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高楼下,被称作“苍蝇”的小馆

悦游CNTraveler 悦游CNTraveler
2024-09-13



打工人中午这顿饭怎么选,可能也是一种不得不做的功课。纠结半天,所谓史上最难的哲学问题——中午吃什么,之后,还是随人群,乌泱泱地直奔B1的餐厅;当然,还有点外卖。流水线式的“扫码”“点单”“取餐”,都显得无情。

曾经,北京的工作餐并非如此,大厦后、小巷里,总会有几个摊儿,这些小馆子,不只是那种草草果腹的地方,朋友小聚,也会奔那里。可后来北京变了,变得高冷精致,让吃饭变成一种机械的任务。

现在,望京、三里屯、团结湖……北京这些著名CBD的周围仍藏着所剩不多的“脏馆”,它们可能因高楼的建设而变火,又也许被“工整”的气质衬得怪异,但也都万幸地保留了些独特的性格,那种工作外的生活中该有的烟火气。



📍

三里屯SOHO、三里屯太古里


成都的小吃名不虚传,我想没人会质疑。但我可能点儿背,容易踩雷,曾经在成都吃过一碗特别难吃的面条。凭良心讲,愉快的回忆更多。文殊院地铁站K口出来,不仅有严太婆锅盔,还能在拐角的小吃店,尝到正宗的担担面,只需一两面,回味一整晚。


找馆子我也有诀窍。我喜欢local dirty food,这点英文全糟践在这儿了;其次,开业五年以上,网上评论极少的馆子才是极品,原因是这样的店所拥有的客群,不善于点评,只关注吃饭。



三里屯SOHO是我心中北京的“九龙城寨”,外表的时尚先锋,都掩不住楼内的千奇百怪和市井风情。在这里闲逛总觉得商户都生活在不同次元:二手奢侈品挨着采耳按摩店,高档成衣铺旁边是拉面馆。赛博朋克这词被用烂了,可也想不出别的来形容,在这儿,总会出乎意料。


邓记老面像此中的模块,镶嵌在一栋的三层楼,竟也在楼内摆起了露天桌椅。相邻的不是美发,就是宠物店,这味道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上一波午餐的食客刚撤退,背景音是隔壁店里小狗的吠叫。厨房墙上贴着大字:免费加面。



必然主打面条,再是抄手、钟水饺,小菜有贡菜、酥肉、糍粑等等,都是成都小吃的标配。朋友点了豌杂面,我虽然不理解,但表示尊重。招牌叫邓记老面,好奇这成都老面和重庆小面到底啥区别。


上菜很快,两碗同时抵达,每位附送豆腐丝。豌杂面没啥说的,标准配置;老面的底料类似担担面的感觉,多了花生碎和肉末,没有在成都吃的酱汁多,更加干爽。拌匀后,一口下去,感觉香辣中还带点不明显的甜。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怪味面?



越吃越入味,搭配糖拌西红柿,别问我为什么是糖拌西红柿,我也从没在成都小吃店见过,或许,糖拌西红柿能让周围的上班族找到家常的感觉。我点它,也是觉得莫名亲切。


俩人两碗面,加上凉菜和小菜,五十多块,不得不说,这性价比对打工人足够友好。走出店门,就感觉是在CBD的三层完成了一次路边野餐。口鼻之间残留的余味,抵挡住了大厦里难以名状的复杂气息。



📍

SOHO嘉盛中心、博瑞大厦


北京的白家庄是个被三环路从南到北斩断的地名,它曾为自然村,但如今生活在此的都是城里人;附近耸立着三座高楼,嘉铭中心、嘉盛中心、博瑞大厦,一条旧路穿过其中,周围是被高楼分割开的老破小区。上世纪的六层砖房和拔地而起的新楼摆在一起极不协调。


北京CBD附近多有这种区域,新的业态迫不及待地包围着居民。



就在博瑞大厦北侧的路旁,一家名为“湖园”的成都风味餐厅,往它身旁看,有个没店名的重庆小面,这才是重点。朋友推荐这家店,说找到了朝阳区最好吃的麻辣烫,但没有定位,只能现场指认。


