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宝法王 | 无论修持何种佛法,首先必须要了知

噶举法幢
2024-10-24


摘自:《百段引导文》课程开示

时间:2012年11月30日



无论修持何种佛法,首先必须要了知。所谓了知,意即自己心里会生起[哦,原来是这样!]的一个定解,自己心里已有一个大概或完全的概念,这才是真正的了知。有人说,密乘及戒律是相违背的,这就证明了他并不了知佛法!一个违背密法的戒律,就证明了它不是戒律;同理,一个违背戒律的密法,也证明了它不是密法。比方说你不论是挑水或耕田,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在秋天能有一个好的收成,所以才这样辛勤的耕耘。因此,不论你是修持密乘、显宗或是戒律,你都一定要令这些法成为烦恼的对治法,而不只是戒律才是烦恼的对治法,密法就不需要成为烦恼的对治法,以为密法是一个非常自由的法门,并非这样。不论从密宗或戒律哪方面看,都是需要舍离今生而断除烦恼的法门。


总之,如果我们真实的看到因果业力,还是不相信的话,这是最可悲的事!即使看到佛陀飞到天上,也不会生起信心,即使看到动物受伤拖着肠子,也不会生起悲心的这种人,无法扭转心念的这种顽固人,在这个世上可真的是很多啊!


有的人总是说:“一切都是因果业力,一切都不会如我们所愿,我们无法改变,只能认命。” 如果总想着[一切都是因果业力]的话,你就呆在那里,不去伸手拿食物,食物它会自己走过来吗?把一切都说成因果业力,而自己不去做任何努力的人,其实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作因果业力。这种人才是真正不相信因果业力的人。为什么说他不相信因果呢?比如说,经过人们的努力,我们有饭可以吃,可以继续生存,如果我们不吃饭,就会死去,因为前世业力的感召,会有不同的善恶业果,我们人类若不去吃饭,饭不会自己跑进我们的嘴巴,这都是因为前世的业力。


有的人自以为非常有善心,就会说:其他的管它怎样,但噶举派教法一定要兴盛繁荣啊,因此,不论闻思或讲说佛法,都是为了噶举教法,为了本教派,我们一定要建一个寺院,或是要去化缘,或一定要积聚一个村庄和弟子,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如果你能与总体的佛法相融,你才会成为一个真实佛陀教法的继承者,只是去承办今生的事业,满脑子都是贪执和分别的话,那这样的行者,又要用来做什么呢?总之,一定要让我们的善业沿续不断,剎那也不让它间断,这样才是真正的修法。而并非说,总是为一个聚集恶业的团体或社区,做这样做那样,以一种私心去护持寺院、中心、社团,佛菩萨是不会欢喜的,所有具德的上师也不会随喜的。


老实说,当我们提到利生事业时,大家都会说自己在利益众生,在利益佛教。很多人会说:某某上师真是太慈悲了,他心里总是想着佛教和众生的事业。然而,这位上师心中却怎么也放不下世间的一切。这种上师,就像一些器皿,外面看上去非常的漂亮,里面却是空空如也。就像气球一样,外面看上去鼓鼓的,让人以为里面还有很多东西,但事实上,里面只有空气,其他什么都没有。同理,我们从外表看上去,觉得这位上师非常的殊胜,但是他的内心却充满着诸多不善。又如一个人口痰,用漂亮的丝绸包裹起来,即使外面看起来是美丽的丝绸,但里面却是一口痰,所以这都是在自欺欺人,只是一个值得可怜的对境。


格西波多瓦说:他虽然看到很多上师及弟子会聚在一起,但是其中真正能忆念死亡无常之人,比白天的星辰还要稀少,因此,我们自己一定要对死亡无常生起定解,用一生去做准备,白昼黑夜都去修持,一天至少也要修持三次。好比说我们感冒时,早中晚要吃三次药,上师也应该每天给弟子三次对治及去除烦恼的药,去关切他们是否今天的烦恼比昨天还少。然而,以这种方式令弟子的烦恼慢慢地减少之人,除了热振寺的仲敦巴大师外,再也没见像这样为弟子解脱而忧心的上师了。


那些所谓的上师,会向弟子说,你要去积累财物来扶养寺院的僧人,为了上师的衣食、上师的事业,你要去某个地方做某件事,现今到处都是让弟子做这做那的上师,没有一个上师会说,你要为了今生的烦恼去修持对治法,很少有上师会这样讲。


一个忆念死亡的弟子,他知道自己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的方法,必须得自于上师,所以会视上师犹如自己的生命一般珍贵,现在我们的生命,仅只是一个生命,但是今生若未能找到解脱与轮回之法,未来还要再投生多少次,还要死多少次,还要在无边的轮回中流转多少年呢?因此,今生若能找到解脱轮回之法,即使丢掉性命,也是非常值得!更由于解脱轮回之法来自于上师,因此,也要把上师视为和自己生命一样的重要,而去珍惜他。


所谓的[珍惜],它的涵义是:不论上师说什么,上师一切的指导与开示,都如理如法的去修持,上师所传授开示的教法,弟子都要言听计从,依教奉行,这才是真正具器的弟子。但是现今有一些人,他依止了很多上师,认为自己依止上师的时间已经足够了,以为自己不需要再求任何法了,接下来要去偏僻的地方修持了,像这种人,我不太看好他们。


其实,依止上师的作用何在呢?遇上一位具德上师,为了令自己的身口意三门——身体的行为、口中的言语、及心中的念头,都要视上师的身语意为典范而去修学,这才称为是上师和自己相融。而非把上师的心和自己的心拿出来,把两个心缝在一起。譬如,现今的医术可以移植心脏,虽然移植了心脏,但很难将两人的心念相融在一起,因此并非只是把心脏交换而已。这里最主要是说,令自己生起如同上师身口意三者同等的功德,上师的功德和弟子的功德两者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产生这个境界,才称得上是弟子与上师心意相融,才真正是与上师相应。应该要把上师身语意的功德,视为榜样与典范,日日月月,慢慢地增胜增长。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曾说,弟子的镜子就是上师,如果上师有过失,弟子也自然会有过失,所以最初一定不要选错自己的上师。



阅读更多精彩开示


圆满佛陀意趣的步伐 

一步也不可延迟退转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噶举法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