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铁30分钟的冷门小城,遍地宝藏
中山,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两个字。它是一位伟人的名,是全国各地市中心标配的一条街,也是一座南方小城。
中山古称香山,取“地多神仙花卉”之意。当时的香山管辖着现中山、珠海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界,1925年为了纪念出生和成长于此的孙中山先生而更名。著名的香山文化诞生于此,中原、土著、西洋和南洋等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由此奠定了这片土地深厚的人文基调。
尤其是端午起始的六月盛夏,年度好戏正要开场。
一个有趣的冷知识,中山市没有设区也没有设县,是只有镇和街道的全国四大“直筒子市” 之一。所以如果你想在中山这座小城来一场citywalk,基本不需要什么攻略——毕竟中山市区的那些景点基本都扎堆在一起。从民族路走至中山纪念堂公园,再到中山市博物馆、西山寺和孙文西路,一天的时间基本足矣。
孙文西路的骑楼街道与老巷与西山寺
但是,去到中山可不能只在市中心闲逛——中山独特的区域文化,让这里简直成为了细节爆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主题公园”。石岐、沙溪、小榄、神湾、坦洲……游历其中,各个名字就很好听的小镇街道便会开始填满你的中山记忆,它们各有着不同的非遗看家本领,通达“触形味觉声”五感,让游历中山变得更加细腻有趣。
论视觉冲击力,我敢打包票,端午就没有比赛龙舟更好看的节目了。
一方面是血脉偾张的竞技游戏,数十上百的龙舟一齐冲刺的热血画面,水中划动的桨似无影脚,鼓声、呐喊声、水花声齐声作响,好不壮观;一方面,船上奋力挥舞手臂划桨、穿着疑似9.9包邮拖鞋和短袖套餐的大叔大爷,可能是身家上亿、坐拥几栋楼的你的房东,以“都没收租吗,一点劲都没有!”的势头互相鞭策——这难道不有种年会时老板在台上给你表演的打工人专属“美感”吗?
中山人的赛龙舟活动由来已久,以水网交错、河涌纵横的石岐最为出名。清代的《香山县志》曾有记:“五月端阳,各个乡村皆以粽祀神,龙舟竞渡,画船彩色,于邑城尤盛行”,当芦兜粽飘香的瞬间,就是龙舟鼓声响起的时刻。
河道宽阔的石岐
这一习俗还与信仰息息相关。石岐人曾以打鱼为生,为求风调雨顺而广兴庙宇,以庙宇之名冠名龙舟开展比赛祈福。根据习俗,龙舟的龙头龙尾日常被供奉于庙中,农历四月下旬请出祭祀,并从河涌的龙舟坞里唤醒沉睡在淤泥里的龙舟,洗净翻新上油,谓之“起龙”,后插上龙头龙尾重装上阵。石岐的龙舟时间最久远的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以“员峰牛根”“员峰长龙”“基边康龙”“张溪祖庙”“南下城南武侯庙”等最有代表性。
中山起龙舟活动
在龙舟竞渡出胜负的当晚,千万不要错过各乡村会为庆祝大摆的龙舟饭。席间,吃醉的父老乡亲借酒意和喜气上头,会舞起龙头和龙尾,闹上一场中山独有的国家非遗“醉龙”,舞步混杂着酒气,踉跄而又洒脱,实属精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舞醉龙
广东的美食自不必多说,中山粤味不仅在平均水平之上,物价也十分感人,还独有自己的一番特色。
在寻找美味的途中,偶然听出租车司机提到六月必打卡的“神湾菠萝”,乍一听很陌生,只觉得这个菠萝的名字还挺有灵性,品尝后只想为它的甜蜜不涩口呐喊助威,樱桃榴莲蓝莓草莓西瓜,下一个成为超级水果的该是我们菠萝了吧?
