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投资14.33亿!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工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文博头条 2024-03-30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


文博头条快讯:3月29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在广汉开工。经激烈角逐,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联合体团队的设计作品——“堆列三星,古蜀之眼”最终入选!该项目是2022年四川省重点推进项目之一,也是建设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以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为目标,力争成为中国文旅的新地标、国家级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新典范。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位于三星堆博物馆园区内,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是现有场馆建筑面积的5倍,由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联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承担设计和施工任务。


三星堆新馆效果图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及其附属工程建设项目分为主体工程和展陈工程两个部分,总投资14.33亿元。主体工程于当日开工建设,计划1年内完成;同步启动展陈策划设计,展陈工程预计于2023年10月完成。“我们不仅要建立一个文物展示的新平台,而且要搭建一个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之成为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的国家文化标识。”广汉市委副书记、三星堆管委会主任王居中在介绍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设意义时说。


三星堆新馆效果图


开工前,记者独家对话三星堆新馆总设计师、中建西南设计院总建筑师刘艺,他阐释了三星堆新馆设计的灵感寓意,以及成功入选的台前幕后。


“新馆在致敬经典的同时,对标世界一流博物馆进行设计!寓意古蜀之眼的曲面造型,呼应三星堆遗址的‘三星伴月’景观。”刘艺介绍,三星堆新馆共6个常展厅和1个临展厅,净展览面积达1.8万㎡,在展陈规模上远超老馆展厅。除了展览三星堆珍贵文物,增设的临展厅还能与国内外其他博物馆进行交流展出,为游客带来更多展览内容。


前世今生

三星堆博物馆20多年前建成

“堆”与“谜”的设计成我国博物馆范本


北纬30°,四川广汉鸭子河南岸,三星堆博物馆静静伫立。这是一座现代化的专题遗址博物馆。园内植被茂密,水系环绕,青铜馆、综合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以及游客中心等建筑散落其间。


三星堆博物馆园区航拍图


三星堆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开放,集中收藏展示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金器、陶器、骨器等上千件珍贵文物。这座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建西南设计院)郑国英领衔设计的博物馆,因独特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曾荣获国内外众多设计奖项。


谈及三星堆博物馆的建设,三星堆博物馆首任馆长、现名誉馆长肖先进感慨颇深,从奠基、建成到开馆,“第一代”三星堆人筚路蓝缕,靠着贷款修成了这座博物馆。“筹建过程中,资金成了摆在面前的问题”,于是他想到向银行贷款建馆,除3100万元支出之外,还需贷款2000万元!这在当年是一笔“巨款”,当他们向上级汇报时震惊了在场所有人。


最终,经多方努力,一座现代化的专题博物馆从鸭子河畔拔地而起,曾经借下的巨额贷款也通过借展、门票、项目资金等渠道陆续还清,写就了一段“小地方办大馆”的传奇。


三星堆青铜馆


站在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前,螺旋状上升的建筑,升腾起一种向上的寓意。流动的展示界面、灵活的空间形态,灯光、音乐等人性化设计,让人很难相信,上世纪90年代竟能建成这样高水准的博物馆。


当初,三星堆博物馆开建为何选择郑国英团队的设计?


据馆方介绍,这主要来源于两个关键的构思——一是“堆”,二是“谜”!设计之初,作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的郑国英反复构思,最终将眼光聚焦于“堆”这一概念。本着从古蜀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构思,团队用一组自由的螺旋曲线扶摇而上,简洁大气地生成博物馆的主体形态,巧妙做到了“建筑、文物、陈列、园林”四位一体。而青铜纵目面具等文物也给世人留下无数谜题,郑国英团队巧妙地将“谜”这一主题,作为贯穿观展路线的线索,将空间序列分为“入谜”“点谜”“述谜”“解谜”。 


三星堆博物馆展陈的文物    


时至今日,三星堆博物馆仍以浪漫飘逸、神秘大气的设计和独特的建筑空间活跃于世,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也为我国新一代博物馆的多样化提供了重要范本。

“很遗憾,郑国英大师已离世,但他设计的三星堆青铜馆却历久弥新。”中建西南设计院党政办负责人严一云向红星新闻记者说道。


兴建新馆

总投资10亿!全球征集设计方案

激烈角逐,“堆列三星,古蜀之眼”设计入选


2020年,三星堆遗址重启发掘再惊天下。


根据国家文物局公布数据,截至目前,三星堆遗址6座新发现祭祀坑已出土编号文物11000余件,完整器物超过2400件,其中铜器870余件、金器510件、玉器450余件……另提取完整象牙400余根,三星堆谜底正进一步被徐徐揭开。


三星堆遗址考古方舱


虎年春节,“青铜大面具”更是惊艳亮相央视春晚,吸引超过8万名游客前来三星堆博物馆打卡。而“上新”的众多珍贵文物何时展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何时开建?这些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三星堆现有的两大展馆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随着新的考古成果不断出土,现有展馆已无法容纳新文物的展示,三星堆博物馆也迫切需要为上新文物“安家”!


