖员不到5000元/月,这些信息C大叔都熟悉和了解,在他看来,目前收入虽然不高,但无风吹日晒,日常很闲,也没有奔波的辛苦,综合看来是很不错的选择。
 
叔叔和阿姨在卖自己种的菜

在我们北方,小时候邻居住的近,包饺子又是项重要的家庭集体活动,所以每次会包很多,饺子煮好了,盛上满满一碗送给住在隔壁的长辈,成都好像没有此习俗,2019年冬天的时候,中午买了牛肉和芹菜,看他日常吃的也很简单,就多包了些,煮了一碗,跑到楼下送他了。C大叔很惊讶,感觉之前从未有过这样一种关系,之后进出大门,他更主动的帮忙开门关门,好像要还那碗饺子的人情,觉得很有意思,在这样的一来一去的互动中,关系拉的更近了。
 
很多人其实害怕熟人关系,尤其春节回家,面对家人,亲戚,同学,乡里乡亲各种社会关系的盘问,有一种巨大的包裹感,所以人们毅然决然地要斩断这些关系,奔向都市寻找自由,我们真的自由了吗,其实表面自由的背后是孤独和社会支持网络的缺失。
 
给我的感触最大的,是在疫情期间,提前给C大叔打电话了解小区情况,2月底回去后发现,虽然也要隔离14天,因为有这层关系的存在,不会被当作危险、陌生和被审查的对象,这是建立在长期频繁接触中,对彼此之间的信任,是关于具体“人”的信任感。和检查健康码,身份证所带来的信任完全不一样,是在日常打招呼,聊天,互送食物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头脑,心灵和直觉,去感知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是丰富的,立体的,是活灵活现的,这种关系的韧性是非常强大的。
 
卖牛羊肉的兄弟送的馓子

在这个地方,我主动创造的关系还有很多,尤其是在菜市场,卖牛羊肉的小兄弟结婚了,送了我一兜馓子,卖调料的H阿姨知道我最喜欢她们家的青花椒和五香料,海鲜摊的福建夫妇每次都知道我不用塑料袋,会跟我仔细聊聊温室虾和海虾有什么区别,鸡蛋摊的小姐姐和他弟弟都特别好看,卖菜的小农是一群阿姨,会从家带来丝瓜络给我,也有几个小农是叔叔,早上聊天问我之前买的菜是否好吃,如果反馈很好吃,他们会觉得很自豪,因为都是自己种出来的。
 
每次去菜市场,买菜只是一小部分,更像是参与一次菜市场的鸡尾酒社交聚会,我拿着布袋子,走到这里聊两句家长里短,孩子上几年级压力大不大,走到另一处,说说这个月雨水大菜不好吃,物价波动的影响等等,也会潜移默化地交流很多社会问题,塑料袋污染环境,孩子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平常工作太辛苦也不赚钱等等。而且彼此之间会有种默契感,我不说,Ta也知道我要买什么。这种感觉很微妙,虽然我是北方人,在成都这样湿气很重,红油辣椒的环境中,身体极其的不适应,但是这样的关系有着非常大联结感,会感觉到熟悉且舒适。
 
关系的背后是具体且真实的人
 
这个过程中,会特别真实的感觉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每个人是在这种变化中裹挟着向前走的,以外卖为例,6年前没有互联网外卖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去餐厅吃饭,而在外卖这个系统中,其实我们是个原子,用订餐软件,通过遥远巨大的中介系统,让自己和餐厅发生联结,和外卖骑手发生联结,这种联结是随机的,是不确定的,是通过算法实现的,这就导致不可能和只见一面的外卖小哥建立熟人关系,很多社会关系“自然”地被切断了,硬生生的把吃饭过程完全变成了单一的消费行为,我去菜市场买菜也是消费,但不仅仅只有消费,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流互动,是两个具体的人之间的买卖,交易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但外卖把人们彼此的互动完全消解掉,只变成了一种交易过程。
 
这背后涉及到很深的部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把丰富的人变成单一“经济人”的趋势,如果各位读者有兴趣,可以观察一下,身边可能有这样的朋友,Ta们在描述城市具体方位的时候,往往说到:“ 哦,我知道,你在XX万达旁边 ”,“ 啊,是的,你家在XX商场哪边啊”,为什么这样综合性的商场会发展成某个区域的地标性建筑呢,很值得去思考一下哈。当我们在谈消费主义的时候,会更多说到“买买买”,“剁手”这些,其实更进一步说,我们和世界的关系被消费占据了绝大多数。
 
