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追光之路|50岁女高管再出发,三战成硕,圆梦交大缘定MTT

陆红华 上海交大中银科技金融学院 2024-01-20

我的追光之路系列-MTT

2023年,我如愿被上海交大中银科技金融学院的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预录取,当我再度跨进校园、站在讲台上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我的孩子正好从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研究生毕业。他出生于1998年,比我所知的我们2023届MTT班上最小的同学,仅仅小一岁。


这不仅让我想起王菲的歌——《如愿》,歌曲中写:父母一辈为之奋斗的一幕幕,在子女一辈的时代得以实现。而我则选择了由自己来完成自己的愿望,而不是通过孩子。




陆红华

上海交大技术转移硕士MTT2023级学生

山东冠龙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报考交大,如何缘起?


报考交大的缘起至今让我记忆犹新。2022年9月29日,我的手机上突然收到一条短信,“[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大新增技术转移硕士,申请提面资格,立即预约”。那一刻我突然心动,立即回电过去,和招生办的老师聊了聊,得知10月12日有2022年最后一场“招生面对面”活动,于是我在当日就进行了活动报名。这两条短信至今还保留在手机中,从收到第一条短信通知到第二条确认活动报名,中间间隔了仅仅20分钟。


其实,在2020年和2022年,我曾分别参加了两次管理类联考,当时报考的是工程管理硕士MEM,但两次成绩都不理想,分别是170分和174分,这让我怀疑自己是否因为年龄的关系,已经不合适考试了,尽管我曾经是妥妥的学霸一枚。所以,在2022年年初,我做出了决定:彻底放弃对硕士学历的追求,让这个心愿永埋心底。但是,当我收到交大的短信时,我的心底又泛起了波澜——这个专业太合适我了。


因为技术转移硕士专业,上海交大是全国首家,所以我没有经历什么择校的过程,也没有做任何比较。从2022年10月到12月,将近3个月的准备,我最终以总分205分、比前两次高出30多分的成绩,如愿跨进上海交通大学高高的门槛。


拟录取通知书


我一直在欧美企业工作,英语是工作语言,所以三次考试我都没有准备过英文,也没有刷过一套英语真题卷。但工作语言和考试毕竟有区别,鉴于前两次考试我的英文成绩都只有76-77分,这次考前,我做了4套英文模拟卷,最终拿到了80分的分数。知道自己的英文分数提升的空间有限,所以这次备考我的备考策略很明确——管综成绩和前两次比必须有实质性的提高。


所以,我将总结这次考试和前两次考试中自己在管综备考方面的不同点,供大家参考。



什么才是初衷?


决定报考交大MTT后,我于2022年11月下旬参加了最后一批提前面试,令我意外的是,我并没有获得预录取资格,仅获得了“+20分”的成绩。而2020年报考MEM的时候,我参加提面的包括复旦和浙大在内的共5-6家985、211院校,均给予了我预录取的资格并且有效期为两年。那一刻我愣住了,冷静下来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为什么不放弃考研?


我于2003年起进入外企工作,从2010年起任美资企业总经理岗位,2021年9月从一家自己一手建立并曾认为要一直服务到退休、然而却因股东对未来发展方向不一致停止工厂运营并解散团队的中美合资企业离开。在2020年和2021年,我选择考研的理由都是为了能在找工作时增加自身竞争力。


在这次备考期间,当我获悉没有获得交大的预录取资格后,我问自己:还要不要继续?我这个年龄,没有拿到预录取资格,还能和年轻人拼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一位比我年长15岁的女性朋友聊天。聊到上海交大MTT项目以及我的困惑。她和我讲了她的故事:她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大学,因为工作需要,考的专业是化学;但是,她真正喜欢的却是文学,所以,在50岁生日那一天她做了一个决定——参加自学考,并在两年内获得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文凭。她说,50岁的年龄,最美好之处在于,你还有大把精力可以做点事,你还有能力追求你内心的喜欢,而这种喜欢无关乎职业、金钱和其他的社会标签。


一语点醒梦中人!在我内心一直有一个遗憾:曾经我一直是学霸,中学时一直是年级第一名,在父母月工资收入才150元的80年代末,为了两年省2000元的一笔经济账,我选择了去读大专而不是本科。是的,我想圆梦。


于是,我放下了思想包袱。没有预录取资格又怎么样呢?如果再次落榜,又怎么样呢?反正,我不需要为了外在、只需要为了自己内心的喜欢、曾经的梦想而去努力一次。


MTT2023级学生 陆红华


为什么要报考交大MTT?


为什么要报考交大的MTT?为什么不是其他工商管理类专业?


