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坏情绪啊🤦?没关系!它也很重要哦🤗
“实验连续不顺,感觉太挫败了”
“要汇报组会了,好焦虑、好紧张”
“和朋友吵架,生气、难过、想哭”
……
当你体验到所谓的“坏情绪”
你是否会责怪自己
并假装这些情绪不存在?
你是否会压抑内心的感受
放弃倾听内心真正的声音
并期待这些“坏情绪”立刻消失?
其实,每一种情绪
都隐藏着我们未被满足的需求
都是在帮助认识自我 理解自我
保护我们免受潜在的伤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洽当地
与“坏情绪”相处呢?
本期,一起来了解
↓↓↓
一
情绪的组成
人们接收情绪信息的能力并不相同
给不同情绪合理命名
可以增加我们对情绪的感知
情绪由哪些部分组成?
如何感知情绪的存在?
如何分辨不同情绪?
情绪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及外部表现[1]
1.生理唤醒
情绪来临时,身体被唤醒
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变得急促
这些躯体反应彷佛在告诉我们
有情绪发生了
2.主观体验
情绪在认识层面上的自我觉察
是我们对自己情绪的独特感受
3.外部表现
我们向外界展示内心情绪的窗口与媒介
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语调表情
当我们感受到情绪波动时
不妨尝试观察自己的生理变化
体验内心的感受
并觉察背后的需要
来帮助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与内在体验一致的情绪外部表现
有助于他人更好地了解我们
二
情绪的背后是需要
情绪就像内心的交通信号灯
告诉我们何时可以继续前进
何时该停下
何时需要调整方向
情绪没有好坏
它们只是信号
为我们保驾护航
让我们更好地到达目的地
积极情绪仿佛绿灯
告诉我们:
“一切顺利,继续前进!”
当我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
绿灯就会亮起
心情自然愉快
日常生活中
多参与引发积极情绪的活动
运动、绘画、听音乐、看书、享用美食等
任何你曾尝试过
并带来积极情绪的合理爱好
这些小巧而有效的策略
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情绪
激发愉悦感和满足感
帮助我们逐步在生活中
构建积极情绪支持体系
消极情绪则像黄灯或红灯
提醒我们:
“注意,这里可能有问题需要解决!”
尊重自己的主观感受
对带来消极情绪的人或事持审慎态度
在关心他人之前
先确保自己的情绪得到妥善照顾
当遇到消极情绪时
不妨停下来觉察情绪背后的需求
然后想办法去满足
这样,心灵的绿灯就会再次亮起
带我们继续前行
三
如何明晰自己的需要
在我们寻找自己需要的时候
我们可以借助需要两个需要藏宝图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及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马斯洛提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后又在四、五级需求间补充
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些需要被描绘成金字塔样的等级
每一层需要都很重要
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
必须先满足或部分满足低级需要[2]
当我们找不到自己情绪背后的需求时
可以看看这副藏宝图
自己处于哪个需求层次
什么触发了我们的情绪
是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还可以借助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3]
寻找自己当前阶段最核心的需要
埃里克森认为
人类一生会经历八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面临特定心理冲突和需求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处年龄阶段
寻找需求宝藏
和大家当前需求贴近的阶段主要包括
成年早期(19~25岁)
追求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人们开始出现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
比如恋爱、结婚
他们需要感到与他人有深厚的联系
以避免孤独感
成年中期(25~65岁)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个体开始出现开始关心下一代
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需要
他们需要感到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以避免停滞感
四
沉浸式体验情绪及需要
“坏情绪”没关系?还很重要?
没错!
每种情绪都有功能和存在价值
影视推荐
↓↓↓
电影《头脑特工队》第一部
主要讲述了少年期莱莉的
快乐、悲伤、恐惧、愤怒和厌恶
影片通过五种情绪的视角与经历
展现了内心情绪世界的复杂性
探讨了莱莉成长中各种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
电影《头脑特工队》第二部
讲述了青春期莱利的
焦虑、羡慕、尴尬和倦怠
通过这四种情绪角色
更加深入地探讨了青春期
自我认同与社交压力中的课题
最近,B站出品的
首部聚焦心理情绪的医疗纪录片
《是坏情绪啊,没关系》开播
它以恐惧、悲伤、愤怒
厌恶、迷茫、焦虑等
六种情绪为主题
通过不同个案的跟踪记录
鼓励大家勇敢面对一团乱麻的“坏情绪”
拥抱情绪,实现自我疗愈
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
我们更加多元地情绪体验
似乎也带来更多困扰
如何与这些情绪友好相处
欢迎通过以上影片和纪录片
勇敢开启情绪的探索旅途
沉浸式体验情绪及需要
学会接纳喜怒哀乐
照顾好情绪中的自己
拥抱情绪 合理表达
不吝赞美 分享快乐
温馨提醒
以上内容适合处理一般情绪议题
如果身处相对强烈的情绪体验
且无法自我调节
记得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哦
更多支持
原来,启明灯热线在这样陪伴你|心路
国科大心理咨询预约指南(2024秋)
心理咨询预约常见问题总结(2024秋)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2] Maslow A H.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 50(4): 370.
[3] 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371.
文字|曲晓娣
图片|曲晓娣 网络
审校|大鱼
编辑|武辰囡
责编|梅则辩
审核|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