2020年10月10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和游客中心(新馆)概念设计方案面向全球开启征集,估算总投资超过10亿元。


消息一出,来自国内外的57家设计公司及设计团队报名,参与激烈角逐。经过择优筛选,仅留下10家设计公司及团队进入第二轮设计。随后,再由国内顶级、专业的方案评审委员,评选出3个方案,最终由专家组从中评审优选1个方案。中建西南设计院刘艺团队原创设计作品——“堆列三星,古蜀之眼”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刘艺介绍三星堆新馆设计方案


“最终能够入选,我们非常幸运,也为此感到非常欣慰。”刘艺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参与新馆设计后,团队内部进行了深入研究,充分理解博物馆文化内涵及功能需求,先后做了多轮方案,优中选优,耗时3个多月完成初稿。


“我们在设计体量上不是最宏伟的,但是‘最消隐’的一个,博物馆不应只彰显自我,而应符合遗址环境整体的要求。”刘艺向红星新闻记者坦言。


中建西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卫国说:“建设是一个历史传承,新馆、老馆是一体化的设计,在新馆设计中,我们的设计首先是尊重三星堆文脉,延续老馆建筑根脉和肌理,同时对标世界一流博物馆设计,还邀请日本矶崎新+胡倩事务所的国际专家团队作为项目顾问,提供技术支持,以国际化视野和高标准来建设。”


团队对博物馆功能进行了合理整合与规划,并针对性地进行空间设计,作品最终成型,获得建筑界、文博界、艺术界专家高度认可。


设计思路

“古蜀之眼”呼应“三星伴月”

7大展厅展览面积1.8万㎡ 规模远超老馆


“设计寓意古蜀之眼,建筑体量呼应三星堆遗址‘三星伴月’的景观。”对于三星堆新馆的设计,刘艺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古蜀青铜面具通过极富表现力的眼睛,仿佛在与观众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建筑作品在“显”与“隐”、“新”与“旧”、“分“与“合”之间,在致敬原作的同时,寻找巧妙的平衡点,以恰当的姿态回应园区复杂的建筑现状和历史文脉。


三星堆新馆效果图


刘艺介绍,团队分析了三星堆博物馆现有的青铜馆、综合馆与新馆和游客中心的相互位置关系,选取化零为整的布局策略,将新馆和游客中心一体化设计,布局在靠园区东侧入口,与青铜馆对位布置,便于设施共享,功能互补。新馆共三个堆体,东侧两个堆体为展陈空间,西侧一个堆体为后勤库区。


建筑“化整为零”,采用单元式布局,布置游客中心、展厅、库区,三个单元体旋转26°,使建筑朝向三星堆遗址区,形成“博物馆”与“遗址区”之间的时空对话。


刘艺表示,在方案构思上,眼睛也作为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遗址园区对话的窗口,巧妙地容纳了“时空螺旋序厅”和“圜流古今剧场”两个节点空间。


三星堆新馆效果图


在“时空螺旋序厅”,环形青铜楼梯环绕放大6倍的青铜大立人螺旋向下,与青铜馆环绕青铜神树螺旋向上的中庭遥相呼应,向下探秘古蜀之源,向上展开未来之旅;在“圜流古今剧场”,游客可观赏一场来自古蜀先民的情景短剧,也可透过“眼睛”,驻足欣赏老馆与三星堆遗址的景色。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和青铜遮阳板,虚实对比,形成三星堆标志性的“古蜀之眼”。


新馆共6个常展厅和1个临展厅,展览面积1.8万㎡。展厅跨度约15~30米,一层展厅层高8米,二层展厅层高6~12米,通过楼板局部挑空,为灵活布展预留充分的条件。刘艺说:“在展陈规模上,老馆展厅只有三四千平方米,新馆设计有固定展厅一万多平方米,还有几千平方米的临时展厅,除了展览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还能和国内国际其他博物馆进行交流展出,为游客带来更多展览内容。”


三星堆新馆效果图


近期,三星堆新馆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在网上公开招标,目前已招标结束,近期将开工建设。此前,广汉市三星堆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发布的招标信息显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内,新建展馆建筑面积控制在54400平方米,主通道改造、安消防系统、数字化和信息化系统建设、景观提升等附属设施,计划工期为一年。


刘艺介绍,按照计划,三星堆新馆将于3月底开工建设,届时将重塑园区空间格局与游览体验,塑造三星堆文化的新地标,成为游客打卡地。


对话三星堆新馆总设计师刘艺:

灵感来源青铜面具眼睛

体现当今建造水平和科技力量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刘艺总建筑师投身建筑行业已20余年,是四川省工程设计大师,先后主持设计了成都天府美术馆、成都当代艺术馆等经典建筑作品,也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主要设计者之一。



红星新闻:三星堆新馆的设计灵感来自哪儿?又有何寓意?


