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团学习笔记(估值篇)

慢慢成长的菜荚 菜荚笔记
2024-09-20
一时兴起开始研究美团。只能说,冲动是魔鬼。美团并不好懂。只不过自己开挖的坑,含泪也得填一点,也算是为明年如何处理企鹅给的小团团做做准备。

基于自由现金流折现的估值方法,对于当下还处于亏损状态的美团,核心问题即,未来能否产生稳定的自由现金流?或者换个问法,美团未来是否有较高确定性稳定盈利?对于这一问题,简单直观的思考方式,是看美团的各项分业务在未来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

 

美团在2022年之前,财报将业务按外卖、到店和新业务进行披露;2022年开始,把外卖、到店以及闪购合并为核心本地商业业务披露。本文分析主要还是以2022年之前的业务划分为准。


外卖业务

首先,外卖是美团的基本盘,占据了美团营收的半壁江山,它既是美团的广告牌,也是美团重要的自有引流渠道。

在大城市,对于时间紧张的工作人群,以及偏好买着吃的年轻世代,点外卖上美团几乎是一种生活习惯。这种高频的使用习惯,让美团的APP在其用户心中有了一席之地,并给美团真正赚钱的到家业务带来了大量客户。根据招股书披露,约80%的到家业务用户是从外卖和到店餐饮的交易用户转化而来。

 

美团外卖的毛利率大约20%。在这项利润微薄的业务上,美团的历史表现无可否认的优秀。从2017-2021年,美团外卖无论是交易金额、交易笔数、平均单笔消费金额、以及业务的毛利率都是逐年上升。

此外,从财报披露的信息来看,该项业务至少自2019年就开始盈利了,2019-2021年的年度经营利润率依次为2.6%、4.3%和6.4%。顺便提一句,外卖业务的利润率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点:通常在二季度的利润率较高,三四季度因为需要为骑手提供更多极端天气的补贴,利润率会低一些。

 

业务规模以及利润率的稳步提高,充分显示出美团在这项毛利率不高的业务上的竞争优势。但利润率在未来3-5年也基本没有提升空间了。因为外卖业务的主要成本比例(骑手运费)没有太多的下降可能了。

为了降本增效,美团近年来花式提高骑手的工作效率,包括提高路线规划效率让骑手在单位时间内配送更多单,以及发展正餐以外的送餐业务(下午茶、宵夜等)以及非餐饮类的即时配送(美团闪购)。可以说,可用的配送时间几乎被占满。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认为降低这一成本的根本途径是用机器替代人工配送。美团近年来也是在努力发展无人配送技术,在北京顺义和深圳都有实践,并计划2024年落地万台无人配送车。但很显然,距离广泛使用还有相当的距离(技术尚未成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用户教育、设备使用时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合规等等,都需要时间解决)。因此,骑手运费成本的大幅下降,短期内我认为不用考虑,长期来看,有望为即时配送带来更好的利润率。

 

基于外卖业务收入增长率放缓、利润率近几年不再提升的看法,对于外卖业务在3年后的利润,我采用如下的假设和计算方式:

(1)2022年全年餐饮收入估计为4.4万亿(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截止11月,全国餐饮收入接近4万亿;11月为4435亿),未来三年,我国餐饮收入平均增速8%;

(2)外卖市场占全国餐饮收入的25%,且美团保持70%的市场占有率;(2021 年外卖市场规模占全国餐饮业收入比重约为21.4%)

(3)变现率假设为14%(过去3年美团的变现率为13.6-14%);

(4)经营利润率保持6.4%不变(注:经营利润率是除税前利润率)

则2025年美团外卖业务的经营利润估计为4.4*1.08^3*25%*70%*14%*6.4%=87亿。

其中估算的2025年餐饮收入规模为5.5亿,和艾瑞估计的5.5-6亿的数据比较接近。

其他的假设,我觉得也很难再提升了,所以这是一个个人认为比较乐观的估计。 例如,外卖市场占餐饮市场的比例。因为在我看来,外卖业务营收是受益于疫情的。在限制堂食的时候,外卖是保证餐厅能够获取一定流水的手段。随着管控放开和日常生活的回归,对于一些附带社交、休闲等目的的就餐需求,人们必然会更倾向选择堂食;而且譬如火锅、烧烤等类型的餐饮,堂食的就餐体验也是优于外卖的。


