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乔木 | 父女美国对华录 (1)

彼岸乔木 天下传播 2021-04-06

木木日记,互动时分


周六,疫情日记暂停一次,发一篇别样风格的,轻松一下。明天继续发日记(7)。


过去的6天6记,每篇都要花费8个小时以上,因为我是陕西人(倔)、A型血(较真)、处女座(注重细节和完美)。


每天除了看孩子,主要是想选题、找资料、核实、写作、发布,需要很多时间,慢工出细活。


另外我不能总坐在家里编故事,听朋友说。我要出去和邻居互助,带孩子散步交流,去村公所、法院门口看通告。还要看英语媒体、政府网站找素材和核查。光看推特、微博、朋友圈,那是情绪和发帖,不是深度文章。


妻子五点下班回家后,孩子不用我管了。七八点开始写,快了一两点完成,慢了两三点。昨天因为清明节临时换了选题,弄到凌晨5点半。


先回答几个问题:


读友可以给本公号的后台留言。在自愿基础上,也可在打赏时留言,比如这位:


还有这位:


这位:

谢谢你们把第一次给了我。


多少都是对认真写作的认可和支持,感激不尽。


后台留言有赞的,有批的,都没关系。任何批判、嘲讽、揭短、愤怒,我都能容忍,只要不骂脏话就成,我女儿看见不好。


不过后台留言太多,确实也有人骂,有时看不过来,不便回复。


真想骂我,可以给5毛,在打赏留言开火。或者向这位,不打不相识:



这位:

也可在我的新开微博 @乔木DC, 评论、私信


不管在哪儿留言,除了选择当时回复,也会精选一些有益、有趣、有才的留言,加上我的回答、评论,不定期整理发布(如不愿公布网名和头像,请声明)


关于刘瑜的那篇,阅读量大,被删了。遵守规则,不再发,我也没精力点对点单发。那是我完成的书稿的一小节,争取尽快整理上线。书中还有其他有趣的人和事,部分内容在墙外可看:https://matters.news/@mooqiao


最后,有读友问我,既然那样,为何不回国?


好问题。


回答之前先要弄明白,当初我为何要去国?


这位先生替我回答了:

天涯咫尺,人生知己。


还有这位:


我会持续写下去的,现在只是开始,看这局势,美国疫情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公司停业了,在家也做不了什么,认真写作,既是兴趣,也多少有点收益,贴补家用。

美国也有许多好的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会慢慢展开。社会、国家、人都是复杂多样的,就像我的邻居Will,也有不厚道的一面,改天我在另外的主题讲述。

这位提到的话题,作为清华国际政治学博士、伦敦经政学院博士后、北外新闻传播教授,我有一些积累,可以写。当然可能别的平台、方式,比如点播课堂、视频讲座更合适。

手机阅读是个轻松的事,我的文章与众不同,学术品位,大众口味,写下去会有读者喜欢:

我有起伏跌宕的人生,从西部的草根,到京城的象牙塔;从侃侃而谈的北外终身副教授、新闻系主任,到孤灯清影的三年图书管理员。除了在中美英长期居住,在日本、德国、埃及、南非都有一个月以上的考察体验。

妻子只有一个,女朋友谈过不少,在好几棵树上都没吊死。女粉丝也有,虽没行动,肯定有心动。



以下系列,看和女儿交流的情况,不定期发布:

乔木 | 父女美国对华录 (1)

2017年9月,来美发展。10岁女儿随行,在弗吉尼亚上六年级,相当于初一。生活、学习,父女间多有中英对话,陆续记录。


1. 


女:爸爸,今天上美国历史课,老师表扬我了。


父:为什么?


女:老师讲独立宣言前,问谁会背。班上只有我一个能完整地背出“人人生而平等…拥有不可让渡的生命、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那一段。


父:你也就会背这一段,还是我在国内给你多次讲过,来的飞机上又考过你。


女:老师表扬我是因为,他问我们有什么argument (争论)?我说人人不是生而平等,中国和美国的孩子不平等,北京和陕西的孩子不平等。



2. 


女:爸爸,我们算美国人吗?