刘艺:设计寓意“堆列三星,古蜀之眼”,古蜀青铜面具通过极富表现力的眼睛,仿佛在与观众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三星堆新馆效果图


在方案构思上,眼睛也作为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遗址园区对话的窗口,巧妙地容纳了“时空螺旋序厅”和“圜流古今剧场”两个节点空间。


外立面采用的是代表历史层叠的岩石形态,与曲面玻璃墙面形成虚实对比,形成三星堆标志性的“古蜀之眼”。


红星新闻:新馆会有哪些新的功能化设计,满足新时代的文物展陈要求和游客观展要求?


刘艺:三星堆老馆是上个世纪的一个经典作品。但它的规模相对较小,功能也比较单一,很多功能分布在园区其他周边附属房屋中。


这次修建新馆的时候,我们要对标世界一流博物馆。今天的博物馆是多样性的、综合化的新型文化设施,具备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以及社交等多元功能。


新馆建设也是对整个三星堆博物馆园区进行全方位提升,规模达5万余平方米,设计游客承载量将是现在承载量一倍以上。在服务游客的同时,它也是三星堆学术研究和交流基地,为专业人士提供研究、资料查询等综合化服务。


新馆采用大跨度、大空间的灵活展厅模式,为未来布展设计提供灵活性,这也是当代博物馆发展的趋势。


针对展厅环境,我们配备的安防、消防、空调、弱电智能化系统都是最先进的,要将三星堆博物馆建设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博物馆,才能真正匹配伟大的三星堆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目标。


在远古时代,三星堆青铜器代表了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平,我们也希望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能代表当今建造水平和科技力量的最高水平,让我们的博物馆能与历史产生跨越时空的对话。


红星新闻:新馆和老馆出自中建西南设计院两代设计师之手,在设计理念上,你们有何传承和创新?


刘艺:作为遗址类博物馆,最重要的是对环境的尊重,所以要求建筑是隐性的,不能太彰显,要和遗址环境融合。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必须处理好消隐与彰显的二维辩证关系。


三星堆新馆效果图


我们采用的是一个斜坡覆土的造型,好像一个从地上升起来的一个巨大土堆。这是一个相对低调而消隐的建筑,但作为文化地标,它要有表现性,所以在土堆正面,我们设计了“古蜀之眼”——两个巨大的窗口,就像三星堆青铜面具中的眼睛一样。


一方面人们能够通过这个玻璃窗口,感受到博物馆内丰富的活动。同时,游客站在大厅内,通过窗口可以看到整个园区,看到遗址公园以及几公里外的发掘现场。


在展厅内部,我们在中庭设计了一个螺旋向下的坡道,从二层到地下负一层,形成了巨大的空间螺旋。这个螺旋是有文脉渊源的:三星堆的老馆(青铜馆)也有一个螺旋向上的坡道,表达了一种对上天、对神灵的崇拜。新馆设计的螺旋往下延伸,寓意向下探秘古蜀之源。“应天接地”,通过空间螺旋的方式,天地之间,形成新旧建筑之间的对话与传承。


红星新闻:这个设计作品能在国内外设计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你觉得它的优势在哪?


刘艺:方案评审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不仅建筑专家评审,更重要的有众多文博界专家来评这个方案。我想我们能够入选主要有以下原因:因为老馆是院里设计的,我们对场地文脉特别了解,也特别尊重,可能在所有设计作品里面,我们是最消隐的、最融入环境的一个。有些作品也很漂亮,但可能太彰显自我了。我们认为遗址类博物馆应该更服从于遗址环境的要求。


另外,我们关注与老馆的呼应:博物馆建设是一个时间传承,通过曲线的外墙把老馆和新馆联系在一起,二者是一体化设计,室内通过“应天接地”的螺旋坡道,艺术化实现新老馆对话。此外,我们还联合日本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撑,用国际化视野与标准来设计。


方案能够最终入选,我们非常幸运。目前,三星堆的考古发掘正在进行中,我们的展览设计还会根据新出土文物特点进行调整优化。


相关链接

新馆还有这些人性化设计:

图书馆、商店、咖啡厅、儿童服务设施…


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三星堆新馆建成后,游客从前区广场进入多功能服务前厅,完成取票、存包、咨询等服务后,经安检口进入游客中心大厅,通过阳光连廊,步入博物馆,展开全流线观展。


三星堆新馆效果图


在观众服务上,设计师团队也充分考虑了观众需求,图书馆、商店、咖啡厅、儿童服务设施等,“确保观众不只是来看展,而是在博物馆中综合体验文化与美学。”


在交通规划设计上,设计师也进行了优化,设计了生态停车场,可容纳800辆小汽车和40辆大巴车。大巴车和小汽车的车行入口分设南北两侧,相对独立。游客停车后,可沿风雨长廊从人行通道到达游客中心。另外,还为乘出租车和网约车的游客,设置了港湾式落客区。


此外,设计团队还重新梳理了整个园区的参观动线,形成从游客中心开始,串联新馆、综合馆、祭坛、文保中心、青铜馆的参观环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