阿姨自己种的丝瓜络

同时,我们对日常的生活已经很难发生兴趣了,我们很难描述出来自己为什么是在这里租房/买房,这个小区在城市中是一种怎样的位置,周边有几个菜市场,有多少药店,为什么药店会变的越来越多了(这个也很有意思),门卫大叔家在哪儿、收入多少、生活状况如何,社区商店怎么样,菜市场的菜都来自哪里,Ta们几点钟起来去运菜过来,卖牛羊肉的兄弟之前做什么的,为什么现在会做这行等等。
 
因为这些事情不重要,当我们和别人谈这些的时候,甚至会感觉到无聊,那些遥远的事情更重要,比如升学,加薪,找对象结婚,正是这些被忽略的日常,才让资本有机可乘,而改变的是所有人的生活本身。我十分赞同遥远的事情很重要,但我同样相信,那些自己生活周边的日常一样重要,因为这是真实生活的基础。
 
看到在地关系,实际上是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人,会看到社会很多不同的切片,就在日常,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没有和C大叔聊天的时候,我也难想象他的收入,精神状态和他对生活的理解,也包括菜市场摊位租金,夜里几点要进货,租在什么样的房子里面等等,了解这些不是在视频,文字,而是在一次次的互动中,这其实是日常生活的根基,会给这个割裂的社会彼此理解和看到的机会,是我们建立联结感的所在。
 
本地小农卖的菜

很有意思的事情是,2019年8月份,小区来了个00年出生的小门卫,我尝试和他建立关系,发现极其困难,因为大部分时间,也不需要做太多工作,门卫都有些无所事事的状态,手机就变成了生活的绝大多数。我不知道他的成长背景,不便妄加判断,但是感觉到相比日常,手机里的世界对他来说更有吸引力,或许,我如果也会打游戏,说不定也能聊到一起去。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构建在地关系的时候,要有跳进和跳出的意识,如果只是跳进,那就变成了单纯的聊天和扯家常,跳出意味着保持一定的距离来看待自己周边的关系,为什么00后的小门卫很难建立关系,和C大叔就容易呢,这些差异的背后是什么,这种反思很重要,反思的过程是在理解日常生活,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而完全的走进会少了很多反思,但只跳出,从未跳进,那生活都是为了追求遥远的事情了。
 
这也不是做社会调查,而是记录和看到生活的日常,并非是人类学和社会学带有某种目的的调查,其中味道是非常不一样的,生活的社区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可以看到,我们也是历史的记录者,能保持一定距离的看到自己周边发生的现实,我相信这是踏实生活感的来源,也是看到我们走向何方的基石。
 
写这篇文章,其一是记录,其二是想说,一个90后的青年,在短短的1年半的时间内,也能构造出自己的在地关系,要感谢小时候母亲给予很多空间和机会去和陌生人打交道,另外,也受到东北人自来熟文化的熏陶,对我而言这些都是非常大的财富。关系的建立是需要很多时间和能力的,现在成长中孩子被占据的时间和精力,似乎已经很难有空间去发展在地关系的能力了,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化交往的学习被剥脱了,是非常危险的。
 
我常听到很多青年人说自己是社恐,这其实反应了自己面对周边,建立陌生关系的不知所措,幸好我们能看到它,回应它,推动它和改变它,如果不开始构建这样的关系,那可能生活会变成了,巨大的中介成为了日常,外卖用美团,点评用大众,骑车用共享单车,购物用淘宝,京东,我们是在和系统互动,而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做对话。我感觉那样的生活是十分可怕的,而的这一年半的实践告诉我,真实的在地关系踏实且有韧性,搬家2个月了,我十分想念那里的静谧的小区,嘈杂的菜市场还有熟悉的人。
 


知己青年是一家关注青年发展的教育机构我们期待和伙伴们一起了解自己,认识社会和自然、土地、伙伴建立深度的链接感受社会对人的影响和塑造反思现有的生活方式找到相似的行动者,创造改变的发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