广东作为热带水果之乡,神湾菠萝能杀出重围成为一张名招牌,就可以看出它有多好吃。世界上的菠萝那么多,唯独神湾镇出产的菠萝,至今还未能找到“复制品”,它平均甜度可高达19°,在其他菠萝10°的平均甜度里坐拥超一线水平。更重要的是它的“菠萝酶”含量极低,不用泡盐水,简单去皮去眼后就可以开吃,不会有普通菠萝“吃人”的涩麻感,当颁“报恩”菠萝的美名。
神湾菠萝
谢霆锋在《十二道锋味》中烹制粤菜名菜“菠萝咕噜肉”时,四处寻觅合适的菠萝作为食材,最后神湾菠萝正是凭借出众的果香与甜度在节目中“断层出道”,马苏在节目里也感慨这是“吃过最甜的菠萝”。当下的5到7月,正值每年品尝神湾菠萝的最佳时间,可以前往神湾镇“菠萝的山”来一场自然康养体验,现场捕获最纯天然的甜味。
我经历的另一个独特又魔幻的中山美食体验,当数三角镇的粥底火锅。粥底火锅,顾名思义,是用粥代替我们日常认知的红油或者清汤锅底,是广东经典的佳肴。虽然看起来和日常所食的粥一般乳白透亮,仔细捞起却不见米,实则是用特别的香米通过几道工序烹制出的粥中精华,舀进火锅内再用文火焖煮,加入海鲜、姜丝、蒜头等各类食材,就可以享受绵软粥底给食材附加的清甜鲜味。
吸引许多人跨市去吃的中山粥底火锅
驱车前往中山粥底火锅名声最大的三角镇,第一印象是:这个镇不会本体就是个大型粥底火锅店吧?只见夕阳和夜色交融的天幕下,成百上千的人聚在半露天的棚子里,一排排十几米的长桌上全是一个个火锅盆,坐着的人在炎热和锅热“双重攻击下”吃得汗雨如下,想清凉只能祈祷偶尔钻来的小风和冰镇饮料。
紧挨的过道里挤满了眼力见儿极佳的抢位候补选手,一旁的自选菜柜里摆满了几十种新鲜又便宜的海鲜、肉菜等食材,看起来很像是刚刚从旁边的江里打捞上来的新鲜程度,虾活泼得都能在锅里变红了还蹦我脸上。虽然夏天吃真的很热,但是这里仿佛有魔力让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挪不动地,一边出着汗一边畅快享受美食。
很火爆的粥底火锅「明记食店」
在这里吃火锅,除了中途会有服务员来帮忙添粥,需要自己掌握一切主动权。不仅座位是要靠抢的,连最后结账都要追在老板屁股后面好几回,否则他一被打岔就忘,广东老板的豪爽作派真的令人哭笑不得。
中山的旧称中的香字,为中山的旅行预告了充满香气的基调。五桂山自古以来的土沉香树让中山的沉香享誉中外,并有着全国首个“中国沉香之乡”的称号。但这个季节,正是中山“神仙荼丛生焉,色香俱绝”的限量版时节,其中的桂冠当数应季的荷花。
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让中山拥有种植荷花得天独厚的优势,大量诗词歌赋表明至少从唐代开始香山地区就有种植荷花的现象。中山人喜爱荷花高雅之姿的背后,还有一段象征和平的荷花佳话,代表着中山人的品性——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访日时将四颗家乡的莲子赠予日本友人田中隆,以感谢他对中国革命的支持。据记载,田中隆先生的后人在其病逝后将这四颗莲子交给植物学家栽培,其中一颗发出新芽,取名“孙文莲”,后回赠伟人故里,象征两国友谊有如君子之交。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与荷花
6月正是荷花含苞初放的时节,除了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亭亭玉立的“孙文莲”,中山市内开启处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模式,其中尤以沙溪镇厚山村中13亩大荷花池中的荷花为盛。荷塘与古村中宗祠、碉楼等老建筑相映成趣,游走其中,仿佛浸身于一幅只应天上有的4D水墨画卷中。
沙溪镇厚山村的莲花
中山临水,百年来在中山浮家泛宅的疍家人自然少不了用音乐为我们勾勒中山的另一种轮廓。
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的中山咸水歌就诞生于疍民穿梭于江河的生活和劳作过程中,数百年来流传于中山坦洲镇一带。一开始,咸水歌是疍民在苦闷的生活中自娱自乐的一种精神调剂品,后来随着他们迁居岸上安居乐业,这种口头文化逐渐经过传承和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旋律,无论是在孤苦难过的捕鱼劳作时,还是在田间地头的欢聚时刻,抑或是婚嫁等不同的场景,他们时时吟唱,成为了生活中主要的交流方式之一,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
中山坦洲镇的疍家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中山咸水歌已成为再不听可能就会消失的歌声,如今能唱传统中山咸水歌仅寥寥数人,且大多年事已高,去坦洲镇时,别忘了去亲耳听听这优美的岸上渔歌。
在中山这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园中,“形、味、觉、声”的魅力在各个镇街中“触”手可及。
我想,我能够更广义地去重新看待“中山是一座城,一条街,一个人”的最初印象——这座城是伟人身影下历史与文化的独特凝结,每条街是几百年来民俗活动的具象体现,而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中山300多个非遗文化的传承纽带——这一切,汇流成了中山这两个字。
6月,记得一定要去应季的中山看看。
策划 / 悦游编辑部
编辑 / Oliver
撰文 / @至尊盖
图片提供 / @至尊盖、@咖啡仔、@QQ、
@炸芋圆、@Openrock、视觉中国
版式设计 / CNT ART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