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咏给明就仁波切 | 以悲心的智慧,消弭彼此分歧

噶举法幢
2024-09-20


摘自:明就仁波切著《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整理:【噶举法幢】编辑组



就我所知,人与人之间的大部分冲突都来自于对彼此动机的误解。我们的所做所言,其实都有自己的理由,然而,我们愈是能让慈悲心引导自己,即暂缓片刻,试着设身处地了解他人的理由,就愈不容易卷入冲突中。


即使问题真的发生了,如果我们可以深呼吸一下,以开放的心胸仔细倾听,那么就会发现,我们可以更有效率地处理冲突事件,就好像让波浪汹涌的水面平静下来,并以一种既无“赢家”也无“输家”的皆大欢喜方式,消弭彼此的分歧。


举例来说,我有个朋友住在印度,他的邻居养了一条脾气很坏的狗。印度跟其它国家不太一样,前院的围墙都很高,出入口是大门,不是栅门。我朋友家前院的大门和邻居前院的大门距离很近,每次他从家里出来,这只狗就会从邻居家夺门而出,对他咆哮狂吠,龇牙咧嘴、毛发倒竖的模样很可怕。这还不够,这只狗后来还养成了一种习惯,即干脆冲进我朋友家大门到院子里,咆哮如雷,造成可怕的骚扰。


我朋友花了很多时间思考如何处罚这只狗的恶行,最后他灵机一动,用棍子将前院大门推开一条缝,而且松垮地堆了几个小而重的东西在大门上方,下次这只狗再推开他家大门的话,重物就会掉落下来,狠狠地教训它一番,让它永生难忘。


安置好陷阱后,我朋友坐在窗边,等着看这只狗闯入院子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狗却一直没过来。一会儿之后,朋友打开他的日修仪轨,开始念诵,不时还抬头看看窗外的院子,但狗仍然没有出现。


念到一半的时候,刚好念到一段非常古老的《四无量心》祈愿文,其中说到: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念着念着,他突然想到这只狗也是有情众生,而他刚才小心翼翼设置的陷阱会让这只狗受苦。「如果我再继续念这偈言,」他想到「我就是在说谎,也许我不该再念下去了。」


不过这也不太对劲,因为四无量心祈愿文是他的日修仪轨之一,于是他又开始念诵,诚挚地祈愿对这只狗生起悲心。但中途他又停了下来,想着:「不要!这只狗很坏,带给我那么多伤害,我不希望它远离痛苦或得到快乐。」


他想了这个问题好一会儿之后,终于想到一个解决方法:改动祈愿文中的几个字不就得了!因此他便开始这样念诵:


愿某些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某些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他很高兴找到了这个解决方式。念完祈愿文,吃过午饭,也忘了关于这只狗的事情,他决定在天黑前出去散散步。匆忙间,忘了曾设下陷阱一事,因此一拉开门,堆在门上的重物便统统掉在他头上。


我们可以说,这至少是个猛然的觉醒。不过,朋友从这个痛苦的结果中了解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把任何众生排除在离苦得乐的机会之外,其实同时也排除了自己。


意识到自己成为自己缺乏悲心的受害者之后,他决定改变策略。隔天早上他出去散步,带了一小块糌巴,这是一种用大麦粉、盐、茶和奶油块做成的面团,也是藏人早餐吃的一种食物。


他一踏出家门,邻居的狗马上就冲了过来,跟往常一样的狂吠嚎叫。不过,这次他没有再咒骂这只狗了,反而把带出来的糌巴丢给它。才叫到一半呢,这只狗惊讶地停了下来,以嘴去接糌巴,开始咀嚼了起来。虽然还是龇牙咧嘴地咆哮着,但它已经因喂食而分了心,并停止攻击。


这个小游戏持续了好几天。朋友一踏出院子,狗就会冲出来,边咆哮边去接他手里丢出来的糌巴。几天之后,我朋友注意到,狗嘴里嚼着糌巴,虽然还会龇牙咧嘴咆哮狂吠,但已经开始对他摇尾巴了。


一个星期过后,狗看见他时,已不再作势攻击,而是跑过来迎接他,快乐地等着被喂食。到最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已发展到每当他念诵每日祈祷文时,狗便会安静快步地来到他的院子,和他一起坐在太阳底下。现在,他可以很安心地祈求「一切有情众生」的快乐与解脱了。


一旦我们认出其他有情众生,诸如人、动物甚至昆虫等,其实也都跟我们一样,基本动机都是想得到平静、避免受苦,那么,即使有人做了跟我们意愿相左的事、说了不中听的话,我们也能够打从心底了解到:「哦,这个人的出发点是如此这般,就像我一样,他们也想要快乐,也想远离痛苦,这是他们的基本目的。他们并非真的想为难我,他们只是在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而已。」


悲心是自然发生的智慧,无时无刻与我们同在,一直以来都是如此,而且永远如此。当悲心在我们心中生起时,就是我们已经学会看到自己其实是多么强壮且安全无虞。




圆满佛陀意趣的步伐 

一步也不可延迟退转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噶举法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