商区周围的街边小店,往往朝不保夕,所以老板也就不费心思起名装修,“四白落地”加板凳,就是所有装潢。但记得,晚上五点后才有麻辣烫,不然只有面条。



天水麻辣烫火了一把,让这源自四川,又经东北改良的B级美食,在年轻人心中崇高起来。而当初,它只是街边的简易火锅,随走随吃,不耽误体力劳动者的时间,同时麻辣鲜香的重口味,也让人解乏。


如今,连锁经营的那些麻辣烫太常见,毫无新鲜感,可这家无名小店的老板,仍一人站在“大方池子”前操作。味道足、用料实在,典型的夫妻门档,大桶的蒜水和麻酱自助,浓汤煮熟的串儿不蘸料也够辣嘴。



我对这样大方的店都会高看一眼,生意经就是顾客为本,不像有些连锁店,你还得琢磨如何措辞,才能向店员要来一包不值钱的番茄酱。


吃串儿最精彩的环节往往是老板快速数签子后的心算,托出一种老练,但又何必钻这牛角尖,索性把乘法口诀表贴在墙上。



我对麻辣烫向来没有特别的情感,重要的是吃个氛围。店里人多的时候,老板会打开后门,把折叠桌摆到小巷,空间的挪移也让时间拉回,“零几年,团结湖路边的麻辣烫两毛一串。”门口的声控灯,随着聊天声闪烁。


真想回到十多年前,和朋友在一家新疆馆子的外面,趁着路灯撸串的那一夜。



📍

北京电信大楼、中国海洋石油办公楼


在东二环中海油大厦和电信大楼背后的豆瓣胡同里,一家小到就算路过都难以发现的餐厅,作为街边小馆,新月斋不留神就会错过,好在有旁边的标志性建筑:南豆芽清真寺——向北看,四周被藤蔓所覆盖,往里走。


可能因为门外绿植把小馆子裹得太严,钻进屋那一刻才发现,新月斋就建在清真寺墙内,五六张桌子,店堂极为狭窄,即便如此,依然是通透的明厨现炒。



北京清真饭馆的名字大多都落在“斋”字上,比如:柴氏风味斋、静香斋,斋在《说文》里的解释是“戒,潔也”,是古人宗教仪式前禁食,做必要的自洁之意思,后来引申为素食。把饭馆称作斋,多了层宗教的神圣感。


很多人把美食也当做一种信仰,不仅是追求美味,还体现在对某种规矩的坚守。比如在新月斋,你绝对买不到酒,这就是店家的坚守。


京东肉饼、醋溜木须、锅塌羊肉,是点评网上榜的仨菜,再跟风邻桌加一道葱爆腰子;四个菜全是肉。



醋溜木须和锅塌羊肉都有鸡蛋,却不提鸡蛋二字,据说当年京城显贵都爱吃鲁菜,醋溜木须就是其中代表,但太监们忌讳“鸡蛋”二字,所以改称样貌相近的“木樨”,后来也就成白话“木须”了。而锅塌是一种做法,形似披萨。两道菜都有浓浓的芡汁,典型的北方下饭菜。


葱爆腰子没白跟风点,爆炒出来的羊腰,做法与风味和前两道菜不同,但老实讲,厨师真舍得放料,口味够重。而牛肉馅的肉饼没啥说的,中规中矩,厚度喜人。



与朋友吃到这一餐的后半场,才发现连个凉菜都没点,于是加了道洋葱、青椒的乱拌,不为别的,想解解腻。


发现客人们点的都是重口味的下饭菜,油大、味重,嘴里占满了,没空聊天。出门前抬头见一幅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真有血性。不让喝酒就对了。



📍

利星行中心、首开广场


川渝地区的豆花饭,在我心里一直是个别致的存在。


北京的川菜从外观到口味,都透着热辣火爆,豆花饭不一样,至少在豆花没进蘸水之前,是如此清新透彻。吃的时候,不可囫囵地把大块豆花放进料碟,更不能把蘸水撒入豆花之中。


豆花饭的蘸水和火锅一样,越吃越辣,所以吃到中后段——对我这种人菜瘾大的川菜爱好者而言——甚至可以借着嘴里尚未退散的辛辣疼痛,以白饭裹挟豆花,直接服用。只当蘸水不存在。



