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教美术中的动植物05

一休哥 一休哥博物志
2024-09-04

10月18日分享内容:

大家好!时隔一个周末,继续来分享佛教美术中的动植物。前面我们了解了佛传中的动植物,今天来看一看坐骑、持物中的动植物。


在佛教美术中,我们可以通过坐骑、持物和台座来分辨佛陀、菩萨、明王等的尊格,也就是他们的身份。而在“前佛像时代”,以狮子象征佛陀,雕刻狮子或狮子座是重要的表现题材。《大智度论》载“佛即是人中狮子,凡所座、床、地,皆曰狮子座”。佛教也常以“做狮子吼”来譬喻佛陀讲经说法。
马图腊狮子柱头
这件马图腊狮子石雕是石柱顶端的构件,四角分别是四只身体交错的带翼狮子。翼狮的形象在古代埃及和西亚早已流行,比如斯芬克斯(Sphinx)。我国的天禄、辟邪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翼狮。而这件作品在残损前,顶部还应有一件法轮,组成狮子肩扛法轮的图像,我们知道法轮同时象征着佛陀和佛法。
鹿野苑阿育王石柱
狮子造像常见于古印度佛教雕塑中,除了马图腊地区的狮子,之前提到的佛陀初转法轮之地鹿野苑也出土了一件著名的阿育王石柱。柱头由一整块石料雕刻而成,正是印度国徽的图案。有着火焰般鬃毛的四只狮子朝着四个方向,显得威风八面。狮子脚下还踩着大象、公牛和马,由四个小法轮间隔开来,而肩上的巨大法轮也不知去向了。

毗舍离佛教遗址
狮子象征着阿育王的王权,还是释迦族的图腾,张口咆哮表示号召统一,因此在阿育王统治的孔雀王朝疆域里矗立着多座这样的石柱。比如佛陀最后的说法地毗舍离(Vaishali)也有一件完整的阿育王石柱,可见供奉舍利的窣堵波和石柱往往修建在一起。

亚述皇家猎狮图
阿育王石柱的原型亚洲狮(Panthera leo persica)不仅历史上分布于西亚、南亚,如今的印度也是这个狮子亚种的唯一栖息地,因此两河流域和南亚美术中的狮子更加写实,而中国的工匠大概没有见过真的狮子。
金铜佛坐像

狮子除了作为柱头,也常出现在佛像台座上,威猛的雄狮护持着佛陀和菩萨。当传说中的狮子来到中国后,似乎变得温顺可爱起来。我们来看这一件西晋金铜佛坐像。这尊坐佛身着通肩袈裟,作禅定印,佛陀身上还有来自迦毕试(Kapisa今阿富汗喀布尔北)风格的“焰肩”。


佛陀结跏趺坐于方台上,台座前便有一对略显呆萌的狮子。这个造像乍一看还以为是一件西域作品,但台座左侧有一位身着宽袍大袖的供养人,透露出此像出自汉地工匠之手。这件作品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的福格博物馆(Fogg Museum),可能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单体佛教造像之一,揭示了佛教造像刚传入中国的面貌,弥足珍贵。

莫高窟第275窟交脚弥勒菩萨像

犍陀罗交脚弥勒菩萨像
来到敦煌,我们看到莫高窟第275窟北凉交脚弥勒菩萨坐狮子座。弥勒菩萨是继释迦之后出现在世间,被认为会成为佛陀的菩萨。而两侧狮子显得敦实憨厚,整体受到西域佛教艺术的影响。其美术形式则从犍陀罗的石雕转变为敦煌工匠更擅长的彩塑和壁画结合。

北周文王碑第34号龛

到了成都郊外的北周文王碑造像,我们看到佛道合龛的造像已经换上了汉地的褒衣博带,龛前两只小狮子一头卷发,其中一头龇牙咧嘴,抬起一爪,似向我们招手。来到中国的狮子威风不再,朝着“宠物化”的方向一去不返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将介绍其他菩萨的坐骑和持物。



