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丹青:以我的性格在这个时代,一败涂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以我的性格在这个时代,一败涂地。活在今天必须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机会主义者才行,你得足够无耻,足够勇敢。


——陈丹青


陈丹青,一个足够敏锐,足够锋利,足够率直,又足够刚正的人物。他的风骨正如他的名字,这是他父亲用爱国诗人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为他取下的名字。


陈丹青在这个时代是稀缺的。他清醒,总是一幅孑然独立的样子;他敢言,他说他的偶像是鲁迅,他也像鲁迅那样言语刻薄犀利,昂扬着孤傲的斗志;他洒脱,敢于丢弃一切捆绑自己的枷锁,所以他能在80年代初毅然离开中央美院,又在2000年初愤然离开清华美院。


陈丹青1982年离国,2000年归国,他缺席了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他说:“八、九十年代的质感我了解不了。”然而,那份焕然在他身上的风骨,正是八、九十年代独有的特质,而这正是我们当下这个时代所缺失的。他离开于八十年代,却又带回了八十年代,满身的傲骨与理想主义。


▲青年时期的陈丹青,一股书卷气


与成长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陈丹青在16岁那年遭遇家庭变故,自己也辗转多次来到苏北江浦农村插队。那是一段荒芜的岁月,但也是正青春的年华,这种苦难与青春的叠加让陈丹青感到矛盾。


他时常怀念在江浦的时光,那时的他有着无限的激情与创造力,他说:“我最好的阶段就是在江浦。那个时候画得最自信、最敏感、最耐看,到现在还是觉得画不过那个时候,但自己又不服。”


但他又不忍回顾那个时代,他又说:“我至今没回去过我插队的地方。43年了,总是想念,但我不回去。”


▲年少英发,陈丹青自画像


除却青春,最让陈丹青珍视的,还是他与木心在纽约的时光。


1982年,在中央美院毕业并留校任教的他辞去教职,只身来到美国。那时陈丹青已经画出了他最负盛名的《西藏组画》,然而他并不在乎这些成就,他丢弃声名就如丢弃一件陈年旧衣一样,他说他当时辞职的原因,只是想到国外博物馆看看原作而已。

到美国后不久,陈丹青结识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木心。他们就像茫茫宇宙中的两颗行星,彼此发现了相似的对方。他们实在太像了,都被时代放逐,而始终不改桀骜本色;他们同样敢言犀利,同样独立、孤傲、冷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把自己的生活塑造成了一种审美本身,而这才是一位艺术家最伟大的杰作。


▲陈丹青和木心,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台阶前合影


木心之后,陈丹青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2000年回国,任清华美院教授后又愤然辞职;


二是木心去世后,不遗余力地推广自己老师的创作,并且在木心的家乡乌镇建成了木心美术馆;


三是他的敢言、犀利、特立独行,但又不失风趣的讲话,在互联网时代收获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前几年由他主讲的三季艺术节目《局部》,均在豆瓣获得了9.5以上的高分。


作为艺术家的陈丹青,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绘画与艺术,而是一种精神。他将常识、态度、以及一种艺术的人文关怀,溶解在他对艺术、对社会的理解中。


他的画作,拯救了这个时代的精神贫瘠;他的声音,打破了这个时代的集体沉默;他的独行,狠狠讽刺了这个时代的趋炎附势、虚伪假装。


正如秦晖老师所评价的那样:“他是一个崇尚自由的艺术家,有社会关怀,特立独行。当年我也被清华整过,但我没有他的胆量去辞职。”


▲陈丹青——“一个暂时还没学会说假话的人”


也许,“文士”一词才能更准确地形容他。傲骨、良知、独立、清醒,总是充斥在他的话语之中,看他的讲话,总能感到一股清凉之风从污浊的空气中吹来。


为此,店长荐书诚挚推荐阅读一套理想国最新出版的陈丹青作品,涵装共三册:《为什么我不是读书人》《目光与心事》《除非我们亲历》,三部书分别收录了陈丹青的访谈演讲作品、艺术评论作品、悼念回忆文章,并且全部作品均获得陈丹青老师授权签章。


另外,再推荐两部陈丹青老师签章作品,杂文《荒废集》,访谈《谈话的泥沼》。感兴趣的书友,还可在规格中选择陈丹青《局部》1-3季艺术纪录片内容全收录书籍版,共3卷。


以上所有作品均获得陈丹青老师签章,签章版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延伸阅读

陈丹青:他人的死亡告诉你,你也要死的

陈丹青:木心,这个死不悔改的人

耶路撒冷三千年:一边是天堂,一边是人间

盛世是怎样崩塌的?

以色列——中东的火药桶,强敌环伺的顽强小国

米塞斯逝世50周年纪念 | 一切危机,都是人性的危机

张鸣:对中国的问题,没有人比他剖析得更深

太火爆!美女议员怒斥蒋市长:你比柯文哲还可恶!

总盯着别人的私德,其实是一种缺德

思考的结构,决定了一个人能看多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文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