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法王 | 四种禅定所缘方式:观察所有轮回和涅盘的一切事物
时间:2016年8月17日上午
地点:印度德里古拉冈凯悦酒店
摘自:法王教授《心经》课程
无垢友大师认为,那些修持甚深般若空性的行者们,应该用四种正确的观察方式,去观察所有轮回和涅盘的一切事物。「应如是观察」,接下来会讲四种观察方式。而这里所说的四种观察方式,也就是四种所缘。
大家应该记得,我们昨天引用了《俱舍论》的偈子,来说明三摩地的重要性,这告诉我们,「禅修」是达到解脱的关键,如果禅定力不足的话,不要说解脱轮回了,就连离开欲界的能力都没有。
此处提到的四种修持的方式,也就是「四种禅定所缘」,是我们在修行大乘的过程中,必须要依序修习的方式,这在《解深密经》中说:「止观有其分别所缘者,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事边际所缘境事、所作成办所缘境事等四。」
第一种禅定所缘: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
第二种禅定所缘: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
第三种禅定所缘:事边际所缘境事
第四种禅定所缘:所做承办所缘境事
一、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资粮道
第一种修持方式是「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这个阶段是属于五道中的「资粮道」,这部分是对初学者来说的:刚开始修行的初学者,必须要广泛地吸收,并且广泛地闻思、听闻,而且思考大乘的思想,而且要去观察、分析以及认定里面的种种差异性和道理,由于这样的过程带有分析的能力,所以称为「有分别」。
二、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加行道
第二种修持方式,是「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这是属于五道中的「加行道」,在经过了资粮道大量的吸收、听闻、思考及分析大乘道理思想之后,修行者更应该要练习专注的能力,这种专注是不去分析的,所以称为「无分别」。
再来当行者的专注力渐渐稳定之后,尤其在加持道中专注力渐渐稳定之后,便要配合之前所培养的观察力,也就是分析力,透过配合了禅定的观察力与分析力,来深刻地体悟空性。
三、事边际所缘境事:见道暨修道
当修行者能够直接经验到,或体悟到空性时,此刻他的禅定力,就是「止」和「观」这两种禅修的结合、相应,这个阶段称之为「见道」,「见道」名称的意思是,这是行者在修行的过程中,第一次直接的「现见空性」。
见道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却很关键。为什么呢?因为从「见道」开始,修行者算是直接见到了空性,因此可以说他不再是凡夫了,已经成为圣者。
在进入见道这个阶段,得到「现见空性的智慧」之后,若能持续维持,并且不断的习惯、练习这种「现见空性的智慧」的话,就是「修道」了。
我们刚刚提过,「见道」与「修道」这两个修行的阶段,使用的禅定方式,两者是相同的,也就是第三种修持方式:「事边际所缘境事」。这边的「事」是指所有的事物,而「边际」,则是指这些事物的真实本质,也就是空性。因为处于见道与修道的修行人,他们能够持续地观察一切事物的真实本质,所以他们的禅定具备这样的特色。
四、所作成办所缘境事:无学道( 佛果)
在这样不停地这样修行之后,我们最终成就了佛果,此时的禅定力量,也达到了最究竟的圆满,可以说完成了所有该做的事情,该修的法都完成了,因此这样的禅定被称为「所作成办所缘境事」,也就是第四个修持方式。要做的、该做的都已经完成。
但是这也不是一定的。讲到「轮回」,以前祖师们说,我们凡夫众生的轮回是小轮回,佛陀的轮回才是大轮回,众生皆可成佛、皆可离开轮回,但佛陀永远离不开轮回,永远在轮回中利益众生,因此轮回就是他的办公室,他没有办法退休。
我们以为成佛之后,就没事了、放松了,其实成佛之后,事情更多,当然是放松的状态之下,你可以做很多事情,现在我们不放松的状态之下,只能做一点点事情,佛陀则是可以任运成就,很放松的做他想做的事情,我们想做事情就没法放松,会不断担心,因此为何要成就佛果?关键就在这,凡夫想要利益众生,大部分不会成就、不会成功的,菩萨利益众生大部分会成功,但有些不会成功,佛利益众生都会成功,没有不成者。
因此我们为何要成就佛果,就是要利益众生,成就佛果之后,所要做的事情才是刚开始。以上这四种修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圆测大师的《解深密经疏》来做的解释。
一、资粮道:
总之,我们要知道,修行过程的一开始,我们必须要广泛地去吸收和闻思大乘的理论和思想,这是「资粮道」阶段要做的事情。然而,这时候都还只是停留在知识上的理解而已。
二、加行道:
慢慢的,我们要能够培养专注力,进一步去分析和观察之前所闻思的大乘道理,并且透过实修,来产生深刻的体会、体悟,这就是进入了「加行道」,或者可以称之为「前行道」。也就是「见道」的前行。行者在此时,是离空性愈来愈近了,快要见到了。
三、见道与修道:
接着,一旦行者真正透彻地见到了空性(见道),并且持续地去培养这种「现见空性的智慧」(修道)的话,这就是来到了「见道」和「修道」的阶段。
四、无学道:最后,成就圆满的佛果时,可以说就是到达了第五道:无学道了。没有什么可学,要学的都已经学完了。
阅读更多精彩开示
圆满佛陀意趣的步伐
一步也不可延迟退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