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龙游瀫上的漂流与轨迹
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的每个方案背后,
是一个个与场地文脉相连、
和在地文化相关的故事…
青年创造者 / 卢征远
/ 自 / 由 /
////////////////////////////////////////
艺术家:卢征远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会员,巴拿马ASA基金会艺术总监。
////自由
在龙游瀫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自由》,依托现场河流空间的特质,通过河流的浮力和漂流,使作品在水面浮游,同时由于安置在水底的混凝土基座对其进行牵引,使作品保持在相对固定的半径内“自由”漂浮。
作品围绕体验性与反思性等议题展开,探讨公共艺术如何在自然场域中激活体验与引发思考。
△ 自由
////////
突破与自由
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说,“没有堤岸,哪来江河”。
江河的水流有沙石作为边界,它的全貌才被呈现出来,在界定的范围内自由地流动。所谓自在的状态,其实是有限的自由。作品通过有限的自由,表达出事物内部具有潜藏的规则,它无时无刻地跟我们发生着辩证关系。正如作品通过混凝土块的牵引实现力的平衡与转化,在规则内不断变化、突破、完善,才能获得自在状态。
△江河与堤岸(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混凝土块的牵引下的《自由》
////////
轨迹与时间
在《自由》中,时间创造了偶然性,轨迹赋予了多样性。随机漂浮与流动的偶然,使作品在不同时刻呈现出不同状态,与龙游瀫水域的关系不断变化。
在时间与空间互相交叠的场域中,观赏者通过观察作品与自然的对话,看见时间的流淌,思考人生的轨迹,对自身所处的位置与境遇产生新的解读,重塑人与自然、艺术与生命的关系。稳定为轨迹提供根基,确保自由的多样性被看到,打造具有哲思和诗意的艺术体验。
△《自由》与龙游瀫水
△随机漂浮与流动的《自由》
////////
荡漾与凝视
荡漾的水流与坚硬的不锈钢相互交织,展开了自然环境与人工再造之间的对话;球体上的孔洞则使人联想起太湖石的审美意趣与亨利·摩尔的空间理念;耀眼的红色作品孤独地漂浮在龙游瀫畔,等待着追问和凝视,引发人们对自然、艺术和生命的思考。
△孤独漂浮的红色作品
△制作中的不锈钢球体
△现场安装(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自由》施工图纸
龙游瀫水映照着天空,
勾勒出无尽的想象空间。
飘流在时间的浪潮中,
寻找自由的轨迹。
边界只是存在于外界的一道限制线,
而心灵却可以自由超越。
湖水的边界并不是终点,
而是连接的起点。
每一次漂流都是对束缚的突破。
更多关于艺术家...
卢征远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副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会员
巴拿马ASA基金会艺术总监
作品曾于上海国际双年展、第十四届巴西库里蒂巴双年展,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德国波恩当代艺术中心、罗马当代艺术馆、智利普罗维登西亚文化中心、深圳国际雕塑双年展、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澳大利亚悉尼白兔美术馆、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龙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寺上美术馆、香港巴塞尔当代艺术博览会、葡萄牙里斯本艺术馆、澳大利亚海岸公共雕塑节、上海西岸博览会公共艺术展等展出。
曾在台湾台北当代美术馆(MO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泰康空间,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台北诚品画廊,巴拿马当代美术馆,哥斯达黎加美术馆,上海OCAT浦江展厅,雅昌艺术中心,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纽约艺莱画廊,香港Angela Li画廊,台北采泥艺廊,意大利玛蕊乐画廊等举办个展。
个展:"拟像:剧场"(2022-2023)
“拟像·剧场”是“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自2007年启动以来的第十六个展览,也是新一轮十年计划“生长力”的2022年度项目。
2007年,策展人、评论家黄专以十年为节点发起了这个公共艺术计划项目,致力于探讨艺术与公共社会的关系,艺术家隋建国以每年在浦江华侨城落成一个《偏离17.5°》雕塑为方式,持续参与并见证着该公共艺术计划的生命和活力;公共计划每年邀请不同艺术家在公共空间创作作品、筹备展览。
△“拟向:剧场”展览现场
个展:“关系重塑:双重肖像”(2020-2021)
△《眼里尽是光》软质纤维,钢,灯光,声控装置,尺寸可变
△《固体的液体》彩色水晶玻璃,金属丝,尺寸可变
△《瞬间的心跳证明你还活着》体感仪器,多屏投影,尺寸可变
“慢性”系列雕塑作品(2014)
△《慢性》系列,黑色大理石,装置尺寸可变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自由点位位置
▽ 更多精彩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