10月19日分享内容:

大家好!昨天我们了解了佛教美术中以坐骑、持物、台座区分佛像尊格,如佛陀狮子座。今天来分享持莲和莲座。


我们知道印度的国徽是阿育王狮子石柱,而国花就是莲花。莲花在印度自古便是清净而神圣的植物,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与佛教主张不受尘世污染的“出世”思想有天然的契合,莲花于是成为了佛教的象征。莲座、莲台、持莲菩萨、莲花背光、莲纹装饰等都是寻常可见的佛教美术图像。


《起世经》载“其须弥山。佉提罗山。二山之间。阔八万四千由旬。周匝无量。优钵罗华。钵头摩华。拘牟陀华。奔茶利迦华等。诸妙香物。遍覆水上。”可见佛经中分四色莲花,基于人们对莲花形、色的直观认知。

蓝睡莲

齿叶睡
而在植物学上,我们把佛教中的莲花分为两科,两属,三种。其中优钵罗华(蓝睡莲Nymphaea nouchali)和拘牟陀华(齿叶睡莲Nymphaea lotus)为睡莲科(Nymphaeaceae)睡莲属(Nymphaea)植物,而钵头摩华(红莲花)和奔茶利迦华(白莲花)都是莲科(Nelumbonaceae)莲属(Nelumbo)的莲(Nelumbo nucifera),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荷花。佛经中分为两种,因为花色不同。

阿旃陀石窟

莲花手菩萨
印度最大的石窟遗址,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的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的1号窟内,有一幅5世纪的壁画描绘了观世音菩萨。他手持莲花,眼睛半闭,略带忧愁,身躯微弯,姿态优雅。流畅的线条和明暗画法展现出肌肤的弹性和身体的柔软。我们能一眼看出他手中所持正是优钵罗华,即蓝睡莲,因此大家称他为莲花手菩萨。

千佛崖持莲观音
在四川广元千佛崖唐代806号窟,也有一尊持莲观音,他是此龛主尊释迦、多宝佛的胁侍菩萨,题材取自《妙法莲华经》。与持瓶观音相对,立于仰莲圆座上。宝冠束发,长发披肩,双手持莲茎,身材丰腴而微曲。眉眼细长,嘴角微微上翘,优雅传神。从长长的莲茎看,所持应是一束荷花。在中国的佛教美术中,我们常以更为熟悉和喜爱的荷花替代源自印度的睡莲。

观无量寿经变窟
今年春天,我随友人探访了四川的一处“野石窟”,与朋友一路披荆斩棘才在密林中找到它。这座大石包上仅有一龛,透过残破的造像,辨出题材是与莲花有着紧密联系的“观无量寿经变”。本月第一次分享提及的《观无量寿经》正描写了西方极乐净土中七宝池水环绕,池中莲花朵朵,阿弥陀佛为众菩萨说法的场景。没想到我们在四川的僻静乡间也能够得见这片佛国净土。

观无量寿经变窟局部

走进端详,正中为结跏趺坐的阿弥陀佛(已残),身下应为莲座(已残),覆钵形的莲座两侧伸出莲枝,每条莲茎上又生出莲座,每个莲座上又承托着姿态各异的闻法菩萨。可以看到,整个画面都浮现在遍覆莲华的水池当中,与经典一一对应。


通过下方题记得知,此龛开凿于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就在当年唐武宗颁布了“废佛”的敕令。此番灭佛,寺院财产被剥夺,僧尼还俗,寺庙遭废,经籍散佚,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会昌法难”。这处石窟因为地处偏远,得以保全,又历经千年遗存下来。


当我来到石窟前,却看到了不久前才遭到盗凿的累累伤痕。与近年撰写的考古报告上的照片比对,主尊与部分菩萨已经被盗割破坏了。这处与榆林窟第25窟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同时代,同题材,有着同等杰出艺术价值的瑰宝如今仍静静卧在山林草莽之间。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们将继续介绍菩萨的坐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休哥博物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