父:不算。算美国居民(resident),不是美国公民(citizen)。咱们拿的是中国护照,是中国人。


女:怎么能成为美国人?


父:住满五年,如果愿意,可以自然归化为美国人,取得美国国籍。


女:美国国籍和现在的绿卡有什么区别?


父:没什么区别,只是可以投票,选总统、州长、议员。但是回中国又不方便了,需要签证。


女:我想加入美国国籍。


父:为什么?


女:我想投票。


3. 


(饭后)

父:爸爸出去见个人,你是在家呆着呢,还是跟我出去?


女:听你们谈话没意思,不如一个人在家呆着。


(过了几天)

父:爸爸出去和人吃个饭,你是在家呆着呢,还是和我出去?


女:我和你去。


父:我们谈话很没意思,吃的也简单,不如你在家呆着。


女:不行,美国法律不许把小孩一个人留在家里。

 

 4.


女:咱家的姓,Qiao,很多老师学生读不了。


父:台湾拼成Chiao,比较好读,但和“乔”的标准读音还是有点差别。其实你告诉他们,乔的读音,和西方流行的意大利语的Ciao完全相同,见面表示你好,告别表示再见。


女:不过姓用的不多,他们一般都叫名。为什么好多女的用丈夫的姓?


父:这是西方、日本的传统,结婚后一般改用丈夫的姓。中国过去也是这样,现在香港、台湾还保留了传统,两个姓一起用,比如香港特首林郑月娥、马英九太太马周美青等。


女:好吧,我将来结婚了,改个好读的姓。


(去朋友家做客后)

女:Jill阿姨怎么没用她丈夫的姓?


父:有些记者、作家、明星,为了保持自己的知名度和品牌,也有结婚后不改姓的。


女:我以后也不改姓。

 

 5.


父:Jill阿姨来电话,说她儿子被保送到哈佛了。


女:Wow,因为什么?


父:她家一直送儿子参加赛艇训练,得了全美中学生冠军,还代表美国参加国际比赛。赛艇队的好几个都被常青藤大学录取了,将来参加校际比赛。


女:我也想上常青藤!


父:赛艇训练、比赛,得花好几万美元,还不一定出成绩。来点其他才艺吧。你的琵琶练了五年,现在也荒废了,反正美国也不认。新学的长笛也不怎么练,如果没什么文体特长、获奖,怎么上常青藤?


女:我可以好好学习呀!


父:对,只有这一条路。华人孩子最后基本上只能拼考试成绩,就这还有配额歧视

 

 6. 


(和我参加了大华府清华校友迎春会)


女:我不打算上常青藤了。


父:又怎么了?


女:我想将来回去上清华。


父:为什么?


女:我看你们这些校友都是常青藤的硕士、博士、教授什么的。我先从清华毕业了,再申请常青藤。


父:那也行。据说以留学生身份上清华更容易,还有奖学金。


7. 


父:今天来个客人,我们中午请他到外边去吃饭。你想吃中餐还是西餐?


女:我想吃披萨。


父:哈哈,哪有请人吃披萨的,那不是西餐,那是西式快餐。


女:那我想吃汉堡,或者意大利面。


父:这些都是快餐,就像中国的肉夹馍、煎饼、面条一样,一般请客不吃这些。爸爸说的西餐是坐下来点菜(order)那种。


女:怎么点?


父:西餐一般三四道菜,简单地说,就是头盘一盅汤;主菜一块肉,牛排、猪排或鱼排,有时再配点别的;尾盘一块糕,就是甜点什么的,或者冰激凌,最后就是咖啡,或者加糖加奶的茶,聊天了。


(餐后)

女:说了半天,既不是中餐,也不是西餐,最后吃的越南粉,哼。


父:这不是叔叔提议的吗,看咱们刚来没什么钱。


美国疫情日记(6):哀悼

美国疫情日记(5):账单

美国疫情日记(4):邻居

美国疫情日记(3):生命

美国疫情日记(2):孩子

美国疫情日记(1):费用


美国,一个女人,离家寻狗57天记

我们不一样,美国和我们不一样

“同志们辛苦了”该怎么翻译

美国城市立法,十一要升五星红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