回想起来,上次品尝正宗豆花,已是2017年左右的事了。在北京能吃到正宗豆花饭么?以前觉得没可能。但最近发现望京利星行中心的对面,有一家小店,招牌就亮剑:我们主打豆花饭。


14块钱的豆花,用那种盛面的大碗端上来,一下把我和朋友镇住。以前在重庆吃的,其实就是这么个分量,不知是自己忘了还是现在饭量变小,赶紧麻烦服务员退掉一碗。



豆花入口滑嫩,蘸水香辣,后劲猛,吃得我一个劲流汗。除了豆花,按点评网的排名,要了咸烧白和空心菜。烧白其实就是梅菜扣肉,咸香微甜,软嫩不柴。不得不说,一条五花三层,不同的烹饪手段,味道就迥然各异。


不过,还是更喜欢空心菜,注重调味的川菜做法,让这么寡淡的绿叶菜都下饭。下饭,这个评价,是我对菜的最高赞誉。作为劳动人民的一份子,我觉得这一点不丢人。



我摸到一条规律,好吃的饭馆,老板一定盯摊儿,老板不在的饭馆,大概好吃不了。麦当劳除外,不抬杠。遂又加了折耳根和粉蒸肉,吃个痛快。


店里进来位大哥,T恤短裤配拖鞋,一看就不是从利星行下班出来的,像是周围的居民。他点了份豆花饭套餐(豆花+米饭+小菜),菜立马上齐,又冲老板说,“套餐里含米饭吧,那您帮我退掉单点的一碗吧。”


都是会过日子的人哪!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信大厦


下班路上,总能从公交车上看到它招牌亮起的红色灯光,背景是中国尊,视觉上的反差感明显,尤其在傍晚时。餐馆两侧都是老旧的居民楼,黑咕隆咚。背景里的大厦并不耀眼,前景里,只有这家松丽餐厅最为明亮。


松丽餐厅离央视总部“大裤衩”极近,几乎就在下方,靠着新街大院小区,主打川湘风味。店面是间平房,灰色墙体,屋顶立着招牌,塑钢的家用门窗显得毫无装修可言。



中午四周坐的应该全是媒体人。我猜,央视的食堂肯定是卫生,但必然缺乏“脏摊儿”的生猛,可能对他们来讲,吃饭是小事,出单位一改严肃的氛围才重要。


点的回锅肉盖饭还没到。有的桌在聊项目推进如何之难,与甲方如何平衡……也有的说着家庭纷争……从对话中感到了他们的疲惫。但无论如何,工作餐离开写字楼去吃,是有利心理健康的选择。



盖饭没什么芡汁,饭是饭、菜是菜,比较分明,如果胡乱搅拌在一起,那就有点减食欲。饭菜有了层次感,口感会更好,视觉上更舒服些。所以,吃盖饭,我的个人选择是,不点有芡汁的菜,会显得优雅一点。


当然,所谓“盖浇饭”浇的不就是芡汁么?没错,菜汤儿拌饭也可以very good,只是面对下料比较大方的厨师,吃完可能会叫渴(北京话,就是骺着了)。



这份回锅肉是我喜欢的那种,肉的中间部分软弹可口,边缘焦酥香脆,肉片一个个支棱起来,特别精神,而不是软塌塌地盖在饭上。回锅肉虽然是被折腾了两次的食材,但也要讲究个精气神。


新街大院是上世纪60年代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宿舍,配套设施齐全,有影院、澡堂、医院和食堂。时过境迁,工人师傅的食堂没了,但万幸,有些人的松丽餐厅还在。





策划 / 悦游编辑部

编辑 / 王学硕

撰文 / 许菲

图片 / 王学硕、视觉中国

版式设计 / CNT ARTRO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悦游CNTraveler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