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国祥背后的机构,藏不住了
人们越来越不好忽悠了。
01
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样子
公募机构参与打新算是股市的传统艺能了,本也无可厚非,但越来越离谱的报价,已经不是专业能力的问题了,简直是把人当傻子耍。
双节期间发生了不少事,浙江国祥上市被叫停,算是股民、基民、自媒体以及监管通力合作的结果。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自媒体的发展,关键信息得以被公开,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便捷,人们已经越来越不好忽悠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自媒体的发展,帮助人们“睁开”了眼睛,让我们得以知道,并促成了将事情还原成它本该有的样子。
事情的经过其实很多媒体已经讲得差不多了,简单来说,就是一家基本面挺差的公司,在卖壳退市后,经过一番包装又卷土重来,准备在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也就是10月9日上市募资,并且在机构的助推下,超募16.47亿元。
从浙江国祥的招股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公司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空调及相关产品,和格力、美的算同行,但无论是知名度还是业内地位,显然很难与相提并论。
公司的业绩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大客户突增,公司2021年和2022年的大客户几乎完全换了一批。
而且空调属于耐用品,公司主营的空调业务,原本就很难保证接下来的业绩增长。公司还在筹备上市之前出现利润超额分配的情况。
据悉,2017-2020年,浙江国祥共分红1.39亿元,而同期累计实现净利润仅为1.46亿元。
这个数据,基本相当于公司能拿的都被大股东拿干净了。
如此难看的吃相也是惹了众怒,10月7日,对于自媒体反应的浙江国祥事件,上交所发布官微表示已暂停浙江国祥的IPO发行程序,并将针对自媒体反映情况,对浙江国祥开展一次专项核查。
浙江国祥的IPO被紧急叫停,实际上只是还原了事情本该有的样子,事情原本的样子就是,有些公司就不该放进二级市场。
02
资本盛宴?
浙江国祥的基本面怎么看都很一般,甚至可以说很差了,此次IPO原本也就打算募资7.37亿,但却被推高到了3倍左右,按照子弹财经的计算也就是23.84亿元,超募达16.47亿元,
根据招股书,浙江国祥本次IPO的最终定价为68.07元/股,市盈率为51倍,远超同行业可比公司。
据浙江国祥和主承销商披露的同行业可比公司,浙江国祥的市盈率分别为盾安环境25.19倍、申菱环境54.12倍、佳力图180.30倍、英维克58.14倍,浙江国祥的市盈率甚至比格力、美的等行业龙头也要高出不少。
部分公募基金还给出了更高的价格,比如嘉实基金报价81.94元/股,金鹰基金报价92.52元/股。
很明显的高估,那这些机构为什么这么卖力呢?
从招股书上看,以东方证券为代表的保荐机构保荐费为200万,但浮动的承销费用上限就高了。
按照发行费用计算,费率最低也有7.5%,如果募资总额大于25亿元,那么费率最高能达到8.7%。
所以浙江国祥募资越多,承销商也能拿到更多,如果真的落实23.84亿元的募资金额,那么东方证券等承销商也能拿到2.8亿元的发行费用。
而且,东方证券全资子公司持股企业东证汉德持有浙江国祥发行前2.74%股权,且东方证券与浙江国祥控股股东国祥控股关系匪浅,存在合伙持有其它公司股权的情形。
另外,就算上市破发了,这些公募机构损失的也只是基民的钱,自己还是能够一边赚公司的发行费用,一边赚基民的管理费用。稳赚不赔的生意,美滋滋。
那么受伤的是谁呢?股民、基民,以及监管机构的公信力。
03
监管出手了
股民、基民是二级市场的水源,没有股民、基民的二级市场只会是一潭死水。
股市原本应该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地方,帮助优秀公司更快更好的成长,然后反哺股民,实现共同富裕。
但现实却是,某些机构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信息渠道优势,利用规则不完善的地方,充分谋取私利,股民和基民们的血汗钱就这么被瓜分了。
理想与现实的撕裂,让人们逐渐“睁开了”眼睛,而自媒体助推了这一过程,网上流传的那些机构们的斑斑劣迹,不是那么容易洗去的。
近些年来,监管也在不断向深处探。
2021年,浙江国祥就曾碰上过证监会的现场抽查。
根据市值风云,当时首批抽查名单上的20家企业有16家在一个月内撤单,一查就撤背后,是大量本不该流入二级市场的公司心虚撤退。
浙江国祥算是为数不多的未撤回的幸运儿,2021年7月初又顺利撑过了现场抽查。不过浙江国祥又于2021年7月20日突然撤单,改为上交所主板重新启动IPO。
但这次在交易所的门槛前跌了跟头。
此事过后,上市的口袋会不会继续扎紧?公募机构会不会被整顿?浙江国祥事件会不会成为一个里程碑事件?也许很快我们就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