我曾读过上海交大的一些高管研修课程,我也曾在欧洲研修过同类的课程,并且,我从2010年起任美资企业总经理岗位,对管理有丰富的经验。所以,纯工商管理类专业并不是我的需求。尽管我两次落榜工程管理,但分数都到了MBA的录取分数线,我仍坚持不参加调剂。当时选择工程管理,其实也并非理想的选择。



时间的付出


裸考和能在半个月内抱佛脚成功上岸的才子,毕竟是少数,更别提对于一位50岁的人了。时间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020年8月我做了考研的决定,但是,一方面由于工作特别忙,一周里六天时间都是从早上6点到晚上23点的工作节奏;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以前逢考必过的信心,我在“购买的在线课程并没有上完、机构发的书没有看完、课后练习一道题也没有做、仅在考前请了一周假、刷了2套管综的真题和2套模拟题的“情况下,就上了考场。


考场上公式记错,似是而非的题目令我犹疑不决,第一次管综考了94分,总分170分,距离当年的分数线174分差了4分。而2022年备考时,我正好辞职在家,经过两次失败,也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的年龄已经不允许自己在考试这件事上任性,这次我确保了复习时间,并制定出了相应的复习计划。


所以,如果工作和我一样忙的小伙伴们,要认真计划如果保证投入备考的时间,如果考前没办法密集复习,可以早点开始备考,拉长时间跨度等。


MTT2023级学生 陆红华



方法的选择


埃里克森博士在《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一书中写道: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而“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结合我的3次经历,我个人认为选择合适自己的辅导课程+刷真题,是最重要的两个方法。


选择合适自己的辅导课程


在我的三次考试经历中,我共报过2次线上课程。第一次,即2020年,我选择的课程形式的问题导致我在复习时无法做到脱离形式看透题目的本质。


第二次,即2021年,吸取第一次备考时间不足够的经验教训,我这次在复习中投入了足够的时间。然而我并没有意识到课程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次备考我只是把第一次发的书看了一遍,没有报任何课程,最终成绩仍旧不理想,管综仅提高了3分。曾经数学是我的强项,然而两次考研令我对自己相当没有信心,甚至进一步负面强化了我对自己的否定。


第三次,即2022年,备考前,我偶然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了一家机构的免费公益课程,发现这才是合适我的课程!数学课从原理和定律出发,可以穿透题目的形式继而适用于本质相同的各种类型题目;逻辑课剥离了冗长的、具有迷惑性的修饰词,仅从本质出发,总结题型。在找到了合适自己的课程后,我不仅再一次点燃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在复习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吸收得很快。


真题刷题


真题刷题的套数、次数以及模拟真题情境也非常重要。


2020年报考时,由于我工作特别忙,不仅课程没有听完,连真题也是仅仅在考前的两天刷了2套;在2021年报考时,我将10年真题都刷了一遍,但备考并没有模拟真实考试情境来计时,在超时情况下的分数麻痹了我、让我过高估计自己可能的分数;2022年报考时,我将十年真题都刷了2遍,并且两次刷题都进行了计时。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几个有意义的发现:

(1)由于计时,第一遍刷题对我打击很大;

(2)第二遍刷题之前,我将理论和错题复习了一遍,原本以为错了的题目通过复习已经掌握,然而相同的题目在第二遍刷的时候会出现再次错误的现象。

(3)用更多的练习来补足年龄大记忆力差的劣势很管用。


总结


我用下表总结了三次考试的不同策略和结果,大家可以看出明显的区别:




新的学习生活


在我被预录取后,2023年6月10日,我参加了入学前的Orientation “团队建设与领导力”课程,三个班共120多位同学为我们6月生日的同学庆生。那一天,恰巧是我51周岁的生日,我不仅热泪盈眶…


学前教育Orientation


仅以此文鼓励曾考研失败的同学——希望你们不要放弃;也以此来鼓励其他的70后——如果你们想报考却还犹豫着,请相信你们一定也可以的!而且,上海交大非常包容,我们班里70后的同学共有8名,占到18%。希望明年的6月,你们也能到达梦想的彼岸。我此刻的心情,就像我在美国圣地亚哥La Jolla海滩被海豚亲吻时那样,自由放飞…


MTT2023级学生 陆红华




9.16


科技驱动 万类求变

创新管理 引领发展

一时体验 满堂收获

席位有限 欲报从速


2023年9月16日(周六)13:30 

交大MTT体验课堂与你相约徐汇校园

(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名师讲解科技驱动下的创新管理

了解MTT项目内涵与招生政策

轻松备考,圆梦交大!


扫描上图二维码

立刻预约报名




 推荐阅读 


➜ 技术转移 人才为要 | 上海交大MTT

成“浦江创新论坛”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亮点


➜  科技金融共舞,产教融合创新

上海交大科金创享论坛点亮外滩大会


➜  你好,新安泰人!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

202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关于交大科金


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委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与中国银行开展合作,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创立的全球化、平台化、开放化的科技金融学院。


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银行,以及广大学界、业界领袖的支持下,交大科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承担起人才培养、交叉科研、成果转化、智库平台等职能。同时学院也在成果转化方法论研究、师生创新创业培育、多元激励机制试点等方面探索融为一体的模式与路径,充分发挥产学研创新主体的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融汇“产、学、研、创、用”各方资源的聚合型平台,力争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提供一套成熟定型、可复制推广的方案,贡献交大智慧。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的追光之路|50岁女高管再出发,三战成硕,圆梦交大缘定MTT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