闪购业务

然后,是2022年合并到核心本地商业(含外卖、到家)的闪购业务。本来说完外卖应该说到家的,但是考虑到闪购业务GMV开始成为美团新的增长极,加之这部分业务本质就是非餐厅类店家的即时配送业务,索性随着外卖一起说了。

“据说”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浙商证券的一份研报给出了近3年美团闪购和京东到家UE模型的一些重要数据。 

 

数据来源:浙商证券研报

 

京东192元的每单均价明显高于美团, 主要是因为带电品类GMV占比较高;较高的单均价也导致直接利润率比美团好看一点点(但都是亏损)。但带电品类不属于高频消费,即时配送能力也没有美团那么强(小哥不如美团多,众包模式不稳定),所以总体GMV与美团还有相当的差距。

 

想要实现盈利,还需要在提高变现率、单均收入、降低骑手和补贴成本这些方面下功夫。但看来看去,这几个方面,哪个都不容易。变现率,无论是美团还是京东,三年间也就从9%提升到了9.4%,单均价高的品类(鲜花、蛋糕等)大多不是高频消费,骑手成本美团恐怕也几乎做到极致了。

 

另外,美团在22Q3的业绩说明会透露闪电仓已达2000家(Q2的时候是1000家,8月底是1500家),这一加盟方式的前置仓定位的是24小时线上便利店,通常经营3000-5000个SKU,通过骑手送达(大约半小时)消费者手中。因此,闪电仓也是闪购业务的一部分。(这是要跟便利蜂抢生意?不知道庄辰超怎么看

 

忍不住感慨一句,零售业真是太卷了。京东已经让我买东西的等待阈值调高到0.5-1天;而美团在其庞大骑手队伍的加持下,有可能把这个阈值调高到1小时?!但我隐隐怀疑,这种卷,真的有必要么?毕竟逛超市买东西,在工作间隙还充当着放松心情的作用。即使真的工作中途饿了渴了,出门走个几百米买点吃的喝的,好过凑单买一堆原本不需要的东西外加等上半小时,不是么?”万物到家”的即时配送,似乎更多是一种伪需求。

 

扯远了。美团的闪购估值上,大概拍个脑袋,乐观认为三年后2025年美团闪购GMV达到4000亿。之所以拍个4000亿,是因为美团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曾于2021年预测,未来5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团闪购要分走4000亿的蛋糕。王总指的应该是2026年,姑且忽略这1年的差异,假设经营利润率为1%,变现率为10%,那么,2025年美团闪购业务的经营利润估计为4000*10%*1%=4亿。

其实,这块业务的利润,怎么预测对美团整体的估值影响都不大,因为即便是盈利,利润率也非常低,对美团总体净利润无足轻重(能不亏就好)。


到店业务 

真正对净利润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到店业务。到店业务有着接近茅台的高毛利率。2016-2019年,美团到店业务的毛利率约85-89%。2020和2021年未直接公布毛利率数据,但是从年报披露的与商誉减值相关的假设数据中,仍然可以看到该项业务的毛利率估计值为89-91%。

数据来源:国海证券研报

 

抖音进军本地服务,是否会对美团造成威胁,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不少文章分析了美团在这方面是否会受到抖音的挑战,前不久美团在22Q3业绩说明会也提到了这方面。

从种种迹象看,抖音的确是重视到店这块业务的,包括扩大了抖音上本地生活视频播放量(VV)比例,以及在如此的大环境下,字节仍然扩大了对本地生活业务的人员招聘。

数据来源:国海证券研报

到店业务的本质是帮助商家在平台实现营销,然后从中盈利。现阶段而言,作为广告营销,美团和抖音的模式和效果不太一样。美团是“人找店”,以竞价搜索为主,其推广通的竞价CPC收入占美团此类广告收入的50%,商户通(商家线上餐厅展示优化的工具、按年付费)占比20%。

抖音则以信息流广告为主,模式是“店找人”,即随机出现附近的商家信息对用户种草,以及直播推广。换言之,美团更类似品牌广告,抖音更类似效果广告。美团更适合日常经营和口碑传播,抖音则适合用于吸引短期注意力,比如新店引流或特定促销活动。

 

抖音的“店找人”在实现对用户种草的同时,存在核销率不高的缺点。毕竟,“人找店”的主动搜索,大概率是我们已经准备消费,只是在挑选消费的店家;而刷抖音被种草,事后能否想起来去消费是不一定的。抖音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同城的目录下增加了“人找店”的主动搜索功能,包括附近美食、休闲娱乐、游玩和丽人/美发四个选项。

