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人都想为人造车,而车何以服务于人?
2018 年,百度开始在北京城市 X 环路面测试无人驾驶技术。
当时一位持续关注科技领域的博主发了一条微博:
“住在北京 X 环周围的居民,可能要在多年以后才能恍然意识到,这是他们距离不朽最近的瞬间。”
2021 年 3 月 30 日,小米官宣造车。
技术作为人用来超越自然、追求自由、彻底神化自身的两大支柱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就声称其目的是服务于人,而手段便是追求“进步”直至“解放”。每个手握技术的企业都高举进步大旗,一路高歌猛进,使技术一边服务于人的幸福,一边潜移默化的修改人的生活直至造成悖论。
车,不仅是人们生活中仅次于房子的大宗消费品,也意味着唯一几段无法被撕碎的块状时间,以及人们和他人和世界间离的私密空间。人们在车上花时间,在时间安抚自己,为这样的时间和空间花更多的钱。
当车迈入智能时代,声称要在技术的加持下服务于人,除了考虑“安全”、“效率”等基本面的问题之上,如何避免智能手机行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自作聪明的曲解需要、枉顾情感的催化焦虑、技术本位的窥探隐私等,从短期而言是在解决品牌之间的竞争问题,从长远来看是在回答技术究竟应该如何服务于人、与人相处的问题。
在 2020 末,青年志与腾讯智慧出行联合发布了《新生代智能网联车用户趋势白皮书》,试图回答在新智能时代,出行智能应该如何服务于人。
今天我们重新推荐这篇旧文,并提供白皮书全文下载。
听了很多“品牌核心价值主张”,为什么还是做不好这品牌?
这届年轻人如此孤独,“社群”能帮他们找回意义感吗?|社会创新峰会
项飙谈996和异化:城市新穷人不是经济穷人,是意义贫困 | 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