图片来源:国海证券研报


顺便提一句,不少地方提到,同样或类似的套餐,抖音给出了比美团更低的价格。但低价终归不可持续,我个人的看法是,低价主要是为了培养用户在抖音进行本地服务检索的习惯,以及积累UGC等等。

 

这一烧钱策略我认为会有一定效果,毕竟拥有7亿活跃用户和平均110分钟的超长使用时长,引导用户在抖音里顺便完成到店搜索,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难点在于,抖音能否在扩大商家范围的同时,做好线下服务的承接与售后,尤其是能否保障用户在中小商家消费时,获得高质量的服务。毕竟,美团多年来一直专注O2O领域,在团购、外卖、酒旅业务实践中,通过强大的线下地推团队,实现了大范围和高质量的线下闭环服务。从美团的实践来看,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团队执行力强,有耐心,以及对行业细节的观察、思考、实行巧妙的策略等等。字节跳动过去并不具备这一块的业务经验和人才积累,其到店业务在线下能否实现成功落地,我内心是有疑问的。

 

不过,同样的,美团也有自己的短板。目前来看,想要补足短视频方式的“店找人”,对于美团也非常难。第一,大众点评APP首页有信息流形式的商家入口(美团APP没有),但都是图片形式,信息量和吸睛程度都是不如短视频的,更何况大众点评的活跃用户人数尚不足1亿(美团app为4亿)。第二,尽管美团和大众点评的评论功能都允许上传视频,但用户显然没有这一习惯,也就是说,即使美团的APP想要提供短视频形式的营销,也无素材可用(除非烧钱,比如引入短视频平台的探店达人等等)。

 

总的来说,我认为就未来3-5年而言,抖音尚不足以在到家业务上对美团实现颠覆性的威胁。毕竟,抖音现在在商户数量和动销商户数量上,都还和美团有着10倍以上的差距。再者,目前到店的线上渗透率还很低,所以美团和抖音也远不到短兵相接的阶段。二者完全可以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里,发挥各自的优势,继续扩大各自的GTV。

 

至于到店业务的利润估值,不是太确定。一方面,这项业务线上渗透率低,前景广阔;另一方面,整体经济发展的放缓,必然会影响到民众的消费动力。算是姑且一试吧。

首先,就眼下来说,前三季度美团到店业务的营收达到了241.5亿,但Q4的疫情显然会对到店营收形成显著的不利影响。暂且认为Q4的营收大致在80亿(去年Q4为87亿),全年的到店营收和去年持平。然后,假设未来三年该项业务的复合增长率为20%,净利润率保持40%,估算2025年净利润为325*1.2^3*40%=225亿。(如果更乐观一点,采用25%的复合增长率,则估计值为254亿)

数据来源:国海证券研报


 

新业务 

最后是新业务。新业务是个杂物篓,包含了美团各类目前规模不大或尝试的业务,比如网约车、B2B餐饮供应链服务、小贷、美团买菜、美团优选等等。

估值方面,实在是不会,555,求放过。。。

粗略的把前途未卜的新业务和账面浮盈的投资业务视为对冲,二者合起来暂且视作不亏不赚吧(实在是不知道新业务的利润要怎么估,也不知道王兴大佬还要不要发展什么烧钱的新业务,姑且把目前投资的100亿+账面浮盈拉来垫背吧)。

 

考虑到美团账上有金额巨大的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21年为750亿),粗略计算后,在2025年可使用的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至少为149亿。上文中,外卖和闪购业务估算的是未减去所得税的经营利润(合计91亿);远低于美团可用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额,因此大致认为这91亿不用交税,上述几项业务加和之后,2025年估计的净利润为91+225=316亿;乐观估计下为91+254=345亿。

采用25-30倍的市盈率,如果打五折,理想买点为3950-5175亿。如果按8%(两倍无风险利率)折现到现在,金额为6270-8216亿。

目前美团市值为9720亿。

 

以上。


最后,推荐一下@谷雨轩hz 的公众号。

@谷雨轩hz 的文章可读性很强,表达流畅,又充满趣味。作为文字输出困难户的我,十分羡慕他的表达能力。在学习美团的过程中,他的《看不透的美团》一文对我帮助很大,推荐对美团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参考资料

1. 美团2018-2021年报

2.【20221205国海证券研报】本地生活行业系列研究三部曲之到店酒旅专题:美团 VS 字节跳动

2. 【20220706浙商证券研报】平台VS自营、美团闪购VS京东到家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菜荚笔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